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中方能生妙智

靜中方能生妙智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01期 » 靜中方能生妙智

陸光中  2000-11-01 11:55

同奮以入世姿態行出世功夫,靜坐修持尤屬不易,
然能看得透、看得破、看得遠,誠心走下去,
一定會得到無形特別加持。

  靜參修持是天帝教實質內涵之本源,更是三大支柱之一,是否能永續長存,則在真修實煉人才之培養,因此,本師世尊於正宗靜坐第十期結業時,感慨的表示,花了很多心血,仍未能培養出可造之才,實感到很灰心。後來成立了「天人合一研究小組」,說明靜坐在天道上是返本還原的回天之路,在人道上可以健康長壽、長生不老,與同奮切身利害息息相關,希望同奮能痛下苦功,切切實實地勤修苦煉。本師世尊曾概略闡釋「天人合一」之意義:

  天人合一之天與神同,故可稱神人合一,其一與德相通,也可稱為天人合德。所謂「天」代表大宇宙、大空間、大自然。「人」即指地球上人類而言,大宇宙中每一旋和系均有地球,都是稱為「地球人」,在智慧生物的星球中,以地球的人類智慧最高,可以探討宇宙的奧秘。

  中國人幾千年來在思想上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但是人類有物理上的束縛,如何將此一障礙排除,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先知先覺們,不斷努力,最後發現一個真理,須往「靜」中得到,只有在「靜」中才能達到人類思想上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至於由靜而定,或由定而靜,全靠個人去體會,所以天人合一的研究,是人類貫通天人,啟發智慧、靈覺的根源。

  宋明理學諸大儒,無有不出入道釋,而復歸本於儒,朱熹曾學道於丹家,且考注丹家聖典《周易》、《參同契》,甚贊之,雖未徹悟,然亦已難得矣!號稱理學開山祖之周濂溪,亦曾博習金丹學及靜坐,其讀《陰真君丹訣》詩有云:「始觀丹訣信希夷,深得陰陽造化機,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後始知微。」故其著有《太極圖說》,則師承自於丹道派祖師之一的陳摶希夷先生。

  因此,諸儒們遇事能先見先知者,非純在精於「象數學」,而在得力於靜坐,每焚香默坐達旦,此心清虛湛澈,無欲無念,無意無著,寂然不動,故能感而遂通!

  據言先總統蔣公,日理萬機,然五十餘年間,每日除早、晚之外,必有一、二次的靜坐片刻,以從靜坐中求得靜心、靜神、靜念、靜慮工夫,持之不輟,而能靈明睿智。

  靜坐看來是消極,而實非消極,反而是積極!每天要坐,至少一、二坐,非有堅定的恆心毅力,是不可能持續的,所以修道是大丈夫之偉業!看來是無用,而實非無用,反而是有大用,一切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大機大用,概須從此心「清虛靈明,寂然不動」中來,成仙成佛作聖人,則尤為不二法門!

  「天人合一研究小組」有鑑於天帝教同奮靜坐修持,尤屬不易,本身既有工作,又有家庭負荷,人世原極坎坷,修道又屬艱辛,今既肩負入世職責,又要作出世打算,實較專門修道之士更屬難得,且入世工作誠屬勞頓傷神,其遠景或為功名利祿,或為富貴浮華,五彩繽紛,光怪陸離,誘惑既大,陷阱更深,稍一不慎,難免失足,同奮今以入世姿態行出世工夫,必須較古往今來專門修道之士,對時代環境要有更深一層認識,才能有所取捨!

  另一方面,人為了養生保命,強為抑制隱忍內心的情欲需求,雖「割棄榮顯」,但自身所嗜好的對象物卻常誘惑於外,如是,所希求的養生保命效果遠在數年或數十年之後,可立即滿足的嗜欲就在眼前,嗜欲卻又是傷生損命的,遠如永生及近的淺利皆為所欲。因此,內心交戰不已,相互衝突,矛盾不決,且擔心兩頭落空,在取捨不定的心情下,來從事靜參修持工夫,終歸是要失敗的!

  所以本師世尊要我們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有所得必有所捨,得與捨之間,非有大智慧、大來根者莫為!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上根器者,知天命而自了天命,平庸者本師世尊怎麼講,就怎麼做,所以都可能會有成就,只有自認聰明者不為!然而世人多為此等人,難怪,學道者車載斗量,成道者鳳毛麟角。

  「天人合一研究小組」養靈修持,雖只是短短的二、三天,卻結集了全教肯下死工夫的精英同奮於阿內,只要能全心放下,無牽無掛,一切妄想俗慮概行掃除盡淨,而達定靜忘我之境,每一坐都有每一坐的功效,使先天靈陽真炁與後天氣自然交流運轉,抱合激盪,經過每次的電化湊合,久而不懈,循行復合,便能凝聚成「氣」。

  由於社會不斷進步變遷,人心日益隨波逐流,而有因應隨俗之方便法門,幾千年來能堅持祖師爺的規矩,不變其精髓者幾希。天人合一研究小組即是在承襲本師世尊昊天心法的一貫精神,按部就班,茹苦含辛,堅毅卓絕,持之以恆,不問收穫,只求耕耘,看得透,看得破,看得遠,向自己奮鬥,決不替自己找任何懈怠的藉口,自我超越,自我突破!視靜坐修持係一長程途徑,終身志業,非一蹴可幾,不宜時輟時續,更不可坐一段時間因無所獲而作罷!

  「天人合一研究小組」是本師世尊駐世時親自組成,只要同奮誠心走下去,一定會得到無形的特別加持!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