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宗教大同獎頒獎

第二屆宗教大同獎頒獎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07期 » 第二屆宗教大同獎頒獎

 1992-12-25 10:00

─同時舉行「宗教會通」「宗教現象與宗教教育」座談會

宗教大同理念又跨進了一步 第二屆宗教大同獎頒獎

  (本刊訊)秉持著「宗教淵源本一性,破除畛域萬象新」的宗教大同理念而舉辦的第二屆宗教大同獎頒獎典禮暨「宗教會通」、「宗教現象與宗教教育」等兩場座談會,十二月十三日九時卅分起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舉行,由於專家學者所發表的精闢言論,與觀禮人士的熱烈探討相互輝映,宗教間義理展現出一種「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精神,為宗教會通提供不同的方向及展望,使得宗教大同的理想更加落實、更加具體。

  開幕式是由中國道教會理事長高忠信先生主持,高理事長是第一屆宗教大同獎的得獎人,這次擔任第二屆執行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及主持開幕式,稱得上實至名歸。

  高理事長表示,中華民國最特出處,即是宗教自由,各宗教間能認同一致目標團結並發揮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的力量,今天在這個盛會上,集各種宗教精神會通融合,又得專家學者共同推動,意義非凡,對於未來達到世界大同的目標有其不可抹煞的助益。

  接下來舉行的「宗教會通座談會」,由道教、儒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一貫道、天帝教及軒轅教等九個宗教學者代表,相繼針對各教教理及宗教會通的可能性,提供意見發表精釆言論,王邦雄、林安梧教授居中穿針引線擔任主持工作,使座談會進行緊湊而順暢。

  王邦雄教授首先破題,他認為由於宗教均探討終極原理,成為宗教會通最大的難題及挑戰,因此他建議不妨以司馬遷所言:「究天人之際」的「天人」來做為會通的焦點,以教會友,用宗教真理輔助人間美德,擺脫「死心眼」及「小心眼」,進一步透過「天眼」看人生、看世界,各宗教間才有會通的可能。

  道教代表─道教會張檉副秘書長以五分鐘簡短發言,強調宗教在中華文化獨特的融和精神下有相當大的會通可能性。他表示,中國人精神生活是樂天知命、知足常樂,因此外來宗教在中國均能生根成長,彼此間和平共處並且隨遇而安,在這種相互包容的層面上,大同理想境界才會不遠。

  中央大學中文系袁保新教授認為,以儒家特有的性格內涵而言,本身即對宗教會通樂觀其成,各宗教與其在最高真理上找尋異中求同的焦點,不如以時間、真誠及耐性來從兩方面下手,一面建立彼此溝通對話的規範,一面共同以愛心具體展現為對人間的教化工作,在這樣的基準點上各宗教間開誠佈公,成為朋友,才能奠定會通的基礎。

  台大哲學系楊惠南教授代表佛教引言,他語重心長地表示,打開宗教會通之門刻不容緩,目前的宗教會通共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宗教預設立場宣稱自己擁有唯一的絕對真理,他們雖然認可各個宗教的最終目標一致,但卻認為在修持層次中有我高你低、吾真彼偽的等級之分,這種無形中貶抑他教的會通方式,對現代人來說較難接受。另一種是多元論的宗教會通,承認宗教間有永遠不可能會通的面向,卻有關心的共通點,其一是終極關懷(ultimate concern),另外則是對生前死後不可知世界的認同,唯有從這兩個交集處下手,並放下個人的一偏之見才能展開會通的步伐。

  房志榮神父目前是輔大宗教研究所所長,他除了剖析天主教獨特的義理及修持方式外,並表示天主教在一九六二至六五年於梵蒂岡舉行的第二屆大會後,面目已煥然一新,開始願意敞開心胸面對其他宗教會通對話,因為人畢竟有侷限性,不能保証其所闡釋的義理是絕對的,其他宗教也有它達到終極目標的使命,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基督教協會秘書長康峻璧牧師以其所參與宗教會通落實的經驗逐一報告,民國廿九年由先總統蔣公發起的「中國宗教徒聯誼會」,之後幾經更動,民國七十五年正式更名為「世界宗教徒聯誼會」,目前又改為協會,擴大服務範圍及發揮宗教濟世救人的精神,建構出相互融通的大同雛型。

