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尊「告門下」談回歸教綱奠定教基
1995-02-25 11:15
─維生樞機在台灣省掌院親和集會講話
各位同奮、晚安!
誰能真正了解師尊對救劫普渡的急切
我剛才非常高興,也很感慨,聽到天聲合唱團唱出了我們的心聲,合唱團把師尊清虛集中多首詩譜成了歌曲,其中一首七絕詩「告門下」。過去我們讀清虛集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現在師尊證道了,今天再聽到這首詩,感覺是師尊的心聲,是師尊留給我們弟子的指示。「潛移默化有誰知」、「孤詣苦心這一期」,在座同奮都是師尊親自調教,受師尊教誨,對師尊有絕對的信心,這是師尊的潛移默化,但是有誰能真正了解師尊對救劫普渡的急切,師尊心中有幾許寂寞。「惟願國基早奠定」、「此心直到太平時」,師尊說:奮鬥的目標不斷地、持續地就在「國基奠定」。然後全世界沒有暴力、沒有戰爭,人人可以過著平安平凡的日子,但是到他老人家證道,仍然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只能留下這首詩給他老人家的弟子們,所以今天聽了這首詩,特別地感慨萬千!
師尊一生的主導精神是「知其不可為而為」
今天我想就三個主題向各位同奮報告。在師尊證道後,我將師尊所有的筆記、札記、眉批以一些未完成的手稿,做了一番整理,在師尊飾終大典前,我以三天時間代表樞機團完成了一篇「涵靜老人的一生」,對師尊的一生歸納為四個時期:一、求學立志時期、二、入世從政時、三、辦報奮鬥時期、四、救劫行道時期,而貫通這四個時期有一個根本的主導精神,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
師尊出生於一九0一年,我的祖父早逝,我的祖母依靠叔祖撫養五個小孩,師尊有一位小弟即是因營養不良幾乎是餓死。師尊從幼年、少年時期就有三種病,一直在他老人家身上,「胃痛」是因為經常餓肚子、吃冷稀飯造成的;「左耳失聰」是因為淚水流入耳朵,引起耳蓄膿而失聰;「脊椎彎曲」是因為揹二位弟弟上學時摔交形成的。等到師尊到上海求學,是依附在我的叔祖家中生活,我的曾祖母在師尊中學畢業後本打算送師尊到日本留學,但是師尊自己決定進入中國公學唸書,才有民國八年參與五四學生運動,五四運動是一群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對抗軍閥的愛國運動,就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師尊在回顧這段日子時,充分感到自己的立志與人生目標。
師尊的入世從政,在學校畢業後即出任上海統稅局局長,當時的稅制採包稅制,由包稅商人負責,三分之一歸政府稅收,三分之一歸商人,三分之一則為統稅局官員所得的陋規,師尊接任後,為了杜絕這種陋規,化私為公,將統稅局官員所得的三分之一變更為政府稅收,既得不到同仁的支持,更得不到商人的支持,但是師尊堅持大是大非,這是知其不可為而為。到了財政部,當時的宋子文部長對師尊言聽計從,完全授權師尊代行,但是由於宋子文部長漠視中國傳統,更不尊重中國官員,師尊曾親函宋子文:「士可殺不可辱。」這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師尊在民國四十五年接辦自立晚報,當時由於台灣需要安定,有一段戒嚴時期,師尊主持自立晚報,公開聲明「無黨無派獨立經營」,為追求新聞自由、民主政治不遺餘力,這是知其不可為而為。
同樣的,師尊在八十歲時承受天命,創教行道救劫,開始建立始院時,一無所有,必須向聯合報借貸新台幣十萬元,申請裝設電話,預付租金,所以十四年時間全神貫注於救劫弘教,才有了今天天帝教的規模,這是知其不可為而為。所以我強調「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貫通了師尊的一生,這是師尊了不起的精神力量,今後將是延伸為天帝教傳統意念。我們以今天聽到這一首「告門下」可以了解,師尊的寂寞與獨立,同時也可以了解師尊的愛心與毅力,因為師尊的一生就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
以人的修持達到神的境界是師尊肉身證道的見證
第二、師尊的證道,許多同奮有不同的感受,我在拜命以二年時間代理首席使者之時,向無形呈報三份表文,第一件是拜命表文,是我向教主 上帝、本師首席師尊的承諾。第二件是代表樞機團請求本師首席師尊轉呈 上帝核定人間荐舉的九位樞機使者。第三件是請求 上帝為「本師首席師尊」正名定位。師尊的封靈有四十位,第一位是太靈殿主忠字主宰,與道統第五十四代有關,第三十八位是天人教主,為道統第五十五代,是師尊最尊貴的封靈首座,第三十九位「鐳力前鋒」,第四十位「文略導師」,這四位封靈都是與道統有關,其餘三十六位封靈則是與應元救劫有關。在「無形宇宙組織總成」中說明金闕系統設有帝教總殿,是 無生聖母、 上帝親自主持,負責全宇宙傳佈天帝真道的任務,天人教主是帝教總殿副主持,我們閱讀師尊在宇宙應元妙法至寶中的一段話:「發大願、立大志就能充滿正氣,使得心胸開朗,容天、容地、容萬物。然後靜下心來,可以引來先天一炁(靈陽真炁、祖炁)加以調和運化。換言之,帝教同奮修煉昊天心法救劫急頓法門,只要真正肯立大志、發大願,一定可以了斷生死,永不輪迴,將來回到帝教總殿,和我一起作宇宙先鋒。」這是師尊在人間時對自己未來在無形的期許,我是根據師尊的啟示,向 上帝請求正名師尊為「本師首席使者」,與鐳力前鋒、文略導師三位一體,同時師尊元神與天人教主合而為一,構成道統、法統、炁統三統合一。
