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年度開、引導師養靈營講話/天人關係
維生首席 2002-09-01 09:10
天帝教是因應三期末劫而來的應元宗教,她的無形組織的形成,
因「應元」之氣運與因緣而籌設,
人間一切建教體制、法統組織悉皆以此為據,一脈相傳。
復興廿一年來,一直以「無形運化有形,
有形配合無形」的互動模式,推動救劫、弘教的使命與任務。
在此春劫啟動之際,維生首席詳加闡述帝教天地人的關係,
期能通過「天人一理」的一貫精神,使得天地人三曹依氣運成熟程度,
由相對應,相親和,而相交感,最終相合為一體,
在天心人心共振共融中,天上人間一同奮進,
達到人心復古、邁向康同之境域。
天、地與人的三曹共振,天人關係的發展是無形有形、天上人間配合春劫啟動的重要關鍵,例如:各教院、道場的光殿都有殿主、副殿主、總護法,我們看天曹鐳力阿道場,是太虛子、玄玄上帝兩位聖師祖主持,鐳力阿道場的安全是總護法先天一炁機禪子負責,天人之間的關係清楚,以此類推,人曹天極行宮、地曹天安太和道場莫不是如此,用來對應三曹的定位。
天人之際一以教義一以師尊承傳為本
天帝教確立天人之間的關係,一貫以教義為根本,換句話說,天帝教所說的天人之際是有所本,一是以教義《新境界》為基礎,一是本師世尊、坤元輔教留下來的文字與口傳記錄作為原則。以同奮已經有深刻印象的蓮花聖境與廿字講堂為例,從天德教、天人教到天帝教,始終一貫。過去師尊與師母為了處理同奮的需要,師尊會以掌光調看,由師母侍光。如果是為同奮治病,因為我們人的身體生病,實際上是靈體生病,靈體的病變反應在生理上,師尊用手掌調光,師母看得清清楚楚,立刻先處理靈體,遇到有關業障的事,師尊會說:送往廿字講堂(或蓮花聖境)吧!師尊到華山、到台灣,始終如此。清涼聖境則是坤元輔教在人間時早有的構想,坤元輔教非常喜歡蓮花聖境下境的多元靈體之整潔、調正、撫養等聖事,多次表示希望在蓮花聖境下境建立起清涼聖境,以配合一炁宗主共同進行濟幽渡冥的天命任務。
我首先以一張天人關係示意圖,簡明地表達無形有形天上人間的運作關係(參看第六頁):
同奮在無形的修持進階 有七道作業程序
人回歸自然的時候,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有修持的人,陽神上沖,直接達到天人的交界位置,一般的說法是南天門。第二種情況是一般的人,先向城隍報到。第三種情況適用天帝教的同奮,現在是先到達清涼聖境。第一類情況是「接靈」,陽神沖舉,無形接引,這時候諸天讚嘆,金光閃耀,直上南天門而去。第二、三種情況是拘靈與引靈,一般社會人士「拘靈」進入到城隍,天帝教同奮「引靈」到清涼聖境。天帝教同奮在無形的修持進階,是先到清涼聖境,經過清涼聖境到蓮花聖境,然後到清虛下院,循序漸進。
通過清涼聖境與蓮花聖境有七道程序的作業。第一程序是淨靈,第二程序是補靈,第三程序是撫靈,第四程序是養靈,第五程序是培靈,第六程序是煉靈,第七程序是化靈。廿字講堂是清涼聖境的最基層組織,在地曹與人曹交接的位置,在清涼聖境的廿字講堂階段是完成淨靈、補靈的工作,在清涼聖境是做撫靈與養靈的工作,通過養靈的程序之後,提昇到蓮花聖境,進一步培靈、煉靈,最後完成化靈的程序,就從蓮花聖境進入到清虛下院,這是基本的程序。我進一步說明這樣的過程:
