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對話錄—七、談宗教情操

教義對話錄—七、談宗教情操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54期 » 教義對話錄—七、談宗教情操

呂光證  1996-11-25 12:00

  檀香末猛烈地燒著,一股股煙筆直竄上,撐不了多久散成一團,不斷捲曲翻滾,逐漸彌漫開來,炁氣絪縕中依稀見得師尊端坐在大同堂上,神情凝斂,不怒自威,師尊把墨鏡取下,習慣性撫摩腦袋,突地舉手往桌上一拍,杯蓋兒震得跳起,嚇醒底下打瞌睡的同奮,大家睡眼惺忪間見師尊站起,抬頭望天,沈痛吐出一句話:「我們天帝教重來人間不是要和其他宗教爭信徒啊!」

人道慈悲並未在同奮心中形成義無反顧、生死相許的宗教情操。

  大家面面相覷,奇怪!我們不是要廣渡原人嗎?師尊不是常盯著開導師要每個月的皈師人數嗎?怎麼一方面要求數字,一方面又說不和其他宗教爭信徒?你看,某某法師弟子百萬,教產豐裕,羨煞人啦!某某教派也是新興宗教嘛!竟然吸引信眾成千上萬,辦個佈道會都要在體育場,真令人嫉妒,我們不想想辦法把他們的信眾吸引過來,還能怎樣?小伙子思緒翻滾著,心裡不屑地想:「師尊只是講好聽話罷了!」念頭方落,一種溫潤的情緒湧上,像是在抗議剛才的偏激,令小伙子不由自主想起一則故事:

  「一個人失足落在河中央快要溺水了,他狂聲呼救,無奈近河岸邊有一條湍急的暗流,已經有四、五個人一下水就被沖走,其他人只得在岸邊空焦急,這時一個過路人見狀,立即脫衣準備躍入河中,其他人制止他說:為了救一個人已經損失了四、五條人命,你這樣做值得嗎?他毫不猶疑地回答:我要救的是一條『人命』,而不是『一條』人命。」「後人因此論斷:『只看到數字的,是功利主義;只看到人的,是人道主義。』」

  師尊是功利還是人道?想到這裡小伙子不禁猶豫起來,大家都說師尊做的是傻事,化延核戰?保台護國?為天下蒼生不為自己?這是人道的慈悲啊!哪裡是功利!問題在於:當我們真正面對弘教渡人的直接壓力時,人道的慈悲只在師尊的嘴唇、同奮的瞌睡中晃蕩,未曾深入我們心中而形成義無反顧、生死相許的宗教情操,因此我們開始抱怨師尊只會講兩面話,整日懷疑師尊要我們像老鼠會一樣施展吸金、吸人大法,我們根本忘了──或者是從來沒有體悟到──師尊的教誨:我們渡人來做什麼?是要他們來多捐一點錢?多壯大本教的聲勢人脈?還是在內政部的記錄上多一點信徒數字?

  這種良心的警訓在小伙子內心中激起陣陣浪濤,恰與台上師尊情切真摯的話語雷霆相應:「我們是要呼籲各大宗教負起時代使命啊!我們是要呼籲世人急起從根自救啊!」「不是光渡人,要渡人心啊!人心實在太壞太壞了!」師尊頎長的身材昂然頂立,握起拳頭向天舞動,每個同奮驚呆了,瞪大雙眼注視著這一幕,小伙子內心震撼,驚歎:「好一位老人!」

  ……………這是多年前正宗靜坐班的場景。

上帝的教化彰顯在和諧的旋律裡,演化出智慧與生命之光。

  把檀香末調理一下,猛烈翻滾的煙霧慢慢舒緩,裊裊盤旋而上,又帶起記憶中熟悉的印象,…是在辦公室吧!師尊微仰著身子坐在靠椅上,沈思著,週遭一些教授級的同奮快速的交換意見,為了「天帝教」三個字的英譯名稱,大家絞盡腦汁,師尊側過身子沈吟道:「教化兩個字比宗教好,教化是先天的,宗教是後天。」又補充一句:「在整個大宇宙還沒有星球,還沒有人類以前,就已經有 上帝的教化了。」

  師尊的意思是……,小伙子慢慢體悟,嗯!有點懂了!

