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虛集》看師尊天人合一的進階─天人合一研究(三)

從《清虛集》看師尊天人合一的進階─天人合一研究(三)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39期 » 從《清虛集》看師尊天人合一的進階─天人合一研究(三)

維生樞機  1995-08-25 09:40

  昨天我以一些具體的資料說明師尊在華山時期摸索天人合一,從有為法到無為法的心路歷程,我們可以了解師尊受《鍾呂傳道錄》的影響非常大。比方說:師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觀念就是來自《鍾呂傳道錄》,我們也可以了解師尊同時也深受雲龍至聖以兩指所開示的「自然」的影響。

  對於這一點我歸納出三點結論:

  第一、師尊學習靜坐的啟蒙是蕭公昌明。

  第二、師尊修道源頭來自道家的修持方法。

  第三、師尊自然無為心法是得到雲龍至聖「自然」的啟示。

  我記得師尊以前配戴度數很深的眼鏡,師尊的近視有一千六百度至一千八百度之間,昨天我也提過師尊年輕時得有每三個月左右會發一次整個人感覺天旋地轉的病,除此之外,師尊還有其他病:第一、師尊左邊耳朵失聰,聽不到,在師尊十四歲時我的祖父就過世了,師尊是長子,下面還有四個弟弟,師尊必須幫忙照顧我的幾位叔叔,尤其是小叔叔,上學都要師尊背,放學後要幫忙我祖母做家事,有時很難過,晚上睡覺時在棉被裡偷偷哭,哭著哭著就睡著了,眼淚流入左耳朵發炎,導致耳聾。第二、師尊小時候和弟弟們在床上玩不小心摔倒,使得師尊的背脊彎曲。第三、原本師尊的鼻子並不高挺,有一次在西安時寫信給我的祖母中提到:有天鼻子很痛,用黃表貼著,隔天鼻樑變直變挺,但是在鼻樑裡有一塊骨頭影響呼吸。在師尊向蕭師公學靜坐一年半後,會天旋地轉的病好了,二年之後,近視眼鏡可以拿下來了,師尊在生理上獲得了實際的益處,也由此獲得驗證,師尊更是信心不惑,這是由於生理上的經驗使師尊一步一步走向天人合一境界。

  在我記憶中,剛上華山時我們全家是住北峰,北峰真武樓後藏經閣有三部完整的《道藏》,每天早上七點師尊吃碗小米粥當作早餐,吃完早餐後就提著蒲團,手邊挾著《道藏》中的丹經走到北峰後山,在一株大松樹下坐在蒲團上研讀丹經,每當師尊讀完一本丹經,一定會做筆記,這些筆記在下華山時都用箱裝好,埋在大上方。師尊住在北峰的二年中,已經把《道藏》中有關丹鼎部分已選讀訖,這是師尊老人家以閱讀丹經來求證自己的摸索經驗。蕭天石先生是道家養生之學的專家,他對師尊的修持非常肯定,就是因為師尊和他討論到內丹的修持時兩人對答契合,這是師尊與道家學術結緣重要的一段經歷。

  師尊教同奮靜坐時要結太極手印,過去師尊有段時間不結太極印,而採用握固(道家手印一種),因為師尊對內丹修持可以試驗的方法都加以驗證,沒有多久又再恢復結太極手印,太極手印是雲龍至聖傳給蕭師公,蕭師公再傳給師尊的手印,結太極手印必須先將兩拇指相勾交會,其餘四指互抱,兩拇指交會是太極印的訣竅。

  我們從清虛集中可以了解師尊天人合一的進階以及師尊修持的心路歷程,在《清虛集》第一集有一七五首詩,第二集有八十五首詩,總共二百六十首詩。事實上,師尊不善於吟詩,清虛集中前半部如吟二十字的詩都是師尊的早期習作。因為蕭師公每次與師尊在一起時就吟詩,師尊追隨在蕭師公身邊最大壓力就是要做詩,《清虛集》第一首則是師尊老人家自己說出第一天命的開始,歸隱華山時只有三十七歲,他就自稱涵靜老人。

