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心心得(二)困知勉行,圓滿自己德行

煉心心得(二)困知勉行,圓滿自己德行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92期 » 煉心心得(二)困知勉行,圓滿自己德行

美國教區公署 高敏膺  2000-02-01 11:30

大家談帝教

環境制約 習性難除

  在雜誌上看到行為科學家所作的一個研究報告,他們分析某位結婚數次的女子,每次結婚的對象都有酗酒問題,但她本人實在是很討厭酗酒的人,既然討厭,為何總是選擇心中所不喜歡的類型談戀愛呢?分析她的潛意識後,發現因為她成長的歲月,必須陪伴照顧她具有酗酒惡習的父親,因此行為科學家找出她的問題—就是她只懂得與一個酗酒者相處,而不知道該如何對待不同類型的人,所以總是下意識的選擇所熟悉行為模式的人來相處。這個報告讓人非常震撼,成長環境對人的影響如此之巨大,無怪乎昔日孟母三遷。人竟然如此不容易脫離習性,一生中許多重要的抉擇,在決定之時,到底是否清楚知道後果為何?

  求學的時候,忙著應付考試補習,實在沒時間思考人生的問題,也並沒有人適時的教導生命中該有的基本認識。少年時,卻選擇尼采等深奧哲學實在並不懂得的書來看,讓自己陷於悶悶不樂中,弄得個性內向憂鬱,感覺生命都是灰色的,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在美重生 外向樂觀

  出國之後,處在一個時空截然不同的環境裡,感受到美國人處世達觀、海闊天空、拓荒奮鬥的精神,不知不覺變得樂觀外向,尤其開始工作後,得到同事的鼓勵,加上確實能夠做出成績,慢慢的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大家在開會討論時會據理力爭,然出了會議室,卻不會記恨或是不滿別人的挑戰;對於美國人這種樂於鼓勵、讚美人的精神,就事論事的氣度很欣賞。

  當工作面對昇遷時,不甘心因英語不是母語,工作就該受到障礙,而限制未來的發展,所以當工作機會需要與客戶往來時,語言也就慢慢的突破了,另外也受到美國人勇於表達自己觀點的作風影響,把中國人含蓄不表露情緒的方式給拋棄了。

  進入天帝教以前,我的心性都是在環境中磨練,一方面多愁善感;一方面難以擺脫陷入的情緒,對許多感覺並不喜歡,只有在掙扎中決定一些基本原則,如吃虧即是佔便宜;不願意欺騙自己,縱使難過到椎心之痛,寧願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感受;別人勸的話即使一時不能接受,也會放在腦裡,待日後機緣成熟時,自會慢慢想通;不願意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而關閉心靈,願意接受機會嘗試各種挑戰等等,在生活不虞匱乏之下,對生命的看法,認為是個過程,過程不在長短,在乎是否有價值。

進入帝教 竅開關通

  進入帝教後,從父母反對起,一波波的事情,都不是原先生命中曾有過的問題,酒色財氣樣樣考驗,暴露了自己並不知道的潛在慾望,當事過境遷,平靜後,有時才會體悟自己的不聰明、沒有智慧,對自己無明妄動的程度感到訝異。尤其竟會對生命的意義如此不瞭解,因而輕率的按自己的情緒作愚味的抉擇。

  經過閉關訓練後,讀過教義、聖訓,似乎才有些概念,然而心性上的刮垢磨光,依然有賴環境、事物來磨練,不容易在瞭解道理後,即能服膺之,透過多次的省思、考驗、奮鬥後才能逐漸的改變。而在一次上課寫報告時,反覆讀徐復觀的《中國人性論史》一書,讀到生命是在「圓滿自己的德性」一語時,腦袋好像被敲開,讓我警覺到一切的努力不過如此罷了,何苦浪費生命能量在不值得的事上。煉心對我這樣困而知之的人,在生活中,在事情上磨練,透過靜坐、誦誥、反省等功課的功夫,我確實知道自己在幾方面是有進步:

  一、縮短情緒困擾的時間,能夠快些跳出低落、煩躁、不滿等負面的感覺,不會不停的鑽牛角尖,困惑自己。

  二、將心比心,體會別人的困擾、不安、失落的情緒,認為以平常心對待之,人生就是起起伏伏,進進退退,不會將別人的情緒認為是跟我有過節,或是有意見,不輕易疑神疑鬼。

  三、自己犯過許多的錯,所以對別人的錯,雖會討論分析,但認為不須大驚小怪,否定別人,應給他人時間機會,何況別人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又何必在意呢?但是,往往在討論時,不瞭解的人聽了常認為是在說是非,可見,上上之策是不聞不聽,少知道為妙。現在比起從前,確實少了好奇心,事不關己的不願多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四、較不執著於毀譽、好壞,但求心安,有多少能力作多少事,不追求完美,或許沒有結果是最好的結果。

  五、對不欣賞的人不會抹煞其優點,自己的朋友也不會偏袒其缺點,是朋友就會包容接納一切的好壞。

  六、當心裡沒有情緒堵塞時,對事情看得蠻清楚的,也比較不會意氣用事,凡事以和為貴。

  雖然讀了許多的書,聖訓也一再教誨,但是對幾個問題仍無法突破,希望日後能在歷煉中,加強省懺,心念能少奔馳,念念專注,當下即是,瞭解「過去心不可有,現在心不可有,未來心不可有」。

  並希望將來在紅塵環境中,仍能保持一定的奮鬥心,而不要隨波逐流,顛顛倒倒。多惜福,多感恩,以歡喜心接受一切,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尊重萬性萬靈,擴大廣博的心胸,並且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對生命有個交代。
  (本文為第二期傳道使者班「煉心心得」獲選佳文)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