  教化即是大道流行,真理是從,在宇宙無量數的星球中, 上帝的教化就彰顯在和諧的旋律裡,翩翩起舞,演化出無盡的智慧之光與生命長河,渺小的人類啊!當真以為你們所建立的宗派是獨一無二,寰宇最尊?宗教是後天的,是人所組成,因此離不開人心,奈何人心惟微,多受酒色財氣、名利權勢所誘,於是假宗教之名多行慾望之實,所以人類歷史上宗教不斷腐化的現象所在多有,藉道斂財斂色、聚眾攬權之事,並非往日全無,只是於今尤烈,宗教問題一言以蔽之,實是人心問題啊!但是教化是先天存在的,是先酒色財氣、名利權勢而存在的,是先人類而存在的,不信就看夜空吧!那朦朧的星雲是幾十億年前從遙遠地方放射出來的光,經過無可想像的時空之旅,落到你我的視網膜上,形成影像。清醒吧!人類!從幾十億年的角度看,天安門廣場上接受百萬人崇拜的毛澤東也要失去光彩,橫掃全歐的拿破崙將情何以堪,就連那佇立山頭高悲:「再無可征服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更要痛哭了!面對壯麗河山,英雄固然有淚,但比起這幾十億年的光陰,什麼東西都不是了!這就是 上帝的教化,教人渺小,令人敬畏。

  ……………

  新境界專注凝視著細如縷絲的檀香煙逐漸熄滅,出神地回味往昔種種,喃喃自語道:「沒有教化活絡的宗教是一個僵硬的行屍走肉,…」「若有呢?」一個清脆響亮的聲音打斷他的沈思,抬頭一看,原來是唐小姐,隔壁坐著她男友宋先生,他倆來訪教院,碰到新境界正在靜思,忍了許久才開口。唐小姐是教院對街一家餐廳的侍者,前一陣子在餐廳中聽到新境界與舊境界的聊天,因此對天帝教感到好奇,她從小生長在佛教家庭,後來卻受洗成為基督徒,對宗教有一番體會,宋先生則是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唐小姐帶他來當然是希望能有些轉變。

  宋先生是個乾脆的人,直截了當地說:「我實在不了解人幹嘛要信仰宗教?我女友硬拉我來,我就不客氣請問嘍!」新境界欣賞他的直爽,回答也乾脆:「因為人類需要宗教情操的昇華。」「什麼?」宋先生一時會意不過來。「我這樣說好了,」新境界調整姿勢,耐心地解釋。

  「宋先生,你對信仰宗教的印象可能停留在整天對著神像膜拜,求神保佑,或是陪伴青燈古佛、了此殘生之類的,」

  「還有到處宣傳世界末日,信主得救,以及那些激進恐怖的基本教義派,口稱聖戰的狂熱分子,」宋先生補充,轉過頭對唐小姐一笑:「我不是說你唷!」唐小姐白他一眼,辯道:「我不否認你說的現象,但你不能以偏概全。」新境界把話題拉回:「宗教信仰自有人類文明的記錄就有了,直到今日太空時代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盛行,宋先生你想過這原因嗎?」宋先生思索一下,搖搖頭。「難道說人類理性越發達,反而越迷信?」新境界試探他的反應。沒料唐小姐順勢模仿,插進一句:「難道說全世界三十億以上的宗教人口個個都比你宋先生要笨?」宋先生一愣,他女友確是伶牙利齒,新境界笑了。

宗教將人的「超越」渴望導之以公,昇華出無私利他的精神。

  「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這種渴望人們不自覺地透過各種的方式表現出來,身心才能有所安頓,我們教義有一段敘述,我唸給你聽。」

