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一把天赦之教的金鑰匙
維生首席 2001-10-01 10:30
良心,是丹丹炯炯的「紅心」,
是自性清淨的「本心」,
是活活潑潑的「赤子之心」,
都是父親諄諄教誨的「真心」。
良心二字,人人都懂,當下立能掌握,
它可以使「除殘止暴、寬恕悔過」,
落實為天帝教同奮永恆的奮鬥行動與修持傳承,它可以作為昊天心法煉心工夫的梯階,
讓人人循著原路回家。
6/20 第十七天
全天陰雨,夜涼
跪懺賜予我善源不竭 走出困頓
就在一跪間,立地滋萌起卑微、愧怍,宛如面對信賴的親人,毫無保留傾訴我的委屈、過錯、願望、關懷,我會從行將崩潰爆發的張力中,慢慢鬆弛下來,感受到有一個生命融入自己生命中,感動得淚水滴落,感覺到如此接近 上帝。
我一直在找一個一講就懂得的道理,一個一說就會做的方法,但「良心」還要與傳統精神、天人實學融合,才能契入現實人心中。
卯課跪懺,平旦之氣,安祥和諧。瞬間心靈深處湧出「良心」兩字的聲音,一如鐳力曉鐘破透晨霧。這聲音既震撼,又熟悉。
父親常說:「良心放在當中」、「各憑良心」、「做人做事時時要檢點有沒有違背良心」、「良心自有天知」。
母親則會說:「摸一摸良心」、「天理良心」、「良心發現」、「還有良心」。
頓地,讓我深刻地感受到「良心」,是天赦之教最好的落腳點。摸著每個人的「良心」,除殘止暴不再在虛無飄渺間;摸著「良心」,自赦、人赦的自覺覺人,自恕恕人有了中介的掛搭處;摸著「良心」,反省懺悔、悔過自新有了開門鑰匙。
同時,「良心」可以作為昊天心法煉心功夫的梯階,摸著「良心」,人人可以循著原路回家,把握住它,就容易見可欲而不動心,可以時時省察、時時檢點,把一顆凡心煉得乾乾淨淨。
「良心」,是丹丹炯炯的「紅心」,是自性清淨的「本心」,是活活潑潑的「赤子之心」,都是父親諄諄教誨的「真心」。
「良心」,在膛子裡,人人會懂得怎樣正正當當的做人,規規矩矩的做事,家庭增添了歡樂,社會增進了和諧,政治必然清明,人間必然會降低衝突。
因為,「良心」這兩個字最通俗、單純,人人都懂,不需要多做解釋,就會撞擊到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也都會知道它在那裡。
父親在五門功課的言教中,就這樣告訴過我們:「我希望各位同奮修持基本功課,每天早晚必須反省檢討,做人處事有無違背良心。有無離開自己所認定的兩個字,有則認錯懺悔,無則加勉。期能日進于善,培養正氣,變化氣質。」(《師語》三十七頁,〈日進于善〉)
第一天赦年行將在六月三十日,也就是十天以後功德圓滿。但天赦之教的「除殘止暴,寬恕悔過」,永遠是同奮的奮鬥心法,也是救心、救人、救劫的無上精神價值。必須要把悔過、寬恕落實為天帝教同奮永恒的奮鬥行動與修持傳承。
祇是,我一直在尋尋覓覓找一個落腳點,找一把鑰匙,找一個一講就懂得的道理,一說就會做的方法,今天得來全不費功夫。但,我必須把「良心」的傳統精神,跟我們的反省悔過、煉心修持,以及天人實學的理論,歸納整合,融會貫通,才能楔入現實社會和功利人心裡。
花了一整天時間尋找「良心」。儘管這兩個字,在凡夫俗子民間鄉野,是耳熟口詳的名詞,卻極少為過去的道學家、大人先生們所重視,祇是在宋明的理學心學裡,有一句:「天理良心」。
良心,是上天賦予之天性,開悟見道,都由此門進入,應由「放下」始,在自省處下工夫。
「不放良心」這個觀念是孟老夫子開啟的心靈之門。它的涵義,朱熹說:「良者,本然之善也。」又說:「良心,本然之善心。」正確地解釋:「良心是人人生而固有知善知惡,明是明非,且能自我操持向上、向善的心。」朱熹在解釋孟老夫子在「告子」所說牛山濯濯和夜氣:「良心至善,夜氣至清,可以存養。」且「操之不放,則良心常存。」「夜氣所養越深,操之不放,則旦晝之所為,無非良心發現矣。」換句話說:祇要每個人能夠每天在長夜、清晨捫心自問,所作所為是否無愧,則良心存養。如果問心有愧,就是良心發現。所以「操之則存,舍之則亡。」