我一貫地強調:師尊是人不是神,因為是人所以有七情六慾,因為是人所以永遠不可能超越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但是平凡的人可以走出不平凡的路,師尊以自己的修持腳跡,證明了帝教昊天心法跨越「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直修「煉神還虛」,發大願、立大志培養正氣成就封靈的急頓法門,這是以人的修持達到神的境界,在不斷的奮鬥中,一步一步由人走進神的精神領域,這是師尊肉身成道,肉身證道的見證。
守成艱難必須一切依據教綱建立制度
第三,今後的帝教應該如何努力?未來的兩年是帝教的重要關鍵年,因為師尊以無比的魄力與智慧在十四年中建立了一百四十年的基業,今後人間不可能再有人有他老人家如此完美的道德、道行、道功、道心,但是儘管如此,我們親受師尊的調教,我們有絕對堅定的道心,我們絕對信仰 上帝、信賴 上帝,在未來兩年一定要效法師尊的精神,繼續努力奮鬥。
天帝教有三個系統:道統、法統、炁統。道統是 上帝真道,以教義「新境界」為代表,法統是傳承的典章制度,以師尊手訂的建教憲章「教綱」為代表,炁統是以開天門(點道)、接引祖炁為基礎,加上傳天人炁功、無形法技以及賜道名而成,換句話說,我們同奮所修持的 上帝靈陽真炁都是經由師尊傳承至人間,師尊是炁統的中繼站,接引祖炁至各位同奮的身、心、靈,這是天帝教獨有的法寶,道統、法統、炁統形成了帝教三大支柱,提供了足以千秋萬世的傳承,為了帝教世世代代的基業,為了師尊以十四年靈肉佈施建立的基業,我們今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一切回歸教綱,建立制度,師尊他老人家面對救劫的急迫,必需強勢領導,從一九八0年十二月廿七日奉詔,至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廿六日證道回歸自然,整整十四年,必需全神貫注,親自執行天命,師尊以極大的魄力尚且創業惟艱,我們守成更是惟艱,必須小心翼翼,兢兢業業地一切依據教綱,建立制度。
第一件工作是組成樞機院,選出下一任首席使者。根據教綱,樞機使者為帝教最高諮詢單位,由五十五位樞機使者組成樞機院,負有推選首席使者報請 天帝核定的重要任務。但是現在樞機使者只有十三位,第一批四位:我本人、維公、維光、維剛,以及第二批五位:光得、光化、光節、維律、賢德,均是由無形指派,第一批四位是光贊侍筆,第二批五位是敏原侍筆,第三批二位:光濤、光照,是師尊保舉,第四批二位:光成、光傑,是師尊證道前力保。去年巡天節前無形指示提報二位,經樞機團討論決定,由我代表荐舉九位同奮,呈報無形核定,這九位同奮都是師尊親自調教的精英同奮,一定可以發揮為教奮鬥的力量,現在奉到巡天節聖訓指示:一律考核一年,在帝教十五年復興節時再作核定。我在表文中呈請 上帝,今後希望授權人間,以由下而上原則,公開、公平、公正遴選出樞機使者,因此在上週六樞機團通過「天帝教遴選樞機使者作業準則」,主要由傳道使者團初選,樞機團同意,報請無形核定,未來二年即依據此一辦法遴選五十五位半數二十八位以上樞機使者,成立樞機院,依據教綱選出下一任首席使者,這是教綱的規定,也正符合民主時代的潮流,可以世世代代遵循。
第二件工作,教綱規定「教魂」─天人親和以「傳佈天帝真道,曉諭 天帝意旨,以及探求宇宙最後真理,充實本教教義為主要目標」。今後帝教天人關係仍遵照師尊建立之制度,每月舉行天人會談,凡是本師首席師尊對人間的指示均透過天人會談討論,無形有形共同商議,再交由人間參考研究,與人間樞機團會議相輔相成,這是合乎傳統的天人交通管道,也是回歸教綱建立制度的作法。至於一般事項,甚至同奮合理請求,也必須建立制度,依照程序經院教代轉,由極院參機院天機組統一辦理。
我們已經長大了將獨力面對一切挑戰
很抱歉我到省掌院親和來遲了,但是因為師尊的飾終大典在一月廿二日完成,又逢到春節期間,所以不能很快的到各地教院親和,聽取同奮的意見,我的能力薄弱,但是我很誠懇也很虛心,在師尊證道後,我覺得我長大了,有時候碰到同奮情緒激動、言語激烈,我曾在日記中寫下來:忍辱是師尊考核我的第一步,修道人不能忍辱沒有資格修道。每當我說:我長大了,我就想到「哥哥爸爸真偉大」這首兒歌,「走吧!走吧!哥哥爸爸,家事不用你牽掛,只要我長大」。我們也是告訴師尊他老人家我們已經長大了。過去我們太依賴師尊,今後我們將獨立面對一切挑戰,如果不能長大,今後帝教如何奮鬥下去?我們將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承擔起師尊交付給我們的任務,凡是師尊所承諾的事一定要完成,二月十八日開辦先修乾十四期、坤七期靜坐班是師尊親自決定的事,我們要盡一切的努力去做,師資高教班也要辦,日本、美國弘教也要去做,再困難、再艱辛也要做,但是個人的力量有限,樞機團的力量也有限,必須全教同奮共同努力,群策群力眾志成城,相信師尊在無形中一定會賜給我們信心、智慧、力量。
今天在此是很誠懇的提出我的心得、我的感想、我的無奈,希望各位同奮與我共同奮鬥,一德一心,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完成師尊交付給我們的任務,現在我們一起高呼天人親和呼號:教主!我願奮鬥。教主!我願奮鬥。教主!我願奮鬥。
謝謝各位同奮!
(八十四年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