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宗教一爐融 人類開創新視界

科學宗教一爐融 人類開創新視界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12期 » 科學宗教一爐融 人類開創新視界

林緒致  2001-10-01 11:05

第二屆天人交通機研究與發展討論會紀實

緒貫同奮近年來研究發現,陰與陽(實與虛,靈界與物質界)之粒子活動,
或可藉由量子力學的方程式詮釋,與天人交通機理論之研發不謀而合。
這許多革命性觀念,尚待完整建構與實驗證明,但已能深深撼動人心。

  誠如教義所言:「人類要求以有形之體,以與無形之靈界相互交接之努力,可謂自古即進行不已。惟往古人類之智識,較偏於個人修持及玄理方面,未能加以系統之追求。降至今日,科學大昌,聲光電化之發明,已將此宇宙間之真理逐步揭曉,更予天人交通之途以有力之保證。將來科學與哲學配合進行,尤可事半功倍,以促成天人大同時期之早日到來,吾人可拭目以待之,努力以實現之。」天人交通機之研發一貫秉持著教義與聖訓的義理,本師世尊的願力,以及維生首席的指導而持續向前奮鬥不已。

  科學上聲光電化之發明首重原理之研發,天人交通機之研發自也不會例外。不過現今人類科學之追求著重於理智思維邏輯之推展,與實驗操作之驗證,過程十分務實,卻也十分不易獲致突破。套句量子電動力學大師理察費曼的話:「科學這玩意兒是不容易搞的,一方面你要很有想像力,另一方面你的想像力又必須和所有已知的科學事實完全相容不相違背,而卻又是人類從來未曾發現過的,且需經得起實驗的考驗。」因此科學家格外需要超凡的靈感,才能在億萬人看起來平凡無奇的事物當中,洞察內含的真理。無怪乎愛因斯坦曾說:「要不是天外飛來的靈感,我也不會發明相對論!」

  但靈感從何而來?對現今崇尚唯物、摒棄靈魂的科學家來說,這實在是亙古的謎團。教義早已明白指出,人類雖是理智最高等的動物,但也勢必不能窮究出「知的極致」之外,終究必須向「神的境界」繼續探求,而「神的境界」正是靈感的源頭。天人交通機之研發有天帝教無形仙佛「靈感」之啟發,有教義—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與現今人類「科學」之相互配合,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而為人類開出一條康莊大道。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天人研究總院天人文化研究小組五月六日上午於鐳力阿大同堂舉辦了「第二屆天人交通機研究與發展討論會」,由本組楊緒貫及王光髓同奮進行專題報告。楊緒貫同奮為本教天人親和研究所所長,成大航太所教授,對工程理論有傑出的貢獻,且具備卓越的數學能力,在宗教與科學整合的領域上也有突出的表現,著有《大破譯》等暢銷著作。近年來轉而研究量子力學,發現陰與陽(實與虛,靈界與物質界)之粒子運動或可藉由量子力學方程式詮釋之,與天人交通機理論之研發不謀而合。緒貫同奮於本組成立之初即慨然允諾擔任理論之研發工作,本次專題報告「貫穿陰陽的粒子運動」,緒貫同奮將其近年來之突破作一詳盡的介紹。

  王光髓同奮為嘉義縣初院參教長,中國醫藥學院博士候選人,其碩士論文即為天帝教正宗靜坐之腦波研究,為教內進行此學術研究之第一人。於本組成立之初即負責侍生腦波之研究,旋即有重要之突破(發表於第一屆討論會),本次專題報告「天人親和態的腦波變化」仍以上次報告之內容為主(因近來之實驗數據複雜度提高,分析不易,不及於討論會前完成),作更深入之探討。限於篇幅,本文以介紹緒貫同奮之專題報告為主,光髓同奮之專題報告俟下次討論會(十二月份)完成數據分析後,再做詳盡之報導。

  緒貫同奮開宗明義的指出:「如果科學與宗教都是在探求宇宙的真理,則我們實在沒有理由把科學視為教育,卻把宗教摒除在教育的門外。」「科學與宗教相融為一體,宗教的慈悲智慧結合科學的共通性與普遍性,這才是芸芸眾生之福。」緊接著介紹了物理學的發展史而歸結於科學史上的最大爭辯之一:決定論與機率論之爭,即古典力學與近代量子力學永不能妥協的爭辯。所謂的決定論是指:「愛因斯坦、薛丁格以及十九世紀以前的古典力學大師(伽利略↓牛頓↓拉格朗日↓漢彌耳頓↓馬克士威爾↓愛因斯坦),認為宇宙內所有事物均是有序的;均是有規則可循的,而且滿足因果關係。只要掌握物體運動方程式及給定的初始條件,則物體的軌跡即唯一決定。」而機率論是指:「波爾、海森堡,及大部份的量子力學學者則認為物體沒有確切的軌跡可言,物體的運動無法事先加以預測;物體在每一瞬間,均有無限種可能的運動方式,因果規律不存在,我們只能知道每一種運動方式發生的機率,而不知道下一時刻會發生什麼事。」關於此一科學上的大難題,緒貫同奮提出了解決之道:「決定論正確的地方是認為宇宙是可被解釋的,但其忽略物體在虛空間內的運動,以致無法解釋微粒子的行為;機率論正確的地方是認知到粒子有進入虛空間的能力,但其誤認粒子在虛空間內的行為是不可預測,僅能以機率的方式加以描述。」也就是說:在虛、實可完全掌握的情況下,即為決定論;在虛、實不能完全掌握的情況下,即為機率論。

