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宗教與和平生活營」使大家分享「宗教體驗」
陳建明 1995-11-25 11:10
跨越宗教間的藩籬
跨越宗教間的藩籬 為了愛,我們結合在一塊
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哲學雖異,目標則一。每一種宗教都強調人類的改善、愛心、尊重他人和分擔他人的痛苦。在這些方面,各種宗教的看法和目標都大致相同。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玫瑰喚做其它名字依然芬芳
廣欽老和尚是佛教界公認「開悟證果」的修行人。老和尚在世時,經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善男信女,前往土城承天禪寺,當面向廣老請益,懇請他老人家指點迷津。
有一年,南部某佛學院院長,帶領學生一行人,浩浩蕩蕩前去參訪廣欽老和尚。每位學生把握這次難得可貴的機緣,將修學佛法時所遭遇的疑惑,和盤托出。其中有位學生問到:「有些人在世時樂善佈施、急公好義,可是卻信奉其它宗教;這種人死後,不知道會投生至哪種境界?」
廣老當下就透視問者的心態,直截了當的回答:這完全是你個人的分別心作祟。其實,任何宗教都有其價值,對社會也各具不同程度的貢獻。其間並無高低、好壞的分別。」
智者的雋語妙言,如當頭棒喝般指出凡愚的宗教徒,自以為是的妄執。在體證宇宙人生奧義智者眼中,真理是沒有標籤的;正如「玫瑰」換成別的名字,依然芳香。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間,實在是沒有那麼多的葛藤、藩籬。
廣欽老和尚的開示,和達賴喇嘛十四世的見解,真可說是「如出一轍,同一個鼻孔出氣。」
然而,回顧人類宗教發展史,未免叫人感到訝異、歎息。載諸史籍的,盡是「同一個信仰體系內,派系林立、各擁山頭;向外則是相異的宗教,彼此對立衝突,甚至引發戰爭。」這些絕不是立教者的本懷,而是人類的私心、愚昧所種下的惡果。
宗教可說是安定世道人心,相當重要的一股力量;更是維護人類良知的「最後一道防線」。可惜,各個宗教徒「唯我獨尊」的心態,不但未能積極地為「增進世界和平」提出建樹,反而為原本動盪不安的世局,增添變數。這種顛倒的現象,早已令有識之士深以為憂,要求宗教之間對談、合作的呼聲,逐漸從世界各地響起。儘管它距今只有短短三十年的光陰,然而在有心人士極力推動下,漸已蔚為風潮。
一九六二年,天主教教宗在梵蒂岡召開「第二次大公會議」。來自全球五大洲的主教們共處一室,凝聚智慧,利用三年的時間,一方面檢討教會在各地教務的推展狀況;另外,更針對詭譎的世局,研擬教會在二十世紀新的使命。
連續進行三年的大公會議,在凝聚諸多主教的智慧後,發表了多份重要文獻。其中一篇「論宗教自由」,特別強調宗教自由的重要性;並主張任何宗教,都不該強迫他人接受其信仰。另有一篇「教會與其它宗教的交談」,揭示教會新的使命,全力推動宗教與宗教之間的對談,以增進彼此的瞭解及合作。大公會議中,更呼籲各地天主教教會,要主動向其它宗教學習。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明智的抉擇,為日後種種宗教合作的歷程,立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宗教合作的種子在台灣播撒
羅馬教廷一旦頒佈工作的方向,各地教會隨即如火如荼地展開任務,許多地方接連成立一些促進宗教交談、合作的委員會及小組。一九七0年世界大同宗教的領袖聚首,尤其是日本佛教會Nikkyp Niwano及天主教印度籍Angelo Fernades總主教,共同發起創立「世界宗教與和平協進會(World Conference On Religion And Peace)。總會設於日內瓦,該會回應第二次大公會議的呼籲,為促進世界和平而努力。六年後,「亞洲宗教與和平協進會」正式成立。
台灣在這項偉大的工程中,並沒有缺席。早在第二次大公會議前,已有跨宗教組織的成立,如「中華民國宗教信徒聯誼會」。宗教交談與合作,早為台灣宗教界所關心。一九九一年至九四年,「天主教主教團宗教交談與合作委員會」,陸續舉辦了系列的講習會,於83、84年與佛教合辦「關懷社會與家庭」講習會。
一九九四年,「中華民國宗教與和平協進會」成立。「協進會」秘書長梁光筆(天帝教),回溯成立的因緣時談到:一九九三年二月十六日至十九日,亞洲宗教與和平協進會會長及副秘書長來台訪問,拜會國內各大宗教團體,提出在台灣籌組該協會分會的構想,獲得國內宗教界人士的迴響。
一九九四年二月廿一日至廿三日,國內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天帝教等代表,前往香港參加「亞洲協進會」東亞地區會議。會中和日本、韓國、香港的宗教人士交流,更促使機緣成熟。同年五月,向內政部登記申請;九月十七日於台北天主教耕莘文教院,舉行成立大會。
「協進會」創立後,在理事長馬天賜神父帶領下,積極推展宗教交流、匯通、合作的工作。
為了愛-一個新團契的誕生
今年,「協進會」更將會務向前邁進一大步,於九月一日至四日,假彰化天主教靜山靈修中心,舉辦第一屆「宗教與和平生活營」。梁秘書長表示:「籌辦這次生活營的目的,是希望讓各種不同宗教信仰的朋友們聚會,經由接觸、交流,建立更廣泛的共識基礎,增加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四天三夜的學習,安排了幾種宗教的靈修儀式。佛教徒在參加過天主教的彌撒後,感受到另一種聖潔、喜悅的氣氛;透過諷誦經典的佛教早課中,其它宗教信徒也領略嶄新的宗教境界。這一切正應了馬理事長所強調的:「分享宗教體驗」。
馬神父認為:「宗教對談的首要之務,正是宗教體驗的分享。藉由這種方式,來自不同信仰背景的學員,才能進入另一個信仰體系的中心,因而瞭解、尊重其它宗教、建立深厚的友誼。也唯有這樣,各個宗教之間,方能真誠地攜手合作,為增進人類福祉而奮鬥。」
此次生活營學員共三十人,包括天帝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的信徒。人數雖不多,卻展現難得一見的融洽、和諧。難怪講師之一的黃伯和牧師,忍不住以感性的口吻說道:「這真是個美好的團契!」
黃牧師在生活營最後的一夜,共進「愛餐」中,以基督教對聖餐的瞭解,來詮釋這個新團契的意義:「經由愛餐的分享,在座諸位形成一個新的團契,尊奉耶穌基督當年在聖餐所教瑜的:『做大的要做小,做頭的要做奴僕』,打破舊有的權力結構,形成新的服侍倫理,讓自己成為促進世界和平的使者。」
黃牧師一席話,將整個活動帶至高峰,也為此次生活營,劃下完美的句點。
願做和平使者,傳遞愛的訊息
首屆「宗教與和平生活營」,為國內跨宗教的交流,立下極佳的典範,預計明年寒假繼續舉辦。馬神父開心的表示:「希望更多的年輕人,拿出熱誠,共同參與。」
我們固然不必天真地以為:宗教之間從此和諧相處。然而,「協進會」的每一份子和「生活營」的學員,都將化為一粒粒種子,傳遞和諧的訊息。畢竟,我們都是為了愛,凝聚在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