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帝教—持誦兩誥貴乎誠
台南縣初院 黃素良 1997-09-25 11:40
這是一個為同奮開闢的專屬版面,
歡迎針對每次專題談談你的心聲、看法。
我的祈禱誦誥體驗(二)
從誦誥體驗中,我感受到那種至虔至誠的熱準所產生出來的天人親和力量,真是不可思議。
「至真至誠獲感應」,確實如此,不談感應即非宗教,而是倫理學。早先我剛進帝教時,聽了資深同奮們誦誥的感應事跡,曾心想可能是誇大其詞,或者太過著相吧,還是上天特別的眷顧他們呢?到了自己有幾次的感應後才了解,每個人的因緣有異,各人的真誠表現所達到的熱準不同,感應自不能相提並論,尤其在聽完《天人親和真經》課程的詮釋,再加上平時勤看帝教書刊後,更有深一層的領悟,在此謹提出我持誦兩誥所獲得的天人親和心得。
一心不亂誦誥 靜坐時突生強烈感應
記得正宗靜坐班時,都有教導虔誦皇誥的正確方法,當我發現教院內有些同奮誦誥旋律有誤時,便很專心的練習,甚至上完晩課回來,內心依然想著皇誥的誦法,連工作時,更是不停的默唱著,反覆練習。
如此一陣子後,在一次晩課中,約有五位同奮共同會禱,當時深怕自己持誦不當,亦走了音,便全心全意的誦唸,誦完第一句,心裡便想著第二句,誦了第二句,內心又浮出第三句,整場就這樣專心一致的誦誥,戰戰兢兢,絲毫不敢馬虎,沒有一點分心,就在做完晩課,打坐扳腳時,居然感受到整個光殿煙霧瀰漫,當我盤坐閉眼後,眼前忽現金黃色光芒,有如海浪般波濤洶湧,一波波的湧向我的性竅,心想是同奮在前面晃來晃去呢?還是光線的關係?是微微張眼一看,既無人在前方,亦非光線使然,我再次的閉眼靜坐,依然感受到同樣情景,由於當時刻正參加正宗靜坐班,坐功粗淺,內是既驚喜又緊張,在沒辦法定靜的情況之下,約幾分鐘後,那滾滾海浪般的金黃色光芒愈趨減弱,一顆興奮的心仍無法靜下來,約坐了廿幾分鐘便草草下坐。
這種情形是可以用《天人親和真經》的理論來解釋的,由於我出自內心至誠的要把皇誥誦好,再加上一心不亂,集中精神在誦誥,所發出的親力達到一定熱準,因此得到和力回應,形成炁與氣的交流而達成親和,正是天人親和真經所言:「親足以為感,和足以爲應。」之至理。或許有的同奮認為,他們一直很認真奮鬥,犧牲奉獻,何以沒獲得感應,這是因爲所發出的親力,無法達到所需的熱準,親和方法不當,口誦心不惟,所謂「拜佛心不佛,拜佛不知學佛,拜佛不知佛意。」是不能得到感應的。誠如《天人親和真經》所提:「否親無準,否得其和,否親無定,否得其親。」我們通常一上光殿,誦誥打坐,雜念很多,未能清心寡欲,尤其現今的社會形態,一味的講求神通感應,顯相法力,在人道上私欲多,求名求利,道德淪喪,在心態上不能平衡,發出的親力不能集中,不夠熱準,自然得不到和力回應,也就無法達成親和。如果我們心態上做一個調整,了解師尊常講的:「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褔報。」精誠奮鬥,做好五門功課,勤加煉心靜坐,必能兩誠相感,不談感應自有感應,終獲天人親和。
發願虔誦寶誥 白光灌頂誠不可思議
再說誦唸寶誥的心得,猶記得正宗靜坐班時,首席曾說過,唸寶誥是直接跟仙佛親和的一種方法,每一篇寶誥,記載著每位仙佛的來源始末,得道源由及權責組織。同奮間常閒談,誦唸了多少皇誥、寶誥、有同奮對兩誥的認同不一,甚至認為皇誥比較好,效果佳,每當聽到如此說法,心中總是感到為之不平,皇誥、寶誥既是天帝教的特定經典,又是救劫法寶,兩誥皆是定心之寶,消災解厄之器,為什麼要有分別心,在乎的是至誠之心,唸得無念,唸得無心,所謂「至誠獲感應」,正是如此罷了。寶誥雖然很長,初唸時生澀不順,但持續下來,卻有如倒吃甘蔗,其中玄妙,非筆墨能形容,我就曾經在唸完寶誥而後靜坐時有被灌頂的經驗。
開始唸寶誥起於完成皇誥數以後,由人道上的種種事務,我利用有空的時間唸寶誥自我奮鬥,記得有一年師尊到日本弘教期間,一天下午我照慣例,利用空閒上光殿唸寶誥,行完祈禱,心想師尊不在台灣,內心不禁由衷的浮出一個念頭,我要利用有空的時間更加奮鬥。當我唸完一本寶誥,看時間距酉課有一些時間,便決定打一坐,我才一盤腿,正唸著囗訣之時,突然一道白光,從我頭頂灌下,沿著脊髓至尾閭,頓時全身奇經八脈瑞氣繚繞,雖雙眼閉合,依然感受全身經脈血路都是白光在竄動,那種力量真大,來得相當突然,起初我很驚訝,甚至囗訣緊張的接不下去,於是扣好手印,身體卻不由自主地晃動,我刻意的壓制身體的晃動,還是無法控制,由於有前次的體驗,只好任由他動,定心一坐。
經過次的際遇,更深信無形的存在,諸上聖高真無時無刻不在身邊,亦體會出,師尊什麼常要我們發大願,雖然只是心中一個念頭,卻是發自內心的願力,那種至虔至誠之心,所達到熱準而產生的親和力量,真是不可思議。可見我們的起心動念,無形真是無所不知,即所謂「聲聲願願達金闕,吸吸呼呼通帝心」之至理。至誠之心並非刻意所能秉持,而要順乎自然,發自內心,惟有虔誠祈禱,奮鬥不懈,才能引來親和力,無形應化有形。
現今師尊、坤元輔教雖已證道位居無形,只要我們不改初衷,謹遵師命,做好五門功課,力行信願行三要,朝奮鬥、煉心、靜坐下功夫,必能感受諸上聖高真無形加持,至「神聖人凡通,至誠獲感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