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對精神慰藉的追尋

美國人對精神慰藉的追尋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38期 » 美國人對精神慰藉的追尋

駐紐約特派員 馬莉  1995-07-25 10:25

  根據調查顯示,美國是全球十二個工業先進國家中,篤信宗教最為虔誠的一個國家,並且,人們都深以信仰宗教為傲,絕不避諱在公共場合表現出對宗教信仰的熱誠和認同。
  美國人對精神慰藉的追尋,不僅表現在他們對宗教的信仰上,也表現在他們對宗教文化產品的爭購上,以及熱心參予宗教避靜、宗教學術講座和傳授的課程上。凡此種種,都顯示出美國人渴望尋求人生的精神意義。

麥克琳追尋精神慰藉的歷程

  麗泰‧麥克琳(RITA MCCLAIN),從小生長在一個宗教家庭裡,全家虔誠的信仰基督聖靈降臨教會(PENTECOSTAL CHURCH)。她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和家人們一起參加在帳篷中舉行的教會聚會,以及每一個人似乎都有著一種充滿罪過的感覺。在她二十多歲的時候,她曾經嘗試過參加教條理論較少的基督新教,結果依然感到不滿意,終於在廿七歲的那一年,她決定放棄所有組織性的宗教信仰,以後的十八年中,她僅以與大自然接觸的方式,尋求自己內心的平靜。她常常步行、爬山,到深山中去,或是徒步到沙漠中旅行,這些原始與自然交流的方式,似乎反而能滿足她精神上的需求。

  六年以後,麥克琳又經歷了一次傷心的離婚過程,可是,她的精神生活突然有了新的轉機。除了繼續她舊日的登山活動等以外,她同時開始搜尋自己內心的新園地,並且接觸聯絡上在她住家附近的一個「整合教」教會(UNITY)。這一所位於加州馬林郡(MARIN COUNTY‚ CALIF.)的整合教會,是一個屬於形而上學的教會(METAPHYSICAL CHURCH),教內談論到的一些聖經舊約上的事蹟,對她有很大的啟示。她也開始探索美國原始的印地安民族的實踐精神,並參加馬林郡佛教會舉辦的聖靈磐石靜修中心,參加過很多次的「閉關」,其中有一次,她曾經有過八天的「閉關」生活。

在宗教信仰上有了多種不同的融合

  這種精神慰藉的追尋,使現年五十歲身為護士的麥克琳在宗教信仰上,有了多種不同的融合。在她住家的祭壇上,就可以看出各種宗教象徵的轉換變化。現在她的祭壇上,供奉著一個小天使像,一小瓶「聖水」,一座水晶球,一個小金字塔,一個坐在一片葉子上的黃銅製的菩薩雕像,一支奉獻的許願蠟燭,一首希伯來文的祈禱詞,一個一八五0年美國原始民族用過的小籃子,以及一幅離她住處不遠的一棵長青樹的照片;因為,在她認為,這棵長青樹的地點是最為聖潔的所在。

  很多像麥克琳一般年齡的美國人,在他們遲暮的歲月中,或是憂慮著另一個世紀即將來臨,或是因為對現實物質文明世界的不滿,為數成千上萬的人們,都在從事著精神慰藉的搜尋,也許並非每一個人的搜尋過程,都像麥克琳一樣的多變、不定和極端,有些人轉回到他們年幼時代所追隨的宗教,對舊有的宗教信仰發現了新的涵意。也有一些人在尋找自己文化以外的宗教智慧,更有一些人採取各種不同的宗教傳統,混合著成為個人的餐點。

渴求瞭解人類在宇宙間的真正地位

  這種精神領域的追尋,並沒有什麼特別典型,有些也許是華爾街的銀行家,他們往往利用午餐休息的時間,參加聖經研讀的團體聚會。有些則是一群藝術人士,對宗教問題重新發生了興趣。有些人本來是健身狂,現在卻放棄了氧氣體操班而從事靜坐和其它的精神運動。

