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老根在台灣?!(六)

中華文化老根在台灣?!(六)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46期 » 中華文化老根在台灣?!(六)

教訊雜誌社社長╱高緒業  2004-08-01 11:15

―人類心靈的寄託與生命的歸宿要靠宗教(下之一)

天帝教

  天帝教是信奉 上帝的中國人建立的宗教。

  上帝被尊稱為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是宇宙中古老的宗教,在台灣成立是復興。

  天帝教教主就是 上帝,駐人間首任首席使者李極初-李玉階先生,道號涵靜老人,曾接辦自立晚報。

  天帝教所有教徒稱首任首席使者為「本師世尊」,繼任之領導人為首席使者,教徒互稱為「同奮」。

  筆者在世尊九一華誕時(民國八十五年)曾作壽序,尊師尊為仁人,並集愛國志士、慈善家、宗教家於一身。

  師尊最初皈依天德教,教主蕭昌明回天,即奉天命創天人教,在抗戰後期傳佈陜西、甘肅兩省,來台灣至民國六十九年始復興天帝教。

  天帝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是,祂是一個救劫宗教,也就是挽救三期末劫,這是祂的時代使命,分析而言哀求 上帝之目標為:

  第一、化延世界核戰毀滅浩劫。

  第二、確保台灣復興基地,早日實現三民主義和平統一中國,並祈求人類永久和平。

  師尊與摩西同從八十歲創教,一個志在護國,一個志在建國,千古兩人,相互輝映。

  天帝教教義是師尊於抗戰時期在華山白雲深處,潛心所撰天人合一聖凡平等的「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又名新境界),重點有四:

  一、中心思想-以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為中心思想。

  二、哲學基礎-堅信「心物一元二用」。宇宙萬物,皆為電子(物質)與和子(精神)組成,形成心物合一,一元二用之世界。

  三、奮鬥目標-先盡人道再修天道。第一、發揚自由平等博愛精神,融貫於倫理民主科學之生活實踐;第二、以宗教大同出發,不分畛域、不分種族、不分信仰,大家協力同心奮鬥,達成世界大同、天人大同終極目標。

  四、精神特質-與三民主義思想融會貫通。砥礪民族固有德行,宣揚正大光明、浩然正氣,以自植、自奮、自愛等心理革新,效法自然,篤踐真理,期能聖凡平等,努力生產,積極奮鬥,共同向自然界奮鬥,注重勞工神聖,謀求大眾共生共存。

  天帝教教綱重要儀規如下:

  *教儀-以天人禮儀為準則。

  *教寶-奉帝、道、師為三寶。

  *教則-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亦名人生守則或廿字真言。

  *教約-(一)天人三規:畏天命、尊道統,以進大同。研教義、重威儀,以徵平等。尊師訓、守薪傳,以克奮鬥。(二)四大戒律:人生戒、奮鬥戒、平等戒、大同戒。

  *教程-就是修證課程:奉行教則、反省懺悔、祈禱誦誥、填記奮鬥卡、靜參。

  天帝教的教壇,是教徒修持聖地,並無偶像崇拜,教徒在此參拜、誦誥、靜坐。

  教院分為五級:極院(首任首席駐在之最高組織)。始院(全球弘教中心),各洲設統院、各國設主院、各省或市設掌院,各縣市設初院。各鄉鎮則設堂。分層負責,相輔相成。

  三曹道場-鐳力阿為天曹道場,在南投縣魚池鄉山谷中,內有清虛妙境為首席使者養靈作業之所。天極行宮為人曹道場,在台中縣清水鎮青雲嶺。奉 國父(中山真人)、 先總統蔣公(中正真人)為殿主、副殿主,負有確保台灣復興基地、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任務。有可容納一千二百人的天人大同堂,也是本教基層教職人才的培訓之所。天安太和道場屬地曹,在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村,是放置靈骨、超拔陰靈場所,設有同濟(養靈)、清涼(靜修)兩殿,而且已設計成觀光休閒區,以達天人泰階境地。

