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悔過」實務與方法
賴緒禧 2006-01-01 09:25
九十四年全教弘教會議引言
─從「情緒」「心念」「本心」探討 如何真正寬恕悔過
什麼是「寬恕」?什麼是「悔過」?我為什麼要「寬恕悔過」?如何力行「除殘止暴、寬恕悔過」?人與人之間的怨氣從何而來?如何方能有效覺察、化解怨氣,恢愎理智平和?如何寬恕悔過,才能心無罣礙,做到真正「放下」,過即不留?春劫行運期間,對人道生活與天道修持衝擊甚鉅,要如何有效的調適以及奮鬥?如何由「自恕恕人,寬恕悔過」,擴大格局及於「為萬性萬靈,祈求天赦」?本文期望幫助您,從內在世界的本源著手,找到竅開關通的關鍵所在。
自從維生首席慈悲祈禱 上帝恩准天赦年方案以來,數年之間,天上人間無不竭心盡力,普施天赦之教,有形無形之天下蒼生,莫不同霑法雨,領受天恩。唯以如今人心陷溺,沉淪日深,春劫行運亦隨之展開,天災人禍頻仍,人類生存危機,實已迫在眉睫。因此,首席特別將今年(公元二00六年˙民國九十五年)訂為「寬恕悔過年」。希望同奮能在「感恩省懺、自解心鎖」的基礎上,確實做到「寬恕悔過」,以期透過自赦、人赦而獲天赦,進一步落實天赦之教。體察首席之慈悲苦心,皆是引導同奮從根本處(心)下手。也因此緒禧奉命以「寬恕悔過實務與方法」為題,為九十四年度弘教會議主題—寬恕悔過,作一概略性的引言。分別從「情緒」、「心念」和「本心」三個面向和大家一起探討,敬請各位樞機、開導師及同奮指教。
壹、情緒—喜怒哀樂已發─從春劫行運期間,同奮在生活中情緒備受激盪談「寬恕悔過」
在弘教會議前的一個夜晚,當我在思考如何為會議主題「寬恕悔過」作引言時,正好接到了一位坤道同奮打來的電話。她很沮喪的說:「我要寫一封信給我的先生,這封信只有六個字加一個句號,那就是:『我要跟你離婚。』」我在驚訝之餘問她:「怎麼會到了要離婚的地步?為什麼特別用句號,而不用驚嘆號?」她回答:「因為我很理性地思考了這個問題,不是情緒衝動下作的決定。」我說:「你們夫妻倆多年來在帝教的奮鬥,有目共睹,很多同奮甚為羨慕,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正因為多年來都是各做各的,所以就被冷漠了很多年!」聽到她的想法,我不禁笑了起來。此時她帶著怒氣問我:「你為什麼笑?」我答:「是啊,從聖訓中的訊息知道:本地球現在正是春劫行運期間,整個氣運備受激盪,尤其以天帝教是主導春劫的有組織的救劫宗教,所以同奮便首當其衝,內在心性很容易受外境影響,其所產生的陰電子的衝擊比以往加倍地浮動。因而使同奮家庭生活之中感情、思想、行為或事業……等方面,顯現出以前所沒有想到的一些想法和作為。何況妳的先生以教為家,整個心思在救劫的大方向上,只是多年來對妳的情感一時(該關心而未表達關心的那一時)忽略而已,並非『冷漠』。等到他交接教職,放下了教院的人、事、物等問題,就有更多的時間整理他自己多年來的『心思』,那時候便會發現到有一個『死角』被忽略了多年,而那『死角』竟然就是自己的老婆。如果以春劫行運的角度思考,在這個節骨眼上,倘能勾起並催化、渲染妳內心深處潛藏幽微細膩的怨尤(怨念),實在是行劫單位瓦解救劫力量—賢伉儷的絕妙時機和方法。所以請妳務必堅持下去,運用妳的智慧,再給你先生一些愛的關懷。那麼,不僅是提昇自己,而且能夠成就對方。」再過了半個鐘頭之後,她又來了電話說:「謝謝開導師,聽了你的話後,我不寫那封信了。」
表面上這位坤道同奮的問題好像解決了。但我想那可能只是短暫的平靜罷了!除非她的先生能夠覺察到自己「冷漠」對待妻子的事實,並且願意調整。因為批評代表雙方還有互動,而冷漠則是人類最無情、殘忍的表現。所以「冷漠」是屬於「除殘止暴」之中「殘」字級的心靈傷害。此時,我的思緒浮現了首任首席使者的聖訓:「人類苦難來自只有恨,而沒有愛。」(九十三年四月十二日降示)雖然愛確實有小愛與大愛之別,所謂「小愛愛家人,大愛愛眾生」,但真誠的愛在本質上並無分別。因此只要我們能夠將關懷家人、親友的愛心推擴出去,便能擁有天下一家的胸懷,將大愛散播給芸芸眾生,發願救劫化劫,儘管歷盡艱辛,卻始終甘之如飴。
