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教第二屆生死學研討會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徵文

天帝教第二屆生死學研討會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徵文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95期 » 天帝教第二屆生死學研討會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徵文

資料提供/天安太和道場弘化處  2025-06-15 11:15

壹、緣起

  民國80年2月3日天安太和道場第一次籌備委員會中,師尊闡明設立地曹道場的目的,曰:天安太和道場(以下簡稱本道場)是帝教極院第三個直屬道場,主要為與地曹配合。慈恩聖母聖訓亦曰,本道場,定位為「生命道場」,以宇宙生命觀渡化人心,啟迪世人「生前不修,逝後即無能為力」的教化,使之活出生命的尊嚴與價值。

  隨時空與時代劇烈轉變,如何將本道場落實成為寶島救劫弘教的生命道場,本道場管理委員會爰於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舉辦本教第一屆生死學研討會,主題訂為「慎終追遠與飾終儀軌」,與會同奮近200人,生死學係一綜合性的學科,於各個學科領域相關理論與實踐(包括哲學、宗教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學、人類學、民俗學、醫學、文化學…等等面向),生死學研討會籌備小組乃積極初步規劃第一階段十年之主題,分別為:慎終追遠與飾終儀軌、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談生論死與宗教靈性、終極關懷與安寧療護、東西方宗教之死亡觀、生死輪迴與生死自在、生死因應與宗教療育、生命教育與死亡哲學、高齡善終與生死諮商、生死心理與殯葬文化,期盼經由系列專題演講與論文發表,為本教同奮建立正確的生死思維,豐富本教生命道場的具體內涵,與達成師尊與師母的殷殷期望。

貳、第二屆生死學研討會「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

  第二屆生死學研討會主題為「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訂於今(114)年10月26日(星期日)09:40至16:40假天安太和道場舉辦,屆時邀請教內外學者、專家、同奮、大德參加,並歡迎賜稿。

參、徵稿

  一、徵稿對象:教內外學者、專家、同奮、大德

  二、論文大綱繳交日期:請於2025年8月1日前以電子檔(ms-word)方式提供個人資料(含學經歷、道歷及連絡電話或電子信箱),論文主題、中文大綱(約500字)與5個關鍵詞或全文,寄至m867689@yahoo.com.tw天安太和道場弘化處-處長-羅鏡師-0937-236853

  三、論文審查結果通知:會議籌備委員會將於2025年8月30日前以電子郵件個別通知審查通過者。

  四、會議子題:1、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立論基礎

         2、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個案解析

         3、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發展演進

         4、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未來趨勢

         5、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具體創見

  五、主辦單位:天人研究總院

    承辦單位:天安太和道場

    協辦單位:天人研究學院、天人修道學院

  六、會議時間:2025年10月26日(星期日)

  七、會議地點:天帝教天安太和道場(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村鯉魚口1-10號)

  八、論文撰寫格式:

    (一)論文寫作請以中、英文為主(英文須附中文摘要),字數以一萬字左右為參考基準。

    (二)請以電腦Word檔打字,e-mail電子檔全文予各院初審,各院請於承辦單位截稿日前初審完成,並將論文全文或摘要遞交承辦單位,以供彙整印刷。(請附上電子郵件信箱)

    (三)論文出版

     1.凡於本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本主辦單位有優先出版權,天帝教網站亦得享轉載權。(不同意網路登載者請於來稿中聲明)

     2.已於其他會議、刊物、個人著作中發表、出版之論文,請勿於本研討會提出。

     3.論文於本研討會發表後,作者如欲在其他會議、刊物、個人著作中發表、出版,請事先徵得主辦單位同意。

     4.論文於本研討會發表後,作者如需修改,請於會後一個月內將修正稿寄予本社,逾期將逕以原稿出版。

    (四)、論文撰寫格式

     1.論文內容包括兩大部分:(1)論文首頁(包括:題目、作者姓名道名、單位、摘要、關鍵詞) (2)論文內文(包括:正文、註釋、參考文獻)。以英文撰寫者須附中文之論文首頁內容。

     2.請用Word、A4規格、直式橫書。版面標準如下:

      (1)論文全文版面配置邊界:上3.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2)論文首頁

      ‧題目:標楷體20加黑置中,與前段後段距離0.5行

      ‧發表者之姓名(及道名):標楷體14 (貼齊格線打勾)

      ‧單位(教內外背景):標楷體10,單行間距

      ‧摘要(兩字):標楷體14加黑(貼齊格線打勾),中間空一字元

      ‧摘要內文:標楷體12(500字以內為原則)

      ‧關鍵詞:標楷體12(9個以內為原則)

     (註:「貼齊格線打勾」指段落功能選項中「文件格線被設定時,貼齊格線」之勾選框打勾。)

      (3)論文內文

       全文:新細明體12,引文:標楷體12

       行距:單行間距(貼齊格線打勾)

       標題(一、二、三、…):新細明體12加黑置中

     3.符號標示:引號「」、篇名〈〉、書名《》,獨立引文每行左右各縮排2字,引號「」內引號用『』,刪節號用…。

     4.照片、圖表請編號,其說明文字、符號、數字請橫列。

     5.註釋及參考文獻

      (1)註釋及參考文獻之編排位置依下列規定:

       文哲類論文:請採隨頁下方標註,正文內以阿拉伯數字上標方式標示,文後參考文獻包含中、英文時,請先列中文。

       科學類論文:請將文獻統一附於論文末,正文內以阿拉伯數字上標方式標示,文後參考文獻依本文出現先後次序以阿拉伯數字正體編排。

      (2)註釋及參考文獻之標示方式依下列規定:

       中文─作者,〈篇名〉,《書刊名》期數,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頁次。

       英文─作者,篇名,期刊書名(斜體),期數,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頁次。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