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終大典執行經驗發表—

飾終大典執行經驗發表—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18期 » 飾終大典執行經驗發表—

 1993-11-25 11:10

最神聖的法事 盼你同步關懷

近年來同奮隨弘教拓展大幅增加,然本教飾終大典卻一直未臻完善,發表會的召開,有心呼籲同奮正視此事,共將飾終禮儀全套整合,真正彰顯天帝教精神。

  (本刊訊)為配合引渡原人專案暨落實弘教親和活動,天安太和道場飾終禮儀處特於十一月十四日舉辦「飾終禮儀執行經驗發表會」,中華民國主院大同堂內坐滿從全省各教院堂兼程趕來參與的同奮,對於天帝教最神聖的法事表示實質的關切之意。

  近年來,同奮隨著弘教擴展日益增多,各地教院雖舉辦多次飾終大典,但因並非全套服務,故喪家往往必須再延請法師或道士前來誦經做法事,導致天帝教飾終儀式截頭去尾,中段還摻雜一些民間習俗,形成不倫不類的場面,一年多前,楊光贊同奮及光節樞機有鑑於此,深感必須及早完成天帝教飾終大典的全套肅穆禮儀,不但可服務喪家,發揮愛心,也能藉此增進同奮「信」「願」「行」,於同奮親屬間彰顯出天帝教真正奮鬥的精神,自當負起將飾終大典推上正軌之責,因此舉辦了本次發表會,期能呼籲同奮正視此事,進而廣納眾議,使此禮儀的執行更加完美。

  草案融合喪葬民俗

  當天首先由江光節樞機使者解說「中國喪葬禮儀之沿革與天帝教飾終大典」,樞機使者表示,中國人對喪事抱持隆重態度的主要目的,即是「長期相愛,永不相忘」,清明時節祭拜祖先時,得以慎終追遠,知道自己源頭。至於在禮儀方面,光是台灣就吸納古今中外許多宗教儀式,形形色色不一。

  天帝教「飾終大典」的簡單雛型始於民國七十六年,台灣省掌院王維基掌教回歸自然時,維生樞機寫了首誄辭用於公祭,之後各地教院覺得簡單明瞭,故延用至今。所謂「飾」字的涵義,光節樞機說明可解釋成「頒獎狀」,即是把逝者一生光榮事蹟於親友面前表揚,以彰顯其名節。

  近年來,同奮人數增多,飾終禮儀因應需求,確有擬定整套實施必要,因此根據飾終處副處長林光系同奮草擬,光節樞機再請示首席師尊口諭—務必與台灣民間禮俗結合,並且參酌各地治喪禮俗及整合同奮意見,終於完成「天帝教歸空同奮飾終大典禮儀」,光節樞機特別強調,此份草案因融合本省喪葬民俗,故只適用於台灣地區人民,但整套儀式從新從簡,隆重莊嚴。

  第二節課為主委林光鳴說明「天安太和道場籌建進度與展望」,將籌委會承辦本道場的過程及進展娓娓道來,並表達為何遲遲不能動工的原因,光持副主委接著主講:人的生死問題,佐以各教論點豐富內容,並從天帝教教義的觀點詳述「生前不修,死後無能為力」的重要性。

  討論十分熱烈

  「飾終典禮」紀錄片觀賞,由林光系同奮旁白說明,將八十二年六月以來根據草擬辦法試行全套的飾終大典加以整理播放,並發出問卷調查,希望能藉此蒐集各地曾辦理過飾終經驗的教職同奮意見,而使本教這項最神聖法事能達盡善盡美,顧慮周延的地步。令人欣悅的是,反應十分踴躍,更有些教院因為從未試辦過本教飾終大典,而紛紛索取相關資料及錄影帶,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下午由副主委楊光贊主持「各項疑惑解答」,同奮對於祖先安靈、神主位安置以及飾終各項問題,就親身經歷提出疑問,討論熱烈,欲罷不能,但由於考慮到遠地的同奮返家問題,於是在下午四點準時結束。   (熊敏晨)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