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報告:「王鳳儀言行錄」予我的啟發
高敏從 1985-04-01 09:25
守份盡職 和樂興家
讀王善人言行錄,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就如同炎夏裏吃冰淇淋,從內心深處興起一陣舒暢感。
能被稱為「善人」,並不是容易的事,我們常聽說某某人外貌忠厚而內心奸詐,或是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這都是講一個人虛有其表,浪得虛名。因此,要能名副其實,善行垂範後世,證之千古而不衰,必須從小到大,由內而外,修身進德,懸一鵠的,定一目標,篤志立行,方可使其一生完善無缺,惠澤被於無窮。
而王善人的善德懿行,足為後人樂道之典範,我願意向他學習,效尤他的精神、他的節操、他的品德,我是受他的精神感召,他的孝行、他的善行、他的仁愛精神、他的一言一行,真使我由衷的佩服,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聖人,願他的精神能改變這個污濁的社會風氣,把這個混亂的世界化為清涼,把暴戾之氣化為祥和。王善人出生在一個窮山惡水,土地不肥沃,而又缺水灌溉,植物大都乾死,收成不好,住的都是貧苦人家,每日三餐不繼,不能得到溫飽,當然更不用說上學堂讀書了。當他在十四歲的時侯,就要求父母准許他去替別人放牛,幫傭做工,把自己的那一份口糧,留下來給哥哥、弟弟們吃,並可多得收入拿回家供養父母,他做傭工吃苦、耐勞、盡職守份,他小小年紀就體會到,道就在平常生活中,道是從平實處做起,合理就是道。
善人從小就很聰穎,處處謹慎,處處學習,並立志做大事。他在姑父家做傭工,他想姑父的成功、成名,一定有他的道理,就仔細的觀察,原來他姑父供養母親至為孝順,他便決心「奪志」,不但要孝順父母,還要接爺爺回家供養。他不但孝做好了,悌也做到了,對兄長、弟弟只有禮讓,沒有佔有,漸漸的他悟透宇宙大道,也就通靈了。他領悟到一個人會生病,也就是「心結」,心裏氣悶,譬如說媳婦的把所有家事統統給婆婆做,生下的兒女也統統不管,給婆婆帶,婆婆日積月累,心中產生一股怨氣,沒地方伸,婆婆「氣結」,那股怨氣一直發射出來,媳婦的氣血也就不調順,因而媳婦也一再的生病,他治病的方法,是治心,因而經過他一講道,病就好了。所以他是用講道來治病,被治的人,從此一家和樂,人倫綱常重立,也就笑口常開,不但不生病,而且家道日漸興隆。他不但治病、勸善,還辦女學堂,提倡女德,因為女德好了,才能教育出好的下一代,才有健全的人格,這個社會的風氣,才會扭轉回來,也才有良善的風氣,我們子孫也才有幸福的家庭和前程。在此希望,我們坤道同奮,人人盡職守份,先從家庭做起,每日早起做早點,侍候丈夫上班,這樣上班的有精神,孩子吃了早點上學,上課才能專心。然後把家庭收拾乾淨,這就是「婦行」。我們坤道要有輕柔的言語,乾淨的容貌,這樣一天精神煥發,融洽和睦,家道因而安康,以上即是我的心得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