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整合靈修的探討(上)

東西整合靈修的探討(上)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73期 » 東西整合靈修的探討(上)

李碧圓修女  2006-11-01 09:25

『天主教的身心靈SPA』

摘要

  全球化已是一個無法挽回的趨勢,各宗教都不得不打破宗教絕對主義所造成的衝突,而展開廣泛的對話和合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個人意識的提昇,人也越來越需要個人或國家民族的尊嚴,這就造成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的張力。我們有太多的參照思維已不合適今天的社會情境了,我們常只憑極有限的理智和五官視野來思考和作判斷。在本文中,個人以德日進神父和Thomas Berry之宇宙的三個自然原則為出發點;接著,嘗試以全息的宇宙觀、量子神學以及超越的非在地領域思維,來看我們心靈的內在旅程(意識、下意識和集體潛意識);並從個人、團體及萬物三個幅度及身體的覺知,來探討靈修。因為這樣的全方位視野就融合了東西方的靈修,也整合了許許多多看似對立的觀點或能量。

  我認為東方老子的道,西方的科學:如量子物理學和德日進的進化論、創造論、混沌理論及基督宗教信仰,以及自古以來的各類生命故事與人生智慧,可以在宏觀和微觀的整體科學中,成為東西整合的靈修。此外同時性律動的發現,也解釋了殊相萬物互為一體的巧妙。其實生態、藝術、文化和靈修是息息相關的,容格的「越有人性越有神性」,和老子的「道」整合了我們身心靈的一體關係,也融合了東西方的靈修。

前言

  無限聆聽,順天行道;

  自然之道,生命之道;

  反璞歸真,生生不息;

  淨水常流,綠木常青;

  無私之愛,柔和相待;

  聖人勿執,當下覺悟;

  陰陽運行,天地人交織;

  此刻即真,重編生命網。

壹、整體的宇宙觀─宇宙的自然原則/宏觀和微觀的整體科學

  全球化(globalization)已是一個無法挽回的趨勢。一切生意、市場、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都因全球網路世界而無遠弗屆。許多跨國公司超越了國家的權限,掌控了世界的經濟、政治、甚至文化;不少跨國組織,甚至取代了傳統國家政府的實質權利。越來越多的人仍在戰爭中受苦、受飢餓以及失業,也越來越多的人對生命的意義質疑,並感到心靈空虛。媒體的廣告使我們似乎被我們的需要給催眠了。商場的各種廣告,催迫人需要某些東西才能生活得快樂。人們越來越經驗各種精神病症和壓力,如焦慮、憂鬱、恐懼、不安、暴力及疏離感等。有很多人渴望回到簡單自然的生活,但在多重複雜的結構中,要回歸簡單是艱辛的事。我們有太多的「參照思維(reference beams)意識或潛意識中的種族主義、民族主義、父權主義、某種對立的二元論等。」已不適合今天的社會情境,擁有更多是更好嗎?除非我們有全方位或「全息的(holographic)」視野,我們將看不見「真相」,因此也不能有全然的了解。

  德日進和Thomas Berry的研究發現宇宙有三個自然原則:

  一、行星上的一切都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共融關係—地球。

  二、沒有任何的受造物是重複的,各有其獨特的個別性,萬物是多元的—藝術。

  三、每一個幅度都是獨一的,有其個別主觀性、內化的力量,有其奧秘性和神聖性—聖神。

  但這一切都在愛的進化中走向那位─宇宙基督─真正的能量。整個地球是一個有機整體,剝削了她的神聖品質就會分裂宇宙的整體秩序。如何增加內在的覺醒力,是個人內化力的關鍵。中國人有句話:「相隨心生,力隨意轉(where attention goes , energy flows)。」我們生活的品質在於我們的覺醒力和注意力。宇宙萬物的關係在於個別的獨特性和內化力,換言之,其個別的獨特性和內化力越深,其共融關係越好。

