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台北縣初院家庭親和集會

記台北縣初院家庭親和集會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27期 » 記台北縣初院家庭親和集會

台北縣初院採訪專員 趙光斌  1994-08-25 11:05

艷陽天‧溫馨情

  七月廿四日星期日下午兩點,窗外的太陽如火輪般散放著它的熱力,在這樣令人覺得慵懶的午休時間,台北縣初院在光思、敏莞住宅舉辦家庭親和集會,本初院及桃園初院部份同奮與天安太和道場光鳴、光持等一行人計七十多人擠滿了大廳、走道,還有整個樓梯,連起身都還有點困難,這是台北縣初院規模最大的一次家庭親和集會。

  親和的基礎來自於彼此的尊重與真心的相待,光思、敏莞夫婦平時對於同奮的關懷在這次出席人數中具體呈現出來,「原本想邀請掌院同奮,但是怕場地太小,容納不下。」敏莞風趣地說。雖沒有大餐廳的佳餚,卻有主人精心為同奮準備的美食與精緻的小禮物。整個活動在光鳴簡單報告天安太和道場財務運作情況、光持親和演講、光文宣導此次中元秋祭超薦大典的意義及隨後小組親和,於下午五時圓滿結束。

  對於無形界的認識有限與錯誤的見解易導致盲目的崇拜,迷信的來源通常是人對於自己缺乏整體認識。在這次家庭親和中,光鳴、光持、光文對將於八月廿七日舉辦的超薦大典做深入的說明及其所代表的意義─陰安陽泰,慎終追遠,並釐清一些觀念,希望對同奮的修持有所助益。

  在修行人眼中,每個人都是大菩薩,滿街都是聖人,沒有不可原諒的人,「同奮都有原靈,都有神性」。光持親和時表示:「雖然人都會有錯誤的行為,這是較低層次─獸性的表現,但不能因此否定其神性,每個人都有無限向上發展的可能。」這是對於人的高度尊重,「因此,教職同奮不該批評同奮之錯誤,定人是非,而該引導同奮,提昇同奮。」依基督教的說法,人死後要接受審判,由誰來審判,由誰來定是非,是 上帝,而 我們何德何能定同奮之是非?

  對於無形與時代使命的敬畏,每天總有一批在光殿默默為世局祈禱誦誥的同奮,辛苦的付出,不計較個人利害得失,不在意無形有無加持,這種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的精神令人讚歎。對於誦誥,光持建議:「在團體誦誥之餘,配合個人誦誥,不要有數字的追求,拋開功德的想法,靜靜地,專心一致地誦誥。」有些同奮以功利的想法誦誥,誦多少就可以消業障,就可以成就封靈。「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是來自義務與使命感的激發,因為是義務,所以不期待回報;因為是使命感,所以不論個人成敗,「渡盡眾生方成佛」眾生先我成佛,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情操。

  主人光思在默祝心願時表示,願 上帝的親和光普照每一個家庭, 上帝與我們同在,最後,也希望我們與 上帝同在。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