  《清虛集》中我們最先接觸到有關修持方面的詩,當為:

    原心 (第七頁)

  無極初開天,光明遍大千。心常如止水,清靜悟真詮。

  這首詩是師尊在《清虛集》修持的第一首詩,詩裡有師尊受到呂祖影響的修持境界,而此時師尊煉心功夫只是「心如止水」。

    詠紅心 (第七頁)

  一朵紅蓮不染塵,丹丹炯炯是初心。而今要復本來性,刻刻莫忘念字箴。

  這首詩是原心的註解,煉心功夫落在廿字眞言中,以紅心做為初心、原心的來源,這是師尊修持的第一步。

    刮垢磨光 (第八頁)

  堪嘆世緣多折磨,磨而又鍊降妖魔。魔王歸位天心定,定奠乾坤年不多。

  苦海茫茫是折磨,磨光塵垢清心魔。魔來魔去自性定,定業消磨般若多。

  刮垢磨光,顧名思義是煉心功夫,這首詩已經從原心談到斬情魔、去世魔、降心魔了!

    道法自然 (第八頁)

  白雲出岫初無心,奧妙天機任爾尋。識得個中真趣味,方知萬象涵古今。

  基本上還在談心,師尊在這階段正在思考與揣摩雲龍至聖兩指開示的「自然」意境,想把心落入自然。

    哀本心 (第九頁)

  一寸迴腸百慮侵,貪嗔妄想苦身心。本來自性常清淨,究竟為何色相尋。

  對心的境界有了突破,從「刮垢磨光」到「道法自然」,已轉到從自然著手,但表示師尊嘗試用自然去煉心,還是以有為法著手。

    合三無返本源 (第九頁)

  無來無去妙在無,無中象有產玄珠。會元一炁皆成果,朗朗清虛復我初。

  無無明盡合先天,遍地琉璃種玉蓮。無去無來無掛礙,無聲無臭樂無邊。

  這首是煉心的終結,用自然代表無,從各種「無」(自然境界)中摸索。但我用「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來解釋,我認為師尊此階段乃是「少年不識無滋味,為作新詞強說無」。我的理由在下一首「空即是色」中可以看出來。

    空即是色 (第十頁)

  潛隱深山應天心,如如不動觀世音。佛光冉冉開昌運,厲氣消清紫氣臨。

  如果「空即是色」,就根本沒有無的境界,所以我說師尊此時是「強說無」。何況前詩中,尤其:「遍地琉璃種玉蓮」的「相」。所以師尊當時還停留在「朗朗清虛復我初」。

    為大上方金仙洞九十老人李登雲精神治療因愈而歌 (第十一頁)

  金仙跨鶴乘雲去,仙境空餘此洞宮。公主千年不復返,洞中權留白頭翁。

  自云同族來栖隱,香火因緣懼不終。日淨丹爐夜安鼎,廿年養得正氣充。

  坎離未濟病魔擾,感動佛王慈念隆。著手回春施妙術,願臻上壽慰宸衷。

  修成自己長生藥,擒捉龍虎氣更雄,煉得金精無上體,雲城許汝立洪功。

  此時還有很多地方是丹鼎用法,如「安鼎」、「坎離」等,也再次說明師尊此時還沒有走入「無」的境界。

    迷則孽海悟則極樂 (第十二頁)

  任他孽海起風波,色相空空靜裡過,慧炬常明不生滅,性光朗照遍娑婆。

  這首詩代表師尊從煉心走入「悟」的境界,在這首詩以前全都是心性的轉變。

    萬變由心萬寶在身 (第十二頁)

  一顆龍珠海底明,光華照耀見天心。凡夫那識非凡寶,爐內仙丹百煉金。

  還是有為法丹鼎原則,但已經從心轉到身心結合。

    空忙 (第十三頁)

  吃飯何曾吃粒米,著衣未著半縷絲。悟得真空無相理,一切有為盡虛癡。

  這已經從煉心、身心結合通過反省而達到悟的階段,因為任何煉心,必須先有我,如果沒有先肯定假我都是空談,所以只有身心結合,才能進入到悟的境界。如果沒有假我,如何得到真我,師尊的向自己奮鬥,就是肯定有我的階段,先有了存在,把身心結合才能進入悟的階段。

