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山的日子
編輯部 2014-01-15 12:05
文/編輯部
繪圖/陳正筆
(十九)一起拉野屎去!
四個蘿蔔頭在山上玩什麼?
山上真是很無聊,上廁所都要叫一群人一起去,「要不要去上廁所啊!」頗有那種叫門的意味。
其實,大上方哪有那麼多的廁所,可以讓一排人一起上!還不是上野外去。
不論大慎、大璋或大藩,屎尿急了,想去方便,總會先問「有沒有人要去?」「有!」一、二、三,三個人就結群去了,弱小的大慈算是個小跟班,常落在後面。
經常拉野屎,沒好好掩埋,氣味不好之外,有時也會不經意踩到「黃金」。
姆媽索性在四方洞西邊的崖邊,架上兩塊木板,當作廁所,四個蘿蔔頭可以少拉野屎。
可是四個蘿蔔頭蹲在幾乎懸空的木板上拉屎,屎直接落下懸崖;在夏天光著屁股還好,可到了天寒時節,山風一吹,邊打哆嗦邊拉屎,那可不太好受。
(二十)天保天保編故事
胡明德是四個蘿蔔頭在華山最重要的童年伴侶之一,他經常為四個蘿蔔頭講故事,還講山西地區的風土民情。
胡明德最喜歡講明朝政治改革家「喬閣老」(註1)的逸事,老大大慎百聽不厭。
他更會如數家珍地講述山西安邑家鄉的風物人情,如:雞蛋大的棗子、沙果,香醇油亮的小米飯;如何面對狼群的偷襲?怎樣製作醬菜?尤其是「戴鐵帽」、「騾騎人」的「胡孝子」鄉野傳奇。
胡明德講故事與風土人情,給了四個蘿蔔頭許多「作夢」的題材。
四兄弟有時就蹲在玉皇洞與隔壁祖師洞間的大松樹下,開始作夢,這也是山居難得的樂趣之一。
較大的仨兄弟蹲在大松樹下的砂上開始作畫:這間房間你住、這間我住、那個房間他住……,那幻想的空間無限之大;老四大慈起先蹲在旁邊聽,後來他一個人也「作夢」去了。
仨兄弟「作夢」還有一個特別名詞,叫「天保」(註2);「天保」就是代表「作夢」,還有一定動作。老大大慎帶頭,手擺在腰後,圍著大松樹,大家開始錯步走,錯著走一段時間,蹲下來,大慎就編故事講給大璋、大藩聽,講得不利索或不合理的地方,兩個弟弟還會糾正。
就是從這樣無中生有,一個構想、一個IDEA,然後腦力激盪,涉及的情節、人物,不對的地方,彼此提出、調整,就編成一個故事。
註1:喬應甲,世稱喬閣老(1559—1627年)字汝儁,號儆我,山西臨猗張嵩村人,是明末一位思想家、政治改革家;他為人耿正剛直,不阿權貴。敢於同邪惡勢力相抗衡。
註2:幾千年來,最好的祝壽詩是《詩經》中的《天保》,「萬壽無疆」與「九如」都出自此詩。
《詩經·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天保定爾,俾爾戩穀。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吉蠲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嘗,于公先王。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為爾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意思是上天保祐你,讓你沒有不興盛的,如山、阜(土山)、崗、陵和大川,像月之持久,太陽之初升,好比南山之長壽,松柏之長青,沒有人不擁護你;此為九如。
(二十一)雲開雲開太陽出來
大上方玉皇洞隔壁有一個祖師洞,祖師洞裡供奉北天真武大帝。
玉皇洞與祖師洞之間有一段距離,中間有一棵兩人合抱(註)的大松樹,松樹蓋天把太陽都遮住了。
阿爹領著孩子們,白天就在松樹底下活動,小孩子讀書、吃飯都在那裡。從山下來訪的西北軍總司令、軍長、師長,阿爹都在這個松樹底下會客。
華山一年難得下3、4天的雨,大松樹下這個天然環境,集起居、會客與餐廳的功能,夏天大豔陽下還算舒適,冬天太陽多少照一點也稍稍有點兒暖意。
可是如果持續3天陰霾,沒有太陽,四個蘿蔔頭就難免會抱怨:「哎呀!3天沒有太陽!」
這個時候,阿爹就要他們唱:「雲開、雲開,太陽出來。」
「雲開、雲開,太陽出來。」用蘇州話吟唱,還是押韻的。
聽到阿爹說:「唱『雲開、雲開,太陽出來。』」四個蘿蔔頭都很高興,因為只要一唱,不到幾分鐘太陽一定出來。
阿爹特別交代:「不要隨便唱啊!唱了太陽就要出來的,要不得已了才唱,實在太冷了要太陽出來照照,再唱。」
阿爹帶著全家每天11點半通通上光殿祈禱,祈禱下來,「哎呀!阿爹,太冷了,我們大家發抖了!」
阿爹就說:「唱!」
四個兄弟一聽,大慎馬上領著弟弟們唱,唱不到10分鐘,太陽出來了,大家高興得不得了!
「雲開,雲開,太陽出來!」大家的一股正氣,把在大上方上空的陰霾之氣衝散,太陽重見本來面目,日麗中天了。(待續)
註:合抱~兩臂圍攏(多指樹木、柱子等的粗細),形容樹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