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救劫弘教開展天帝教的新氣象 維生樞機在天極行宮對引導員精神講話
1995-11-25 09:20
我們從今天開始正式進入開辦先修乾十五期、坤八期靜坐班的階段,非常高興能看到這麼多各地教院的引導員同奮,來參與先修乾十五期、坤八期的訓練工作,可以在各位同奮的身上看到帝教未來發展的空間與希望,也是我們帝教未來發展的新氣象。
師尊證道之後,我想為各位同奮針對靜坐班的訓練做一個分析:
以往因為考慮師尊他老人家的年齡,一年只辦一期正宗靜坐班,所以每一期的人數都接近六百人或七百人,檢討當時靜坐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同奮來參加?
第一、是以師尊為標竿,我們告訴新進的同奮:「學靜坐有什麼好處?只要看到那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就知道靜坐有什麼好處。」換句話說,我們是以師尊作為號召,成為參加靜坐班最主要的誘因,也是過去參加靜坐班人數之所以一期比一期多的原因。當師尊證道之後,我們失去了一座閃亮的活招牌,我首先把這一點提出來,希望大家進一步思考一下,應該建立什麼樣的觀念?應該如何去突破?在親和時又用什麼方法來溝通?
第二、過去各期靜坐班除了告訴新進同奮:師尊幫我們打開天門接引祖炁之外,還會傳授法技、天人炁功、原靈合體。這些在宗教領域中都極具號召力,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打開天門、接引祖炁、傳授法技、天人炁功以至於原靈合體都是感應,都是神通,是一種宗教神秘感應的事。今天在座的資深同奮可以回想一下,有很多前期的同奮參加正宗靜坐班是在這一種追求神秘與好奇而來。歸納起來,前一個誘因是慕名而來,而後一個誘因是基於好奇而來。
第三、參加靜坐班是基於好道,基於慕道、訪道的心理而來,這些同奮已有自修的經驗,或者是已學習過靜坐,來了解天帝教修持的心法和精神。
大家設身處地回想一下,每一期幾百人,但像各位一樣的留下來的有多少人?像各位一樣對天帝教那麼有信心的有幾位?像各位一樣為發大願救天下蒼生的有幾人?我們必須做一個檢討,才能找出天帝教今後發展新的方向,才能找出未來面對新同奮的時候應有的心態與引導新的方法。
我們進一步的來檢討上一期(先修乾十四、坤七期),先修乾十四、坤七期是師尊證道後的第一期,先修乾十四、坤七期已經不是因為慕名而來,而且這一期也是中退率最低、缺席率最低的一期,我們從先修乾十四、坤七期看到未來天帝教的希望,也從其中摸索出來天帝教未來要走的路。
從這一期先修乾十五、坤八期開始我們應該如何做?過去我們很少去體會師尊他老人家的身教與言教,為什麼他老人家要這麼講?為麼他老人家要這麼做?但是在師尊證道之後,我們看師尊老人家過去所講的話,師尊在《靜坐要義》與《基礎教材》中都這麼講過:我為什麼要辦正宗靜坐班?辦正宗靜坐班第一就是培養弘教幹部。昨天我和光照樞機在交換意見,他是正宗五期靜坐班結業,一直追隨師尊而且當師尊成立天人訓練團的時候就一直在天人訓練團參與,他就說:師尊在每一期正宗靜坐班都強調是以培養弘教幹部為主,要弘揚 上帝真道需要更多的弘教幹部。為什麼要培養弘教幹部呢?就是為了達到救劫的目的。換句話說,他老人家終極的目的就是要達到拯救天下蒼生的目的,他老人家的本意是經過傳授靜坐、學習靜坐而認識 上帝真道,有一批認識 上帝真道的同奮支持弘教,弘教的目的就是為了拯救天下蒼生,期望人間的劫運能降至最低,這是我們研究師尊所留下的文字得到的結論,他老人家辦靜坐班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弘教幹部,然後達到救劫的目的。
師尊在過去的靜坐班面談時一定會要求大家誦皇誥,我記得第一次奉命和學員複談的時候,我請問師尊有什麼指示原則?師尊告訴我:「唯一獲得的授權的原則就是不能低於四十萬聲皇誥,只許加不能減。」我不懂師尊為什麼這麼堅持?我再舉一個例子,去年在省長選舉時,他老人家每一次看到電視報導都搖頭說:「這怎麼得了!暴戾之氣這麼重怎麼得了!」有一次他老人家在鐳力阿迴廊散步,突然間腳步停下來,他想了一想後說:「很多同奮為了我誦了很多皇誥,我的健康又算得了什麼。」隔天,我陪師尊散步的時候,師尊說:「我已經和無形溝通過了,把這些皇誥轉化為消減這一次選舉暴戾之氣。」師尊所講的這一段話,到現在我還是言猶在耳,我懂了!我懂了為什麼師尊要求同奮誦皇誥?因為誦皇誥對同奮修持是有所必要,誦皇誥在無形是加強正氣、凝聚正氣,我們來算,假如一位同奮是四十萬聲皇誥,以每一期最低五百人來算,所凝聚起來的正氣力量有多大,因此師尊要求靜坐班的學員誦皇誥,這是他老人家為凝聚正氣、為救劫化劫所做努力。
我們可以了解師尊早期辦靜坐班的目的,除了弘揚 上帝的真道之外,也是為了救劫弘教,在師尊證道之後,從師尊的身教、言教中了解天帝教有什麼財富?有什麼資源?