  不論是何種典型,人們基本上是真心誠意地在搜尋人生的深長意義,以及渴求瞭解人類在宇宙間的真正地位。

  芝加哥西北大學新的宗教和新聞媒體中心教授拉森(ROY LARSON)說:「生活在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世俗社會裡,就好像是生活在一個有屋頂的室內大體育館。儘管體育館內的氣溫永遠是七十度,場內草皮永遠是一片碧綠,而體育館的空間大得可以容納七萬觀眾,但是,你卻禁不住會有種被封閉在衣櫥中的窒息感覺,總想著要到場外去呼吸到一些新鮮的空氣才好。

美國是全世界先進國家中最篤信宗教的國家

  最近,根據一項全球性的調查顯示,美國是全世界十二個工業先進國家中最為篤信宗教的一個國家。美國人不怕在公共的場合,表示出自己是有虔誠宗教信仰的人,不但如此,而且深以為傲。例如,全美國政府議會凡是舉行重大的集會時,集會開始的時候總是先要禱告一番;任何球類比賽,球員們或是在球場內禱告一番,或是在更衣室裡手牽手的作禱告,就好像他們在教堂內禱告一樣。

  根據新聞週刊去年年底的一次民意測驗,百分之五十八的美國人表示,他們需要有精神上滋長的經驗,而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表示,他們曾經有過宗教上神秘性的經歷。

  另外,從美國文化市場的調查中也可以看到,所有書店的架子上,都放滿了宗教性和與靈性有關的書籍。賣音樂唱片的店裡所暢銷的唱片和錄音帶,包括有天主教教堂所唱誦的格里高里聖歌(GREGORIAN CHANTS)。好萊塢的影片中充滿了神明的語句,以及一些再世的故事。教宗保祿二世的新書「跨入希望之門」,已高踞美國暢銷書之列數月,歷久不衰。一家天使錄音公司(ANGEL RECORDS)所發行的天主教班乃定高僧(BENEDICTINE MONKS)「唸經」的拷貝,自一九九四年三月開始,已經出售了兩百八十萬份,打破了所有CD銷售的記錄。

  當今最紅的網球明星艾格西(ANDCRE AGASSI)和名劇作家麥默(DAVID MAMET),都公開地對訪問他們的人說,他們已經在生活中找到了 上帝。

  很多美國宗教的避靜中心的名額,均告登記滿額,許多人只好等在後補名單中。許多大學和團體以宗教或精神領域為主題所開的課程和講座,不僅是常常滿座,有時連站立的地方都不夠。由此,可見一般美國人對尋求人生精神意義的渴切。

  美國人公開表示對宗教的虔誠信仰,以及對精神慰藉的渴於尋求,即便在歐洲國家,也是少有的事,也可以說,這是美國現今社會上的一種獨特現象。

教育與宗教分離未獲民間普遍接受

  在一九六0年代的美國,當時曾盛行著教育與宗教應該分離的議論和主張。學術界和新聞界都在高談「上帝死了」(GOD IS DEAD!)。可是,一般的老百姓,尤其是經常上教堂的信徒們,卻並不贊同這種想法。

  當年的法院也在助長教育與宗教的分離論,有許多判例都在反對學校中例行舉行的晨間禱告並且判定「學校禱告」(SCHOOL PRAYER)是違反了憲法保障中的宗教信仰自由。雖然如此,教育與宗教兩者絕對分離的說法,卻從來沒有獲得民間的普遍接受。

  在歷史上比較有基礎的基督新教中的基督長老教會(PRES BY TERIANS)和聖公教會(EPISCOPALIANS),近卅年來的教徒人數顯然在不斷下降,可是,基督浸信會(BAPTISTS)和基督聖靈降臨教會等其它宗教團體的教徒人數,卻都在激烈增長。

  當新的廿一世紀即將來臨的時際,美國境內所有暢銷的全國性雜誌,都在報導著一般美國人如何對精神領域的各種事象,產生和表示出莫大的興趣。這些事象包括天使、祈禱、神蹟,以及來自無形的訊息。

