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教生死觀研究 生前不修,死後無能為力
台北市掌院 黃靜窮 1998-12-01 11:00
《第一期傳教使者訓練班結業報告》(二)
你是否恐懼死亡?人死真的如燈滅?如何才能死得從容,死得瀟灑,死得尊嚴?生前修持高低,在和子離體一瞬間立見真章,您的生命要走向「妙境」還是「慘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
人最大的痛苦在於生死。超生了死是宗教最想解決的問題─指導人勘透生死,救度靈命,是宗教對人終極關懷的具體表現。
一、生、死的定義與死亡剎那的實相
(一)何謂生?何謂死?
根據教義,「生」為「嬰兒初出母胎之時,即將其附近廣三立方丈垂直以內之和子引入其大腦之中(以先入者為主),而後該被引入之和子遂成為該人之主宰而行使其權威,指揮其大腦,直至該人死亡之時始止。」
「死」為「至老年時,由於人體中均被陰電子充滿,靜勝於動,物勝於心,和子再無容身之地,遂被排出由電子體所湊成的靜電體軀殼之外,(或受大痛苦、大刺激時,其和子立即飛去),是即為生命之結束。」
所以,人類的「生」可視為和子與電子體處在相互適應,「矛盾」與「統一」並立的「擠聚式」生命形態。人類的「死」則可視為和子與電子體處在各自分立,不斷「分離」與「分化」的「離散式」生命形態。
(二)死亡剎那的實相
「死」有如「金蟬脫殼」般,是今生與來生之間的中介過程,只是在轉換時有的人較順利,有的人則否,其靈體結構經歷不同於生前的「蛻變」過程。
自然死亡且得善終者,其靈體漸漸由手腳往上收,慢慢凝聚在頭部,之後靈體會化成蒸氣般由頭部慢慢衝出,待衝出的靈氣物質(粒子)愈形充足,與該肉體之體形、大小幾乎完全相同時,此刻該靈體差不多已完全脫離肉體了,也就是肉體正式宣告死亡的時刻。
所謂「非自然死亡」是指「因受到強烈的外力撞擊,或因和子內在原素的遽然變化使之處於極度昏陷的狀態,而結束肉體生命者謂之。」
1、受到強烈的外力撞擊者,例如:意外交通事故、突然之災變傷害、被閃電襲擊、過度驚嚇……等,這類事件破壞原本靈肉的協調關係,造成和子在撞擊的剎那脫體而出,甚至四處離散,一時之間無法自行聚合。
2、令和子處於昏陷狀態者,指死亡時情緒極端受傷,破壞原本靈肉間的協調關係,造成和子內在原素遽然變化,迫使和子離體而出。離體後的和子會一直陷入極度昏沈之中,無法自行清醒。例如:自殺、被殺或受到強度七情六慾所傷……等深度傷害事件。
二、五類型示相之和子及五種靈界境相
自然死亡下的「再生和子」所進入的靈界層級以及自身對眼前所見靈界的觀感,受內在「和能」高低和「意識導向而有不同的差別,可以用「識(魂識)隨念(意念)轉,境(靈界的境相)由心(魂識的執著)生」的比喻說明。(「識隨念轉,境由心生。」)
(一)再生和子的五種類型:
1、觸覺型:能階最低,對人的影響程度最小,(最不需要怕),以一團全透明、淡薄氣體形態出現,多半令人感覺冰涼、陰森森的(俗稱見鬼了),其實人類肉眼看不見它。
2、意欲型:能階也不高,對人的影響程度也不大,仍是以極其淡薄的氣態出現,以類似個人幻覺的種種意識與情緒感覺與人接觸,例如:令人突然聽到空間環境中有異常的聲音(走路、開門……)或突然感應到異常的情緒反應,都屬於「意欲型」的感受。人類肉眼不容易看到,只能感受到。
3、光體型:「光體型」和子能階比前述二者高,所散發出的和力也較強,當人類正氣不足時,會受到些微影響。「光體型」和子呈現微弱的靈光,能被肉眼所見,或感應到靈光游動,這些現象可以用簡單的儀器(電磁波接收器、照相機……)探測。
4、具像型:和能作用力比「光體型」強,可以呈現微弱靈光及具體人形(不論全身或半身),人類肉眼可以看見,甚至人也會感應到該和子希望與人溝通的簡短意念。當人正氣不足且受業力驅使時,會受到些微干擾或影響。「具像型」和子具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分辨等作用,藉此與人類接觸。
5、物化型:能階最高,和能最強,不過不容易在人間顯現,對人類的影響相當有限。「物化型」和子可以呈現整個人形並直接與人接觸與溝通(與地仙的顯化相似)。
(二)五種「靈界境相」(宇宙境界):