    靜觀萬化 (第十四頁)

  靜裡天機尋,返觀照本真。混元調百脈,陰盡產靈嬰。

  已經有從假我的身心結合才能產生自我的觀念。

    白毫贊 (第十四頁)

  三界唯心無一物,有何佛法與慈悲。不離自性本具足,六賊相侵便轉移。

  為度眾生現妙相,菩提種就阿羅隨。維光佈滿娑婆世,宛轉白毫繞須彌。

  當時師尊是三十七歲,突然在命宮地方長出了白毛,把它拔掉,過不久又長,

  而且愈長愈長,與二邊眉毛結合,師尊告訴郭為藩這個情況,郭為藩回答說:「了不起!釋迦牟尼佛也長了白毫,以白毫為自身修持的代表。」所以師尊寫下這首詩。從這首詩起可以說師尊從煉心進入開悟。

    明心賦 (第十五頁)

  修道容易守道難

  修道,修身明道也。容易,不難之意。守道難,守道之徵知微至妙,能知道之微,則道之妙處,亦可隨而得,惟修身之士要知微至妙最是難事,故言守道難矣。

  難過此身付蒲團

  此身為未修之身。蒲團乃先天無極也。以未修之身置於無極之中,自然能復真我之身,雖道難守亦可知微入妙矣。

  蒲團坐破還是我

  蒲團釋義詳上。坐破言識透無極之妙。還是我此我即真我。言既識透無極妙處,即由假我而還真我,故言還是我也。

  是我休作如是觀

  是我即真我,在還真我之後,仍當勤修苦煉,弗作真我如是觀,即真我之意,此乃明心正訣,修道之士幸勿忽緒。

  這首詩從本心到明心,這是第一階段煉心的總結,尤其一再在註解中提出「真我」與「未修之身」,到此師尊從明心轉到抱元、從煉心轉到守一的新開始。

    潛修所得 (第十六頁)

  周天輪轉勿流連,炁氣若存渾若綿。二十四番風信過,須彌長養性中天。

  雙修才算是真修,伴侶何須向外求。煅煉三寶袪六慾,龍飛鳳舞樂自由。

  無我無人是真我,不通而通自貫通。水滴石穿功成滿,萬物靜觀道無窮。

  詩中提到無我無人,和前首「合三無返本源」中提到的意境已經完全不一樣,這時師尊已經對心與物(身)有了新體悟,這時也是師尊心物一元二用論初識的開始。

    來時無心去亦無心偈 (第十六頁)

  空來空去渺無蹤,無色無相五蘊空。常動常靜萬緣寂,慈雲朵朵任西東。

  師尊此處整個心有所守、有所放。

    空空如也法法相通一偈與張子子翔 (第二十頁)

  超出無為乃上乘,花香普散滿乾坤。即時虛擬胸中竹,葉葉枝枝放光明。

  師尊此處從守轉放,而放的境界是定的起點,師尊自己已經有所掌握了。

    無極之始自無而明 (第二十頁)

  始於無為復有為,無始春光萬象回。生化自然皆有妙,清靈長養性光輝。

  此處師尊正徘徊在無為和有為之間的矛盾。

    梅花吟 (第二十頁)

  此身本是梅花身,瓣辦梅花見我心。自古梅花天地骨,梅花乃是五行神。

  梅花骨裡透禪意,四大皆空梅性存。常篆梅花成卍字,梅花原是如來身。

  祇園現出梅花國,幾瓣梅花貝葉聲。知道梅花真自在,月明相映更精神。

  此詩已見師尊能通過借喻梅花來說他心性的修持,與下一首詩以古鏡淬新同屬借喻的自況。

  心性時勤煉一偈勉楊紹時惠春波葉鏡元張少雲諸子 (第二十頁)