  在各地的教會中也經常傳說,那些早年已經流失的十多歲的年輕教徒們,現在卻帶著他們自己的孩子,重新回歸到原來的教會來作禮拜祈禱。

  加州柏克萊大學社會學教授比拉(ROBERT N. BELLAH)說,根據一項社會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導,美國是世界上所有工業先進國家中,最篤信宗教的國家,美國人民在宗教上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上的奉獻非常可觀。其次則是愛爾蘭和波蘭。另外,根據一個訪問調查了一萬九千多人的意見,顯示美國人上教堂的人數最高,美國人也最相信來世,同時,美國人深信 上帝確實會關愛人類。

美國有史以來以宗教祝福為維繫社會道德準則

  紐約時報的宗教特派員尼波(GUSTAV NIEBUHR)在去年十二月的報導中說,據專門研究宗教與法律的人士們指出,美國人所以虔誠於宗教信仰,多少是與每個人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有關,而美國憲法中的第一修正案,也禁止聯邦政府提倡任何一個特別的宗教。因此,在美國境內,任何宗教儀式都能自由舉行而不受政治和社會的干擾。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信仰,就好像去逛一個自由自在的大市場一樣。

  可是,為什麼一個不允許有國教的政府,卻有如此多的人民公開地表現出他們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呢?為什麼國會參議院在舉行第一次大會時,先要有禱告的儀式?為什麼民眾團體或是公司行號在開幕或破土典禮時,要邀請地方上的宗教領袖來作禱告呢?

  真正的答案,是因為美國有史以來,即是以宗教上的祝福作為維繫整個社會道德的準則。

  尼波又說,美國當初建國的政治元老們,都是信仰 上帝的(DEISTS),他們相信 上帝是生命的創造者,爾後對人類與自然的運作就不再加以干涉了。可是,有些建國政治元老,例如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卻主張「政教分離」,不過所有建國元老們都認為,一般人民均應該享有信仰宗教自由的基本權利。

  美國的第一任華盛頓總統,在一七九七年的離職典禮中曾說過:「我們可以假定道德的維繫,並非完全依賴於宗教。我們也可以假定,良好的教育對頭腦身心有極大的影響作用,可是,良知和經驗卻告訴我們,沒有宗教理念,是絕對無法規範一個國家的道德準則的。」

把道德準則傳播民間唯一途徑是通過宗教

  在十九世紀中葉的時候,一位法國的政治家也是名作家杜閣維(ALEXIS DE TOCQUEVILLE),在他的訪美旅遊見聞報導中曾指出:美國人深感把道德準則傳播到民主社會中的唯一途徑,是通過宗教傳播的方法。

  實際上,宗教與道德之間的關聯性,並不是一件什麼複雜的問題。在美國任何公開集會或者任何公共場合的禱告內容,也無非是集中在若干基本的信念,那就是相信 上帝是至高無上的,而聖經和任何其它神聖的經典,都是道德準則的泉源。

  柏克萊大學的比拉教授,在他所作研究的訪問中,遇到很多人都避免談到和承認自己究竟歸屬於那一個教會,可是,他們卻公開承認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有很多人對他說:「我並不一定是某一個宗教的信徒,但是,我是深信有精神理念的。」

最好的自我表現是表示自己與 上帝的關聯

  比拉教授指出,這些事實說明了美國具有的種神聖的傳統,也就好像所有美國總統在他門的就職典禮演說中的誓言,他們雖然都引述「信仰 上帝」,可是,卻避免提及任何宗教的派別。

  承認 上帝的存在,或是受到最高主宰的眷顧,聽起來雖然有些含糊或褊狹,但是,對很多很多人來說,這卻是很有意義的事。

  一個宗教週刊「基督世紀」的主編華爾(JAMES WALL)說:「美國人是很有宗教信仰的人,因此,大家都在宗教上尋求自我的表現,而最後的自我表現,也許就是表示出自己與『 上帝的關聯』了。」
(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三日於紐澤西)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