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與健康

修道與健康

首頁 » 靜坐●健康 » 修道與健康

留德醫學博士 林助雄醫師  1985-03-01 09:30

  素聞貴教在貴師尊的領導下,每日在作我輩人類最大的努力,祈請上蒼化解核戰的危機,這是何等的胸懷,這不是一般的「修道」所能比擬,因為這種行為已是「修道」的極至。

  僅就修道而言,天道和人道是不分的,即所謂天人合一。人道既得,身心順應著自然界永恆性的律動時,天道自然銜接著人道,無須強求。不過,假使人道不修,天道既遠,天人之間交往頻率對不上,雖是一樣的祈禱樣式,卻只落個隨香跪拜的份。

  貴教的精神令人敬佩。在演講之前,個人願對諸位,尤其應對貴教師尊,致最高敬意。

  「修道」一詞看起來簡單,因為大家總有一個模糊的概念,聯想到靜坐、祈禱、作禮拜,或甚至到深山苦行,可是仔細推敲起來,要把「修道」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卻沒那麼容易,今日我們所看到的宗教,已不是祂本來的面目。

  今日的宗教是經過許多歷史人物加工的產物。他們把宗教哲學化、學術化、商業化,尤其現在廿世紀更把它企業化和觀光化。宗教哲學化了以後,讓你摸不清宗教的統一邏輯在那兒,天主教和基督教主張「自我」,佛教主張「無我」便是一例。宗教學術化以後,讓你對於深奧的教義有小生怕怕的心理,不太敢去接近它。商業化以後,好像一般行業的販賣知識,他們充當了喪禮的權威指導者,他們也有意無意地跟醫生、算命仙仔搶飯碗。談到企業化和觀光化更不得了,一些有心之士和神職人員刻意把本是修行聖地,弄成觀光勝地。

  一句話,把宗教抹黑也好,塗顏色也好,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那些怪現象絕不是當初耶穌和釋迦牟尼等所教的,祂們所教的全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要人類從日常生活中來悟道,所以對於人類來講,「修道」也者在修人道。一般人把修道和神,及宗教聯結在一起,忘記了基本的人道,或許他在教義上頗有心得,或許他跟神或靈方面有某種特殊接觸,可是他最後還是悟不了「道」。有些人更因為心理老是受著教義和神威的束縛,一方面又忘了人道才是最基本。所以每天的日常生活就在於是非矛盾之中。

  假使大家明瞭人道才是基本,待人處事方面以良心為基準,心理便能坦然,何用教義與神威來約束我們的行為?教義與神威也是人定的,它只能協助我們達到「超心安理得」的狀態。所謂「超心安理得」是一種副的、旁的「心安理得」而不是真正的「心安理得」,例西德教徒偷玉蜀黍。

  從醫學的觀點來看修道,有沒有意義呢?有!而且是很有意義。不過,從醫學的立場來講,反對一般人把修道與宗教扯在一起。處在身心壓力很重的現代工業社會裏,為求健康受損減少到最低程度,修道已是每個人所必須的,就像素食在某些情況下具有醫療的正面作用,病人在接受治療性素食時無需背上宗教的包袱。

  至於要討論到「修道與健康」時,須從宗教和醫學兩個層面剖析。

  一般人想透過宗教來修道時,通常一開始就有了錯誤的觀念,他們認為信仰宗教就是一種修道的方式,他們更肯定神是萬能的,透過神的幫忙,悟道是可期的,所以信了宗教就等於在修道,或認為已經悟了道。這種修道的想法就等於他們認定宗教的信仰一樣的可笑。他們以為到寺廟去參拜或到教會去祈禱就等於是有了宗教信仰。更可笑的是在參拜和祈禱以後,便想多少會從神方面得到好處,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都是他們忽略了神聖並無義務來賜福給他們或解決困難,這並不是說神不愛祂的子民,而是作子民的雖有心向善,卻在不得要領時祂會幫忙他們去尋找一顆寧靜的心,這個幫忙發生在他們露出了赤忱之心時。只可惜,大多數的人,只是藉參拜和祈禱時自個兒跟神說了一些悄悄話,來逃避人生。

  佛教認為人生是苦海,而苦的來源,就因人擁有「自我」的實體,因為有了自我的實體,才會執著於喜、怒、哀、樂等七情六慾,明白一點來講,對於財富、權勢、理想、信仰、和生命本身都太過貪求,然而天地間沒有一件事物是永恆的,快樂如此、痛苦也如此。所以,在人生當中,因為貪求太多,太過執看,當如願者少,失意情形多時,人便在痛苦的深淵中打滾。

  對於要脫離苦海,佛教提出涅槃的境界,也就是自由自在的境界,其奮鬥的手段是摒秉「自我」,也可以說是消除「自我」的幻覺,它所強調並不是一般人所誤會的無所事事的消極態度,而是一種「心無所停」的瀟灑意境,對於任何事物試首去保持完全心靜的感受,讓該來的就來,該去的就去,心一平靜,事物的發生便無所謂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在佛教修習的過程當中,透過「觀」的工夫,來把「我的悲傷」中的「自我」成份去掉,成為「一種悲傷」。(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