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李子堅從 Copy Boy 到資深編輯

紐約時報李子堅從 Copy Boy 到資深編輯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92期 » 紐約時報李子堅從 Copy Boy 到資深編輯

美國世界日報世界周刊記者 周勻之  1991-09-25 09:55

記者節前訪記者 新聞人說新聞事

  「九、一」記者節的前夕,三位華裔新聞工作者回顧了他們在這一崗位上所見所聞和奮鬥歷程。他們服務的報杜、個人的際遇,儘管不同;可是他們對新聞工作的熱愛與執著,卻是有志一同。本刊謹以此文紀念今年的記者節,並與所有有志新聞工作的同好共勉之。

  在紐約時報工作了將近三十年的李子堅,目前是資深的組版編輯(Make up Editor),負責各類新聞的版面組合,例如國際、國內、商業、紐約大都會新聞……等。這位待人熱誠,勤奮努力,能力又強的優秀華人新聞工作者,生長在新聞世家,他的尊翁李玉階先生,是早期台北自立晚報的主持人;他的兄弟之一李行,是電影界的傑出人才。李子堅本來是學法律的,在上海復旦大學就讀,1949年到台灣後進了台大法律系,但是他卻沒有拿到台大的學位。債篇這門功課,教授給了他五十九分,重修仍未讓他過關。當時李子堅一面念書,一面在自立晚報工作,採訪法院新聞。因為他的志趣在新聞,對於沒拿到台大的學位當時也不十分在意。他不但報導新聞,也寫了不少評論,並且在1955年8月出版了一本「改革司法芻議」。

  當時台灣的報業都是在慘澹經營的情形下圖存發展,尤其是晚報。李子堅除了採訪新聞外,還幫著作經理部門的事,協助建立發行制度,可以說是全心全力投入了報紙。一直到1959年自立晚報已上了軌道,他才到美國深造。

  毛遂自薦 拿稿幹起

  因為他在台大沒有拿到學位,所以先在南伊大念了三年,取得學士學位。1962年他到了紐約,那時的紐約不下十家英文報紙,但是沒有一家肯錄用他,於是他寫信給紐約時報的發行人說,他的家庭也是辦報的,而且是全家人都投入報紙的工作,他希望有機會到美國最權威的報紙觀摩學習。這封信交到了編輯部,人事部門的主管對他說,你這種英文程度連我們這裡的copy Boy都不如,最多只能作Copy Boy,而且還是Part Time的,同時也不可能有陞級的機會。

  李子堅說,CoPy Boy的工作是在編輯部拿稿、送稿,要聽任何人的使喚,實際上也就是一個小聽差。抱著一種觀摩的心情,李子堅沒有被人事主管的一番話嚇倒,他接受了這分半工、沒有陞級機會的工作。1964年1月24日,李子堅開始到紐約時報編輯部上班,一周工作二十個小時,整個一層樓有十幾個Copy Boy’s,放暑假時人數還會更多。由於他的勤奮,不到兩個月就成了Full Time,六個月之後,升為Clerk在新聞組合部門作新聞助理。

  新聞助理 一待八年

  但是新聞助理的職位卻是一待八年。李子堅說,在英文報紙工作,尤其是紐約時報,文字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他很坦誠的說,他當時的英文能力,在一般的公司或機構當然不會有問題,但是在紐約時報就感到吃力,而且也難免鬧過笑話。李子堅毫不氣餒,一面努力在工作上學習,一面又在1969年到紐約大學(NYU)修完了碩士學位,加上他待人誠懇,與同事相處融洽,得到大家的許多幫忙。

  紐約時報本身對員工的訓練也不遺餘力,李子堅曾經連續三年每年暑期參加三個月的內部訓練,學習Copy Editor(各版的編輯),遇有同事休假,他也經常代理版面組合的工作,表現相當不錯。但是在多次有機會的情形下,主管和人事部門就是不給他晉陞,這些人在心理上早已認定,華人不可能克服語言上的困難,於是找各種理由來搪塞。就這樣,李子堅在新聞助理的位子上一坐八年。

