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複訓班使修持進入「新境界」

「三合一」複訓班使修持進入「新境界」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99期 » 「三合一」複訓班使修持進入「新境界」

趙敏柔‧劉靜匡  2000-09-01 12:25

多化的模式,產生良好互動,理入行入並進,為參訓同奮儲存了充分能量。

  天帝教八十九年度七月舉辦傳道、傳教使者及正宗靜坐複訓班,這次天赦年很特別,乃三合一的複訓班,傳道使者班嚴格規定要二十一天,正宗靜坐班只能參加七天,傳教使者班可任選七天、十四天、二十一天。「三合一」班主要是希望由資深同奮帶動新同奮,做經驗之傳承,彼此之間相互鼓勵、學習,產生良好互動。阿中閉關生活規律、淡泊,對無形精神生命與有形肉體生命自有一番改造,此時心思敏銳,可加深對教義之專研與精讀,於修持上由理入與行入並進,落實知行合一,實踐新境界。

 ●首席闡道講「溫故知新」。

  第一天早上先至黃庭朝禮,感恩追思祈禱,在師恩頌與坤元輔教頌的歌聲中,同奮不自覺的淚濕眼眶,流露出感恩及思念之情。然而師尊與坤元輔教雖已歸證無形,他們的精神卻永留人間,只要同奮時時觀想與祈禱,勢必能得到感應與護持,一如他們駐世時對同奮一向的關愛與呵護。

  第一週與第二週階段入關的複訓,於當日下午各舉行一次超薦法會,接引個人之祖先,亦超薦累世冤親債主,並感謝祖先、週遭的人之成全,心存感恩之心,但望陰安陽泰、天赦恩典。

  開訓典禮,首席向教主 上帝、本師世尊、全教同奮承諾公元兩千年六月天帝教再出發。回顧過去五年半時間,我們以永恆信仰的主神不變,建教憲章的精神與昊天心法的傳承不變,突破了三信危機,以正大光明作為通過宗教危機的洗禮,以「動則有功」、「行穩致遠」、「累積資源」三個努力方向,渡過中心危機,回首來時路,有歡樂、有悲哀,這一段悲歡的日子,我們走過來了,而公元兩千年再出發,其動力源頭是天赦年要落實自赦人赦,自救救人而救劫。

自我解開心鎖 省懺好比耕耘

  複訓期間的課程由卯刻的甩手命功鍛鍊開始,在路樹蒼翠、薄霧清籠的天人大道上,同奮或精神抖擻、或睡眼矇矓的在光中樞機帶領下,以動功方式放鬆身心、內心澄定、氣執一中後,始上光殿會禱會坐。

  大同堂課程首先朗讀「學道則儀」,並且由講師導讀複訓班期間,諸天仙佛及本師世尊或策勵或直指人心教化同奮之聖訓,爾後首席靜坐講述,亦針對靜坐方面做更細緻的講解,不僅複習靜坐之要領,更將打坐之順序與注意事項及基本動作要領與功用使大家溫故知新。並以師尊用一生的歲月,去實踐昊天心法,熬得、守得親身實證的例子,來鼓勵同奮結合靜坐三種功夫「行、勤、靜」,把靜坐融入生活,不可始勤終怠,平時要一切放下、一切不想,靜坐始能「靜極而動」陽氣上升。

 ●學員們誦唸廿字真言。

  在天赦年的部分首席闡述:天赦的精神在於「除殘止暴」,透過自赦—自覺的行為與自我解開心鎖,向自己奮鬥,然後才能人赦而達到天赦。首席認為自師尊證道後,整個世界局勢有如冬天,故而懇求 上帝,讓眾生喘口氣,緩緩劫,淨化地獄,以寬恕為眾生之門,讓人以除殘止暴重新再出發。並因應天赦年,帝教無形組織有所調整:

