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與承擔

覺醒與承擔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71期 » 覺醒與承擔

心星情  2006-09-01 11:20

心新人生

金錢和快樂是兩回事
如果你想得到快樂,
你必須遵守與人為善的準則。
如果你想得到美麗的相貌,
你就絕對不能生氣。
如果你希望得到威望,
你必須樂於行善。
如果你希望得到解脫,
你必須學會禪定,進而得到智慧。
 
─選自《寶蔓論》 智者龍樹菩薩,一千八百年前

  這是我與《當和尚遇到鑽石》的作者─麥可羅區‧格西相遇所獲得的智慧,在我的生命裡所經驗的每一個苦難、煩惱、快樂與和平……,都離不開因與果的關係。

你會獲得你給出的

  一個簡單說明因與果關係的法則是:你對世界給出什麼?世界就回饋你什麼。如果一個人常生氣,那麼,在他的生活裡就會常常充斥著生氣的人;如果一個人很計較,在他的生活裡就會常常碰到計較的人;如果一個人很慷慨,在他的生活裡常常會經驗到慷慨的人、事、物。

  如果你要有錢,你必須給出金錢,幫助需要金錢的人;如果你要獲得健康,你必須去幫助年老的人以及身體需要被照顧的人,你所要的,也就是你要付出的,你給就會獲得,如果你沒得到你要的,你必然還沒給出你要的。

心理銘印的力量

  根據佛教的古老經典,心的攝影機在一彈指之間,可以紀錄大約六十五個分離、不連續的影像或銘印,心理銘印被植入心中第一個月之後,到第二個月,其強度增加為兩倍,到第三個月增為四倍,到了第五個月其強度已是原先強度的十六倍。

  我們一整天面對人事物的煩擾之中,偶爾升起幾個善念,其實對生命不會產生顯著的效果。但是,在特殊情況下植入的銘印─例如滿懷強烈的慈悲心所做出來的一個微小善行,或在一個人急需要幫助時所給予的即時協助,這樣的銘印─具有無限強大的力量,這些銘印蟄伏於潛意識的時候,它們是以指數成長的速度成長著。一個在現在享受鉅額財富的人,可能是因為在過去世裡曾在類似的特殊情況下對他人做出微小善行的回報。

  當潛意識的印記到達了意識層面,無論當下我們正在從事何種行為,它都影響、左右,甚至決定我們的整體觀感,良善的銘印,產生良善的觀感,不良的銘印,產生不良的觀感。(這段文章摘錄《當和尚遇到鑽石》)

我們的心 惡念多於善念

  西藏早期的佛教徒,也就是為人所熟知的Kadampas(喀當派),是一群非常單純樸實的人們;他們有的是牧人,有的是木匠,有的是小農民。他們用簡單卻敏銳的方式,欣喜地接受嶄新的佛教觀點,如魚得水。他們隨身攜帶一個裝了鵝卵石的小袋子,一半白色,一半黑色。每當他們心中生起一個非常良善的念頭,或對某人說了一些非常正面的話語,或行了一件善行,他們就從袋中取出一粒白色鵝卵石,放進左邊的口袋。每當他們心中生起邪念,或口出惡言,行為殘酷苛薄,他們便從袋中取出一粒黑色鵝卵石,放進右邊的口袋。

  一天結束,臨就寢之前,他們從兩邊的口袋掏出所有的鵝卵石,清點白色與黑色的數量。他們立即發現──你也將有相同的發現──黑色鵝卵石的數量遠遠超過白色鵝卵石的數量。這不意味著我們所有人都是惡魔,或應該時時感到內疚或自慚形穢,而是我們的心大多如此運作─惡念多於善念。儘管如此,我們的心具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特質,它是可以訓練的:只要一點點的練習,你的心幾乎可以學習任何事情;而其中的關鍵僅僅在於你是否專注精進。(這段文章摘錄《當和尚遇到鑽石》)

家教就是國教

  今年暑假對我而言是一場意識混亂的戰爭,我的所有生活秩序與寧靜因孩子暑假的到來而失序、失控,我家三個孩子,加上朋友的兩個孩子,外加一個我小兒子的同學,這樣的組合使得我家舊有的暑假症狀更為嚴重。