  終於在他的主管換了新人之後,李子堅要求給他一個試用(Try Out)的機會,如果能力夠,應該陞他,否則自己走路。他的主管看出他是抱著破釜沈舟的決心,立刻轉達了他的意思。人事主管在知道這件事後對他說,紐約時報只用第一流的人才(First Class),李子堅不說別的,只要能給他同樣的機會試一個體拜。

  通過試用 終身難忘

  一個禮拜五天,由另一位候選人(美國人)先試。當李子堅試到第三天時,同事私下已向他道賀。試完之後,主管向他握手,只說了一句話,下禮拜開始工作。那年是1972年,李子堅說:聽了那短短的一句話之後,內心的感受,是他有生以來最難忘的一刻。李子堅從頭到尾沒有用「歧視」這兩個字,在紐約時報那種地方,大家都是有知識的人。但他說,身為一個華人,你必須表現得非常好,而且工作能力實在是比美國人好很多,才有機會。從這裡也可體會出李子堅在過去的八年中,是如何的自強不息,忍辱負重。

  紐約時報注重培養人才,也值得讚賞。凡是進學校深造,平均成績維持在B以上的,由報社津貼學費,李子堅在NYU的成績當然都在標準以上。這對他爭取晉陞也發生了作用。

  李子堅說,他的許多工作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但是對後進的訓練,他卻是毫不保留的傾囊相授,這只會使同事更尊敬他。又因為他各版的組合都會作,上級對他也極器重。他說:「我為中國人爭了大面子。」

  每日檢討 勇於認錯

  紐約時報能成為美國最權威的報紙,當然有它的道理。它處理新聞不但力求公正、嚴謹,而且還勇於認錯,不斷在檢討自己,它絕不自大自狂。例如轟動一時的甘家外甥史密斯涉嫌強暴案,紐約時報透露了受害者的姓名,引起各界批評,紐約時報自己事後也作了批評。對自己報上的報導能作到這一地步,是很了不起的。又如它每天在第三版上都有更正(correction),如果是由於編輯上的錯誤,一定坦然承認。更令人欽佩的是,它還有Editor’s Note(編輯手記),是對新聞處理的方式、平衡、原則有所更正,指出那些是應該作到而沒有作到的。

  內部的批評檢討(critique)更是無日無之,把每一頁,甚至每一則新聞,在處理上有值得改進之處,印發給全體編輯人員參考。為了作到新聞報導的正確、持平和公允,它一定是檢查再檢查,過濾再過濾,永遠給受指責的人一個表白機會。如果是重大事件而找不到受指責者,寧願等找到了再發。萬一到了非發不可,或找到了當事人而他又不置可否,紐約時報也一定在報導中加以說明。

  對於華文報紙,李子堅認為,由於長久的積習,仍未完全作到新聞與言論分開的地步,華文報紙有時候喜歡在標題上作文章,使標題言論化。他說,這是長久的習慣,也許不容易馬上改過來,但就長遠看,新聞與言論分開會更受到讀者的尊重。

  報導六.四 伍潔芳得獎

  紐約時報除了李子堅之外,以前和現在都有一些傑出的華人。早先的有秦家驄(Frank Chin),是紐約時報的第一個華人編輯,不過秦家驄的志趣是採訪。現在有駐北京的伍潔芳。李子堅對他們兩位讚譽有加,除了文筆之外、李子堅更推崇伍潔芳的美德。一般人認為伍潔芳的文字功力勝過她丈夫紀思道,但伍潔芳本人從不如此表示。對於在紐約時報的年輕朋友,如在美術部門已廿年的朱名誠,剛進入不久的Laura Chang Marilyn Yeh,表現都很不錯,李子堅認為他們以後都會出頭。

  能欣賞和讚譽同事的能力,是李子堅的一大美德。在結束訪問時,他特別帶記者到紐約時報十一樓的長廊,那裡陳列了歷屆普立茲獎得主的照片和他們得獎的報導。李子堅把記者帶到伍潔芳、紀思道夫婦的鏡框前。1989年北京屠城期間,他們夫婦都在北京,以他們身歷其境的經驗,對全世界作了翔實的報導,夫婦兩人同時得到這一殊榮。

  李子堅在紐約時報也許無赫赫之功,但是他的勤奮、熱誠、謙和令人敬佩。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