  身為國內少數留學中東的學者林長寬教授,頗為清晰地澄清一般人對伊斯蘭教的誤解,他認為該教與猶太教、基督教其實是一脈相傳,伊斯蘭教只是在第七世紀時默罕穆德融合兩教的精神,適應當時時代環境所創立的,由於其教義、祈禱儀式與中國人民生活方式有所差異,初傳入時遭受極大排擠及誤解,因此林教授表示,宗教會通首先須從文化差異上著手,其次便是宗教的容忍,每個宗教都有當時時代環境、歷史因素及背景的不同,須用比較宗教學來探討該教的經典,才能彰顯各自的價值所在。

  一貫道總會秘書長李玉柱先生表明,一貫道認為五教同源,五教聖人均為道的代言人,也是道親每日修行時所要禮敬叩拜的對象,目前一貫道己傳播到三十幾個國家,傳道過程以中華傳統文化做為匯通的根本,進而將五教慧命精神融入,是他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中興大學任教,並擔任天帝教天人研究學院教務長巨克毅教授表示,天帝教的目標即是由宗教大同、世界大同進而達到天人大同的境界,並積極地為世界和平採取入世的態度,天帝教近年來不斷地透過研討會、書籍、期刊等方式促進宗教間和平的交流,使彼此間理解差異、減少衝突,希望各個宗教間能夠呈現出一片「敬其所異、愛其所同」的景象。

  軒轅教副宗伯曾迺碩先生表示,軒轅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本身即盼望以中華文化來溝通及相互了解各教教義,並促進世界大同。

  接下來是聽眾與教授們雙向溝通時段,發言踴躍,中華大同促進會、中國人權促進會及各教有識之士均發表相關論點,會場激盪熱絡氣氛。

  最後林安梧教授為「宗教會通座談會」下一融通的詮釋,作為結論,他希望宗教間均能放開自己立場,傳達比較宗教學的重要,擴大教徒胸襟,讓對方真理顯現,今天的座談會只是多元論宗教會通的起點,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思考教內、教外;一神論、多神論間是否有新的會通可能,集思廣益琢磨出新的會通方式。

  下午一點半至三點半為另一座談會的進行,由宗哲社理事長李子弋教授主持,與四位學者暢談「宗教現象與宗教教育」。

  淡江大學鄭志明教授,亦是本屆宗教大同獎中「宗教學術獎」得主,他認為從文化著手才能解決宗教問題,而要了解文化,又必須從宗教教育起步。宗教教育即是:第一、成人─幫助信徒了解宗教教義,讓每一個人找到他生命歸依之處;第二、成教─成就一個符合時代、不斷創新的包容性宗教,使信徒認知其所置身的社會文化,而成為一個真正的宗教人、社會人。因為對傳統文化關懷,才能紮根於他所存在的土地,產生強烈的終極關懷,因為對現代文化認知,才能適應環境調整腳步,成為一個新時代的代言人。

  鄭教授至誠盼望,宗教能夠提高人的內在義理系統,讓更多現代人投入信仰宗教,開拓新的領域,使宗教邁入更光輝的時代。

  接著是今年八月甫接任輔大宗教系主任之職的陸達誠神父發言,他自謙剛踏入宗教教育領域,因此僅能就宗教系目前從事的工作方向作說明,宗教系所分道教、佛教及基督教三組,經入學考試進來就讀的四十位學生當中,有宗教信仰的不到一半,但他們輔導學生及安排課程的方式,均採自由心證,以宗教會通的精神,謙虛和平的態度,來相互交流,陸神父希望成功地將宗教學─學問及信仰─內在經驗配合,使得不同信仰的人,都能聽到不同的聲音,建立起會通的條件及基礎。

