珍惜這既得的福氣

珍惜這既得的福氣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六期 » 珍惜這既得的福氣

黃牧紅  1984-05-01 09:55

  人生的很多機遇,有的要靠自己創造、掌握,有的卻不得不歸之於無數的巧合。

  六十七年六月,在一種嘗試與欣喜的心情促成下,我寫了一封信給一位心儀許久的專欄作家─吳娟瑜,因而結織一群以「拓展生活和知識領域為宗旨」的朋友。

  六十七年八月,當我們正有一個為貧民社區的兒童籌募書籍、文具的構想時,無意間,我從報上看到一則「徵求義工」的廣告,為了自己曾參加過服務性社團,更為了希望能為義賣活動尋找另一批人力或財力的支援,我毅然應徵,因為認識了義工聯絡人─李顯光。。

「宗教天同」予我的啟示

  六十八年四月,為了鬆懈持續辦活動的倦怠感,臨時與朋友決定找個藉口推去伙伴們的約會,而去淡江城區部聽演講,意外發現演講者竟然是李顯光的祖父。

  今年一月,吳姐的一通電話:令我驚訝的得知:她的先生在淡江大學求學時,曾領過李家以祖母名義設立的獎學金。

  回溯這段往事,一方面感於人生際遇的巧合,另外一方面真沒想到六十七年初夏試圖自我突破的一小步,竟成為我一生的轉捩點,這一切我可說以「服務」為源起,或可歸於機緣巧合,但是師尊─祖父─他老人家「宗教大同」的理想以及他堅毅、自信、奮鬥、愛國的情操所顯現的自然風采,讓人如沐春風般「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的長者風範,猶如明燈一般堅定我服務的人生觀,才是導致我這原本只想報名中國經學講座,而且對宗教哲學毫無接觸的門外漢。參加靜坐班,進一步開拓人生的原動力。

忠孝傳家,要學習接棒

  進入李家,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個以祖父、祖母為核心的大家庭,是一個固守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家庭。

  一年四次的祭祖,一家大小在祖父的莊嚴拈香以後,向列祖、列宗,乃至曾在家中幫忙過的老僕,行三跪九叩禮;過年時的團拜,兒孫對長輩也是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祖父自東瀛救劫歸來,父親和叔叔們也帶著我們向祖父叩頭行體。

  往往在這一跪一叩之間,我常深感動也彷彿瞧見薪火的相傳,中華文化以及家風的綿延不輟,想到上兩代間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尤其是父親和叔叔們在患難時相互扶持、鼓勵的真情,我深深感到,任何的聲名、財富,遠不如「忠孝」傳家的觀念;任何的教誨,遠不如言行、舉止間的自然流露;任何的耳提面命,遠不如自幼的耳濡目染;在這薪火代代相傳的過程中,我希望自己好好的學習接棒,肯定的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然後也能無所愧的交出棒子!

  祖父,在我眼中是個和靄、可親極其平凡的長者。唯一的例外,是他自辦道以後,以身許道,他的家是新店教內,以及台中、花蓮、高雄的道場,回家與親人相聚,雖是他衷心喜悅,但倒真給人一些公務員上班的味道。他愛家人、愛學生、更愛世人;他除了上課,絕少訓誡人;但是,只要留心,在隨時、無意間,他都會給你一些啟示。

謹記師尊寬厚待人原則

  他待人寬厚。他認為交友之道就是:你如果認為一個人是可交的朋友,就不必在意,追究他的過去,尤其不可談論他人的隱私,因為這樣你就有損朋友之道。即使對一個陌生人,他仍秉持寬厚的原則。

  前些日子的一個夜晚,一個腳穿拖鞋,自行張狂的年輕人,在大家稍不留意的情況下,衝進首席使者的辦公室,幾位師兄立即謹慎的圍繞在師尊身邊,雖然氣氛是那麼緊張不安,而祖父自始即含笑溫和的問話,最後很慈祥的表示:「你要說的我都知道了;現在你去跟他們幾位談談如何?」奇怪的是那年輕人也一改初上樓時的囂張舉止,很聽話的下樓走了,待家人離去後,祖父悄悄喊我到跟前,要我找顯光私下問問那年輕人有沒有旅費回花蓮,若沒有就給他五百元,並再三叮嚀:「不要讓其他同奮知道!』,也再三搖頭嘆道:「可憐哪!」

發願努力奉行人生守則

  我的外婆在我生道兒後,曾對我說「福氣要好好珍惜!」感謝她老人家、也感謝父母的生我、養我、教我。真的,人生得遇明師─一個有成就、又有道德勇氣的明師─是份福氣,能進李家門,成為李家媳婦,也是份福氣。我何其幸運,兩者兼得。除了發心、發願,好好努力學習、奉行人生守則之外,我想;還是要感謝一個最應該感謝的人,那就是─祖父。爺爺!您該知道為什麼吧!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