1、褪色(單一色系)的靈界境相(觸覺型):好像褪色後的時空環境,老式黑白影片(黃黃的灰灰的)般,氣氛安詳寧靜,節奏緩慢。「觸覺型」和子因執著生前擁有的一切或放不下人、事、物,隨著內在意識延拓配合和能的持續放射,生存在如同生前的低調生活、褪色靈界境相中。
2、雙色系或簡單色系的靈界境相(意欲型):簡單色彩組成的時空環境,氣氛安詳寧靜,較「觸覺型」所處的境相豐富。亦是如「觸覺型」和子,因執著生前的一切而由內在意識延拓配合和能的持續放射,繼續生存在生前熟悉的生活,但較「觸覺型」的「褪色」靈界境相來得活潑豐富。
3、彩色的靈界境相(光體型):「光體型」和子所感受的靈界是由各種色彩組成的時空環境,較「意欲型」和子所處的境相生動而真實。「光體型」和子因「業力」(善業、惡業、心願)作用,仍以其內在的意識延拓配合和能持續放射,生存如生前的時空環境,以繼續完成在人世間未了的心願。
4、如詩如畫的靈界境相(具像型):「具像型」和子感受到的靈界是由「多重能量粒子」幻化出的詩畫般時空環境,所見聞的人、事、物與生前不同。因「具像型」和子生前的修持使其和能充沛,所以感受的靈界比「光體型」和子所處的更真實生動。倘若「具像型」和子在人世間心願未了,會隨著更高層級和子(高級神媒或其親朋好友)前來接引,進入較高能階的詩畫般靈界中繼續完成心願。之後,隨其業力(善業、惡業)而與其他和子或相關的人類發生親和力的連繫。
5、似夢非夢、似醒非醒的靈界境相(物化型):「物化型」和子因生前的修持有所突破,心願已了,和能更充沛,因此由更高層級和子(高級神媒或親朋好友)接引到由「極精微能量粒子」幻化出的靈界再淨靈,其見聞與生前完全不同。「物化型」和子也會受些微的善、惡業力作用而選擇去處,但有的可以不受輪迴限制。同時在遵守神律、自然律下,依其願力放射,經常與其他和子或有所求的人類發生親和力的連繫。
(三)靈界境相的功用:
自然死亡下的再生和子經歷旋風剝削脫離中陰身後進入的靈界境相,因其內在「和能」高低和「意識」導向而有五種不同類型境相,皆是幻相,並非實相,但都是自然示現,絕無勉強,也無種族、宗教信仰的差異,目的皆是為進一步淨化、洗煉尚留存於再生和子內有關前世的種種執念(餘習),以及前世應該學習卻未學習完成的知識或經驗(包括個人心願)。
整體而言,生前有修持的再生和子(指能自我提昇內在和能熱準者,非藉宗教得寄託者),能由「意識幻化」出內在嚮往的靈界境相;而生前修持不夠的再生和子則以「意識延拓」而陷入生前執著的境相,而進入五種靈界境相洗煉過程。有修持的再生和子淨化洗煉其執念或心願、業力作用較順利,反之則否;其經歷的時間通常在死後第二十二天至四十九天之久,甚至可長達百日、數年、數十年不等。
三、瀕死經歷與輪迴轉世過程
(一)瀕死經歷:
當和子剛離開電子體,僅留少部份H、O於電子體,即進入旋風軌道(如同時光隧道)進行初步心靈洗煉與意識回溯過程後,不管此生的任務是否完成,該和子仍再次進入電子體,此時會表現出「返照」的現象。然後,若是審視到此生任務已了,和子繼續進行與電子體離散、蛻變過程;若任務未了,則回復生命現象。以上是為「瀕死經歷」。
(二)輪迴轉世過程:
自然死亡下,人真正死亡剎那到正式歸位靈界之間,有四個過程配合,三階段淨靈洗煉作業。(參照後表說明)
剛死亡的再生和子外部沾染不等程度的陰電子,即是俗稱的「中陰身」。「中陰身」經歷「靈性意識停滯」、「靈性意識甦醒」、「道德意識審判」三個過程,然後通過旋風軌道,剝削(生前和子因久居於電子體內而被沾染的陰電)沾染在和子外圍的陰電子,脫離中陰身狀態,完成初步淨靈洗煉作業。當和子以絕緣性意識狀態脫離陰電子時即陷於「靈性意識停滯」,之後解除停滯進入「靈性意識甦醒」。此時和子內X元素同時釋放「悟性」與「癡性」作用,當再生和子由「癡性」為主導,則不易自知已經離開有形物質世界、死亡的事實,仍會執著生前所有。甚至有的和子尚未脫離「靈性意識甦醒」階段,即受「偶然律」支配而引合到另一新電子體(木、石……等)。若再生和子由「悟性」為主導,和子則能立即醒悟,不執著、不留戀人世,清清明明,受「因果律」支配,甚至修持高的可直證自由神以上位階。
當再生和子進入「道德意識審判」時,癡者濁陰下降,悟者清陽上昇,立判分明。癡者執著生前所有,因和能低、餘習(意識)重,有再度輪迴轉世想法;悟者清明,破除幻相,因內在「和能」高、「餘習」(意識)輕而有尋求解脫之念。以上為第一階段淨靈洗煉作業。
