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大勢看民族復興基地台灣(四之一)

從世界大勢看民族復興基地台灣(四之一)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1期 » 從世界大勢看民族復興基地台灣(四之一)

李維生  1985-08-01 09:45

  今天與諸位談的主題是─從世界大勢看民族復興基地台灣。

  我們都成長在這一塊土地上,除了有一份鄉土的感情之外,對這一塊土地究竟瞭解多少?尚待探討,而大家現在所擁有的社會是富裕的。但是,如此富裕的環境是從那裏來的?雖然我們多少也曾有過奉獻,可是誰又能夠知道這麼一個社會,是在怎樣的一個環境之下成長起來的?

  一九八二年,西德有一個亞洲研究中心,該中心內有一杜緬博士曾發表一篇論文,將今天強國分為三等。第一等─超強國:美國和蘇俄。第二等─中強國:包含先進的工業化國家共十八個。第三等─小強國:她是從一百六十八個國家中,先選出廿七國,再選出七國,最後再經評估後圈選出四國,她們便是:一、中華民國。二、以色列。三、南非共和國。四、沙烏地阿拉伯。

  我們知道任何學術性的研究都是理性的,並用一個客觀的標準來評估,那麼到底一個強國要具備什麼條件呢?它必須要有三種力量:一、組織力。二、生產力。三、戰鬥力。現在就將三種條件帶進去說明,何以能夠成為小強國的原因,再以比較研究的方法來證明,中華民國為什麼能居四小強之首。

  先分析一下何謂組織力、生產力、戰鬥力。一九八0年前,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研究中心格蘭博士,將國力作一比較研究。他認為真正的國力應包括兩大部分,一、基本國力含領土、人民、經濟力、軍事力─有形國力即生產力與戰鬥力。二、國家意志、國家策略─無形國力即組織力。前者有數據顯示。如領土大小、人口多少、國民生產毛額、農、工、礦業之分佈情形、軍事裝備設施與數量之多寡等,都有一定的數量。後者國家策略即是國家建設的施政方針;國家意志則包含一、領導層次的力量二、社會整合(團結)的力量三、社會結合力量對領導力量的凝聚力。這些均無法以數據表示,但卻可以產生很大的變數。而國力就等於基本國力(有形國力),與國家意志加上國家策略(無形國力)的乘積,有形國力既為定數,但是無形國力可以無限增大,是則國力不可限量,現在我們就拿組織力、生產力、戰鬥力三種力量來介紹四個小強國家的型態,先從第四名開始介紹:

  一、沙烏地拉阿伯:沙國是一個宗教國家,信奉回教為主體的國家,所以他們先天組織力,就是以伊斯蘭教為凝聚中心。但大多數人民卻不知如何去建立自己的國家,他們的國家策略是印象模糊的,不知道如何將宗教信仰利用在建設國家上面,這是第一個缺點。第二談領導中心,沙國的社會、財富、政治差距極大,領導層次多為貴族,對於一般百姓而言,造成明顯的差距,所以基層對於領導中心並不完全支持,這是第二個缺點。第三談到大多數百姓不瞭解組織力的特性與發展之長程背景,下對上無法產生向心力,在這種情況之下沙國被評估為中等勢力的組織力。就戰鬥力而言,沙國陸、海、空軍均受我國的訓練、指導與支援,所以只能稱之為中等實力的戰鬥力。但是就生產力而言沙國卻是超級強國,在十三個石油組織國家中,沙國就佔了七五%生產油量,故而沙國的石油可以影響世界石油價格,其生產力之強大由此可見。沙國就是以二種中等勢力與強等生產力,被列為四小強的第四位。

  二、南非共和國:南非的組織力極為特殊,因為她是黑色非洲唯一的白人國家,在如此特殊環境之下,遂造成一種強等勢力的組織力(一元上的因素),而南非的戰鬥力略高於沙國,更值得注意的是南非的生產力與沙國的相似之處。今天全世界有十項稀有戰略資源,南非就佔了九項,鈾為製造核武器不可或缺的原料,鑽石亦極為著名,其每月供應世界黃金量約為七五公噸,足可見其生產力之龐大,所以南非是以二種強等勢力與中等勢力的戰鬥力,成為四小強中的第三位。

  附帶一提的是在此研究報告發展之前,以色列原排名第一位,中華民國排名第二位,然而在發表研究報告的時候,正值中美斷交(一九七八年),全世界都準備次年收我們的屍,未料由於舉國一致的「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運動,不僅我們沒有倒下去,卻站得更穩,所以這項研究報告才將我們的評分在組織力上多了以色列一.一一分,排名作了調整,以色列遂從第一名降為第二名,現在我們來談談這個國家。

  三、以色列:單從猶太民族復國的歷史,便瞭解以色列的組織力極為堅強,玆舉兩例來分析以色列的組織力。

  一九六七年七月六日以色列發動六日之戰,在當日新聞發出之時,美國正舉行世界小姐評選,而奪得后冠的正是以國小姐,在加冕的那天晚上,消息傳到評選會場,這位剛榮膺「世界小姐」頭銜的以國小姐隨即將頭冠拿下,用麥克風向全美宣佈放棄這項榮銜,她說,這一個頭銜不僅是我十年來所夢寐以求的,也是全世界少女們所嚮往的。但是今天正傳來我的祖國與阿拉伯國家作戰的消息,國家與世界小姐作一個比較,我認為國家的重要性遠超過世界小姐,所以我必須放棄這項榮譽,馬上趕回我的國家,和我的同胞並肩作戰。次日全美報紙均以頭條新聞報導這一個消息。全世界唯有以色列的女子須要當兵,如此特殊現象,造成以色列不平凡的組織力。

  第二個例子談到一九七八年第四次的以阿戰爭(即以敘之戰),當時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所長楊日旭教授親口告訴我的一件事。那時他正在華盛頓大學擔任政治研究所所長。在戰爭發生的早晨有二位學生同時去拜訪他,第一位是敘利亞的學生,楊教授問及敘利亞與以色列作戰他個人的看法如何?這位學生回答說:這場戰爭不差我一個人,等我拿學位以後再考慮是否回國。同樣問題以色列學生的答案截然不同,他兩眼通紅,走近楊教授身邊表示要辭行。他說:老師我昨天聽到消息整夜未睡,我一直在考慮到底國家重要還是學位重要,最後我作了決定。好不容易買到機票準備立刻回國,和我的國家共患難。由這二個例子,便可知道以敘二國組織力的強弱了。

  以色列的生產力稍低,所以是中等勢力的生產力。但是以色列的戰鬥力是世界一流,具備特強的戰鬥力。以色列與阿垃伯國家領土之比為一:三八;人口之比為一:四五;空軍之比為一:六;陸軍之比為一:十五;在這種懸殊的條件之下,以色列歷經了五次以阿戰爭,尤其是規摸較大的六日之戰,卻仍然卓然挺立繼續存在,是有其優越的條件。當時美、蘇均派遣軍官團前往考察,到底什麼原因以色列能夠以寡擊眾。由此可見以國確是超強戰鬥力的國家。因此以色列是以二種特強的組織力、戰鬥力及一個中等勢力的生產力,居四強次位。 (未完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