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使者課程追蹤 愛.在心蓮綻放時
第一期傳道使者學員 劉敏馥 1998-12-01 11:05
交流的當下,我們將心敞開,走向覺醒,交織出悲欣交集的笑與淚,卅二條心交融為一,相惜相印。
試想,面對著一群初次見面的朋友,要把內心的話吐露,是何等的難堪?又是何等的不自在?但,卻又非說不可,沒有任何條件,沒有任何理由,這就是第一期傳道使者班課程的特色之一─心靈交流。
顧名思義,心靈交流乃「交心」之意也。與時下坊間所流行之心靈交流截然不同,整個課程之規劃、設計、安排及主持,完全由洪靜雯同奮負責。原則上每週安排一次,五十五天共有七次心靈交流,每堂課的主題各異,讓全體學員得以充分交心、印心與知心。
整個心靈交流的進行方式,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主題:事前的準備,同奮可就六個主題中任選三種,經過統計、篩選,再決定上台報告。
二、心靈之音:由靜雯同奮首先做個引言,在燭光掩映下,醞釀「交心」氣氛,讓同奮靜下心來,為時大約五分鐘。
三、心的告白:每項主題之報告以六人為限,每人五分鐘,共計需要三十分鐘。
四、回饋:在每位同奮報告完後,由其他同奮就報告內容作心得回饋,非常的感性,而且意義非凡。
回溯閉關之初,開始上第一堂課「真情相對─認識彼此」的時候,同奮們都很緊張,在閃爍的燭光下,面對著一群初次見面又不熟悉的同奮,加上數十對的眼睛瞪著你瞧,不知道要說些什麼,什麼可以說、什麼又是不可以說,實在難以啟齒。的確,這需要相當大的勇氣與誠心,才能把自己的缺點、優點及心路歷程完全的吐露,畢竟,往往我們都將「自尊心」擺在第一線的,要突破這一道防線是多麼的不容易。可是,當你打開心房,散放出你的親力,也就是突破「我執」、「我相」的時候,你將有一種難以形容的輕鬆感,同時更可以感覺到周遭所回應的和力,更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親和力及向心力。
在爾後的每一堂課,隨著每次主題:「責之切─省懺」、「磨考─最難忘的考驗」、「感恩─最感謝的人」、「煉心」、「發小願─出關後的自我期許」的推出,指定同奮一個個上台,此時已忘了與同奮們才剛認識,每位同奮述說自己的優、缺點及一生最難忘的事:有的深嘆過去年少輕率,放縱不羈,傷害了許多人;有的提及在教院奮鬥的經過及己身所受的磨難;有的回顧財物、名利、親人、家庭的磨考;有的省思過去對父母的不敬,家庭的不和;更有的以掃廁所作為煉心的工作;關內煉心之苦,說明自己如何的去找出源頭,如何的把過去的辛酸轉化;如何的忍受身體的不適、如何的自我突破,接受磨考;如何的化解人際間的衝突與誤解;閉關期間個人情緒低落,如何化解,又如何使之振奮;出關後的自我期許:發小願、發中願、發大願……說到痛苦處,不禁淚流滿面哽咽難言;說到快樂處,卻也滿面喜悅,笑聲不斷。每位同奮都真誠的與大家分享,也都十分投入,到閉關結束前的最後一堂課「離情依依─最想告訴首席的一段話」時,同奮們的三十二條心已連成一條,達成了首席所謂「以心印心」的境界。難怪,傳教使者班的同奮常以羨慕的口氣說:「傳道班的感情真好,每個同奮都互相照顧,好似一家人一般。」焉知,這是經過多少「心」的歷練與折磨,方有今日的成果。
心靈交流是一堂十分別緻且成功的課程,它的設計別出心裁,而且配合閉關課程之前提─「煉心」,更由於每位同奮皆能秉持本師三寶「知足」、「惜福」、「感恩」,真誠的省懺,凡事以「誠」為出發點,以「信心」為原動力,遵照這些原則,因而使我們在五十五天中更圓融了生命。
最後,感謝執行秘書光中樞機、提供資料及策劃主導的靜雯、敏戒、敏隱同奮及所有的工作同奮,你們隨著我們閉關五十五天,不但辛苦,而且也看遍了我們由酸、甜、苦、辣以至歡喜與充實的艱辛歷程,相信我們都是充滿著喜悅與歡愉的,謹此祝福大家道業精進、心想事成。 ㊣
編註:本文九月初即已發排,因稿擠而延宕至此期才刊登,在此特向作者及讀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