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人物篇〉歷盡滄桑,夢想始終熠熠發光

〈奮鬥人物篇〉歷盡滄桑,夢想始終熠熠發光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73期 » 〈奮鬥人物篇〉歷盡滄桑,夢想始終熠熠發光

採訪 吳靜輪  1998-07-01 10:55

蔡光陸同奮─榮獲一九九八年第26屆國際發明展銀牌獎

戰鼓頻催,烽火連天,
他,未曾遏抑對發明的狂熱,
磨考不斷,年近耄耋,
他,仍懷抱造福人類的初衷,
對他而言,獲獎只是起步,
未來的路還充滿著挑戰呢!

  走過動盪的歲月,早已煉就得不悲不喜,沉默內斂的蔡光陸同奮,冷靜的外表下,對機械原理和創作發明有一股難以抑遏的狂熱,多年來鍥而不捨的努力下,八十六年底終於衝破阻力,戰勝磨考,以兩項發明「手動小舟滑槳結構及人力划船器」獲得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專利認定,三月份專利證書發下,光陸再接再厲,參展三月廿五日至四月七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第廿六屆國際發明展,獲得評審青睞,勇奪銀牌獎。

  光陸的兩項得獎發明,不使用油電等能源,純人力、無污染,符合環保概念,可在船上加裝風帆,收人力及風力相輔相成的功效;又有操作容易,機件簡單易維修的優點,評審團一致認為,以商品化評估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而最獲推崇的設計重點是光陸巧妙地把平面運動轉變成圓周運動。從接獲國內的專利,繼而在國際競技舞台得獎,光陸畢生對發明創作的心血和執著終於得到「最初」的肯定和喝采了。

  說是「最初」,乃源於他近乎痴狂的夢想,不被親屬朋友認同,此次得獎除了是鼓勵也是一種安慰,安慰悠悠歲月裏,寂寞的耕耘。談到發明動機,就像打開了神秘寶盒,寡言的光陸娓娓道來:從小喜愛研究機械器物,主動思索它的原理,小學時期看著冒煙嗚嗚而過的火車,就著手做了一台蒸汽機模型,雖然這個興趣曾因戰鼓頻催而中斷,然而重新拾起時,就再也放不下了,原來發明生涯的背後,有一段令人感動得鼻酸的往事呢!

  十六歲青壯的光陸,眼見日軍橫行霸道,踐踏家園,懷著滿腔沸騰的熱血,投身軍旅,從此少年瑰麗人生的憧憬就在一場一場的戰役中破滅了,所駐軍隊在面對敵軍步步相逼之下,為保全雲南免於蹂躝,精疲力盡的國軍只有玉石俱焚,炸毀會通橋一途,大型武器為避免敵人接收成為攻擊己方的火力,也一併焚毀。會通橋一斷,敵人過不來,國軍也難以和外援軍隊會師,有一部分國軍轉往印度,光陸的部隊決定越過野人山與外援部隊會合,四萬人馬攜帶輕便武器,翻山越嶺,在食物短缺、瘴氣威厲,麻瘋病盛行的環境裏,幾日下來,死傷慘重,窮山惡水倖免於難的不及二分之一,少年光陸目睹袍澤死傷,哀悽生命的無奈,仰首喟嘆,忽見飛鳥輕拍雙翼,輕鬆的飛躍重重關山,於是暗自發願,決心要在有生之日,竭盡心力,研究「空中飛人」,讓人也能飛越山嶺,免於奔波荼苦。說到這裏,老人家竟然有些害羞,大概是怕聽者因著他的奇想而咯咯大笑吧!

  渡台後,依然從軍,做事一向認真負責的態度,使得升遷順遂,民國五十七年官拜少校,連長參謀,四十幾歲就毅然申請退伍,原因無他,只因不忘野人山的願望,想趁著自己尚有氣力時,去實踐願望。離開軍隊後,家計沉重,一時之間也難覓合適工作,為了生活費用及節省時間以便從事研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工時費較高的礦工,每天工作幾小時賺了家用後就商借礦場廢棄坑洞,研究機械,後來礦場因危險性高而被政府下令關閉,尖石鄉三個月的礦工生涯,光陸悟出了槓桿原理,並嘗試多次利用槓桿原理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礦工當不成,他又改當臨時工,四個孩子的教育費實在沉重啊!

  這些日子以來磨考和阻力不斷,研究發明的願力和熱忱卻一直沒被澆熄。

  民國七十四年左右,光飪同奮邀請他「去看風景」,踏遍天極行宮,對帝教的「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向天奮鬥」精神,隱隱相契,於是皈師並參加先修第五期正宗靜坐班,一路下來,自覺「神」的支持和師尊的鼓勵讓自己更堅定信念。師尊慈悲,弟子雖多,每次見著光陸,必定慈祥地詢問:研究得如何?要好好努力等鼓勵的話。光陸回憶師尊民國八十三年從美國回鐳力阿養病,他帶著三個哈蜜瓜去探望,人還在朝禮廳就被在草坪上曬太陽的師尊,叫人喚了去,「現在研究得怎樣了?有沒有困難?」當時師尊給了包著兩千元的紅包,硬要光陸收下,推辭不成,磕頭道謝,此後更不敢鬆懈了。光陸幽幽的說:「那次是和老師的最後一面了。」悲傷中有更深的感恩與懷念。

  說來不可思議,原以為得國際大獎的光陸家中,必有一套周全的大型機械設備,出乎意料之外,一切克難,廢物利用:塑膠管用火烤,烤熱了壓扁,手工具電鑽改造成車床……。這次的得獎對於夢想家而言,才剛剛起步呢!最終目的還是野人山上的願望,此刻住在光陸家附近的光傅、敏妍夫婦,熱心幫著引薦熟識的船筏引擎工廠主人,讓他們交換心得,使發明在實物成品表現更完美。這對心疼老人孤軍奮鬥的夫婦,義務提供了很多資源和協助,敏妍還透露,發明家希望在端午節前,自己的小船能下水試驗呢,原來家中場地已不敷使用,光陸特向光南樞機商借天極行宮的舊居空房,繼續進行下一步工作計劃,渾然忘卻自己已是耄耋之年,仍然懷抱造福人類的初心,不因得獎而驕矜自滿,還歡迎正心誠意的人,一起合作切磋,把這個創作發揚光大,嘉惠大眾呢!

  銀光熠熠的發明冠冕下,我們看到天才常被輕忽的那個「九十九分的努力」,應該就是帝教「奮鬥」精神的寫照吧!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