王陽明還有「良心」,他認為:「良心原是中和,知得過不及處,即為良知。」到了清季,有些學人又把「良心」換說成為「天良」。讀李二曲先生〈二曲集〉的書信裡有多處討論慎獨工夫(也可說我們所做煉心工夫),就「天良」和煉心交會增益。我頗有心領神會處:
第一、什麼是「天良」?他說:「此是學問大主腦,用工夫肯綮,悟此,謂之悟性,見此,謂之見道。如果屏緣息慮,一切放下,反己自覷,確有所識,由是靜存動察,勿忘勿助,收攝保任,自然日充月著。
人情,有向有背,境遇,有順有逆,而一點天良,不為情遷,不隨境移,虛明寂定,纔動便覺,一覺即化,不遠而復,即此,便是安身立命。」
他所說的「天良」,是修持煉心的一種真功夫,開悟和見道,都由此門進去,而且應由「放下」始,在自省處下工夫。尤其「天良」不可為情遷,不可為境移,稍感變異,就要趕緊收煞住,絕對不可放縱它。
第二、對「天良」怎麼能把握住?說:「天良之為天良,非他,即各人心中一念獨知之微。天之所以與我者,炯炯而常覺,空空而無適,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他認為天理良心,是上天所付予給每個人的,它在每個人心底,人在起心動念的那一剎那間,才會感受到炯炯丹心,活潑自在的。
接著他列舉了一些實例,好像幼兒從小就懂得父母愛他,他又愛父母。兩個完全陌生人之間,也會產生關懷的惻隱心,做錯了事會感到羞恥,講錯話會舌結,失禮了會面紅,都是自然反應,不需要教化和導正,這些就是「天理良心」自然的發現,人祇要把握住這個人生而有的本來面目,就是先聖先賢所傳承的「真血脈」。
而且下手的方法,非常實在,祇要你「默坐澄心」,人祇要一澄靜下來,所有「塵情,客氣,意見,識神」的心障事蔽和缺點,自自然然就會一一顯露出來。
二曲先生說:「炯炯常覺,則主人翁在室,不至錯認賊子,以識神為本面。空空無適,則無不善之動,得其所止。」「當惻隱則惻隱,當羞惡則羞惡,知愛知敬,知是知非。」這就是良心(天良)發現的時候。
何謂真學實煉?凡事「摸一摸良心」,就不會做出讓自己臉紅、心顫、坐立難安、夜半驚心的事。
第三、二曲先生把天良和煉心放在一起,說了個透:「聖賢千言萬語無非望人煉心,學者千講萬講亦無非要求煉心,不知隨境煉心,學非真學,不能念念操持,煉非真煉。」究竟真學真煉是什麼?就是「天良」。他接著說:任何絕頂聰明的人,和悟性天份極高的人,一天到晚「讀玄說妙,講盡道理」,最後因為「天理良心」沒有掌握住,就會「仰愧天,俯愧地,晝愧影,夜愧衾」,寢食難安地「身未死而心已亡,終日衣冠言動,實是行尸走肉」。他真把良心的道理和悔過自新的行為,講透了。
明儒呂新吾先生認為:「良心」在「不欺暗室」。他指出所有「大姦大盜行大惡」,都自意為沒有人知道,「人之罪莫大於欺,皆以無知而為。」他說:「天下大惡有二:欺無知,不畏有知。欺無知還有所忌憚心,只是誠偽關。不畏有知,已無忌憚心,實是生死關。如知有畏,良心未死!」自意以為做得如此天衣無縫,誰會知道?就是喪盡良心鑄成大錯的重大關卡。
所以父親說:「良心放在當中。」母親說:「摸一摸良心。」頂頂確確是真實可行的方法。
如果:做人處事,人人事事都記得「良心放在當中」。就不會做出讓自己想一想會臉紅、會心顫、會坐立不安,到了半夜更會感到虧心、寒心、愧心地睡不著覺的事。
如果:當時記得「摸一摸良心」,就會產生一連串的良心告白,天良出現。對得起白髮蒼蒼父母嗎?對得起勤儉辛苦的妻子或丈夫嗎?將來如何對子女、朋友交代呢?