  巨克毅教授以執教鞭多年的經驗表示,當今教育體系並未負起宗教教育的責任,使得大專學生普遍對宗教不是採取漠不關心,就是有所偏差的態度,奉功利及科學主義為圭臬,因此天帝教天人研究總院的設立便是希望對當前歪風有所匡正,修道學院重視修道經驗的傳授,研究學院以有形無形的現象而區分四個研究所─文化、合一、親和、炁功所,分別探討不同領域,以結合科學、哲學、神學的理想,揚棄舊有包袱,冀求開創新的宗教道路。

  中華大道雜誌社賴宗賢社長在五、六年前接觸民間信仰的靈乩系統後,開始一門深入,發現這種所謂的靈界與人的溝通方式,有相當大的複雜性及危險性,乩童程度不高,易受本身欲望、有企圖的人及鬼神所驅使,因此他一直嘗試著將這種「天人」溝通,運用教育方式來納入正常軌道,目前正進行一個先修班,聘請具有宗教體驗的老師們,針對各宮廟住持再教育,希望訓練課程中,幫助他們明心見性,認識自我以及靈界現象,提昇層次。

  四位學者逐一地從一般宗教理念、正規宗教教育、新興宗教發展及民間宗教信仰研究四個面向及觀念詳盡的闡述,聽眾們興味盎然地針對宗教文化、教育方向紛紛發言,與學者們作熱烈的探討。

  李子弋教授最後呼籲宗教界應共同自許為心靈的工程師,導正校園中享樂、功利、偏激主義的歪風,從理入─宗教哲學的研究;行入─各宗教的信仰修持兩方面,引導社會納入正軌。

  大會於下午四時起進入高潮,社工會鍾榮吉主任,天帝教首席師尊李玉階先生等均抵達會場,第二屆宗教大同獎頒獎典禮由宗哲社李子弋理事長揭開序幕,他表示這次主辦的五個單位,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自然文教公益基金會、中華大道雜誌社、中華倫理教育學會及人生哲學研究會均秉持著共同理念,認為宗教在核戰陰影、人欲橫流下具有關鍵性的地位,卻因彼此間不了解而造成隔閡,殊為可惜,因此在宗哲社創辦人李玉階先生的推動下,成立了宗教大同獎,下設宗教大同、宗教社會服務、宗教學術三個獎項,經過執行及評審委員會廣泛討論交換意見,審慎評選出得獎人,冀望能透過每次頒獎過程,逐步達到宗教大同進而世界大同的目標。

  首先是由首席師尊頒發宗教大同紀念獎一座予監察院黃尊秋院長,這項特別獎是主辦單位為表示對黃院長在宗教會通方面的卓越貢獻敬佩之意,由於黃院長忙於輔選,不克前來,而由監察院主任秘書高本荃先生代表受獎。

  接下來宗教大同獎仍由首席師尊頒發,得獎人是天主教中國主教團宗教合作委員會執行秘書法國籍的馬天賜神父,他在華廿餘年來,積極推動多項宗教合作的活動,特別對於台灣各宗教間的聯繫與合作,促進台灣與亞洲各宗教間瞭解,表現傑出而獲獎。

  馬神父致詞時謙讓地表示,自己談不上什麼貢獻,假如在宗教大同的方向有所進展,應讚美國內外各宗教界的領導人及教徒,以及天主教耶穌會會長、長輩們,因為他們在他從事宗教對話及合作事工上,不斷地支持及鼓勵,尤其是認識廿多年的首席師尊更是經常地給予新的靈感及精神上贊助。馬神父希望大家能一起共同進行宗教合作的工作,促進真正社會正義,加深信仰為社會國家服務。