  「當此世界演成空前悲慘的混亂狀態,人類遭逢末劫的厄運之時,吾人如乘飛機由東半球飛到西半球,用望遠鏡在天空鳥瞰,凡是太陽光線所能射到的人群中,莫不正在表現瘋狂、掙扎、呻吟、苦惱、恐怖、疲痺各種不同的姿態。雖然『形於外』之表達方式不同,但是『誠於中』的精神活動均在宗教範疇以內度其神秘或理想之生活,冀求身心得有寄托與安慰,可使各自之幻想目的與正義要求得以早日如願實現。所以現今世界上各色人等可說皆有宗教色彩之神秘思想,此種潛伏於自有人類以來之傳統意念,便是宗教之本體。」(註一)

  「表面上看,這種渴望是遭遇失敗、痛苦的人才會有,是混亂時代下的產物,實則不然,即使是登上巔峰的人依然有這種渴望,因為它原為人的本性之一。」

  「渴望什麼呢?渴望『超越』。我們可以說,一個商人賺了一百萬還嫌不夠時,他渴望『超越』;一位梟雄征服了一個國家,進而想征服全世界時,在權勢上他渴望『超越』;一位音樂家為他嘔心瀝血之作,譜上最後一個音符的瞬間,正是失落的開始,登峰造極之作無異宣判他的死亡,因為他無可再『超越』了;即如一般凡夫如我們,因對自我生命無可超越的困境,所以要傳宗接代,綿延子孫,也是渴望『超越』的典型。」

  唐小姐好奇地說:「如此說來,人類探測太空的原始動機,也是起於這種渴望嘍?」又說:「還有近幾十年來盛傳的外星人登陸地球,甚至主張外星人就是 上帝的團體,也不外是『形於外之表達方式不同』,對不對?」新境界微笑默認。

  「這種渴望『超越』即是教義所謂宗教的本體嗎?」宋先生小心翼翼地問。「不,這種渴望『超越』只能說是人的本性使然,因為人的精神生命本為無限地發展,一旦落到有限的肉體生命中就被拘束了,因此每個人天性都有超越拘束的衝動,這是一種渴望,所以老子講:『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又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無限的生命拘束在有限的肉體,所以人有本能的衝動,渴望『超越』,依此而形成各種人類文化的動機,不論是戰爭、殺戮、權勢、財色……,或是藝術、倫理、科學、宗教……等,所不同的,將這種渴望導之以『私』者,會擴大人的惡性面,形成劣質、破壞性的文化,就如前者;反之,將這種渴望導之以『公』者,會發揚人的善性面,形成優良、建設性的文化,就如後者。宗教即是將人的這種渴望導之以公,使之在面對波瀾壯闊的宇宙時,昇華出無私、利他的精神,這才是教義所謂:『誠於中的精神活動均在宗教範疇以內度其神秘或理想之生活』、『此種潛伏於自有人類以來之傳統意念,便是宗教之本體。』」

心念上有一超越的歸屬感,方能形成昇華、利他與敬畏的宗教情操。

  「換句話說,你所謂的宗教本體實質上是一種宗教情操?」二人齊聲問。「是的,這是我對教義的看法。」新境界愉快地點頭。他繼續補充:「宗教情操第一個特質是昇華,把所有人間不公、不義以及痛苦、煩惱昇華上去,尋求精神意義的解脫,進而才能以先天智慧帶動物質的合理改善,它並不主張單靠世俗的權力、技術來解決痛苦不義的事,因為更深一層的暴力、仇恨往往源自於此。」

  「達賴喇嘛堅持不以暴力方式來拯救他的家鄉及文化,也許從效率上來看,他是不理智的,但他一貫堅持和平的精神,在目前強權為大的國際社會上,益發凸顯其宗教情操的偉大,正如人道主義者是看『人』而非『幾個』人一樣。又如師尊一再不管人情世故,持續發動長期祈禱,為人類前途,為兩岸共存,跪破膝蓋,聲聲哀求,這種祈禱的精神,足以驚天地、泣鬼神,究其根由,亦無非宗教情操的發揚光大。」

