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宗教,為何要談科學?

既是宗教,為何要談科學?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69期 » 既是宗教,為何要談科學?

高敏膺  1998-02-25 11:45

─天帝教會通科學開拓人類生存領域之初探

  一、前言

  為紀念涵靜老人(本師世尊之道號)證道三週年,本教於去年十二月在鐳力阿舉辦〈新世紀的宗教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針對宗教在邁進新世紀時,應扮演的角色與具有的功能,分別提出不同的看法與討論。會議雖圓滿結束,然有些教外學者對於高光際樞機「宗教與科學結合的時代意義與方法」之論文中,有關「心是物」,「氣可測量」之說法,頗不以為然。該文並未探討「心」與「氣」之為物的原因,而是說明因「氣」能為科學所驗證,故祈禱化劫有其科學理論之成立。

  教外學者之意見,加上去年八月在美國洛杉磯掌院舉辦「東西方宗教中的天人合一觀」之學術研討會中,天主教黃修士曾疑惑天帝教既是個宗教,為何要談科學?本文因此希望通過收集宗主與師尊對哲學、科學與宗教的文字理念與相關資料,提出解釋或答辯,嘗試說明「天帝教是科學的宗教」一語的意義與價值。然筆者要聲明此文不是最終或最好的答案,僅在能力範圍內做整理,是個起頭,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回響。

  二、從文獻探討哲學與科學的定位與關係

  《闡教法乳》一書中,宗主在「宗教哲學是尊崇宗教信仰維繫人心的要義」演講詞中,談到所謂研究哲學,勿忘科學,因哲學乃科學之母。哲學何以為科學之母?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乃生死之門也,佛云:「生死是一大事因緣」,能了脫生死,則哲學可以昌明,哲學昌明,則科學亦可以昌明,哲學乃「無形之運」,科學乃「有形之體」,有哲學而後有科學,所以哲學為科學之母。在科學方面,專注重有證據,無證據的,則謂之渺茫荒唐,但科學發達,難免因競爭而啟戰爭之萌,於是乎哲學更有不能不增進之勢;倘哲學仍荒荒杳杳,則是趨世人入於虛無之境,大非所宜。宗主認為如能以研究科學之心理,而研究哲學,哲學證據自達;以研究科學之誠心,專心研究哲學,必可於哲學中得「無上科學之真理」,此無上科學曰何,曰「生」而已,此生者乃生生不已,乃天地自然之道,亦人之自然之道。科學之用,乃生殺咸具,有殺人之器,有利人之器,而科學之體,亦曰「仁」而已。因此宗主願世界研究科學者,皆以仁心為本,去其殺而重其不殺,則體用皆備,哲科兩用不但不衝突,更能互相提升,那世界大同又有何難?宗教大同又豈是神話?另外,本師世尊於民國六十七年宗教哲學研究社成立演講時,提出:「在積極方面,要求科學培養宗教情操,希望科學不被誤用與濫用,而是增進人類的生活;消極的則是為宗教哲學與神學尋找科學的根據。」

  本世紀以來,宗教「神聖」活動已有復甦興盛的趨勢,過去科學家認為迷信之行為,不因科學發達而破除,反而使得人類因對人之價值迷惘而盲目尋求寄託。面對春劫將有的萬教齊發、百花爭鳴時代的來臨,瞭解宗教「神聖」的根據與其行為所能達成的功用,例如「敬 上帝」「信神」「祭拜」等行為,更見迫切需要,也更具價值。

  三、科學的宗教應具何種樣貌

  《新境界》一書於序論中即開章明義說明:「每個時代的宗教,必合每個時代之要求。因為宗教具有常住不滅的革新精神,方能為人類之傳統信仰,而保持宗教本身的常存價值。」現今人類面臨的既然是科技文明的時代,知識爆炸的時代,故所謂新世紀之宗教,必然須為「科學的宗教」,否則難保其常存之意義。

  然而一般對宗教科學化的認知,都認為指的是將傳統宗教試著做些科學性解釋,或尋求科學與教義內涵符合之處,而少有具體超越科學的地方,即使有超越之處也認為是不可印證的形而上觀念或迷信罷了,這些現象亦是橫跨在有神論與無神論間的心態問題。

  事實上,科學的宗教應該是宗教哲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一面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和整理宗教哲學;一面用宗教精神來溝通和促進科學發展,以期達成心物合一。二十一世紀科學的宗教,要能引導及協助現代人擴大視野,認清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與責任,太空科學早已顯示地球如此渺小,文明進步亦無法改變肉體生命的短暫,人類唯有放掉自相殘殺征服世界的心理,集中資源力量發展太空科技,向宇宙進軍,征服自然,利用自然,開創人類之高度文化。換言之,用科學的態度,客觀與正確的對待任何宗派或哲理以求其融合會通,且系統的縮短哲科之距離,以人類的智慧,將可在最高的形而上的領域中,與多度空間的超人類智慧的境界合一。

  《新境界》中以粒子化(和子、電子)定義性靈,這種簡單但化破哲科二者分野基礎的革命觀念,不可避免的將會面臨世人的許多疑問與挑戰,但其中落差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本師世尊所說的:《新境界》的內涵比現今科學進步四百年。也因此,本教要能真正落實弘揚宇宙真理之前,除了宗教、哲學與科學間有明確定位外,更要落實《新境界》哲學基礎的意義與根本理論,否則世人會因不清楚《新境界》的立論而斷章取義,產生各說各話的爭論,也不易認同與接受。