  社工會鍾榮吉主任頒發「宗教社會服務獎」,是由台灣世界展望會獲得,該會因為積極推動國內偏遠地區資助兒童及家庭計劃、國際性救援工作績效顯著而獲獎。

  領獎代表為展望會傅蜀冀副會長,他表示,這份殊榮應歸諸於所有展望會的工作夥伴、許多為善不欲人知的社會人士,以及與台灣世界展望會一起配合的宗教團體。

  近年來積極地研究台灣民間信仰,參與各種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編纂各種宗教學術書籍,對宗教與文化的結合工作不遺餘力的鄭志明教授,獲頒「宗教學術獎」。

  鄭教授從何志浩將軍手中接獲獎座時,情緒激動,他說:「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一個研究思想的人要研究宗教?尤其是台灣民間宗教?」十多年來在這條路上踽踽獨行,承受許多人誤解,但他認為宗教是我們的文化,也是當代生活的驗証,他希望能結合更多知識份子客觀的學術探討,共同奮鬥,使宗教與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最後頒發宗教大同有獎徵文比賽,由中華大道雜誌社賴宗賢社長頒獎。第一名從缺,第二名戴朝福,第三名林安弘、林士敦二位,佳作也有二位,為韓勝男及熊監梅。得獎作品將陸續發表在宗哲社刊及中華大道雜誌上。

  鍾榮吉主任在頒獎後應邀致詞,他表示,國內宗教界蓬勃發展,彼此合作無間,與各宗教領袖包容開闊的胸襟有正面的影響。目前進行的工作如黃尊秋院長推動的「世界宗教徒協會」,首席師尊設置的「宗教大同獎」,以及由執政黨於革命實踐研究院舉辦的三屆宗教幹部研討會及宗教間的參觀活動,在在響應及積極推動宗教大同的目標及關懷,把宗教共同特質─勸人向善發揮淋漓盡致,使得社會安祥和諧。

  此屆宗教大同有獎徵文比賽佳作得主韓勝男先生,有數百次論文比賽得獎經歷,由於日前妻子驟然辭世,特別借用大會幾分鐘表達內心傷痛,並引用林覺民與妻訣別書一詞:「吾充吾愛汝之心,愛天下愛其所愛」來自我期許,將窮畢生之力,努力研究宗教哲學作見証,以不負賢妻生前殷切的冀望,致詞時雖然情緒十分哀痛,然至情至性的流露,極為感人。

  閉幕詞由天帝教首席師尊致詞。他說,自己是以宗哲社創辦人身份來主持頒獎典禮,兩年前為促進宗教哲學研究、激勵社會大眾對宗教服務的熱誠,及增強對「宗教大同」的理念與興趣予以重視,以提昇社會精神境界,宏揚宗教功能而設置此獎項,現在已得到宗教及社會共同認同,希望再接再勵,第三屆能有更多人參與,場面更加熱烈。

  大會最後在宗哲社李理事長表示「三十年後的頒獎典禮希望是全世界宗教參與盛會」的期許及感謝聲中圓滿告一段落。

宗教大同獎獲獎人簡介

一、宗教學術獎:

  對宗教學術研究(包涵宗教哲學、宗教文學與宗教藝術)有重大貢獻,並具有宏揚宗教救世之功能者。

獲獎人:鄭志明教授

  台灣省新竹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博士,目前擔任淡江大學中文系、輔大宗教所副教授,曾任尋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工作,致力於研究各種民俗信仰,並積極參與各種學術研討會發表相關論文與宗教學術書籍之編纂。

  一九八七年起在中央日報、新生報、中國晨報等報籌劃撰寫民俗信仰相關之專欄,頗獲好評,著有「台灣民間宗教論集」、「中國社會與宗教」、「台灣的宗教與秘密教派」、「論語導論─天道與人道」、「中國文學與宗教」、「中國意識與宗教」等十數本書,於各大專院校開設宗教文化一系列課程,一九八0、八一年連續獲頒教育部青年學術著作獎,一九八五年得林本源台灣學術研究著作獎,一九八七年得張起鈞學術研究獎,近幾年來投入研究宗教與文化的結合工作以及台灣民間信仰不遺餘力。