  天帝教特別重視天人實學之研究實修,在鐳力阿道場設有天人研究總院,下轄天人修道學院、天人研究學院,分別研修天人文化、天人合一、天人親和、天人炁功,是帝教最高神教職訓練中心。

  天帝教不是出世的宗教,是入世的宗教,有其奮鬥觀:向自己奮鬥(儒家所謂正心誠意之內聖功夫),向自然奮鬥(克服自然,創造人類文明以達真理之域),向天奮鬥(我命由我不由天,上聖高真不能使我由人做神,上聖高真也不能阻止我由人成神)。這種奮鬥精神,培養同奮積極向上力爭上游的性格。

  天帝教要誦的誥,有皇誥( 上帝聖號)、寶誥(應元救劫仙佛任務或奮鬥經歷)。所誦的經有:天人日誦大同、平等、奮鬥真經、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廿字真經、天人親和真經,近來又頒行了明心經、清涼經、人道經。

  天帝教的外圍社會團體有:(一)中華天帝教總會-負責國內各宗教間之聯誼交流對話。(二)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期能透過宗教哲學之思想交流,擴大社會影響,促進道德重整與精神重建。(三)中華民國紅心字會-目前工作重點是受刑人家屬服務、獨居老人在宅服務、單親家庭服務。(四)極忠文教基金會-推動海峽兩岸學術、藝術,文化交流。設立同奮出國留學深造之獎助學金。

  宗教普遍具有排他性,天帝教是具有極大包容性的世界性乃至宇宙性宗教,任何已信其他宗教的教徒,進入天帝教後仍可保持他原來的信仰。任何宗教徒到本教訪問參拜時可以用自己的宗教形式。天帝教秉持「敬其所異,愛其所同」精神,主張宗教大同。教歌中說:「抱仁守和,允執厥中」,「咸賴平等,克進大同」。

  天帝教期由宗教大同,以求世界大同,進而達到天人大同。

中國宗教思想的特質

  中國宗教思想與各種宗教不同,特質有五點:

  一、人神間距離小-猶太、希臘、印度神話中,對神的權力想像,有不可思議,高高在上的超越性,顯示祂的崇高、威靈、偉大,襯岀人的渺小、卑弱與罪惡深重,人與神的距離遙遠,不可仰攀。而中國古代神話或傳說中如女媧煉石補天、倉頡造字、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都是以人力戰勝自然,而配合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有功於人類文化者。可見中國宗教人與人間距離小,甚至人神契合無間。

  二、神意與人意不相違-西方宗教視神意為固定,不可以人力勝,故人必須先知神意,遂重視專門事神或預測神意的人。因此希臘特重預言家,猶太教、回教特重視先知。僧侶巫覡,便以此為特殊階級。然而在中國,神意乃人力所可以轉移,則專司祭神或預測神意之巫覡,很難成為特殊階級。可見神意與人意不但不相違,而且相得益彰,產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三、祖考配享於神-中國古代宗教,是以天為代表,而上天地位與祖考並無二致,足見人神之距離無多。殷之甲骨文中之占卜與祈求,多問祖考。以祖考配享於天與 上帝,則始於周代。從歷代葬禮、祭禮方面看,中國人的宗教觀念,不但在於敬天,也在親人,大抵出於「報本反始」的觀念。儒家「慎終追遠」的孝道精神,成為融合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基本動力。以視基督教不敬祖先,獨尊 上帝,顯違人倫大道,其與中國傳統思想相背之處,可以不待煩言了。

  四、崇德報功精神-中國宗教尤為西方所不及者,是崇德報功的精神。中國人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凡於漁牧工農、宮室舟車、文物制度等,有所發明能裨益民生者,或愛國愛民忠義精神足以為萬眾表率者,均受人民虔誠的崇拜,而且尊之為各業之祖。如神農、黃帝、大禹、孔子、魯班(公輸般)、關羽、岳飛等都有祠廟,受人民馨香頂祝;其他如地方性之媽祖、保生大帝、延平郡王也都莫不類是。