  無上菩提正法輪,須知古鏡淬磨新。明心見性非難事,祇要工夫下得真。

  事實上,從這首詩的境界已經透發出師尊他由「定」的體悟,轉到對「靜」體悟,可以了解「定」的功夫完全落腳了,所以師尊說「明心見性非難事,只要功夫下得真」這句話是來自呂祖「莫言大道很難得,只是功夫不到頭」,這是師尊修持最大關鍵,從這裡也了解師尊修持功夫是一步一步落實而得。

    華山訪道有感 (第二十二頁)

  仙山依舊這幾重,道氣絪縕靈秀鍾。試問一般修煉客,此間誰是人中龍。

  讀這首詩時深深地感覺到師尊氣勢非常的大,目無餘子地睨視華山的所有道士沒有一個是「人中龍」。但從另一方面體悟,華山陳摶有幅「開張天岸馬,奇異人中龍」的對聯存世,字非常漂亮,有人評論說:「書奇!意奇!文奇!」,我認為師尊由於呂祖的關係,已和陳摶的思想有了接觸,才寫出這首詩,此處已有訊息。

    與郭子屏山偈 (第二十三頁)

  知君狷者介如石,不動不靜不往來。自性自度是真度,何必說法方悟開。

  由於是「與郭子屏山偈」,表示對靜相當體悟,所謂靜,不是單純的靜,也不是單純的動,動靜也不是單純不往不來,這是師尊對教義「萬有動力」哲學初步的體悟。

    凡心死道心生一偈與趙子海屏 (第二十三頁)

  惟有清心可淨塵,修身妙諦在求真。三花一炁金精體,復得靈元即再生。

  表示師尊開始進入靜的境界。

    煉心一偈勉陳子廣忠馮子定一 (第二十三頁)

  道能化險以為夷,復性清靈養化機。參透陰陽抱一理,萬變由心顯神奇。

    覺明本返一偈與許子茂夫黃子雲潭錢子可人 (第二十三頁)

  心明性見種菩提,三我全真自有期。人事蹉跎無樂處,法輪轉動識天機。

    煩惱即菩提 (第二十三頁)

  是非煩惱休休休,化作蓮鄉一葉舟。屢向迷津普渡去,三期劫裡挽春秋。

  陳摶有:「了心了性,無意無念。」對「靜」的入手,又說:「由忘心忘念,而至息心息念,而至無心無念。」這三首詩都是有關對「靜」的體悟,尤其「煩惱即菩提」是對「靜」的完成。

    深山養道 (第二十五頁)

  辟世離塵並一雙,犁雲鋤月已心降。絪縕炁氣存神化,妙趣橫生破天荒。

  是師尊從煉心到入悟,由悟進守,以守入定,從定入靜的總結。

    妙相偈與馮子鳴一 (第二十五頁)

  爐香乍熱法界知,即空即色泯思維。個中只許自參悟,法輪常轉仔細持。

  漫言風幡俱未是,佛法圓融任所之。一切不著本平等,自性如來乃無為。

  師尊從靜開始體悟到無為的境界。

  在《清虛集》第一集的最後的幾頁中,如「得一以靈」、「雪霽陽回」、如「萬有皆生於無」、「萬法皆空一偈」,均屬由靜走進無為的敘述。

    清淨偈 (第三十頁)

  清淨無為法,消除三毒攻。六根隨我淨,四相化歸空。還我真自在,菩提皆具心。

  無聲香味觸,舍利不侵塵。光明常朗朗,凝結圓陀陀。明月清風舞,乘鳧入大羅。

  佛王開普渡,願眾超恆河。謹守三無法,同歸極樂窩。

  這首詩是《清虛集》第一集最後的一首詩,是師尊告別有為法的總結,從定、靜到無,進入空無、虛無,我深感受陳摶的影響很深,《清虛集》中處處有陳摶的影子,譬如「凡心死道心生」即是。陳摶說:「為學勿求心活,為道務求心死,心死則神活,心活則神死」。

  當我們再讀《清虛集》第二集時,顯然地發現第二集和第一集不同了,整個風格都變了,師尊內心的境界已從嚴肅地面對修道,走進了真如。第二集裡處處顯現出活活潑潑、真情流露的道心與道機。

    繼往開來 (第三十三頁)