如果:在反省懺悔的瞬間,在自己心裡翻騰著,感到羞恥、感到掙扎、感到煎熬、感到痛楚、感到衝突、感到苦澀,十有八九,都是愧對良心,經不起自己「摸一摸良心」。希望 上帝,賜予寬恕!除罪!解放!
因此,「良心」是好心、善心,把「良心放在中間」,或者「摸一摸良心」,做有良心的事情,就是存好心、善心,行好事、善事。有良心的人自然就是好人、善人、良人(好丈夫)!
我肯定:良心是天赦之教奮鬥心法的一把金鑰匙。我要好好地打造它。
七年來,每次思退而進,想退而戰,因退而覺的轉折與突破,實得益於悔過靜思,得力於跪懺。
今天已經是第十七天悔過靜思,每天有兩次「跪懺」,累積了三十三次。有安詳和諧,有平順清明,有春風細雨,有疾風酷霜,深深淺淺,沈沈浮浮,有得有失,有喜樂,有悲愴。我認定雨露雷霆都是天恩,喜怒哀樂直指我心!
「跪懺」在父親手訂的教綱裡,看來是屬於「教律」的懲戒條款,其實它應該是教化條款,因為它包涵著規勸、面壁、祈誦等明為處分、暗為教化的精神。事實上,父親心存著:「取人為善,與人為善,強人為善」之心教德意,所以父親在律文中訂為:「以示懲儆而資悔悟」的警惕精神,我們必須體會他老人家的苦心孤詣。
父親證道七年來,我通過「屢退屢進」、「屢退屢戰」、「屢退屢覺」三個內心強烈衝激的時期,箇中辛酸與苦楚,實不足為人道,正是「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每一次思退而進、想退而戰、因退而覺的轉折與突破,實得益於悔過靜思,得力於「跪懺」。
在人道,我要感謝:維光、維剛兩弟,他們不時據理力爭,溫情慰勉。光照、光節、光傑、光中、光灝、光持、光鳴、光籌、光南十幾位樞機,和光證、光我、緒業、緒我、敏晨、敏榜、光戒等同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書諫,有面爭,有明譏暗諷,有涕泗長跪,讓我知錯、認錯、改錯、不錯。
在天道,我要感恩:兩位聖師祖、先天大老機禪子、戡然子、玄福子,以及雙親在無形的接引、鞭策、誘導、感化,崇仁教主則不時開啟我的先天智慧,溫養我的神識。尤其法源首席以次的龍虎門同奮,一心一德協助我跨越那段心力交瘁、煎熬、掙扎風風雨雨的歲月。
我曾經關閉在暗室面對一片白壁,幾度長夜靜思,我曾經試圖以程子解孟子的「苦、勞、餓、乏、拂、亂、動、忍」八字訣,強迫自己「若要成熟,須從這裡走過」。調和心性,變化氣質,走進成熟,實在得益不多。因為父親說:凡夫永遠是凡夫。豈能學步先聖先賢的懿德藻行耶?
三年前一個冬夜,我實在排揪不開鬱激的心結,畢竟我是一個血肉的凡夫,兀自在黃庭前長跪懺悔。約莫不及二十分鐘,心澄如水,性澈似鏡,天趣流盎,鬱結豁開。溫馨彷彿在父親座頭對話聽誨,頓間知微知彰,寡尤寡悔,桎梏碎破,心身舒泰。跪懺賜給我善源不竭,幫助我解開心鎖,走出困頓。因此,跪懺經年,累悟良多。
通過自省的自我檢查,自訟的自我對話,消弭每個人潛在惡業,化除殘暴惡果,遏止暴力惡行。
我的經驗:無論立懺、坐懺,不如跪懺。就在一跪間,立地滋萌起卑微、愧怍,對超越自然產生敬畏、嚮誠,漸漸轉化為思慕、仰賴,啟動了本我潛在的原始動力,揮散流瀉出全心的渴望滿足的需要,宛若面對信賴的親人,可以毫無保留地傾訴我的委曲、我的過錯、我的願望、我的關懷,我會從行將崩潰爆發的張力,無法遏止緊繃的拉力,慢慢地鬆弛下來,感受有一個生命融入自己生命中,暖流熱力熨貼身心,感動得淚水滴落,感覺到如此地接近 上帝。