  四、科學的問題到底在那裏

  科學與宗教之對立有其淵源和背景,雖然科學與宗教都是追求真理,但科學一貫以唯物的態度,研究人類思維中所能理解的有形相世界,當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閃電不是 上帝造成的,達爾文之進化論,大爆炸學說等科學理論一一發現時,均嚴重的撞擊了傳統宗教之教義,產生科學與宗教間的衝突與對立,甚至有謂科學研究將顛覆宗教信仰的想法。雖然科學的結論似乎並沒有證明 上帝之存有,雖然在科學領域之外仍有未知,但 上帝的空間似在逐漸縮小,甚至有人認為科學已取代 上帝。如一九七九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溫伯格說過:「我們對宇宙瞭解得越多,就愈發感覺到宇宙的無意義。」麻州大學校長的史考特物理學家也說:「在後現代的學術文化中,大多數的科學家認為必需要嘲笑宗教信仰才算是真正的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甚至在一九八一年發表的聲明中說:「宗教和科學是人類思維中分離而且全然互不相屬的領域。」

  科學發展四百年至今,此種對立似乎有緩和解凍的趨勢。一方面有由國家支持之團體或大學學術機構,分別展開科學與宗教對話。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科學家願意公開討論他們的信仰;如一九六四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湯斯在其書中便大談信仰的問題,他以為一個好的科學家同時有宗教信仰是不足為奇的。加州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的出名天文物理學家史慕特則認為,宇宙的背景輻射展現了「上帝的手跡」。史考特也以牛頓對聖經諭示有高度興趣為例,認為真正偉大的科學家不會畏懼去思索他們科學工作中的深刻宗教內涵;他還舉出海森堡依靠東方神祕主義發展他的測不準原理,薛丁格也認為物理定律中的天成之美,可能是自然規律有更高層主宰的一個徵象。曾經找到造成胞囊纖維症致病基因的柯林斯,是位虔誠的基督徒,他說:「由人類基因中所找到新的訊息,使我了解到人類現在才知道以往只有 上帝才知道的事而感到敬畏。」

  科學是不是必然要與宗教信仰無法共容呢?湯斯認為,隨著科學家逐漸碰上無可回答的難題,科學與宗教便要走上一個修好之路。加州大學生物學家艾耶拉認為,科學家應去除科學與宗教不可並存的信念,今天以友善的態度面對宗教,也許更能有助於達成追求真理的同樣目的。一九七四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比“利時魯汶大學生物學家狄杜威說:「許多的科學同僚都是無神論者,但是無神論並非因科學而來,不信神只是人類許多可能的觀點之一。」一九五八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洛克菲勒大學演化生物學加李德伯格說:「目前並無法推翻 上帝,而毫無疑問的是,宗教的激勵可以鼓舞我們的科學研究的動機,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臆測。」英國劍橋大學皇后學院院長帕金荷以為,在科學中找不到 上帝,也許因為 上帝的隱晦,是物質科學無法認知的。有些科學家更懷疑理性的探求是否可以窺見宇宙的深層奧祕。

  《新境界》一書中在「物質之自然觀」中談到,電子未達到適度熱準時,是以「同引異排」之作用維繫一種物體之和合,無數的陰電子結成陰電,無數的陽電子結成陽電,兩種電力「同排異引」相引,方成物質。其次和子(靈魂)論中,因和子力與電子力所成之「和力」觀念,和力擴大成為極大之旋動力時,即成為宇宙天體之旋和力,這是目前科學上尚未發現的理論。而在「靈的境界」一章中,指出支配靈的境界之公律有自然律和神律;自然律包括旋和律與萬有動律,神律則指出生命體依其智慧與修持而操縱自然律之科學方法。天帝教提供予科學異於傳統之定律,期能對科學家有所啟發,當科學拋棄唯物,而能以「心物一元二用論」考慮宇宙心物互動的關係,當可提升測量驗證的技術,而得能進一步詮釋神祕的無形世界。

  五、結語

  歸納言之,可以得到五個努力之目標與意義:

  (一)天帝教在一般人印象中似乎只是談「救劫」之宗教,卻不知道天帝教事實上卻以闡揚「上帝教化」之內涵為終極目標。「救劫」固然是現時迫切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希望因《新境界》之傳播與落實,人類能夠對宇宙真理越明白,方可減少「共業」與「劫」之產生,而達到真正的救劫。

  (二)哲學與科學之間,不是唯心與唯物的衝突對立,而是互補互成,互助合作的關係。哲科二學都有新的思考空間,讓哲學擺脫純邏輯之思考模式,讓科學有新的發現,而不會有「上帝已經死亡」的問題。

  (三)同奮能用「心物一元二用論」整體的觀念深思宇宙大道,則會因真理的體悟越多,越能達到奮鬥之功效,也越能共同累積人類集體潛意識,未來才可能推動轉變人類的文明意識,從「第二神論」救贖之觀念,跨進「第三神論」媒介之神的奮鬥觀。

  (四)科學的宗教能加速科學向外太空發展,因此越早瞭解此類宗教理念,則越能早開拓人類競爭之方向,進而化減三期末劫危機之起因,人類方可全力追尋宇宙的真理,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及天人大同才會有實現一日。故說,科學的宗教是徹底解決人類問題的重要答案。

  (五)最後筆者以《新境界》緒論中師尊的期許作為本文的結語:他老人家希望科學家、哲學家與宗教家均應順應時期,各本已知之理,心物交相組合的途徑,追求發明「一切未知」之理,建立一致正確的思想,眾所公認之答案,以為人類創造更璀璨的文明景象,進而達三期三同的最高鵠的。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