第一、淨靈。靈體剛走出滾滾紅塵,有很多污染,首先要洗滌受污染的身、心、靈體,稱之為淨靈。清涼聖境裡有一座蓮花池,經過的時候,以一滴廿字甘露在性靈的天門上點一點,就能洗滌身、心、靈體。
第二、補靈。靈體有殘缺的意思是指靈體裡的「神」與「氣」因消耗而缺少部分,由於靈體的元神、元氣在人間時消耗太多,必須加以補充,補靈就是把消耗太多的部分加以補強,以增強元神之氣。
第三、撫靈。回歸自然的靈體回到陌生環境,和子體會有不安的情緒,十分徬徨、無奈,而且這許多的感覺是從在人間時身、心、靈的陰氣延伸而來,會產生不安的感覺,撫靈就是「固靈」,幫助靈體穩定下來。
第四、養靈。養靈是一種休養生息,慢慢提昇熱準。
一直到撫靈的程序,靈體在清涼聖境的生活才算進入到靈界生存的常軌,依一般觀念說法,會有一朵蓮花配給靈體,用來修煉靈體,以現代觀念的說法應該是清涼聖境分配給靈體一個在靈界交通用的工具,這個交通工具是一種反應非常靈敏的氣體,善能變化,當靈體心靈波動的時候,這個交通工具會有感應,產生各種變化,一望即知,無所遁形。
然後再進入蓮花聖境,第一是培靈,進一步提昇元神、元氣的熱準,就是培靈。再來是煉靈與化靈,這時候靈體達到靈界修持的標準,在靈界有能力自主往來。
天人一理 均是修無形靈覺之心
「天人一理」,天、地、人三曹之間的道理是彼此相通,相互為用,因為天人一理才能夠天人親和、天人合一。師尊要求我們同奮在人間的修持方法與原理,天上人間、無形有形都可以適用,只是回歸自然之後,靈體少了元精,只存有元氣、元神,所以師尊說:人身難得,生前不修,死後無能為力,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再強調要借假修真的道理。借假修真是將元精、元氣、元神加以融和為一的修持,靈體沒有元精,修煉的基礎不完全,如果沒有得到無形的安排,那真是不容易修煉,真是無能為力。在《天帝教法華上乘正宗靜坐基礎教材》第六頁,師尊說:
修道即修心,修的心不是形體的心,而是修無形靈覺的心,是屬於無形的內心修養;修行是屬於有形的,外在的,配合身體行動。
師尊告訴我們同奮,在人間修的仍然是無形靈覺之心,這個靈覺之心會帶領我們貫通有形與無形。
《天帝教法華上乘正宗靜坐基礎教材》第廿六頁:
大體來說,內煉精氣神,根據學理實證,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就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但照道家正規修煉方法,應分為五個階段:(一)保精保氣保神。(二)固精固氣固神。(三)養精養氣養神。(四)補精補氣補神。(五)化精化氣化神。
當靈體回到清涼聖境,已經沒有人身可以假藉,師尊在《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廿六頁說:帝教的修煉急頓法門不以肉身結丹為目的,而是修煉無形金丹。這是當我們在人間的時候,已經能夠自自然然處於無身、無我的狀態,在一種不強調肉體生命的狀態來直接煉神還虛,至於煉精煉氣的功夫則是在不知不覺之中自然進行。
