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虛師心.廿字師心(二十)

清虛師心.廿字師心(二十)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82期 » 清虛師心.廿字師心(二十)

洪靜雯  2007-09-25 11:50

一燈能破千年暗─覺

詩作/涵靜老人 詩解/洪靜雯

水晶宮裡主人翁,六識無餘五蘊空。
無上菩提真法眼,臭皮囊上少加功。

詩譯:

 讓澄明的性靈做真我的主宰,

 轉識成智,轉蘊成空。

 無上正覺才是真正的心眼,

 得以照見生命的本真,

 少在假我形軀上用功夫,

 覺,有如心中之星,能劃破夜色,大放光明。

 

  可曾想展開羽翼追尋?在感受到一切該停下來的時候。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一片迷茫,一片渾沌,一片曖眛,一片糊塗。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感受,是凝視,是傾聽,是沉思。

 

  一直以為,當我們開始思索關於生命的問題時,我們就開始了追尋的旅程。透過追尋的過程,重新肯定自己的「存在」;透過提昇的過程,試圖實現自己的「價值」。每一個人追尋的答案都不同,但那使我們得以追尋的動力,便是來自生命的自覺。

  覺,並不是佛陀的專利,也不是古今中外的聖賢才具備的能力,它是人人本自具足的靈性。生命的自覺,就是把生命從軀體層面,提昇到精神層面。從血肉和意識作祟的心,提昇到精神和智慧圓滿的心。生命的自覺,就在於從自心中去提昇,實證生命的意義。

  「水晶宮裡主人翁」,讓我幾經思索。本師世尊筆下的「水晶宮」為何?我想,應是「心」。心如明鏡澄澈,心如華枝春滿,那一片晶瑩璀燦的光華,源於「心」綻放出性靈的清輝。背後的關鍵,則是宮裡的「主人翁」-「覺」。「覺」,是正覺、遍知、大澈大悟的人;「覺」,是自覺、覺他、生死一如的境地。就像端坐菩提樹下六年的佛陀,在大地一片清朗、天將明之際,抬頭遠眺天邊的明星,嘆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於是開悟得證。換言之,「水晶宮裡主人翁」,就是「生命的自我覺醒」。當內在的主人翁自迷茫渾沌中甦醒,一切生命的可能性,便由此開展去。

 ●插畫/蔡大羽。

  要達到「覺」的層次,必須「六識無餘五蘊空」。「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與「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是人的本然之性,也是人心對應外境而生起的種種作用。因之,「六識無餘五蘊空」,即指吾人的心完全掙脫外相的繫縛而自在無礙。萬法唯心,如何「無餘」?如何「空」?這顯然是相當精奧的心法。

  《人生指南》〈覺〉篇:「誠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夫至於明動變化,則覺之功用大矣。」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覺」的心法與「誠」息息相關。事實上,覺和誠的關係猶如一體兩面,一個人越能達到誠的熱準,覺性便越加深刻。因之覺的體現,便落在「至誠」。如何「至誠」?《中庸》提出:「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致曲」,意指除去心中的私念。人心都有一點私念,如果不予以化解,潛移滋長,使我們對任何事,都有了偏見,都有了私心,這就是不誠。相反的,如果能將這點私念化解掉,不自欺,不欺人,這當然是誠。從「致曲」入手,達到「至誠」的境界,「至誠」而能明、動、變、化。夫至於明動變化,則覺之功用大矣。於是我們便可明白,「六識無餘五蘊空」的下手處,便是去人欲之私,然後明人物之性。

 ●全然的真實,才能以心眼洞見真相。攝影/磊望。

  欲去之,必先察之。故時時覺察,時時觀照,時時洗滌,便是覺的落實。「無上菩提真法眼」告訴我們,有一種很難發現的「看見」,那是用眼睛看不到的,必須用心靈,才能看清。那很難,因為必須「全然的真實」。有一種真實,是高難度的,那就是看到內心深處的執著、盲點、痛苦、恐懼、虛假、謊言……,一切讓生命混亂的原因。看清它,是為了放掉它。於是,生命才有一種突破、改變的可能。

  問題卻在,我們常常放不下。於是,我們的修持,便常常在靈性與人性的糾葛中,看出功夫。放得下?放不下?往往就看我們是否能有清明的觀照、辨別的智慧,這就是「覺」。

  「臭皮囊上少加功」,當是本師世尊常叮囑的「不要在肉體上下功夫」。若不在肉體上,那麼,是在那裡下功夫呢?

  覺,看似高遠,不過就在這顆心中。自覺,就是和心對話的「反省意識」。反省,是全然的把心打開,在上帝的面前,真實無妄的面對自己。若有一絲的不安、愧咎、羞赧、痛苦、怨尤、憤恨、恐懼、煩惱,我們都可以在反省中,看到自己的私心與欲望,以及伴隨而來,在我們生命中,許多不斷的衝突與矛盾。

  當下,「覺」就在我們和 上帝的對話中。在覺中轉識成智,轉迷成悟,便能把心找回來,把自己找回來,安頓下來。「覺」的當下,靈明自現,豈是文字可以形容。當你的心真正契入了事物、真理的精邃,或許豁然貫通,或許感動莫名,然而相印的當下,終究才是覺的實相吧!

  於是有時,在誦誥中,熱淚盈眶;靜坐時,放鬆、自然、無為,靈覺自能無形開啟;反省時,過往的悔恨湧上心頭,令我靜默良久。常常在那許多瞬間的片刻,我與覺的距離又近了一些,我與 上帝的親和又加深了一些。我深感,若要常保覺知的深度,再沒有比反省懺悔更好的方法了。

  人生是無常的。許多無可避免的矛盾、難解、無奈、疑惑,常常是我們此生必須學習的功課。假如,能有一種「拿得起的承擔」,「放得下的豁達」,此心安然,確立安身立命的中心點,才能做自己的主人,實現生命的意義。

  於是我最喜歡用這幾句話來解釋「覺」:

  「難忍處須忍,難行處須行,難受處須受,難捨處須捨。」

  當生命的考驗來臨之時,我們若能有一種信念支持著自己,不被欲望矇蔽,不被情緒左右,不被挫折打敗,絕對信賴 上帝,那就是覺的智慧。當我們打開自己的內心,真真實實的面對自己,「覺」,就會成為你靈魂深處的對話,「覺」,就在每一個人的靈明本心中。

  我常想,人由於覺性而愈顯不凡。覺,就像星星一樣,散發的光與熱,可以劃破夜色的黝暗。仰望天空,滿天繁星早已燃亮了整個夜空。仰望同一星空的你,是否也找到了那顆屬於你的星星?

  我相信,只要心中的燈火不滅,微弱的光芒,必能照亮黑暗的角落,那就是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