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誦誥的力道蠡測
徐光陽 1991-11-25 11:00
廣為人知的,如果使一張琴上某根弦,產生強烈震動,此振動,會使得附近調到相同音調,任何琴上的相當琴弦,發生共鳴或「共振」作用。
同樣眾所周知,當大隊軍人通過一條吊橋時,必須以各自不同的碎步前進,使各個振動的力量相互抵消,隊伍方得平安通過,否則,如果像平常那樣用完全一致的步伐,大踏步前進,將會對此橋產生一步步增強的劇烈振動!當作用達到相當熱準,而使吊橋的鋼索超過其耐受限度時,整個橋樑會化成四處飛散的碎片(註一)
我們看聖經的記載,於約書亞記中,當約書亞繼續引領以色列人前往那 上帝應許流著蜜與乳汁的迦南之地進發時,途經耶利哥城,耶利哥人卻緊閉城門,嚴加戒備,不讓以色列人通過,上主對約書亞說:「……你要率領軍隊,每天繞城一週,連續六天。你要派七個祭師走在『約櫃』前頭,到第七天,你要率軍隊繞城七週,……然後他們(祭師)要吹一聲長號;你們一聽到這長號,都要大聲吶喊,城牆就必塌陷。」
這樣,連續六天他們都靜默地繞城走一遭,第七天,他們天一亮就起來,只這一天他們以同樣方式繞城七次,到第七次祭師們快要吹號的時候,約書亞命令部隊準備高聲吶喊,並告訴他們:「上主已經把這城交給你們了!…:」再度堅定大家的信心,於是祭師開始吹號,眾人一聽見就大聲吶喊,城牆隨著倒塌下來(約書亞記第六章)。
我們集體誦誥,配和鐘聲、罄聲的協調,若誦得大家聲聲念念皆相和如一,同樣依「共振」之理,其威力應不可勝計。
然而,集體誦誥不同於個人誦誥,如果想要求平時自家身、口、意所投注的「體力(精)」、「氣力(氣)」、「心力(神)」等成本,依迴向文所範定的作用方向,透過光殿的轉運而累積、適時發揮其最大的保護與創造效果的話(註二),則不可以一個人悶著頭念,就如同打坐,功夫須先自外在看得見的姿勢要求起,由淺而深,最後始及於內心的意念。
同理「集體誦誥」要使眾「動」皆「和」而不亂,則必須在人人自我要求下,藉由鐘聲、罄聲的節制,先於「身」:使外在看得見的動作姿勢,做到一致和協。次於「口」:求聽得到的唱誦聲音,亦和諧一致;而其聲的「和」諧或紊「亂」,我們只要注意一聽即知,但欲求和諧卻不是那麼容易,首先唱誦時得避免彼此無意間的比高、頂抗與摩擦,相反的,還應取得相互的支撐、支持,使每一「個人播音台」所發出的聲波,不但都不被擾亂,且可默默「相容」(註三)。
當大家聲氣投合,由相容以至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有若天體之旋和共轉時,那看不見、聽不到、內在的、較精微的無形力量──心(念)力的旋和、調和「共振」,始有可為(註四)!
正如前述軍隊齊步過吊橋將鋼索震碎,與聖經載約書亞軍隊圍城,發聲力撼城牆一樣,集體誦誥的「念力共振」,於無形精神界,所發出的這股浩然正氣力道,小者足以衝開祈誦者個人「和子體」沾染的陰質電子;大者,更足以衝破近空積壓的無形暴氣、陰氣、濁氣而充塞天地,化災劫於始生之際、無形之中!(註五)
樣樣講求經濟效益的今日,習慣性地會關心所投下的時間成本,是否發揮到最大效果;我們再回想前述軍隊過橋,如果步伐紊亂,則力量相消,作用將趨近於零!而一旦步伐齊一了,其共振力道卻以加乘倍數「急」增,到一定熱準,摧枯拉朽的震撼效果「頓」見!因此,集體誦誥其最大效果的獲致,非只個人一己祈誦至「一心不亂」可得,而應在參加誦誥的眾人,同時進人那「一心不亂」之境而後得。
準此,復綜合以上所述而思之,我們如能認真反省:在集體誦誥的當時,有無具體正確做到二十字中的「節」、「和」二字,應是我們都能掌握得到,檢驗其效果的最好標準了。
註一、請參看「靈界的生活」新時代系列十一徐進夫譯.
註二、見清虛宮宏法院教師講義第二集第三十五講「一個人會很明顯的看出破壞的力量,但不容易感覺到保護與創造的力量」。
註三、「相容」則可使十人、百人聲音相和如一人,故相容與否,注意一聽即知;而客觀上,由測錄其聲波,分析其可計量之振幅大小、相位高低與頻率多寡,即可驗知。相容之共振諸力量,作用有如推盪擺動中的鞦韆一般,得逐次增強。
註四、見孟子養氣與知言篇:「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今夫蹶(跌到)者、趨(快跑)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意思即心(志、氣實乃相關而互動也(壹者,即「誠」一也。)同篇又講:「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志至焉,氣次焉。」意思為意志指向那裡,則氣隨之而到哪裡。以精、氣、神而言,則意志應屬「神」的範圍,故太極拳法有謂: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而宏法院教師講義第一集第五十一講亦講到「肉體的奮鬥是有限度的,而『心能』的擴充是無窮盡的;『皇誥』、『寶誥』就是引導心能的媒介!」
註五、見清虛宮宏法院教師講義第二集第三十五講「祈誦力量的發揮,大者化國家、世界、宇宙之劫,小者,化個人、家庭、社會之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