所以進入清涼聖境的淨靈、補靈就是淨心、補心,淨靈是淨靈覺之心,補靈是補靈覺之心,以淨靈覺之心、補靈覺之心的方式完成煉心、淨心的潔欲功夫,人回到靈界,是處在有肉體與沒有肉體的交接階段,會有許許多多的過程變化,還會受到原有肉體感受的影響。師尊在《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十八頁說:從渾沌的狀態中立根基;從狂風大浪中、海闊天空中、無邊無際中紮基礎,這是無上上品的修道丹法。師尊是要我們在人間時就不要有執著,不要執著在肉體,因為這種執著的心理在回歸自然之時,也會隨著一起來,必須是一切放下,一切不想,心無所住,心無所注。
淨靈是淨心,補靈是定心,這是在廿字講堂階段要做的功夫,我們由於廿字講堂的啟發,在人間的清涼勝會就設置天人講堂,在天人講堂之中以誠心正念要求淨獄性靈配合清涼經壇的加持,一念轉善,恢復久被掩蔽住的靈覺之心,當靈覺之心甦醒之時,一陽生,陽氣升起,陰氣下轉排出,當那一轉念之間,產生了一陽升,就是淨靈、補靈,等於在一片昏暗的心裡點起一盞燈,當心裡這一盞燈點亮,靈體就超昇了。這也是「天人一理」的運用。
上帝恩寵 從有形到無形修持一以貫之
教義《新境界》第五章「精神之寄託」第四節「精神之煅煉」說:
精氣的運行在排去人身中的至陰之電渣(陰氣),自然交流運轉。
抱合激盪,經過多數的電化湊合,久而不懈。
到蓮花聖境就是一種相當於修煉氣胎的功夫,培靈是培氣培神,養靈是養氣養神,化靈是化氣化神,進入到了化氣化神的階段,以教義的理論說明,就是進入到化電界,在人間要藉假修真,在無形沒有肉體藉以修真,必須有特殊安排,才有繼續修行的機會,現在天帝教同奮得到 上帝的恩寵,本師世尊、坤元輔教以大慈悲的願力建立起天安太和道場與清涼聖境,承接一炁宗主的蓮花聖境,形成一個從有形到無形完整的修持環境與修持過程。一般人則是要經過城隍的區域管轄,第一個程序是拘提,拘提就是拘靈,拘的是陰靈,到了城隍的管轄之後,還要進行清算、審判,最後重入輪迴。至於陽神沖舉的方式,元神是以反時鐘方向旋迴而上,靈體上升之路是一種迂迴的路線,靈體下墜則是垂直而下,這是自然規律的發展。經過煉氣煉神、化氣化神的過程,氣轉化為電,從仍是屬於一種含有有質有形的氣轉化為無形無質的神,氣胎成就,就迴旋上升了。
清涼聖境的功能也就是一種是群陰剝盡的作業,將在人間時沾染的許多陰氣加以剝落,清涼聖境有四莊,蘭莊完成淨靈,竹莊完成補靈,菊莊完成撫靈,梅莊完成養靈,中間是清涼殿,到了清涼殿之後就直昇蓮花聖境,我們在教院的坤院內設有梅、蘭、竹、菊四莊,是坤元輔教從無形得來的靈感,以有形的四莊對應清涼聖境的四莊,可以得到相輔相成的功效。坤元輔教一生最重要的封靈是清涼聖母,坤元輔教說:「這是 上帝對我的慈悲,也是 上帝交付給我的天命,我要做天上人間的清涼事。那時候就有了清涼聖境的發願。」從人間到天上,從有形到無形,始終是一貫的。坤道同奮在人間參與坤院四莊的活動,就是直接與坤元輔教親和,坤元輔教在無形應化,坤道同奮在有形配合。
至於在各個教院負責協調無形有形的工作是各殿的總護法,總護法是各教壇光殿管轄區域裡人曹與地曹最重要的連繫管道,至於月行超荐法會的陰超陽荐法事則是通過龍虎門的組織來辦理,這是天帝教特有專屬通行三曹的濟幽法權之行使。
靈界生存的六大條件:功德智能覺慧
《宇宙應元妙法至寶》第七十六頁:
在告訴大家「修煉封靈」之前,首先要有一項觀念必須澄清,亦即什麼是「鬼」、「神」?