  一、帝教總殿由師尊所主持,為無形極院領導中心。

  二、師母位證清涼聖殿,配合作陰安陽泰。

  三、各級駐殿神媒,因應現在局勢而有所調整。

  另外光中樞機對如何省懺亦有一番詮釋,他以種田的功夫來形容,犁田、翻土就如深入心懷徹底的悔改,灌溉與施肥就是以廿字箴言洗滌心靈,插秧、播種就是在養氣(正氣),拔草、除蟲就是反觀內照的功夫,當稻穗飽滿時,頭就要垂得越低,以謙卑、變化氣質來正己化人。

由各宗教生死觀看「生死大事」

  「生死大事」課程,首席提出人之常陷於智慧與迷昧的矛盾中,最大的困惑來自於生死之謎,現今解決之道有:1、科學—已知,2、哲學思辯—未知,3、宗教—不可知。在科學、哲學的領域中,一切不可知的生死問題,都歸結到宗教範疇中,而生死的究竟在任何宗教皆有探討,這就是宗教的本質。於是首席就各宗教及本教的生死觀做了一番闢解與詮釋:

  一、儒家是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天為上、以祭為大,雖無宗教的形式,卻有宗教的情操,其生死觀在於「生死不滅」,死不過是一個臨時的句點,這是人道,再通過重生、新生、登昇,而延伸為「鬼神」的問題,即為天道。

  二、道家的宇宙生成觀—「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是道家原始之生死觀,爾後老子又說:「長生久視」,「死而不亡者壽」,於是又延伸出「出生入死」的觀念。莊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死有待」,開啟了道家「神仙學」的領域,展開生死觀的另一個境界。

  三、佛教認為生死就是輪迴↓業(因,不可抗拒)↓果報↓因果報↓生、死(顛倒輪迴)。從行為所造成的「損、益(結果)」來判別善惡,然善、惡並不能相互抵銷,此即佛教畏因之理。

  四、天帝教—任何文化都有它的傳承,宗教文化也是傳承的一部份,天帝教的生死觀,繼承了兩個生死系統:

  一、儒家—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立大志、發大願。

  二、道家—養生、長生、永生,鍛鍊精氣神,創造新生命。

  本教的生死觀基礎在於「聖凡平等」,生命的本質源於「心物一元」,一元即生命,心乃和子(靈魂、精神),物為電子(物質、肉體)。生命以生生不息,無始無終,反覆不已示現。而生命與生命之間,尚有生化、化生不息的過程,「化」為精神生命結合物質生命的過程,這種境界更甚於生生不息。

  多數宗教對生死的看法多是悲觀,認為生死是一種苦,善惡皆屬原罪,業是以人身為主體。而本教對生命的看法,是生動、活潑的,整個宇宙是活的、動的、有生命的,整個宇宙生命都享有上帝賦予人的三種權利,生命的尊嚴、生存的和諧及生活的幸福。

  首席認為探討生死要從宇宙生命的角度,尚能窺得全貌,也唯有如此才能勘破生死,若只從肉體的層面來看,就只能擷取片段,落入侷限。

新的暴力與慾望爆發的時代

  首席也「預見」了未來的世界局勢,並提出天帝教該有的時代定位與心理建設,他提出由中共二位空軍所寫的「超越戰」這本書,裡面談到「未來的戰爭非以核子武器,而是科技的電子武器」,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當科技發展到一個極點,必有其脆弱處,這就是超越戰的關鍵,也是中共新的戰略思維。以超限戰把戰爭擴張到軍事以外,如經濟、外交、破壞資訊等。

  而廿一世紀將是新的暴力時代,戰爭會有三種現象

  一、全方位—沒有前、後方,沒有第一、第二線。

  二、重打擊—出手就要打垮,會用毀滅性武器,不宣即戰。

  三、高速率—速戰速決、迅雷不及。

  以低成品、高效率的殘忍軍事暴力,天帝教根本不可能再用拖的方式來救劫。

  廿一世紀將是科技、資訊、人的慾望爆發的時代,也是宗教爆發的時代,未來的時代有四個特性:1、文化結構速食化,2、宗教走向服務事業,3、「無中生有」資源再生,4、人的價值(本體)和尊嚴將獲得普遍肯定。