貳、心念─志向─從喜怒哀樂未發前之一念之轉談「寬恕悔過」
首席曾說:「從呂祖謙到劉宗周到李二曲,宋、明、清三位先賢大儒都提出悔過自新或是改過自新的心學,真正影響了師尊的修持功夫,我的『悔過靜思』以及天赦之教的『寬恕悔過』,來自於師尊的心教傳承,身教傳承、父教傳承、宗教傳承,我也要將這個心教、身教傳下去、傳出去。」(《天帝教教訊雜誌》第二二三期,第卅五頁)而師尊心教傳承的根本處就在於師尊所諭示:「作善、作惡就在一轉念間,就是那一剎那的改變,從地獄升到天堂。」《天帝教教訊雜誌》第二二三期,第卅五頁)
那麼,「念」怎麼轉?「念」是因寂然不動的本性受業障牽動或外境影響(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受了外境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的刺激,產生了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心」的作用被啟動了(起心),而成為「意」,意意相續,便成為「念」,這念是已在行進中的能量,立即影響氣血運行,所以叫做「動念」。動念之後,如不停止,即會產生喜、怒、哀、樂等表現(情緒),若是屢發類似情緒,日子一久,將影響心之所向(決心),落實為行動(行為),最後養成了「習慣」,甚至難以去除的「習氣」。
因此,在「念」發前的這節骨眼兒(即那一剎那間),就必須要立即「覺察」是善是惡,如果是合乎天理的念,就讓它繼續念念相續、勇猛精進,而成為「思想」(心中有相),這正是正人君子的志向。若不合乎天理,宜立即「止念」,停止念中再念,或予以「轉念」,由邪念轉為善念。
這動念的狀態,就好比行駛汽車一樣,惡念不止,有如走錯方向,最後掉入懸崖,一失足成千古恨。那麼,怎樣改變行駛中汽車的狀態?大家都知道,不是停止(止念),就是改變速度、方向(轉念)。雖然駕駛汽車的道理很簡單,但還是需要費一些時日學習。同樣的,若要做到師尊所諭示的在一轉念間的「那一剎那間」停止念頭,或改變為另一個「念」,就必須平常做好心靈訓練,誠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這樣,在碰到激發七情六慾的當下時,才能把握「那一剎那的時間與空間」,立即做到轉念、止念,不被喜怒哀樂等情緒而影響了心志,而做出懊悔不已的行為了。
以下謹提供三點「煉心」建議以供參考:
一、以人生守則廿字為依歸:同奮平日可以時時持誦廿字,一面藉此轉念、止念;一面藉由廿字能量,立即化除當下惡念。而在反省懺悔時,則宜效法廿字主宰諸仙佛,自願懺悔,當願眾生,○○大道的胸襟。倘能如此,在遇到狀況時,一轉念間,就由小私小利擴大到大公大愛,即刻發揮自解心鎖,寬恕悔過的功效。
二、以先天和子本性為依歸:本師曾諭示:「過即不留」,即當下事當下畢。
心念跟著時間走,而時間如流水。孔子在河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現在的一念已不是前一念了,這也是啟示我們把握當下,不要再把殘留的念(陰電子)念中再念,不住(注)在分別和執著上下功夫,而回歸本來的乾乾淨淨,即所謂「還原返本」。
三、加強行持基本功課:不斷提昇天人親和熱準,培養正氣,洗滌、淨化身心靈,減少污染,以恢復本心原有的清明智慧,自能察覺更幽微的偏差,並且有足夠的智能,作更徹底的寬恕悔過。甚至在碰到事情的當下,可以有足夠的能量轉化惡念。
天帝教同奮以慈心哀求 上帝,感召天地正氣,以化除人心暴戾之氣,此即是以正念轉化惡念,以祥和之氣轉化暴戾之氣,使人心恢復平和理性。這也是同奮為人類轉念的具體例證。
參、本心—從天帝教的根本精神—仁愛思想與王道精神談「寬恕悔過」