跪懺本來就是乞求 上帝接受你的悔過和認錯,想得到 上帝的除罪、寬恕、解放。也是自解心鎖地「去怨」、「除恨」、「解冤」、「止暴」。我的心得,跪懺是通過「自省」的自我檢查,「自訟」的自我對話,消弭每個人潛在的惡業,化除殘酷的惡果,遏止暴力的惡行,根絕橫在人心上的怨戾之氣、仇恨之氣、殺伐之氣、血腥之氣。
「跪懺」讓我照見我許許多多劣根性。
照見了我累經污染沈積心底的性垢。
照見了我孤傲固執、好惡恩怨分明的「倔強難化」的性行。
照見了我喜譽惡毀、膚淺使氣的虛矯性情。
照見了我痴心恣意、多情多欲的放縱性根。
照見了我快口直腸、目空一世、憤激偏頗、不恤人忤,又不肯勉強自己,不願約束自己的性氣。
更照見了我外強內弱、外冷內熱、缺少妥協婉轉的修養,寧願打落牙齒和血吞的臭性格。
靈覺清明的心就是天,欺心就是欺天,事心就是事天,這應該是宗教徒,尤其是天帝教徒最上佳的修持心法。
6/21 第十八天
午後雷雨
天人會談—神聖傳統橫跨一甲子
天人會談,在無形真是統籌三曹參贊化育,總成三期宣化顯應,它肇始於華山時代大上方的清虛玄壇,天人親和往來不輟,共同探求宇宙真理,溝通天人文化,亦肩負著觀變會通,計議天上人間救劫行劫,道濟教化的天人專案。期能完成聖凡平等,天人大同的境界。
今,適為夏曆辛巳年五月初一日,又是月行超薦之期。早課,先完成母親交付的天人合力神聖傳統。
父親相當重視天人會談,齋戒沐浴,一片丹心為蒼生,為和平、為台灣,天人共欽。
昨天、今日又是循例每月的「天人預備會談」與「天人會談」。則是父親留付給首席使者必須按月執行的天人親和神聖傳統。
「預備會談」,無形由三期主宰主持的清虛道宮與本師世尊主持的帝教總殿所有應元救劫、弘教的上聖高真雲集匯宗,觀變會通,計議近期天上、人間正在執行、預定佈化之劫務與教務。
「天人會談」,無形則在兩位聖師祖親率先天一 炁天樞諸大老與三期主宰、無始古佛、本師世尊以次的清虛道宮、帝教總殿之各上聖高真,聽取匯報上承金闕、下順人道之應元救劫、反應元行劫以及道濟教化、傳佈真道的天人專案。
兩大定期會談在人間祇是善盡建言,看來全然無足輕重。但在無形真是統籌三曹參贊化育,總成三期宣化顯應,參機正殿與清虛妙境華蓋躋躋,炁氣貫天穹。
父親在人間,非常重視天人會談,每逢定期會談,必定沐浴潔淨,必誠必敬,肅穆臨場,是凡參與者均不得玩忽懈怠。尤其對於人間將善盡建言之人間事、憂患事、變遷事、劫難事、關懷事,莫不事前細靡考察深究,千思萬慮如對課考、如參廟算。他老人家審時、審事、審彼、審己之精當,臧否世道、人心、民命、國計,更是客觀肯綮。例如他對關係到保台方案大陸領導人的抉擇,他認為鄧小平優於華國鋒,在化延核戰與美蘇對抗的關鍵人物,他在葉爾欽與戈巴契夫間,他肯定葉爾欽的可變性,有利降低核武衝突。他對雷根遇刺、波灣戰爭,甚至印度、巴基斯坦間可能發展核武,他在天人會談中,都有洞燭機先、察微見著的建言,他所堅持者、他所爭執者,不僅關係著無形的行劫、救劫的消長,而且影響著人間戰爭與和平。
父親在天人會談中所據理力爭、據義力爭、據利力爭(為保台護國所選擇)的記錄,現今典藏在天人親和的檔案中。父親一片丹心為蒼生、為和平、為台灣,天人尊崇,天人共欽。
「天人會談」肇始於華山時代大上方的清虛玄壇。回想當年,殊多感慨,人世滄桑,星辰寥落,往時繁華,獨遺孑思。
父親曾有記述:「記得民國廿八年隱居海拔二千八百公尺西嶽華山的白雲深處,致力於天人親和之實驗,日與 上帝的神媒—仙佛聖尊往來談論,傳達 上帝的意旨與訊息,透過各種措辭表達出來。
在華山七年多來,天人記錄中最不可思議的稀世至寶,乃是帝道古垂衍正教,行於宇宙上下的道統衍流。」(《首席師尊精神講話選輯》第一三頁)
「長子維生年方十四,天錫奇緣,集侍準、侍光、侍筆三種天人交通工具之靈能於一身,時與無形靈界親和溝通,乃有清虛玄壇奉旨建立。