  然而當物質發展越快,人類的心靈就越顯空虛,於是轉而尋求宗教的撫慰,但是因為人類要求宗教「速食」化,宗教將被污染、被物化。所以宗教的宗旨就是要負起承擔、公益、責任,不被物化。

人的三種權利與天帝教的定位

  首席提出為了維持群體和諧,必須以愛為本,以道德、禮儀、倫理、法律、制度來建立群己關係,通過音樂、藝術、宗教反省自己,使自己和他人、自然和諧共處。並以上帝賦予人的三種權利—

  1、生命尊嚴普遍平等—人的價值(人為道本)

  2、生存空間普遍和諧—均衡價值(和為世本)

  3、生活幸福自由選擇—個體的價值(家為教本)

  為天帝教定位—

  1、以聖凡平等、天人大同,為落實人本的宗教,

  2、以除殘止暴,自覺覺人,為救劫的宗教,

  3、以寬恕為善,知足為富,為入世的宗教。

  透過首席對生死的剖析,想必同奮對生死的勘破,必有一番體悟,對從宇宙生命探討精神生命與肉體生命,其目的與價值的詮釋,想必同奮亦能以更積極的態度去行救劫使者之天命。

小組研討交流意見與分享經驗

  此次複訓班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每日下午的奮鬥小組研討,由正宗靜坐、傳教、傳道複訓學員分散於各組,從第一週的靜參研討,而天人奮鬥研討及學道奮鬥研討,由引言人深入解析的帶領學員進入「時代使命」、「天人親和」、「培功立德」、「反省懺悔」、「學道奮鬥體驗」等主題,充分讓同奮作意見交流與經驗分享。讓來自不同教院、不同社會背景、教齡資深與資淺、於修持的體驗、瓶頸也不盡然的同奮,在此得到抒發與提昇。

  如研討「上帝觀」時,各組學員對 上帝的認識,角度各有不同:「上帝無所不在,很難用有限的知識去認識無限的智慧」、「上帝就在我的內在」、「上帝是一種家的歸屬」、「除非修到鐳能,才能了解 上帝真相,只要用行的精神,活出 上帝的精神」,在談「天人合力」、「仙佛為何要回到人間奮鬥」的部分,同奮也提出他們的看法:「有太多的例子,只要是宏教活動,透過祈禱無形自然應化有形」,「仙佛之於下凡,有因願力、倒裝、謫降、福報盡了、偷跑下來」、「因為人才有精氣神可鍛鍊」……,在這種踴躍的研討中,常常欲罷不能,訓練團工作人員只好拿著「還有五分鐘」的大字報,巡迴於各研討室,提醒引言人該「stop」了!

  在正宗靜坐複訓班部分,首次以一週的時間於鐳力阿閉關,除了光殿與傳教、傳道班不同外,其他課程完全相同,對參與的學員來說此種因緣殊勝,對將來他們回到各地教院,於天道與人道的修持,必有很大的助益,對將來參與傳教班的閉關,也有基本的認識與根基。

晚間課程著重省懺期待心靈覺醒

  晚上的課程「從省懺中覺察生命的力量」,分別由靜曠講師教導大家在靜坐時,如何流暢身心靈而與天地結合,藉由潛意識讓疾病得到痊癒。靜嚼則將廿字真言的源頭,始終目標作一個連貫,帶領學員進入廿字真言廣闊的世界,而在每個字確實實行中,展開一條一條的金光大道。於「經學的意義中」,她也提到「自帝教道統衍流之追溯,與中國上古史之合閱來看,誦誥之禮,與上古時代之典籍〈詩〉〈書〉必有密切關係,其實〈頌〉與〈誥〉在當時已是其高度人文的表現,可見「誦誥」並不是偶然產生於今天的人文活動」。

