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不捨的緒森同奮
林靜証 2002-01-01 12:15
緒森的性格無法忍受尊嚴的一絲絲挫辱,
然而他的持續奮鬥卻又證明了:誦誥事大,無關風月。
八年來,緒森堅守司儀崗位,不懈不怠;
誦誥八百二十幾萬聲,勇猛精進,
他雖忽爾歸去,精神卻長留我們心中。
緒森同奮回歸自然了。
那天是九十年二月二十一日,消息傳來,花蓮初院的同奮們莫不震驚悽然,於其多場助念及飾終大典上熱淚盈眶。大家最低迴不捨的,無不是光殿上的引磬木魚聲中其沙啞有力的嗓音—可敬的緒森同奮,入帝教八年餘,堅守司儀崗位,不懈不怠;誦誥八百二十幾萬聲,勇猛精進,真可謂誦誥之先鋒。
緒森同奮年少時初任花蓮台灣銀行工友一職,勤奮努力,從基層一路爬升至襄理職務,個性耿直,任俠好義。與妻靜森同奮同為福州林森人,於民國四十一年經人介紹結婚。夫妻兩人育有四子,相伴相行,頗為恩愛,唯獨早年時對於宗教信仰屢生齟齬。
靜森於民國七十二年皈師,並常至花蓮初院誦誥,惟返家後每被其夫知曉,總免不了一番言語衝突。緒森當時為無神論者,不能理解靜森的想法及行徑,故時而嘮叨不休,時而悄隨跟蹤。然而平日慣於順從丈夫的靜森,對於帝教的信仰卻從未因其反對而動搖,甚且更勤於上光殿至誠禱告:「 上帝啊!我的先生因為不瞭解帝教而誤解,請求 上帝能夠赦免他的罪,他是個行為規矩的人,很適合來帝教修行,祈求 上帝無形運化,讓他早日皈師。」虔誠的祈禱已然上達天聽,緒森六十五歲自台灣銀行襄理一職退休後,某一日竟然心血來潮對靜森開口言道:「明天我跟你一起去誦誥吧!」
無神論者 竟愛上了拜拜
緒森於八十二年三月四日皈師,並參加先修十三期正宗靜坐班,連續四個月往返台中上課,舟車勞頓不以為苦,且能一心認真學道,與靜森皈師時前後相差十年。然而耐心等待的果實卻是異常的芳香,令靜森甘透心田。
緒森秉著驚人的毅力,自正宗靜坐班結業後即天天到教院誦誥,無論刮風下雨早中晚三課難得缺席,並手栽盆花,親呈光殿,無有間斷;又體察教院人手不足,便自告奮勇擔任三課司儀。每日三課準點,光殿上總能見到他的身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其持續不懈的誦誥及打坐,竟奇蹟似的治好了他中指末稍神經麻痺的症狀及老花眼,連後腦勺處脫落的頭髮也長回來了。身心的感應,更使他信心不惑,精進行道,於是誦誥打坐成了他每日必然的功課,月月誦誥數排名花蓮初院之冠,年年獲頒師尊的墨寶及金牌,就連天人炁功的義診也不落人後,人溺己溺,熱心相助,無有畏懼。
緒森的巨大轉變,非但親友嘖嘖稱奇,有時他四個成年的兒子回到家中也見不著父親。而他們實在納悶不已的是:為什麼一向排斥拜拜的父親,對於帝教的誦誥竟然比喜歡拜拜的母親更為投入?只有靜森深深明白,這一切皆是 上帝的無形運化,所求滿願,更加由衷感謝 上帝的恩典。至此夫妻倆同心向道,成為人人稱羨的神仙眷侶,何等殊勝!
緒森的脾氣剛直,有時在教院會見到他與同奮因意見不合而爭吵,口裡雖大聲嚷著:「不來了,明天再也不來了。」只是過了一夜,到了誦誥時間,他還是來了。教院裡同奮間的磨擦常常無可避免,宗教的領域又是如此的廣闊,容得眾生旋入旋出。修持本在各人心上栽花結果,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緒森的性格無法忍受尊嚴的一絲絲挫辱,然而他的持續誦誥卻又證明了:誦誥事大,無關風月。烏雲亦蒙蔽不了奮鬥的心志啊!
呼一聲就走了 了遂心願
二月廿日晚七時許,我個人誦誥畢,自光殿下樓,於樓梯間巧遇緒森夫妻。當時緒森身形依舊清瘦,惟臉色紅潤,精神奕奕,更顯仙風道骨。
「伯伯,時間還沒到啊!要做晚課了嗎?」我問道。
「不是啊!今天輪到我們打掃光殿,所以早點兒來。」他聲音輕揚,神情愉快。最後的擦身照面,我感受到了一股輕快的喜悅感。
隔天清晨四時許,靜森不見緒森如常早起,推開其房門(兩入已分房多年),赫然發現緒森倒臥於門後,隨即送往慈濟醫院加護病房,經醫生診斷為:頭撞物,後腦勺淤血。當日傍晚緒森血壓更是急速下降,生命跡象漸漸消失,一切回天乏術。
靜森憶及緒森回歸前的一段歲月,屢是向她說道:「我再也不要和人計較了,我最好是『呼』一聲就走了。」靜森不經意的聽著,總是隨口回答他:「不會有這麼好的事吧!」
有時緒森也會興起告訴她:「妳都沒有誦廿字真言給我?」靜森心想每天誦經迴向給全家已經夠累了,怎麼你自己不會誦啊!但是口裡還是會回答他:「好啦!好啦!我再誦給你啦!」
那段日子緒森變得非常懂得感恩知足,凡事稱謝,即使是最簡單的餐點,食用後也會一反往常的對靜森說:「謝謝妳,煮得很好吃,很感謝妳。」
緒森一生光風霽月,他的忽爾歸去,著實帶給結褵四十二年的髮妻無限的傷感。然而靜森堅定的相信:緒森天赦年的誦誥數已達天赦的奮鬥目標,應是獲天赦罪如願回歸自然。於是她每天如實的誦念三十本廿字真經迴向給他。而在爾後的七七四十九天內,她也能日日感受到他氣息的存在,並曾鑽入她的被中相依,惟她隨即正言相勸:「不要再留戀了,趕快回到天上去修持吧!」語罷,他倏忽消失。
生死事大,靜森難捨能捨,靠著師尊、師母無形中的加持,她堅強的走過喪夫的創痛期,並捐出八萬餘元的奠儀費給教院,她說感謝同奮們對緒森的關愛,對帝教她心存感恩。
老子說:「天下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常人總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總怨時間不夠而一事無成。師尊亦明白揭示:先天天帝教在人間復興,以救劫為重,以誦誥為先,此乃同奮日常的基本修證功課。八年多來,緒森對誦誥的持續毅力正是他堅持力量之所在。所謂初發心容易,恆常心難持,緒森戰勝了人類的弱點,為花蓮初院樹立了良好的典範。縱逝者如斯,惟其奮鬥精神不朽,並長存於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