鑒于每個時代的宗教,必須適應每個時代的需要,因而 天帝指定清虛真人、崇仁教主臨壇,闡明宇宙之本體、物質之自然觀、生命之究竟等基本觀念,日與本人、黃子維道從事天人學術研討,反覆辯證,依科學方法整理分析,歷經年餘,遂完成天人合一、聖凡平等的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名為新境界。亦即今時之教義。
繼而,以頒降帝教立教道統衍流與道統三代,上起 上帝隆古誕育歷代教主,下自天極教主應化人間,開來繼往,永垂萬。壬午冬,奉帝敕頒斯道統,曉諭三界十方。溯教源而考古,藉道統以衍流,優優大哉!惟我帝教教化,行於宇宙。
又集諸天應元聖尊救劫悲願與聖蹟,綜編三期匯宗天曹應元寶誥,包羅萬象,廣博淵宏,依此修奉,痴迷頓悟,為帝門無上至寶。」(見《清靜資糧編要》前言)
震遐打開了我天道之門,也是我人道的啟蒙者,玉皇洞內的一場「天人親和」,就此啟發了我的侍準靈能。
「清虛玄壇」,記憶中,應該是十五歲(實足年齡十四歲)的我,最早實際接觸神秘天道的經驗。當時是前期侍準、後期侍光參與兩大天人交通工具。此一「天錫奇緣」,原始動機偶然,經由黃震遐啟動的。
震遐,對我一生影響至為深遠,他,不僅開啟了我天道之門,也是我人道的啟蒙者,他對我亦師亦友,他使我亦狂亦俠。震遐,長我十六歲,他一直像一個大哥哥一樣地呵護著我、教導著我,尤其他了解我的需要、我的苦悶。震遐博識多聞,生活多姿,言談詼諧,性格圓融,三教九流的朋友無不交往,因此,三教九流的知識無所不知。
震遐和我在大上方初識,在西安紅埠街結誼,在蘭州思危齋訂交。我們從西安、寶雞到河西走廊,曾經馳騁在狂風沙中,祁連餘暉下,唏噓在成吉思汗陵寢前。我們從上海、台北到香港九龍,在黃浦灘頭看日出日落,漫談人生,微雨下散步在陽明山道,數論英雄。我們散了又聚,聚了又散,我們經年間不通音息,相互關心,我可以在香港報刊的言論版裡讀到他戰略評論,犀利的觀察,精闢的判斷,感受他旺盛生命熱力。他來得灑脫,去得灑脫,生活得更灑脫。我在教訊上方人物誌,以「常住不滅,永存不朽的黃震遐」,留下我對他無盡的懷念。
第一次認識黃震遐,根據記憶應該是民國廿八年八月十五日(己卯年七月初一),當時他三十歲,穿一套灰軍服,嘴角微帶傲氣的笑,灑灑脫脫地攀登大上方,訪問父親,在玉皇洞裡談了兩天,自稱弟子,恭恭敬敬地向父親叩了三個頭,揮手下山。他為我留下了一幅墨畫的︱他最崇拜的英雄人物拿破侖像,至今我仍記得那畫中,拿翁左手平插在前襟,昂首凝視的雄姿。他留給父親和我們全家,極為深刻良好的印象,尤其我為他言談氣質所傾倒。
震遐二度登臨大上方,應該是廿九年四月五日(庚辰二月廿八日)他偕同一瘦一胖,一個面無表情,一個堆滿笑容的臧廣恩和朱威伯,暖風似地捲進了玉皇洞。震遐已轉任胡宗南文化戰線上,中國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在他屬下事業還有西北通訊社、黃河雜誌、畫萃畫報等文化事業。他領導與結合當時在西北地區一群年輕知識分子和文化工作者。
玉皇洞勁松與華蓋柏前暖暖的春陽下,震遐他們三位客人,座圍著父親,眉飛色舞,不時爆發出豪放的笑聲,敘述他們一群年輕知識分子、文化工作者在百無聊賴、缺乏娛樂的晚間,經人提議通過粗糙的碟仙與簡易扶箕的工具,進行天人親和(當時還沒有這個名詞)探索生命的究竟,卻與第三類完成了接觸(他們將人列為第一類,神列為第二類,鬼列為第三類),兩個半月來,雖然鬧得疑神疑鬼,杯弓蛇影,鬼氣森森,寢食難安,但他們得到了二個結論:第一、「鬼知領域」極小,層次極低;第二、鬼怕人,更怕人身體氣所放射的光體。