師尊在九十三歲時,致中共鄧小平先生的兩封信中提到:「我認為當前人類最大的苦難根源,是出自于『恨』而沒有『愛』。所以我服膺天帝教的中心思想就是中華文化的仁愛思想與王道精神為根本,呼籲世人急起從根自救,擴大人類生存合作之思想領域,袪除侵略鬥爭之凶暴心理,邁向『精神重建、道德重整』。」此即是以愛代恨,「除殘止暴」。因為對人能夠保有愛心,便自然擁有「寬恕悔過」的智慧,仁愛思想與王道精神也就由此推展開來。
這裏有兩則相關的史實值得一提:
一、除殘止暴,回歸大道
蔣中正先生曾在「自述研究革命哲學經過的階段」中表示:「我起初研究哲學的時候,很相信『弱肉強食,優勝劣敗』的道理,我有一次就將這兩句話請總理寫一幅對聯。殊不知總理擱了兩星期總不願寫,到兩星期後……卻寫了另外八個字送我,這八個字,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後來到了幾個月以後,他才和我講這『天下為公』的道理,並講大學和中庸的道理。」(盧國慶著,《孫中山先生「內聖外王」思想》,第二二七頁)。孫中山先生揭示「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之目的,即是希望蔣先生能將西方的霸道之念轉成仁愛之道的正善之念,造福人類。以免因相信、奉行「弱肉強食,優勝劣敗」的信念,而殘暴不仁,好戰成性,傷害人類。
二、以愛為心,為愛奮鬥
民國十年,中國國民黨人士張繼先生,敘述第三國際人士馬林第一次晉謁中山先生時情形:
「因為我(張繼)和他(馬林)很熟,就問他說,在革命的範圍內,你對我們的總理有什麼感想?他說:一切都很好,只是有一點我不大懂。原來他問總理,你們為什麼革命?總理回答他說,為愛人類而革命。我就問他,你的感想如何?他說:為愛人而革命,革命永遠是不會成功的。我就問他:共產黨為什麼革命,他答覆我說:為恨人而革命。」(盧國慶著,《孫中山先生「內聖外王」思想》,第二二七頁)。表面上同樣是革命,但出發點卻完全不同,所以後來便造成人類不同的命運。
由此可見,「起」的是什麼「心」,「動」的就是什麼「念」,「立」的便是什麼「志」,「行」的即是什麼「事」。如果「起」的是「良心」,那「行」的必為「利益眾生的事」。若以天帝教教義予以詮釋,即凡能以和子充分領導電子,展現先天和子體純真、和善、寬裕、神明果決等特性之思想言行,皆與中華文化之仁愛思想與王道精神若合符節。具體而言,即是天帝教倡導之人生守則廿字真言之全體大用,而這也正是天帝教根本精神之所在。
因此,我們實宜時時刻刻檢驗自己的起心動念、思想言行,若有物欲、名利、或妄想神通靈異,便即時轉念為天理、公義。倘能時時以仁愛為依歸,時間一到,融會貫通,便能經由「感恩省懺,自解心鎖」進一步做到「除殘止暴,寬恕悔過」,層層提昇,終能進入「求復其初,離苦得樂」的境界。
肆、省思與探討
一、反思寬恕悔過:
1.什麼是「寬恕」?什麼是「悔過」?我為什麼要「寬恕悔過」?
2.怎麼寬恕自己?
3.寬恕自己有什麼好處?
4.怎麼寬恕別人?
5.寬恕別人有什麼好處?
二、為何想離婚的坤道同奮能夠寬恕(儘管可能只是暫時)先生的冷漠?
三、人與人之間的怨氣常造成失和甚至不幸,怨氣從何而來?是從他人對自己的冒犯(不尊重)而來,或者因自己的正氣(和氣)不足而來?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如何方能有效覺察、化解(自己和他人的)怨氣和怨恨心理,恢愎理智平和?
四、春劫行運期間,人心浮動,變化無常,對人道生活與天道修持衝擊甚鉅,請思考如何有效的調適、奮鬥之道。
五、運用理性的力量所作出之寬恕或悔過,往往在心中仍潛藏罣礙,請問如何做到「放下」,使心無所注(住),過即不留,達到真正的寬恕與悔過?
六、我如何力行「除殘止暴、寬恕悔過」?
七、如何由「自恕恕人,寬恕悔過」,擴大格局及於「為萬性萬靈,祈求天赦」?
(作者為台灣省掌院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