第一、教義。這是 上帝真道,是師尊思想、精神之所寄。
第二、教綱。教綱是天帝教建教憲章,是師尊訂下的原則和方向。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所創的佛教能傳承幾千年?釋迦牟尼佛在將涅槃之前,大弟子迦葉就問釋迦牟尼佛:「今天您老人家圓寂後,我們要以什麼為師?」,釋迦牟尼佛說:「以戒為師」。這「以戒為師」就是佛教建教的精神,我們可以發現佛教的僧侶,不管是在中土或是在其他地方,他們的生活方式或是團體方式都一樣,這都是「以戒為師」所留下的傳統。
第三、是昊天心法。這是師尊留給同奮修持的法門與修持的方法。
師尊為我們留下了三個重要的寶貝-教義、教綱與昊天心法,歸納起來:教義就是天帝教的道統,教綱是法統,昊天心法是炁統。
一、道統,從道統衍流中可以了解五十五代的道統,可以看到每一代因教義發展的過程而產生的影響,所以我們把教義稱為 上帝真道,也稱為道統。
二、法統,就是建立天帝教基本的法則與方向,就是教綱。
三、炁統,就是師尊昊天心法的傳承。
各位同奮!師尊在靜坐班為我們打開天門和接引祖炁的那一剎那,所謂炁統的傳承就是師尊的精神和炁在那一剎那間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炁統就如同是人間的血統一樣,家庭因為有血緣的關係而能有所傳承,炁統是師尊的炁進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裡面構成了傳承,這個傳承和血統的傳承是一樣的,當年師尊在為我們打開天門接引祖炁、天人炁功、法技、道名,都是師尊一個一個傳授,為什麼師尊那麼樣的重視?它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神通與感應,這是屬於炁統的傳承。
換句話說,教義是道統的傳承;教綱是法統的傳承;昊天心法是炁統的傳承。我們根據這三個基本的原則,曉得未來天帝教未來發展的方向。
引導員著重於炁統,就以家庭為例:每一個人在家的生活總認為是應該如此,當我們到另一個家庭時就沒有這麼方便了,會產生生活習慣的不一樣。由於生活在一起形成了一些習慣,發展了一種傳統,這一種習慣和傳統影響了這一群人,因為現在對圍繞在炁統的邊緣的同奮,就是要我們對新進的同奮用感情的方式來引導,師尊的炁貫注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師尊的感情流露,可以了解師尊對同奮的全神貫注,這一種全神貫注就是感情,師尊不僅是炁在我們的身上,而且是心在我們的身上,這是感情的交流,這是天帝教的同奮都感受得到的,所以引導員在輔導新進的同奮中,一方面強化炁統,更著重的必須學習師尊用感情的心來面對同奮,學習師尊的用心,以心傳心,這樣的基礎才是引導員的基本精神。
從這一期開始起,我們在課程上做了一些修正,過去每一期開訓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點道,這一期開始做一些修正,原因在那裡呢?第五期師資高教班有一些同奮在正宗靜坐結業之後,甚至於打坐的基本動作都還不熟悉,根據師尊他老人家對靜坐班的要求是百日築基,是學習基礎的功夫,通過築基功夫之後,才能慢慢的體會到昊天心法,才能達到急頓法門修煉封靈的境界,正宗靜坐的功夫不是只有打開天門,打開天門是築基功夫的一部份,所以這一期起要先請輔導人員協助新進同奮的坐姿,要在開始之前先學好結手印以前的動作,這一些動作完成之後才開始點道,在這些基礎完成之後一經點道就可以進入修持的境界,我們要幫助後進的同奮做好百日築基的工作。
佛教講:「正知、正覺」,什麼叫正知、正覺?用孔子的話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在做引導員時有同奮問你一件事,你知道就告訴他,不知道你可以告訴他:等了解之後再告訴他。或是找一個懂得的同奮告訴他,這是負責任的態度,不會被新進同奮看不起。因為今天知識的社會結構是分工愈來愈細,所謂的博士只不過懂得他所專精的那一部份,帝教也是一樣,你不知道的事你就告訴他:「我必須查一查或是我找一些有經驗的人來答覆你。」今天我所以要向各位引導員說明這一點,主要是因為「不知為知,強知為知」是一非常嚴重的錯誤,我們若把不知道的事情告訴新進同奮,後來他在課堂上聽的答案不一樣,請問他會產生多大的誤解?所以我希望不要「強知為知」,我們知道的事可以答覆,不知道的事情不要答覆,即使知道的事也要考慮之後才答覆,如此由於答案與說法不一樣,會造成後進同奮的困擾,也造成是非。因此我在這裡非常懇切的告訴大家,虛心的態度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做引導員更應該有這一種態度、原則和精神對後進同奮。
希望各位同奮以心傳心,以知傳知,一定可以把引導員的工作做的非常的好,我在先修乾十四、坤七期的引導員會議就講過:「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我們絕不會對師尊交白卷。」先修乾十四、坤七期就是我們所有引導員及講師同奮的信心和決心之下,邁開了第一步,這也就是我們在師尊證道之後對師尊應該有的承諾,同樣我相信我們一定也有信心、有決心辦好先修乾十五、坤八期,今後我希望每年辦二期,每期三百人以上。今天我把我個人的看法向各位同奮提出報告,今後我們一定有信心、有決心辦好正宗靜坐班,使得 上帝的真道與師尊的心法能夠持續地傳承下去。
(八十四年十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