  五、包容與兼攝的態度-中國人曾被認為是宗教氣味極淡的民族。所以「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是一般人對神的態度。但中國人本於「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精神,對任何宗教不會過分的排斥,也不會過分的執著,所謂「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就是一般人民對宗教的態度。在歷史上宗教與宗教間或各宗教派系與派系間的宗教迫害、宗教戰爭是很少的。因為中國人大多數人對神的看法,是信者有,不信者無。你拜你的神,我拜我的神。為了信仰的不同而起爭執、衝突是不必要的。歷史上許多不同的宗教都曾傳播我國,例如在唐朝,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宗教如佛教、回教、景教、祆教、摩尼教、猶太教都薈萃於中國,相安而並存。這種寬容的精神,是其他各國沒有的。中國宗教的另一特色是改變原來的宗教性質,使其適應中國社會,同時宗教與宗教間,也互相攝取他人之長,充實自己,使之發揚。佛教為求「中國佛教化」,結果卻使「佛教中國化」是最顯著的例子。可說宗教自由是中國人民全體所有的共信,現在一個中國人家庭中,可以有許多信仰不同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在世界其他各地幾乎是不可思議的。

  從這些特質來看,很多與天帝教的精神很相接近,可見天帝教正是一個人本的宗教。

宗教與科學

  歐洲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以後,人類進入「理性時代」,知識階級普遍反對神學思想,她們被兩種思想所支配,第一、整個「自然」可能變成一系列的數學定律,第二、人類可經由「理性」而獲致無限的進步。

  但自從原子核的分裂,科學研究又進入了一個全新境界,靜態的因果律已經成了問題,普朗克就認為:因果律的「必須」要以道德律的「應該」取代。智性由人格取代,科學知識由宗教信仰取代。

  自然科學和神學經過深入對談,發現科學與宗教並不衝突。

  據貝興仁神父在其《科學與宗教》一書中指出,在以往三世紀中,最偉大、最著名的三百名科學家中有二百四十二位是信仰造物主的,二十位是不信神的,三十八位是態度不明的。就是說科學家中有百分之九十二是有信仰者。

  科學和宗教並不衝突的主要理由有兩點:

  一、科學和宗教各有範圍-科學所研究的是經驗界的事物,分析它的成分,認識它的性質、功能,而其所用的方法是實驗的方法,特別是觀察事物的現象,歸納出它的定理;科學對於揭發自然的奧秘,破除迷信,確實有偉大貢獻。宗教也有它自己的領域和研究的方法,它所研究的是精神事實,形而上的事實;它的方法,不是實驗,而是根據現實的推理。如果科學家因他的儀器,要勉強衝入精神界,必會發生許多錯誤,在解剖中,找不到靈魂;在望遠鏡下,看不到 上帝,在顯微鏡下,看不見生命。

  二、科學與宗教各有限度-科學活動的限度,它能認識的只限於感覺世界的對象;而人類實際經驗中有一大部分卻是超越於(但並不脫離於)感覺世界之上的。我們必須把宗教和科學的「語言」分開,由嚴格實驗證明的科學原理,不能讓訴之於體驗性的宗教真理來懷疑;相反的從宗教思想的核心推出來的倫理要求,也不能任由純粹理性的辯說來做是非定奪。吳稚暉先生說得好:凡人類知識所不能達到或尚未到的地方,我們不能不靠信仰,信仰的中心便是宗教。湯姆生說:有些問題是科學不問而爲宗教當問的。科學只是敘述宇宙,而解釋則為宗教責任。社會精神形式的本質是要求穩定,宗教最重要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基礎。科學卻是不斷地要求實驗和革新,一旦人類自然的生活條件由科學技術的過程來取代,個人和社會之間便有疏離而造成極危險的不安定。世界上的真理只有一個,宗教家在利用靈性智慧去解釋宗教經驗所達到的精神境界,不妨隨著人類知識的進化而加以改進,亦即充分利用科學的發現。但是宗教所研究的真理,卻是科學的基礎,因為科學發現真理,並非創造真理。

  最近基因發展的迅速,已經到了可以「人造人」的地步,這是生物學方面的進步,但這比核子彈毀滅世界更加可怕,如何禁止這種研究,一旦實驗成功,人類將如何面對?這是大家應該早些未雨綢繆的事。(下期全篇續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