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道以柔無人無我 師母言行深深影響我
許敏鄰 2008-06-15 09:55
撰文:許敏鄰(開導師、台北市掌院副掌教)照片:許敏鄰開導師提供 翻拍:曾正高
許敏鄰開導師 道歷:
靜坐班(民國七十五年先修五、坤八期)→台北市掌院坤院事務長→高教三期(民國80年)→坤院執行長→第一期傳道班(民國87年)→台北市掌院督教長→開導師
●許敏鄰同奮
早期老同奮一見到師母,就帶著同奮跑開(閃躲)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很奇怪,很納悶,為什麼會這樣子?
早年我對師母不太熟悉;師母有時候會主動關心我們孩子的狀況,小孩好不好?乖不乖?當時我們不曾要求師母什麼,認為家裡的事,還是要自己用心經營。
有機會與師母接近,是在台北市掌院擔任坤院事務長,以及閉關時擔任副班長,當時師母擔任坤院院長。
靜坐班結業後,經常到教院支援,有一次覺得教院環境太單調,如果稍微佈置一下,感覺比較有朝氣,可能是雞婆的個性,就訂購一些盆栽,果然師尊、師母回來台北,就發現不一樣。
二老捐輸坤院基金
於是他們問,這是誰做的?同奮說:「是敏鄰」,師尊要何光傑樞機(當時是師尊的秘書)打電話要我去見他,我不敢去見,第二天手諭就下來了,要我接坤院事務長。
剛接事務長時,首先安排坤道同奮和師母吃飯,想不到當時有好多老同奮參加,因為參加的人很多,後來我沒去,師尊知道坤院的同奮要帶師母去吃飯很高興,就捐一萬塊給坤院作基金,師母不落人後也捐了一萬元。
師母的侍女張嫂隨即奉獻二千元,算一算坤院基金已有二萬二千元,這筆基金一直都沒動,直到師母證道後才捐出去。
做炁療堅持不收禮
靜坐班有位同奮罹患乳癌,專職同奮懇求師母說:某某同奮人不舒服,希望師母恩賜炁療。因為傳話誤失,師母以為是我,於是張嫂打電話給我說,師母上來台北要看我,我就帶了一盒水果到教院等師母。
師母一見我就問,哪裡不舒服啊?她叫我坐好要幫我做炁功,其實我平常身體不舒服已經習慣了,當時想就做吧,師母專心施做完,沒說話就轉進辦公室,可是她把水果退出來,要張嫂拿出來說「不收」。
我覺得很奇怪,以前送東西給師母,她都會很高興收下;唯獨這次做炁功,師母堅持不收,只好把水果拿回來,這件事對我日後影響很大。
日後在教院我謹遵這個理念,替同奮服務,絕不收受什麼。你想想看,師母平常對人那麼好,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更不貪天功,師母的堅持,值得我輩效法。
關心同奮不忍相拒
師母關心同奮、與同奮互動、處理同奮問題,身為開導師,在基層上對同奮關心延續師母精神,尤其在傳承部份,師母從不會拒絕同奮,一向都是主動關懷與服務同奮,不忍心拒絕。
我接事務長後,與師母有較多接觸,跟師母幾次相處後,覺得師母很親切,雖然我們聽不太懂她講的話,站在坤院立場,覺得一定要帶同奮多跟師母接近。
所以師母來台北時,只要看到坤道同奮,就請同奮跟師母講講話、聊聊天,師母好高興,於是就看一個,拉一個。有一次師母腳腫,熱心的同奮建議,幫師母按摩,你按這邊,我按那邊,很難得有這個機會,師母也很高興。
有位坤道同奮知道後,要大家等一下,因為她要回家拿按摩乳液來,後來台中同奮知道這件事就說「原來這樣,難怪師母一回台中,沒多久就要上台北」
坤道跟師母的距離,經過一次一次的接觸,拉近了。同奮有什麼問題,也可以請教師母。與師母接近多了,我覺得師母,並沒有傳說中的「可怕」,為什麼老同奮要帶著我們躲師母,說是怕被師母罵?
其實,師尊、師母罵你,是愛護你,不見得和無形有關,有時候是自己做錯事,硬要說是師尊、師母在幫你承擔無形的東西,我平常倒是很少往這方面想,因為師母跟我們聊的,都是與人道生活有關的事。
傳承關懷無怨無悔
今天師母不在人間幫助同奮,身為開導師,有責任關心同奮,因此格外注重基層同奮。我覺得大家都應延續師母精神,雖然我做得不是很好,但還是鼓勵大家一起來延續。
基本上,這個精神一定要延續下去,尤其是坤院,這個傳承著重關懷,能讓同奮在「道」這個立足點,持續久一點,不管有什麼問題,只要能繼續到教院奮鬥就好。
我們很擔心同奮說「不來了!」我們關心同奮,是希望同奮喜歡來,能很放心、很安心來教院持續奮鬥,不管人道有多麼困難,最起碼來教院能讓我們關心,讓同奮到教院有回家的感覺。
關懷親和能吸引同奮來,儘管只是唸一場皇誥。這種道的親和,要傳承下去,師母以前也沒在檯面上,可是同奮一有問題就會想到師母,不管有形、無形的。
心轉境轉以柔和剛
我命由我不由天,重點是心態的改變,有機會幫助同奮,自己也藉機會成長,這是所謂的教學相長。
坤道要以柔和剛,師母很強調坤道要「柔」,要坤道不要太強勢,師母以師尊為中心,坤道的角色是以柔和剛,滴水穿石,剛柔並濟。
道的本質是很單純的,不可能一直固定在同一個點,有機會換個方式,可能有更多成長空間,希望同奮本著師尊、師母「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的教誨,一起成長與奮鬥。
●許敏鄰同奮與夫婿蘇光昊同奮(天人訓練團神職訓練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