  當六個年齡大小不一的孩子爭吵起來,各持觀點,各有立場,他們爭競著誰對誰錯,這種情境讓我錯亂的以為我是置身在立法院裡呢!我的意志被這些孩子的爭吵攻陷,此刻,我深深感受到「家」是「國」的教本,家教就是國教。而一個孩子的思想以及他行為的品質都決定在「家」的教養裡。

訓練心 從訂定目標開始

  我深深的體悟,要把孩子教養好前要先把自己教養好,我透過三天瞭解了朋友孩子的習性和我家孩子隱而不顯的人格特性,有了這些資訊,我想好好整理清楚自己的意識。第四天我早起去參加早課祈禱,誦誥時我的身口意紛擾無法統一,我一邊跟著集體誦誥的節奏走;一邊不斷的發送著:懇請 上帝更新我、轉化我,讓我單單屬於祢的意念,一會兒時間,我感覺到我的意識變了,我在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的寧靜空間裡,身體隨著皇誥的音樂一跪一起的行動著,我與 上帝結合在一呼一吸間,原有造成我煩憂的孩子問題竟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我的心與 上帝一體時,我已準備好要帶領這些孩子創造一個不一樣的今天經驗。早上九點多孩子們又吵成一團,情況比前幾天更為劇烈,我知道這是更壞也是要更好的開始,禪宗有言,當老師準備好了,學生就出現了,今天我已準備好要面對他們也面對我自己時,我的意識只為擁有新的一天而工作。

  這幾天我觀察到這些孩子的爭吵,當我詢問爭吵的原因,每個孩子都告訴我是別人先引發的錯誤,自己是被動的反應者,我從孩子的表現裡看到我自己,孩子就是父母意識的模塑物,為人父母者若不能正己,他必不能正子,今天社會的所有亂象問題,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藉口或推諉共同創造的責任。

  為了改變這種不負責任的因果循環,我要求他們在今天為自己訂定一個想好事、說好話的目標,時間從早上十點半到下午四點,獎賞是兩小時網咖時間(玩電腦是他們的最愛),這當中若說一次責怪他人或不好聽的話就扣十分鐘,訂好了遊戲規則,我讓他們知道我要他們互相提醒合作在想好事、說好話上,不可告狀他人的錯誤,告狀他人的錯誤就是不對自己的目標負責。在五個半小時的時間裡他們謹守自己的承諾,下午四點,他們為自己達到目標歡呼,之後快樂的結伴去網咖享受他們成功的獎賞。

覺察是療癒的開始

  在我的課程裡人們對「我創造了一切」這個觀點常無法認同,有一次一個學員在課程中發現,她生命現在所遭遇的種種煎熬與折磨竟源起於一個意念時,她放聲大哭,她懺悔的表示原來都是自己不好,她錯怪大家了,在一陣自省後她反覆的說,好可怕喔!好可怕喔!我問她什麼好可怕?她回答我說意念。我看她是真正體會了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的道理了。

精進自己 是改變他人最大力量

  到底是先看到自己的價值而後看到他人的價值?還是先看到他人的價值就會看到自己的價值?這是個先有雞後有蛋或先有蛋後有雞的問題。當一個人在逆境中仍然堅持不退的人,他總是能夠鼓舞在逆境中掙扎的人向前行,一個勇於對生命冒險的人他總是有辦法幫助他人經驗到刺激,這個道理很簡單,生命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東西,除了你覺得好的(當然也包括你認為不好的東西)。在前面我談到孩子的爭吵問題,當我問來向我告狀的孩子,那個與他爭吵的孩子的優點是什麼?他們的回答都說沒有優點,但當我讚美、引導他們看到他自己的優點時,他們就可以很快的看到並說出他人的優點了。

  在很多的課程經驗裡,當人們回憶並表達他從小到大令他自己感覺成功、美好的經驗時,他們全身散發屬於他們自己的特有魅力。而這種魅力完全屬於他自己,別人是抄襲、模仿不來的。

  一個願意不斷的要求自己、精進自己的人,在他身上所散發的影響力,常常是改變他人生命的最大力量。記得下次當我們想要責備孩子以前,先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孩子會因父母正了,他們也就正了。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