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懺煉心四部曲
傳道使者班/陳敏孕 2004-10-01 11:05
人要先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有了愛,心中就充滿慈悲,
就能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
漸漸地,智慧生、覺性明,和境展現。
省懺入門第一步
一、從入關以來,止語靜默澄心與上完敏警大同真經的課程後,再經由反省懺悔時,感覺自己很消極自悲。
尤其敏警引用廣欽上人的話:「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渡一切眾生。」所謂「願斷一切惡」,包含著爭挾好菜的作為亦是惡。突然整個心冷到谷底,這樣我的起心動念一不注意就欲望不止也就造惡不斷了嗎?一般人無論在家或是去餐廳吃飯時,都會先看一看今天出什麼菜,是不是我喜歡的,如果是心中所欲就感覺好棒,多吃一些;如不是自己喜歡的就少吃一些。有時也不是真的有餓的需求,只是這樣做這樣想已經習以為常了。
我想到每次閉關的課程與聖訓都常提到,心性修養要從行住坐臥中多體會,讓我感到不安的是,我突然發現自己好像起心動念都充滿了慾望,我變成沒有準則,找不到方向,怎麼一下子什麼都不對。
當晚我跪在光殿上,對過去深深的反省,也與師母對話親和,像小孩一般的哭訴我該怎麼辦,我迷失了。經過一段時間,慢慢的心情才平靜下來,回憶到八十五年我參加第六期高教班結業後,回去開始讀《太上感應篇》,裡面的文詞都是做人處事的道理,也才開始學會反省懺悔,原來這是我省懺入門的第一步,但談到煉心還差得遠。
先向自己奮鬥
二、想要消除眾業須靠唸皇誥的力量,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在帝教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最實在的。但是一個人基本上要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如此才有能力去為天下蒼生奮鬥,參與救劫的行列。向自己奮鬥,自我提昇,加強自我的內涵,才有能力去宣揚帝教的文化,並且了解為什麼要救劫。上課中光證講師也提到,為什麼以前同奮少,所唸出來的皇誥力量那麼大,反而近年同奮多、皇誥也唸得多,但救劫的力量卻不如預期,光證十多年來的探討,認為是因為同奮的心志不一致,各有所屬,這樣的誦誥,當然達不到救劫的效果。
師尊陪我們走過逆境
三、用感恩的心去省懺。我們的家在人道上近廿年來之所以可以通過考驗,是師尊所留下來的身教、心教、言教陪我們走過來,尤其是師尊的那段黯淡歲月,讓每當我遇到走不過的關卡時,總會拿師尊的書來看,安撫我不安的情緒,讓我又有勇氣向前走,也學會了遇到逆境去面對,當做是一種功課的學習成長機會,融入生活中,心裡就充滿法喜。
閉關四階段 層層煉心
四、煉心。一個人沒有真正去體會煉心,切實的去做靜坐功夫,是不會進步的,只會停留在病痛與氣感上的反應。「過即不留」這一句話常常用在靜坐中,但若同樣的念頭一直出現在靜坐中,日常生活中的心性上就要加以調整、徹底的省懺。
有一次在靜坐時,自己非常清楚肉體與和子在交戰,約一小時時間,整個肉體與和子是分開的,雖然知道肉體那裡痛,但心是放下的,而且充滿法喜,感覺那個痛跟心靈毫無關係,一直坐到下午一點四十分才下坐。反省懺悔與煉心是不同階段,是過程、也是開啟心窗的鑰匙,只要你願意。
我現在已體會出閉關要分四階段來調體調靈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後天氣養成期:先調肉體,讓陰濁之氣排出來,這過程有些人肉體上會感到很痛、很不舒服。
二、先天炁養成期:進入反省懺悔的入門,心中感到有悲悔恨各種情緒交加。
三、氣胎養成期:進入深層的心靈對話,進而提昇自己的靈覺,勇於面對自己。每一次的跪懺皆有不同的收穫,相同的是心中那份寧靜安祥,不是用文字或言語能表達出來的。
四、氣炁養成期:發願立志引來先天一炁,氣炁相融,奮鬥到底,發大願,要學習師尊的精神,學而知之、勉而行之。
發願後 身心靈都超脫了
入關以來,唯一會想的人就是光狀,尤其剩下廿天左右,我們夫妻是倒吃甘蔗,越吃越甜蜜,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在這餘廿天時會想他。夫妻一向互相依賴習慣了,在沒人商量時也會適應不良,有一次同學就笑我:「你先生怎麼都沒打電話來?」我就說:「我打電話,光狀就說很想我,彼此都會受影響,所以就放下吧!」但事實上,相思也是一種甜蜜,所以我就會帶著這甜蜜在緊密的課程中享受,當做修道生活上的潤滑劑。
可是很奇妙,到了第四階段炁氣養成期—須發願引來先天的炁氣相激,上光殿發願後,在打坐時,整個人的改變很大,肉體不再疼痛、麻脹,心的雜念也不再那麼多,連唯一想的人光狀也不見了,妙不妙?
內心充滿感恩
首席與我們面談那天,對每一個人都是一針見血指到心底,感謝首席的教誨,我跪在光殿上,思考首席對我說的話,徹底洗滌,一個人基本上要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別人,才不會自私,如果人沒有了愛,如何去關心同奮與天下蒼生,更不用說救劫了,有了愛心中就充滿慈悲,就能做到不為自己打算、不求個人福報,「明」與「覺」的心進而漸漸展現出來,讓你智慧生、覺性明,整個人心裡達到和的狀況,不再怨恨,心中充滿法喜。
八月廿四日,黃榜公佈時,首席點榜時氣勢如虹,我的內心更是充滿激動,這閉關中所有的一切賜予,只有以感恩的心來感謝 上帝、師尊、師母及上聖高真,感謝有形無形的成全與安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