通過第一階段的再生和子依內在「和能」高低與「意識」導向化合親力之高低,引來不同層級的「靈系靈族交流」,此階段即五類示相和子分別進入五種靈界境相(即複審區域的考核)的第二階段淨靈洗煉作業,目的在繼續淨化執念、心願及業力作用。
第三階段才算是真正進入靈界實相,以此生及累世的修持成績,決定去處:「靈界進修」、「暫享福報」或「投胎轉世」。除了「暫享福報」外,「靈界進修」與「投胎轉世」都有想提昇內在和能的目的,而「投胎轉世」前更設計好學習目標、各類經驗體證……等計劃以淨化意識(餘習、慣性)。(種種因緣皆是學習的功課,皆有正面意義。)
(1)靈界進修:「物化型」或「具像型」再生和子進入。
(2)暫享福報:「具像型」或「光體型」再生和子進入。
(3)投胎轉世:「意欲型」、「觸覺型」再生和子進入。
(˙附表:死亡過程)
四、如何面對死亡
死亡不過是內在的靈體換掉一件舊衣裳,另外尋找一件更適合自己繼續靈修的新衣裳的必然過程。這個蛻變過程,雖然人類會捨不得自己的親朋好友,放不下自己心中的各種所愛所好,但從整體靈修角度來看,勇敢的割捨,面對愛、別、離、苦,正是每一個和子必修的課程,也是永恆生命之流中最寶貴的經驗。
而且平日修持自身,積極樂觀向自己奮鬥,培養正氣,在死亡剎那自然輕輕鬆鬆立即脫體,不會被無明、無謂的驚恐或依戀肉體的種種情緒所左右。有了以上認知之後,在真正面對死亡時,自能臨危不亂,大有何處不能安身立命的從容氣魄。
五、結論
(一)「精神不死、靈性不滅」
人一「生」即奔向死亡,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不是結束、不是解脫、不恐怖、可以不痛苦,也不必害怕,可以理解、學習。生命就像「無始環」(生死、死生循環不已),如同〈無生聖母聖誥〉:「有生有死,死而復生。」
(二)「生前不修,死後即無能為力」
無形靈界與人間對人類在生前所追求、所認定的成就與貢獻標準,實在有顯著差異。名利在死亡剎那什麼也帶不走,甚至是墮落因;反之,功德是助因。「道德判斷區」、「覆審區」的幻境,更是考核和子的清明悟性,能否「定靜忘我」、「轉識成智」的關鍵。
註:定─「心無所住;一切放下,放下一切。」
靜─「心無所注;一切不想,不想一切。」
忘我─「將睡未睡,似覺不覺」,進入身心皆忘,「一靈常照」。
轉「識」成智─(以智光照破業影幻相,始終清明。)轉後天思慮模式為先天靈覺智慧。
「識」─後天的思慮形成,即「意識型態」,「識神」用事。
生前修持愈好,愈容易通過死亡過程,死得從容、死得瀟灑、死得尊嚴!故「生」是時時刻刻為「死」做準備,「死」亦為「生」作分類。 上帝賦予萬性萬靈「生存的空間」、「生活的幸福」、「生命的尊嚴」等三種權利及選擇生命歷程的自由─你可以選擇,但必須自我負責─回天或受偶然律、因果律支配,一再輪迴轉世,全依個人生前修持的「和能」高低與「意識」(即「識神用事」與否)導向決定去處。
對同奮來說,師尊說:不珍惜宇宙法寶昊天心法真修實煉,縱然先天來根再好,積習不除、業障不消、願力不了,仍舊是死後無能為力!(註:本期聖訓87˙8˙19)宗主也說,有些皈空同奮生前不肯勤修苦煉,雖然在世有些功德,得以進入「蓮花聖境」養靈,卻無法適應、痛苦不堪!
如同〈無生聖母聖誥〉:「生死分開覺路,路路皆成妙境。」而我們在生死中是走向「妙境」或「慘境」實在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我命由我不由天!」
(三)帝教同奮生命的意義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而帝教同奮應該是「既知死,更知生!」生命的意義在於奮鬥,追求「永生」(大生),積極為全宇宙人類之生而生。先盡人道,再修天道,積極向自己奮鬥、向自然奮鬥繼而向天奮鬥,勤修苦煉昊天心法,培功立德,進入天人合一的永恆精神境界,回歸 上帝身邊,而以大宇宙為家,與宇宙生命共始終! ㊣
參考資料
一、教義《新境界》。
二、第五期高教師資班聖訓〈談瀕死經歷與輪迴轉世過程〉系列。
三、傳教使者班第一期聖訓〈死亡問題〉系列。
四、維生首席闡道講義。
五、呂光證講師課程「生死觀研究」講義。
●死亡過程(圖略,請參閱第178期教訊PDF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