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字真言」字義精解 人生守則第十個字:『公』
1987-05-31 11:00
將自私心換個公心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公」字的場合很多,這是由於公字的涵義十分的廣泛,但是如果用來說明道德的修持,處事的準則,一般均是拿它來顯彰一種無私的德行,所以「公」是與「私」相對稱的,舉凡是「公平」、「公正」、「公德」、「公開」,都是這一種意義。
天地無私並包容
自私是人性普遍的弱點,也是為禍的根源,小至個人感情理智的傷害,人與人間的糾紛,大至社會秩序的變亂,國家與國家的征戰,世界人類的毀滅,無一不是因自私心理的作用,為了一己、一家、一國的利益,不惜用盡了各種手段去巧取豪奪;只知道有我(私)而不知有人(公),互相鬥爭侵略到最後同歸於盡才肯罷休,主要原因,就是脫離不了自私的作祟,喪失了公德心,也就是因為個人缺乏公德,才造成人格的不健全,而做出寡廉鮮恥的事,危害社會安定。
一個修道人沒有崇高的人格與公德心,那還談什麼修道,培功立德、造福人群呢?因此蕭師公在「廿字心花守則」中曾懇切的告誡我們必須「將自私心、換個公心」。所以我們要把握真理,自救救人;正本清源的方法,只有加強奮鬥去除自私心理,惟有無私,才足以撥亂反正。師尊獻身興教,為國家為天下蒼生祈禱謀福,其一片丹心所秉持的胸懷就是大公無私,我們可從清虛集裡,師尊對「公」字的詠頌中體會:「天地無私並包容,不分畛域示大公,承天效法無他術,鑑淨衡平允執中。」
其所謂「無私」,就是「公」德之義也!
以「公」德立身處世
其實一旦人人能夠無私,反足以成私,因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理,至為明顯。中國古代聖哲老子即說過:「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地之大也不外一個「公」字,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亦不外乎一個「公」字,所以能不能夠達成者,在於一念之間而已。
每個人若能以「公」德為心,以「同理心」行事,讓「公」德做為我們個人立身處世的要素,則人人必能抱定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決心,不計名與利;將個人的利害與國家之存亡結為一體。
同奮們如能負起時代使命,每天切實做四門功課日久成習,在日後也是一位大公無私,有公德心的人,相信在人道與天道上會有所成就。
一個人不能單獨在世上生存,在當前科學發達交通便利的社會中,人與人間的群己關係十分緊密,個人與大眾社會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社會愈是進步,分工愈是細密,人與人相互依賴的關係也隨之增加,公德的修養也顯得更為重要。除了消極的不妨害公共的利益外,積極的便是要為公眾謀福利;隨時為社會大眾服務,培養一種「大家(公)的事就是自己(私)的事」的服務熱忱,發揮「公」德之精神。
去私慾方能存天理
國父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一個人生存在社會上,你的目的並不是在求個人的享受,而是要為人服務;並不是為求個人的私益的滿足,而是在謀大多數人利益與幸福的改善。這種積極服務的態度,就是以推己及人、大公無私的精神為基礎。
是以,大公無私、自我犧牲之精神,乃人生最大的美德,也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身為一個修道者,應去私慾存天理以「公」德修身,將觀念落實於行為上,將「公」德實踐於日常生活中,是足以利人利己,而達到聖凡平等、天人大同的終極境界。
「公」德須身體力行
要知道「大眾(社會)與我是一體」的共識,有良好的社會風氣,方有健全的個人和幸福可言。並且效法天地生萬物之大公無私之精神,為全體人類之和平謀福利,如此社會將因「公」德的發揮而成一股高尚風氣,你我所處的空間將呈現一片天清地寧的境界。所以說「公」德是維繫社會風氣,促使人類和諧進步的力量,我們豈能等閒視之而不身體力行呢?
宏揚帝教即為「公」
世界上凡是有正氣的宗教,都是拿愛心做為基本教義,因為宗教是救人的。救人的目的在於止亂,而亂的根源在於自私,所以要用愛心來袪除私慾,凡是能有愛心的人,都是大公無私的人。地藏王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耶穌教主為了救人救世;甘願將自己的肉體釘在十字架上,讓祂不死的生命,永遠活在世人的心裡,古代大禹治水,連年在外奔走工作,三過家門而不入。地藏王、耶穌、大禹之精神都值得讓後人讚揚,原因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美德─自我犧牲,大公無私。
我們天帝教的時代使命是為了化延、並化解世界核戰毀滅浩劫,及促進早日實現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而奮鬥,其奮鬥目標在於以民族平等、宗教大同、世界大同為追求之鵠的,其要求教徒同奮就是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早晚祈禱誦誥,培養正氣,進而喚起世人從根自救。
實例一─
祁黃羊舉方,大公無私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
「南陽縣有個縣長的缺額,你看,到底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
「叫解狐去,最合適了。我想他一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十分驚奇地問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為什麼你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什麼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
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
「現在朝廷裡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說:
「祁午最能夠勝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
「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麼推為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閒話嗎?」
祁黃羊說:
「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有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讚祁黃羊。
孔子說:
「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為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為。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實例二─
子文重法紀,方正公平
楚令尹子文的族人有犯法的,法官下令逮捕他;後來聽說犯人是令尹的族人,法官就把他釋放了。子文知道後,把法官叫來,責備他說:
「國家所以要設立法官,就是要處置觸犯王令和偵探違背國法的情事。一個正直的人在辦理法律案件時,有時很溫柔,但不會撓曲;有時很強硬,但不會武斷。現在你背棄法令而釋放犯法的人,就是執法不正直、居心不公平。難道是我平日有營謀私利的念頭嗎?為什麼法官遇到我就不依照法令辦案呢!我當令尹而領導士民,士民有時候還抱怨我不能使他們免於法律的制裁。如今我的族人犯了法,眾人皆知,要是法官為了討我歡心而釋放他,這樣就等於向國人宣布我向來辦事不公正。掌握一國的權柄,卻以私心著稱;與其活著而不合正道,我倒不如死掉算了。」
隨後令尹子文派人把族人押到法官那裡,吩咐道:
「要是不依法施刑,我將以自殺來向國人謝罪。」
法官害怕了,終於把令尹的族人處死。
楚成王聽到這件事,連鞋子都沒穿,就趕緊跑到子文的家裡,向他慰問道:
「寡人年紀小不懂事,任用的法官不妥當,以致違逆了您的心意。」
於是楚王就貶退法官而尊重子文,把內政也交給他掌管。
國人知道了這件事,都說:
「像令尹這樣的公正,我們還擔心什麼呢?」
於是楚國人作了一首歌,大家高高興興地唱著:
「子文族人,
犯罪不輕;
法官饒他,
子文不聽。
顧念民情,
方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