二、宗教大同獎:

  對宗教大同有特殊貢獻者。

獲獎人:馬天賜神父

  法國人,目前擔任天主教中國主教團宗教交談與合作委員會執行秘書、東亞耶穌會協會宗教合作小組召集人、中國主教團教育文化委員會執行秘書等工作。

  從事宗教合作工作已近二十五年的時間,於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一年間,在任職亞洲主教團協會宗教聯繫委員會執行秘書時,與亞洲地區十二個國家宗教界以及若干國際宗教合作組織有廣泛的接觸,對促進亞洲地區宗教合作與宗教和諧具相當貢獻。同時,因其長期住在台灣,特別對于台灣各宗教間的聯繫與合作,及促進台灣與亞洲各宗教間瞭解與合作,表現傑出。

  積極參與中華民國宗教座談會,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之五個教會(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台灣信義會、聖公會、路德會及衛理公會)、回教、天理教、理教、軒轅教等各宗教代表與會,另經常參加「東方宗教討論會」的月會及其他之宗教學術會議,在中華民國教會合作協會積極參與神學講座之籌備工作,由於長期與其他宗教人士接觸,更突顯其在宗教合作領域內之地位。

  在任職主教團宗教交談與合作委員會執行秘書期間,一直為「喚醒教會人士對宗教合作的使命感,培育具有合作意識的教友,並促進各宗教間的彼此學習與實際合作以及基督徒的互助與合一」目標而努力。

三、宗教社會服務獎:

  各宗教人士服務社會具有卓著績效者,其服務的對象,無宗教及種族的限制。

獲獎團體:台灣世界展望會

  台灣世界展望會是隸屬於國際世界展望會的一個分支機構,美國總會成立於一九五0年,是一個秉持耶穌基督愛心關懷世人為宗旨的福音機構,所做的工作包括兒童及家庭服務、發展自立能力、緊急救助、加強領袖訓練及使命挑戰、傳福音給未得之民等六大事功目標,所支持的服務計劃遍佈全球八十餘個國家,並在六十五個國家擁有分會,台灣世界展望會便是其一,於民國五十三年正式成立登記財團法人。

  台灣世界展望會最初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山地教會、各地私立育幼院及醫療機構,目前為了台灣偏遠地區廣大的需要,在山地、沿海及離島等地區設立七十幾個計劃區,來實際幫助當地孩子及他們家庭的需求,所服務的內容包括兒童健康、家庭輔導、文化傳承、兒童靈性事工、兒童教育等方面,運用當地各類社會資源來執行。

  除了國內資助兒童計劃外,展望會近年來腳步從台灣走到國際間,除了「資助國外兒童計劃」,關懷的服務範圍擴及全球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貧困兒童外,並舉辦兩梯次「飢餓三十援非活動」,將國人愛心及關懷無遠弗屆地傳送到國外,其服務社會的績效卓著,有目共睹。

四、宗教大同紀念獎:

獲獎人:黃尊秋監察院院長

  黃院長於副院長任內,即參與宗教公益活動,民國七十四年率宗教團體代表團赴美參加雷根總統連任就職典禮,除所備禮品由其獨力負擔外,由於旅費不足,政府補助有限,返國後,將其出國公費悉數捐出分享全體團員,因使各團員完全免除私人負擔,獲各宗教代表一致愛戴。蟬聯世界宗教徒協會理事長迄今仍在任期中,召開過兩屆世界性宗教徒大會,對宗教聯誼及宗教大同熱心支持及推動貢獻良多,允屬倡導宗教大同之楷模人選。

五、宗教大同獎徵文比賽

得獎名單:

  第二名:戴朝福。

  第三名:(1)林安弘、(2)林士敦。

  佳 作:(1)韓勝男、(2)熊監梅。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