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心法‧自然無為

靜坐心法‧自然無為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五期 » 靜坐心法‧自然無為

王光慈  1984-04-01 09:25

由凡俗之身、貪慾之心,返璞而歸真

  靜者靜其心,坐者安其身也,靜坐之內在功夫在於心法。依理而行曰自然,無欲之行曰無為,靜坐之心法簡言之,乃依理無欲之功夫也。

  靜坐為修心身以養性,故不可用克制心情之方法,應以自然淨化方式,在靜坐時凡心生雜念,就把他依理找出答案,如此,一日明一理,一年明三百六十五理,人生之常理雖多,不久即在靜坐中一一明白。屆時即可由孔聖之說:「修心養性」,而達到佛說:「明心見性」之境界。

「無為」而坐,自然入定

  所謂自然一詞,多有誤解,一般人的心中,多認為是「不管他由他去」之想法。自然之真意,乃為悟明真理後,依理而行其行,其過程可分為三個層次,簡述於後:1.不明真理之前,可由放鬆身心做起,不可刻意勉強,也不可強制身心而為之。2.由放鬆等有形之活動作起,慢慢由心之調適,而使身之各部達於自然之境。3.由修心養性達明心見性以後,則可在無為中自然而坐,並得入定之功。

  孟子說:「道在近而反求諸遠,事在易而反求諸難」,自然與無為,實為自理(然)而然,無欲而為之意,要從心上用功夫,而行於漸進中,且不可急功。因大自然中之進化,皆依理而漸進,如見大雨卻不見蒸氣之集、見大樹而不見其長、見花開卻看不見張開的動作,人們自幼而壯見其成人,而卻不見其長成的軌跡。

  三國時諸葛亮,依理而扎草人於船上,趁天氣濃霧,而達到了有名的草船借箭的目的。這也說明了,依理而行自然無為之妙用。

靜坐靜心,然後得「理」

  吾人靜坐之目的,就是把人慾橫流之身心,調養為自理而然,無欲而為的程度。有所謂有理走遍天下,依理萬事可成,靜坐也不例外。「靜坐」一詞,靜乃靜其心、坐乃安其身,孔聖之意修己之勁,在定其身安靜其心,然後思考其事物之理,方可得理而明之。

  常聽人說,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其實非人心之不古,而是人心之不明,因廿世紀的人們,自小受物質的引誘,而沒經過漫長的家教,就接觸社會。甚至於初中生,就半工半讀,為五斗米而忙碌。恨本沒有時間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這種捨人本而求物末之潮流,致使人們的正當人生知識,湮沒在燈紅酒綠中而不自知。再說世風日下。世風者,由全世界人們的心態匯集而成,人們既生活在不明理的心態中,世風豈能不日下?

  為帶動好的風氣,身為天帝教之同奮,一定要從廿字上下功夫。養成明仁行德之善良心性,然後推己及人,帶動社會風氣,使人心向理,而達世風日上之途。

明心見性,繼而推己及人

  一旦心明真理,行不離廿字真言,一切言行都能符合真理,行為也能適合廿字的話,久而久之便由凡俗之身,貪慾之心,返璞而歸真,達所謂無慾心自安,無債一身輕的地步。一個人果能心無慾,身無債的話,自然可以身從心,心從理。心既能從理,行必自然。行能自然心又無慾,所行必然無為。無為自然的人,靜坐必然有成。

  師尊創教救世,先以靜坐始。又以廿字作人生守則,想使同奮們在靜坐中悟明真理,在廿字中立其言行,希達移風易俗之功,救世界於萬劫之中。

  先修自己,推己及人。靜坐可以健身,靜坐可以修心,也可以養性。在修心養性中,明心見性。由明心見性中建立正確奮鬥的人生。先向自己奮鬥,再為人類奮鬥,最後向天奮鬥,期達本身健全、人類和諧、天人大同之目標。

  靜坐心法自然無為,再透過廿字人生守則,一定可確立正確的人生觀。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力行不懈,必可修好人道。人道學分既滿,天道自然鄰接,因此說,廿字是人生守則,靜坐心法自然無為就是行人道、升天道之大門和大道。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