本教教義提出大宇宙本體之最終成分為「和子」與「電子」。和子即一般人所稱之「靈魂」,充滿大宇宙、大空間之中,這種元素在尚未與肉體配合時,在大空中飄飄蕩蕩,到處游離,我們稱之為「和子」。和子與軀殼脫離之後,如果生前不修,沒有功德,沒有正氣,執念太重的,一般人就稱之為「鬼」;受了慾望的影響,雖然「魂」已分散,但留下少許的「魄」,往往不由自主地作祟害人,世俗謂之「厲鬼」。
反之,生前正大光明做人,規規矩矩做事,即如儒家孔夫子所說:「聰明正直謂之神」,以及道家主張在肉身上用功夫修煉,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三階段,一旦結成聖胎,群陰剝盡之後,陽神沖舉,由天門而出,成為受 上帝詔封之大羅金仙,就是世俗所稱之神仙。
生前沒有經過鍛煉的和子名為「陰神」,或稱「識神」;與幾千年來道家傳統修煉成功的「陽神」(神、仙)相對。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後者(陽神)在生前已經具備「帝教教義所謂死後足以在靈界生存的條件。」
這是師尊正式以「神」「鬼」對舉的說法。亦是師尊惟一講解「鬼」「神」最完整的一段記錄。
《新境界》第七十頁:
人類之死—人死之後,其最初之感覺即為自由之獲得(病者覺病癒而起,被殺害者忽得解脫),繼之即為遊蕩或狂奔(凶死者)。正在迷惘之中,乃遇及較有能力之和子,此等和子即係在靈界之負有職責者。
這是拘提。
此時該逝者若為善良之魂,則體質中所沾染之電子比較少而飛旋輕捷,首先達到其應到之場所。若為凶惡者,則電子必多而重,飛旋之時亦自然遲緩而費力,故善惡之分一望可知。善者經過對證之後,即得在靈界之中自由飛旋而無所苦,且以其體清輕又屬內陽外陰(和子之外圍,包有少量陰性之電子,故能避免陰性物體之吸引),故能無阻於地面。惡者則反是,其體沉重,又不合靈界生存之標準(無功、無德、無智、無能),故即由靈界中具有能力之和子運用自然律之電力將其捲入旋風之中而剝去其陰質之電子,使其成為一種少陽之體,再由旋風之中集團下墜落下地面,任其被各種物體自然吸引。
這是清算、審判與輪迴。且以「無功、無德、無智、無能」作為靈界生存的條件。相對的,在靈界的生存條件應是功、德、智、能四項。
《新境界》第五十七頁:
生命因果論—此宇宙之間,一切均受自然律之支配,即生命亦不能逍遙於「道法自然」之外,固已明言之矣。然生命者,和子也,亦性靈也。和子與性靈之非屬虛無飄渺之氣體,而亦為一種高級化學原素之組合,亦經論及之矣。和子既能保持其「知覺及智慧」,則和子之生命自有其繼續發展之能力,甚至於足以凌駕自然律之支配而逍遙於其拘束之外。此種具有自我奮鬥能力之和子,即為「神」。神者,具有不受自然律支配能力之高級和子之總稱也,其奮鬥之方法及成效,亦有其不同之等級,皆依其自我奮鬥之程度而達到之。
運用肉體生命完成精神生命 回到宇宙生命
靈魂保有「知覺」與「智慧」,在無形還可以修,只要有環境、條件,沒有肉體還可以晉升為高級和子「靈魂」。
當人失去了肉體之後,進入到了無形境界,也許是鬼,也許是神,衪們在無形靈界的生存有六個基本條件—功、德、智、能、覺、慧。對照《天人親和真經》十大天人所指的萬生萬靈,有五個生存基本條件—知、行、能、覺、慧,「能、覺、慧」的三個條件完全一樣。知、行相當於智、功,在《新境界》之中多列了一個「德」的條件。
對照來看,神是無形宇宙高級的生命,鬼是無形宇宙低級的生命,人是有形宇宙高級的生命,動植物是有形宇宙短暫的生命,〈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這一篇文獻,是師尊在民國七十年十一月廿九日完成,是師尊在民國三十年完成教義之後,又四十年完成的一篇偉大文獻,延續教義的基本理論,對「生命觀」有完整的說法,其中即是以生命的觀念來看待天人之際,從生命的觀念來探討人的生死,宇宙生命是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的組合,肉體生命是物質生命,精神生命是心靈生命,肉體生命是有形的生命,精神生命是無形的生命,生命從 上帝那裡來,是指出生命從鐳都、無生聖宮而來,人有了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成為有形的生命體,要通過肉體的生命完成精神的生命,回到宇宙生命之中,這是我們修持的總方向,生命是一大關鍵,當肉體生命消失的時候,一般以為是「死亡」,事實上是通過這個過程回到無形的生命境界,再從精神生命回到 上帝的身邊,回到宇宙,這個過程很自然,一點也不神秘。
(講授於九十一年六月廿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