  而所謂的虛和實(陰和陽)在科學上該如何表示呢?量子力學中薛丁格方程式的解為實數加虛數的複數解,因此緒貫直截了當的以實數代表實,以虛數代表虛,此為邏輯上最自然且唯一的表示方法。緊接著緒貫以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根來介紹複數的概念:

 

  當K>1時,我們在實數軸上就看不到方程式的根了,根進入了複數空間,如果我們能同時看穿虛實(陰陽)兩界,則根又會出現在眼前,如圖一所示:

  因此緒貫將量子力學的詮釋拓展到實空間加虛空間的複數空間,如圖二所示:

  根據此一新的詮釋,在虛、實可完全掌握的情況下,即為決定論(粒子的軌跡唯一決定),現今量子力學所採用的機率論只因未能掌握虛空間的物理意義,亦即緒貫所謂的低次元世界的無奈!如圖三所示:

  由此可知,若我們可掌握陰陽(虛實),則可掌握住粒子的軌跡;如同我們可掌握體內的陰陽,就可掌握人生方向、自度度人一般!因此,若我們只執著於實的世界、可看得見的世界,忽略虛的世界、看不見的世界,人生自是無常的!

  緒貫同奮接著探討虛實之間能量交換的問題,量子力學中有著名的穿隧效應現象,如圖四所示:

  粒子的能量明明不足以翻越山丘,卻好似能夠開一個隧道穿過去!緒貫同奮認為這起因於虛空間借能量給粒子,等粒子翻越山丘後,再將能量還回去!此即海森堡的能量測不準原理的新詮釋!因此,微粒子的隨機行為源自與虛空間的能量交換,正如人世間的種種有無形的力量引導一般,若我們不從複數空間(實虛相混、陰陽相混、有形無形相混)觀察,實難以窺得其全貌!

  最後,緒貫同奮歸結於狹義相對論的羅倫玆轉換(薛丁格方程式必須符合羅倫玆轉換),提出前人未曾提出過的超光速羅倫玆轉換,而發現在超光速中實的世界會變成虛的世界;虛的世界會變成實的世界,亦即虛實、陰陽、無形有形是相對的,在低於光速時本屬無形的世界,在超越光速後就變成有形的世界了,這和我們一般對無形界的認知是一致的:當我們的意念超越了光速,自然就進入了無形界,此時無形界對我們來說就成為有形界了!此符合教義所言:「相對的真理」,故緒貫同奮說:「陰非陰,陽非陽!」

  綜上所述,緒貫同奮對他所提出的量子力學的新詮釋下了一個結論:

  西方物理界講求眼見為憑,凡是可以測量到的,才算是真實,造成:

  一、相對論中要假設所有物體的速度均小於光速,以避免有虛物理量產生。

  二、量子力學中由於沒有虛物理量的觀念,而無奈地被迫以機率的方式描述粒子無中生有、有中生無的奇異現象,造成量子力學與古典力學(含相對論)在哲學思想上的格格不入。

  因此,在陰陽並存,虛實相容的八次元複數空間中,速度無快慢之限(次光速或超光速均可);粒子無大小之別(巨大星體或微粒子均可);力學無古典與量子之分。此才是真正的大統一場理論。

  在此,筆者謝謝兩位演講者的辛勞,以及全省各地參與討論的同奮,祈願在全體同奮的參與下,天人交通機理論與儀器之研究發展能早日開花結果,對救劫弘教起一大助力!

  註一:對不同背景的同奮來說,量子力學可能是一不熟悉的專有名詞,但我這樣說,大家可能就會明白為什麼量子力學被稱為廿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另一為廣義相對論):若沒有量子力學絕不會有如今天天使用的電腦、大哥大等產品,因半導體之製程全基於量子力學。

  註二:緒貫同奮之理論尚在完整建構中,且需實驗之驗證,但許多革命性的觀念,已能深深撼動人心。祈能藉由天人之間的研討,儘速完成此一巨著,為人類科學開創新視野,對救劫弘教有大貢獻!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