幾番討論,多次懇求,父親豪情勃興,他肯定他的宗教經驗,在他所主持的天人親和一定會有高層次的接觸和突破。於是這群人轉進玉皇洞內,在一張方桌上舖敷一堆小米,把磨盤上使用的籮筐邊縛上一支竹筷,震遐和朱威伯立在方桌兩邊右手扶持著籮筐邊,冥目凝神,在滿敷小米上啟動,畫起圓圈,或上下流動。整個一天,他們三人加上我的老師郭雄藩、李旭如、闞英侯、胡明德等七人輪番交替上下,永遠維持圈圈點點、橫橫豎豎,劃個不已,頗為狼狽。
翌晨,父親根據他的經驗記憶,畫了一個鵬鳥展翅木筆式樣,叮囑胡明德就山間樹材,以山桃枝為木筆頭,以青槓木為筆身,完成了第一支侍準乩筆。繼續在玉皇洞內進行測試,顯有改善,首由震遐為上手,李旭如為下手,居然出現了「天人」兩個字。下午,震遐靈機一動,指著我對父親說:「為什麼不讓師弟來一試?」
就是我「天錫良緣」的起端,震遐與我聯手起步,畫了不到十分鐘圓圈,頓感強勁靈力,瞬間,飛舞起桌面的小米,寫下了一個「羽」字。就此開啟了我侍準靈能。時年十五歲。
天上人間,反覆研討,交叉辯論,於卅一年底,完成開拓人類生存競爭思想領域的《新境界》
震遐民國三十年三月六日,第三次再登大上方。他已隨蔣堅忍先生轉任為同州、大荔十四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主任秘書,兼商同區民眾動員指揮部辦公廳主任,動員區內十四個縣協助國軍守護從潼關到宜川三百里黃河河防。因病得到兩個月假期,直奔華山而來。於是父親、震遐等師徒五人,由我與鬫英候侍準,李旭如師擔任記錄,玉皇洞裡煙霞繚繞,氣絪蘊,天人合作,完成了積極向上、樂觀奮鬥、啟發人類開拓生存競爭思想領域的《新境界》的初稿,之後,震遐持續五度上下大上方,到三十一年十一月間,才有現在的天帝教教義《新境界》的誕生。
教義在天人間展開研討的形式,就是「天人會談」。
第一階段:記得是崇仁教主擊出了第一棒,就是「聖凡平等」的「神者人也,人為靈之基,聖乃人修成。神聖無足畏懼,仙佛原非尊高。」石破天驚的「天聲」。於是開展出「第三神論」的討論。
第二階段:因「心物一元二用論」的哲學基礎,展開了和子論與電子論的熱烈討論,完成了「生命之究竟」、「精神之寄託」,對生命之來源、靈的境界、神的權威整體人生觀架構。
第三階段:由於第三神論中「先有自然,後有物質,最後方有神。」與「大自然為大自然本身所創造」、「物質為自然所凝成」的基本認識,有了宇宙觀的討論。這些都是父親、震遐陌生的課題,震遐為此曾兩度下山到西安,搜集了在民國三十年間,現代知識與資訊極度貧乏的西北地區僅有的《天體物理學》,《從時空到原子》、《原子構造概論》、《原子與電子》、《電子與量子》、《放射》、《生物學》、《天文學》、《居禮傳》、《牛頓到愛因斯坦》等科學知識參考書籍,他與父親、李旭如埋頭苦讀,反覆研討,然後通過「天人會談」,人間以有形知識配合無形實際的了解,進行了交叉辯論。就是父親所說的:「依科學方法,整理分析」的部分實況。於是架構落成之「宇宙本體」、「宇宙之起源」教義的整體宇宙觀。其中萬有動力論,故曰:「物質與自然常動,動者自動,靜者恆動,萬有動力。」為崇仁教主在定稿時留下的原始文字。
崇道真人對宗教大同精神,有極深遠的觀察,他預見未來最為慘烈的人間苦難,將為宗教戰爭;宗教的排他、唯我獨尊、缺乏包容性,是未來「春劫」的關鍵。
在我記憶中,無形參與新境界研討小組,由清虛真人主持,以崇道真人與崇仁教主面對人間進行討論。崇仁教主的睿智、敏銳、前衛,針針見血,句句觸及核心,最受震遐與旭如師崇拜。