  「宗教情操的第二個特質是利他。你看最近報導彰化基督醫院的蘭醫師,有『切膚之愛』的盛譽,以一對英國籍夫婦遠來台灣鄉土,兩代行醫六十八年,為了病人,能把自己太太皮膚切下移植,這是一種犧牲奉獻的精神,正是基督宗教能流傳兩千年的主因。在天帝教,師尊更是把這種宗教情操轉換成每個同奮入教的座右銘:『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進而要求忘我、無我,我們師尊自三十八年渡海來台,一心一意要籌措教財,以利辦道宏教,渡化人心,搶救三期末劫,奈何每次經商總以欠債收場,因之此心耿耿,愧對 上帝,自覺悲憤已極,曾在民國六十八年寫下這一段日記:『我覺得內心愧對 上帝,終夜輾轉反側,有感而吟:繼統白雲間,蹉跎三十年;唯願此身在,託付與上天。』(註二),作為弟子,我們深刻感受到師尊他老人家的感情,是無法言喻的,只有深深地感動,這種入骨的教化,即是宗教情操的感染,正是宗教歷久彌新的瑰寶。」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專門關重刑犯的監獄中,典獄長很傷腦筋,有一天他想出一個辦法,他把餐廳改成長桌式,讓犯人兩兩相對而坐,同時雙手繫上手銬,發給每人一雙很長的筷子,午餐時間到了,犯人發現要把飯菜夾到嘴裡很難,因為筷子太長了,這時有犯人和對面的同伴說好,互相夾給對方吃,大家起而效法,久而久之,監獄中暴戾之氣竟然減少很多。」

  「這也是一種宗教情操啊!」宋先生很快領悟。

  「宗教情操的第三個特質是敬畏。敬畏不是恐懼,恐懼是起於自身安全受到威脅時的本能反應,敬畏則是深感自身之渺小時的莊嚴心情,宗教不會使人恐懼,但宗教將叫人敬畏。任何爬過高山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佇立山頂時,見到群山萬壑聳立高峰,你將因這大自然的壯麗察覺自身之渺小,你若敏銳,將感受到有你未知的存在,隱顯在蒼穹之上。」

  「科學家本是驕傲的,但是當他們越深入大自然,震懾悸動之心越發顯著。牛頓說:『我只是在海邊拾揀貝殼的小男孩,當我拾起貝殼自我歡娛時,面前是無垠的真理大海。』這不只是謙虛了,更是謙卑,因為自承卑微所以敬畏。踏在牛背上的愛因斯坦也說:『我們所能擁有的最美好的經驗是神秘,它是真正藝術與科學的泉源。』『我們認識到某種我們洞察不到的東西之存在,感覺到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最深奧的理性與最燦爛的美。』『正是這種認識與感情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情操,也是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是個具有深摯宗教情感的人。』愛因斯坦歌頌的神秘是出自對『未知』的神聖感情,知道自然越多,越知自己無知,因此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當蘇聯太空人首度在漆黑的太空漫步時,回望這顆水藍星球的震撼,連無神論者也不禁驚歎了;我們也可以想像,當美國太空人在環繞太空軌道的船上,目睹這顆寰宇中人類唯一的家時,大聲朗誦聖經『創世紀』的激動了。太空經驗相近於宗教經驗,是一種震撼、覺悟、超脫、和平、聖潔的感受,統合地說,就是敬畏。」

  「天帝教教壇裡,我們所崇敬的那塊光幕不單純是一塊布,祂象徵著深邃無邊的宇宙精神,一種在宇宙有形無形、無量數的星球中彰顯和諧之道的真理,我們跟隨祂並且敬畏祂,構成教壇的神聖莊嚴。」

  「嗯,所以你認為宗教情操是一個宗教徒必備的修養?也是我們一般人格養成應有的教育?」宋先生作結論。新境界同意他的看法,回答:「不過對於宗教情操的界定,應是見仁見智,我只是提出個人的體會。」唐小姐發現宋先生興致起來了,心裡很高興,接著請教:「如你所言,似乎一個深具宗教情操的人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宋先生隨聲附和。

  新境界搖頭說:「不,只能說有宗教情操的人不一定要皈依或受洗哪個宗教,但他必定有信仰,就像一些科學家對宇宙和諧的法則深信不移,以及傳統中國知識分子對天命的堅定信念一樣,必定在心念上有一超越的歸屬感,才能形成昇華、利他與敬畏的人格風範,這也就是我剛才引述教義的『宗教之本體』。