  靜雯講師則帶領同奮,由自我關照、覺知、捫心自問,以感恩、寬恕之心,一一檢視,書寫個人省懺、發願文,在此起彼落的啜泣聲中,可見同奮已把內心的心鎖逐漸解開,心靈得以昇華,再以廿字煉心步深入心靈的覺醒。表文在熊熊的烈火中,把一切的貪、嗔、痴、愛、恨、慢、疑等心結,一一焚毀,重生之後,對自己許下的願力,必能承擔落實。

  每週日安排為奮鬥日,卯、午、酉課分別持誦大同、平等、奮鬥真經,每人至少需持誦三千聲以上皇誥,集體會坐、下坐、會餐,以全面禁語藉以持氣、養氣,心、身、口皆禁,以利收攝心神、克心斂意,觀照內心。難得的是長青班的阿公、阿媽,連誦五六場,奮鬥精神不亞於年輕同奮,結業時幾位還得到誦誥奮鬥獎呢!

個人修持心得報告大家分享

  個人心得報告部分,敏弘以她參加靜坐班開始誦誥,因腳疾而墊多個拜墊,而至慢慢減少的例子,來鼓勵同奮多誦誥。詼諧的緒棄,以感恩的心分享他的五十肩因甩手而愈,說到激動處還以「下腰」行動來證明呢。「永遠的班長」緒哲,以他在高教班時是五十六歲,已誦了六十萬聲皇誥,當下他又發心在六十歲時要邁向一百萬聲皇誥,終在傳道使者班達成,並許下七十歲生日時,他要再誦第二個一百萬聲皇誥,送給師尊,也作為自己的生日禮物。這種慶祝的方式真是與眾不同,也倍有意義。他也有一個心願,希望天人茗茶的事業,能踏出中國人的社會,邁入國際化的新領域。

  靜練同奮從生死談生命的永恆價值,自有她獨特的看法與見解,人之有「死」對「生」才有意義,如何在有限生命賦予它意義,端賴個人努力的充實它,何謂價值,它可以是精神層面,也可以是物質的層面,如參加複訓的奉獻即是有形的價值,無形的價值是複訓期間個人於心理層面的價值。

  如果我說我誦誥誦得至真至誠,也許你不清楚我究竟誦得如何?如果我說我誦了一萬聲皇誥,你會說好有價值,靜練認為我們常把價值和數字連在一起,但她並不擔心我們把價值數量化,因為「量變會產生質變」,只要我們持續打坐、誦誥,累積量到一個程度,必能產生質變。

感恩晚會溫馨中不失活潑

  感恩晚會,溫馨中不失活潑,幾位同奮上台表達他們的感恩之心,感謝諸天仙佛、本師世尊傳下聖訓資糧、靈光加持,感謝首席諄諄教誨、傾囊相授、承擔同奮因故退訓,或複訓期間有意無意間所犯下的錯,我們既無能幫首席承擔,又何忍還加重首席的負擔呢?感謝廚師們的辛苦,充填了同奮們電子體的能量,感謝訓練團,策劃促成此殊勝法緣,感謝所有的講師授業解惑。

  最後在緒哲班長主持的有獎徵答中,會場氣氛輕鬆不少,一題「何謂一日三洗吾身,一日四省吾心」,把緒媒同奮考得一頭霧水,同奮你猜到了嗎?答案就是緒哲班長一日洗三次澡啦!四省就是每日四刻的會禱會坐。還有你知道嗎?叩手印的四部曲—搭、叩、握、包,你做對了嗎?

預命開導師養靈營的風味

  最後一週,第一次預命開導師養靈營也利用閉關的大好天時機緣,在鐳力阿首次開辦。共有十二位「新科」開導師參加。包括日本國第一位開導師「古館光潔」。在研究學院一0五教室另闢一室,與極院各單位討論教政處理應注意事項及了解臨終關懷的意義與照顧方式,首席並傳授開導師各項相關法技,為關場提供另一種學習風味。

  上山學道就是為下山行道儲存能量,在光殿感恩祈禱之後,同奮於互道珍重再見中,各自回到崗位上,行救劫使者之天命。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