崇道真人在研討期間,顯然扮演較為保守的形象,但,他對「宗教大同」、「世界大同」、「天人大同」以及「聖凡大同」的觀念、終極關懷的理想境界,都是他提出、堅持的,他對「宗教大同」的精神,有極深遠的觀察,他預見未來人間民族戰爭、思想戰爭後,最為慘烈的人間苦難將為宗教戰爭。他指出宗教的排他性、唯我獨尊性,缺乏包容性,是未來「春劫」的關鍵。他說:五教聖人都是先後奉 上帝詔命,來到地上,在各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適應時代需要,創立不同宗教,行道救劫、勸善救人,而不是讓世人固執成見、排除異己的。他的道理,當時在天人會談、天人對話中,顯然沒有崇仁教主揭破宇宙秘奧、倡導新神學理論那麼富於刺激、新奇。但,今日回想崇道真人的預見,尤其對「天人大同」建立天國於人間的最終理想目標,實有先知、先見的至高靈覺。
第四階段:天人間對和子論中所組成的公式,以及小和子、末和子,產生極大的爭議。尤其震遐堅持應公開「Χ特種原素」的實質內涵,崇仁教主亦認可,崇道真人反對,最後,清虛真人提出金闕會議,未被通過,認為盡洩宇宙妙奧,將會肇致人間更大的災難!此議遂寖。
但對親和力之關係中有關天人交通五種方法(原始版本中沒有侍筆),經過無形指導小組反覆辯論,由於崇仁教主的堅持,以「期引起人間科學上的改良運動」之共識下,有了現在教義中三幀插圖,最早的圖,都是經過我的老師李旭如根據沙盤中的圖意繪製而成,而且經過清虛真人核可。
精神之鍛鍊,全文經父親親筆完成,並與崇道真人實務演練,心得交流,其中二段文字,保留了當年原始記錄。
至於「精神之鍛鍊」則是父親和崇道真人經過實務演練,心得交流,一個月以上的研討與分析,全文經父親躬親執筆完成,其中有兩段文字,至今仍保持著當年天人會談的原始文件。如開宗明義的破題:「古往今來,宗教家所認為傳統的憂難神秘。即是如何把握現實軀體自強不息的鍛鍊精氣神三寶。在於清心寡欲,定靜安慮,而達到至善妙境,以求生命之歸途,俾得永生、共生。」這段是震遐堅持要保留原始文件的面目。
第二段文字則是性命雙修部分,從「凡此氣胎、電胎、炁胎之成就過程,(原始無鐳胎部分)」到「方可澈底征服自然。」此一部分則是旭如師經整理定稿後,他所堅持要保留來自先天的語言。
最後完成的部門是「奮鬥之道」的三種奮鬥,原始為「向自己、向天、向 上帝」。調整為「向自己、向自然、向天」。原始版本是震遐的建議,最後定稿是崇仁教主修正。現所存有:「聖凡同源,凡聖同基」四言八句,以及最後「故為詩以讚之曰」之五句,均是崇仁教主在天人會談中即興留下的原始文辭,父親和震遐都讚同:「存真保留」。
六十年前「天人會談」往事,我以碩果僅存的白頭宮人來話天寶,既有滄桑感,又有成就感,祇不過,當年從十五歲到十七歲幼稚、惘然的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參與一場寫新宗教史的偉大工程,卻祇感到又新奇,又麻煩,又困擾。幼稚的內心唯一暗自慶幸可以短暫逃避是—不需要背誦又臭又長的《孟子》了。如今想來不免啞然、黯然。
因為有「清虛玄壇」的上方經驗,六十年來,父親一貫堅持天人親和的「天人會談」神聖傳統,必定是探求宇宙最後真理、認識宇宙生命究竟、溝通天人真實文化、突破天人神秘關係的關鍵。最後,一層一層突擊衝破宇宙神聖壁壘,日日新,又日新,天人合一,天人合力,達到聖凡平等,完成人間天國的天人大同。這些理念散見在父親手訂的教綱與言教的文獻中可以覆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