  本來自性常清靜,靜養清靈藏本真。真實不虛一元始,元始自然宇宙明。

  師尊已由入靜透現了「一靈常照」的真實、自然開朗的境界。

    最上一乘 (第三十四頁)

  炁氣絪縕化有形,形神俱妙自朝真。真靈溫養觀自在,自在宮中般若深。

  師尊在此處提出在教義的「精神之鍛鍊」裡的「炁氣絪縕」及「形神俱妙」、「真靈溫養」等自然無為的空靈境界。

    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第三十四頁)

  色身非本體,無相乃真形。性裡尋清淨,迴光見法身。

  師尊用本體、無相、色身、法身,在此闡說心性中的諸相與非相的認知。

    待詔飛昇 (第三十五頁)

  潛養黃庭守玄珠,擒拿龍虎耀太虛。調和水火大丹濟,駕鶴乘雲上帝都。

  前邊幾首詩都是師尊敘述修持的真情流露。但對「待詔飛昇」我要做補充說明:師尊在民國廿九年正月,海底長了一塊東西,像蟲咬過一樣,但由於不痛不癢,所以師尊也不管它,過了幾天也不消,師尊告訴師母,師母很緊張,為師尊抹紅藥水,再用水化開「六神丸」抹在上面,過幾天師尊在洗澡時,發現這東西乾了但也不消,就請師母檢查,師母發現這東西裂開一個口,師尊請師母從裂口摸看看,師母摸出了一粒大約比米粒大,比燕麥小,看過去是透明的東西,師尊大喊:「我流產了!」師母愣了一下,說:「什麼?」師尊回答:「我產珠了!」。師尊很謹慎地用盤子裝起來,不到三天這珠子就不見了,這珠亦就是師尊所謂的「海底丹」。師尊曾經寫過一篇「產丹記」,記述這段事實,這首「待詔飛昇」就是師尊產丹記內的。

    莊嚴淨土 (第三十六頁)

  良田不種種心田,常種心田樂自然。能有返無皆覺處,空來空去個中安。

  師尊自然無為心法至此完全形成了,由此詩可以了解師尊已經落實雲龍至聖的「自然」,呂祖有一首詩:「我家勤種我家田,內有靈苗活萬年。」和師尊「莊嚴淨土」的意境相似,所以我認為這首詩是自然無為的起源,接下來「頌渡師純陽祖師」和「莊嚴淨土」是連在一起,有其歷史背景因素。

    無無至有偈 (第三十八頁)

  我與佛有因,一浪清微塵。三華聚首頂,五炁羅眞人。

  知佛三乘法,無形妙甚深。無無無無有,崑崙現我身。

  這首詩是師尊對自然無為法完全開悟的體現,重點在「無無無無有」,而「無無無無有」的源頭來自陳摶,陳摶寫信給种放對話有段話:「先天有無,無有無無,亦無無有,亦無無無。」從這裡可以知道師尊與陳摶淵源上的關連性。

  在第二集第三十九頁後到四十三頁前,中間有「逍遙樂非易」、「盍歸乎來」、「離色離相無斷無滅」、「效之勉之」,都有修持上的活潑天機妙諦。

    無法可說偈 (第四十三頁)

  說亦無從說,佛法淵無邊。中道兩邊立,清淨無為全。

  佛身是我體,妙法吐金蓮。願合三無法,返本極樂遷。

  對自然無為已經完全落實了。而且有:「自足於內,則無於外,自定于內,則無助于外」的修為了。

    還我本來 (第四十四頁)

  本來無一物,正氣用功夫。面壁功成就,自然見故吾。

  自然無為心法已經純熟,也代表昊天無為心法開始落實了。陳摶有詩:「生死自我通,天地自我造,我命自我立,世間自我超。」師尊此處已可比擬矣。且開悟:「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們看了師尊在《清虛集》中的所有心路歷程,感受到師尊在修持的完整過程,也只有通過這個過程才能體會,師尊長期以來的努力,以及師尊暗中摸索的寂寞,「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求」,同奮都是「人身難得今已得,中土難生今已生,明師難求今何求耶?」希望各位同奮深思!
(八十四年七月十一日講授)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