  宋先生高興地拍桌道:「反過來講,皈依宗教的人未必具備宗教情操了,對不?」新境界朗聲道:「沒錯,這正是我們宗教界最大的問題之一,宗教的教化敵不過人心慾望的力量,連帶著本身越來越庸俗化,越來越功利化。你們看最近宋七力這些一連串事件,套句學者的話,這叫:『騙子遇見傻子!』但他們的騙術真的高明嗎?難道信眾真的傻到如此嗎?其實不然,仔細觀察這類事件,都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下手的,比如說『貪』字,利用一般人『貪』往生西天、『貪』成仙成佛、『貪』快速成就、『貪』神通法術、『貪』各種加持……等,一如社會上其他詐騙事件一樣,只是假借宗教的術語、儀式來進行,所以並非宗教本身的教義、儀式有問題,根本上是人心的問題。」

  「當然宗教界不能置身事外,首應反省的是,要多加強教化人心,多注重宗教情操的養成,因為一個深具利他精神的宗教徒,決不會因這些發光照片、加持仙丹而趨之若騖,因為這些貪念都源自於『私心』,與宗教情操的精神根本違背,只要把握住這個原則,又何來受騙上當的機會呢?」

宗教界像大醫院,針對不同時代、地域及文化需求診療人心。

  「痛快!痛快!」宋先生神情爽朗,大呼:「騙子是私心,傻子也不離私心,這真是警世良言,痛快!」唐小姐也笑了,但似乎想起某事,悶悶不樂,猶豫一下便直率地問:「我走過兩個宗教,也認識一些深具宗教情操的人,他們人格是高尚的,但是若提到別的宗教就像聽到瘟病一樣,不是批評為外道、就是魔鬼,態度比較溫和一點的,雖然不會排斥其他宗教,甚至嘴裡也主張宗教大同,但私底下仍認為我教高於他教,這種意識形態上的優越感,在你們天帝教又如何?」

  新境界一愣,這個問題頗為尖銳,不好回答,半晌才理出頭緒:「首先,我得釐清一個觀點:你若問我天帝教是否最好,我會回答『是』,否則我就不會來信仰了,因為這是生命的一種投入啊!但是我認為天帝教最好,並不表示我意指其他宗教稍差或者不好!因為這並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

  唐、宋二人不解,不約而同問:「這是什麼邏輯?」

  「互補邏輯!」新境界反應亦快,「有一個很好的比喻,一個牙痛病患到醫院求診,經過牙醫治療後病痛全除,病人盛讚這個醫師是全院最好的醫師時,難道意味著其他醫師比較不好嗎?」唐小姐搶著答:「當然不!他又沒生其他病,怎知其他醫師好不好!」新境界笑了:「因為人心有病,其病不同,所以需要不同的宗教在不同的時代、地域,針對不同的文化需求,負起診療人心的使命,因此宗教界就像一個大醫院,每個宗教專司其職,或是眼科、耳鼻喉科、婦科……,就根本義理言,無所謂好壞,只有適不適診的問題,但就病人而言,他就診的那一科助他脫離病苦,當然是最好的了。不同的病人依所需到不同科就診,所以醫院裡的每一科只要善盡職責,都是最好的。因此所有宗教應該團結合作,共同把這醫院辦好,這是宗教大同的粗淺比喻。」

  宋先生聽得津津有味,唐小姐浮起一絲捉弄的笑容,突然問:「既然如此,請問天帝教屬於哪一科?」新境界冷不防這招,腦袋一時轉不過來,忽聽樓下傳來一聲大叫:「急診科!」三人轉過頭去,樓梯登登作響,一人急步上樓,足登一雙大破鞋,腳踏外八字步伐,兩手亂舞,奔到眼前,臉紅氣喘之餘又大喝一聲:「急診科!」洋洋得意,唐小姐眼露驚喜,原來是舊境界到了。

  唉!此人一來又有的談了!新境界是了解他的。

 

註釋

註一:錄自教義第七頁

註二:錄自教訊第一五二期第十頁,代首席演講記錄。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