  在一個生命的泉源,天主的能量裡,整個的宇宙有如一張具有無限色彩生命的網,和諧地編織在一起。德日進說:「我們的生命是由兩條線編成的,一條是內在的發展(involution),透過它,我們的理想、情感、宗教和人性態度得以進展;另一條是往外的進展(evolution),這是和宇宙萬物之整體力量的交會點。」這兩條線有如我們人類所遭遇的各種相對能量,如:西方∕東方、古代∕現代、科學∕宗教、能量∕智慧、理性∕非理性、物質∕精神、父權主義∕生態女性、聖統∕非正統、理智∕情緒、性意識∕靈修、左腦∕右腦、陰∕陽、裡∕外、失∕得等等,在錯綜複雜的交織過程中,在宇宙整體的進化裡,整合並形成一個全面、立體且有生命、有靈性色彩的網絡(The web of spiritual colors),並在愛的進化過程中走向Omega。

  德日進將這樣的宇宙關係,稱之為Planetization,意即:全球是一家,是一個有機的生命共同體。天主所創造的宇宙萬物,大自然,和人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一個有機體。不同的色彩是來自不同的能量,而這些多元不同的相對能量,編織在一起就是宇宙豐富的靈修色彩。如今我們的世界觀不能只是平面或直線的,而是螺旋式的進化、多面(個人、團體、宇宙的幅度等)、多向度(時間、空間)、多層次(意識、下意識、集體潛意識等)和科學的,也是微觀和宏觀之下的全面整體觀,是所謂「整體的科學(Science of Holism)」。

  宇宙大自然存有三個領域:

  一、物質領域(physical material domain , the visible universe)

  是看得見的物質世界,即:有清楚的界限、包含三個空間向度、是在我們五官經驗之內的、非永久性、有其開始、終結,像是一直線式的時間觀。

  二、量子領域(The Quantum domain)

  一切皆由資訊和能量組成的,即:在此領域的一切都是「非實體的」(insubstantial),也就是不可觸摸、無法由五官來察覺的,例如:你的自我(self)、感性、理性、思想、心靈、ego等,就是這個領域。這些都非物體形態,但你知道,這是「你的真實」。事實上,宇宙中一切看得見的東西,是量子領域中的能量和資訊的顯現;換言之,物質世界是由資訊和能量構成的。意即愛因斯坦的相對論E=MC2,所以物質和能量是相同的東西,只是不同的形式而已。一切皆由一組(套)資訊和能量的波(wave)形成,所以我們的心靈是一個能量與資訊的場域,每一個理念也都是由能量與資訊形成的;還有今日的手機和網路世界都在此領域。

  三、超越地方的領域(The non-local domain)

  這個領域是由智力或意識組成(intelligence or consciousness),也可被稱為德行領域,或靈性領域,是一個潛能的場域,一切資訊與能量都由這潛能的瀚海中浮出。大自然中最基本的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和資訊場域,而是純粹的潛能,這是超越領域的事實層面;它超越時、空,它不在你內或在你外,它就只是「是」,即存有本身。宇宙是你的意願的巨大反射,是你的心識;換句話說,是一切的靈魂。靈魂之本性有如浩瀚的大海洋,在這兒沒有自私的我(ego),浩瀚的大海洋代表非地方的整體性,波浪代表地方性,這兩者親密地關連著,而這寬闊、非地方性之靈魂存在於精神層次,它是有力的、純粹的、萬能的,而個人的地方性的靈魂則存在於量子層次中,我們的情緒並不是出自我們,情緒只是回收(recycled)的能量,它來來去去,是根據情境、關係而產生的,所以意向、想像、悟道、直覺、靈感、意義、目的、創造、了解等,都不是和我們的腦子有關,而是透過腦來組織他們的活動,他們實質上是屬於非時空、非在地的領域。基督宗教復活的耶穌基督就是在這個領域裡;祂無所不在,處處都在,也是一個真正的治療者;祂的復活升天,就是表達祂進入這個領域。

  我們的宇宙基本上是一個關係的網絡,任何在宇宙中的存在都是整體∕部份,即每個整體是一個部份,每個部份也都是整體,這就是物質、生命及心智的真實領域。在量子物理裡,宇宙的能量場域與資訊從未停止變動,每秒鐘都會產生新的碎片,我們的身體是全息的宇宙,它既簡單又複雜,在一個宇宙蛋中,一切都同時性地自我組織,內在交織、互動的反應過程。一個宇宙蛋是合乎土地正義(Geo-Justice)活的有機體,包含三個向度:

  (一)個體的向度

  每個人都是來自天主的獨特禮物,有他的內在旅程。只要做真正的自己就是祝福,只要活得好就是聖的,我們常不能接受真實的自己,為了認識自己的感受,必須再度經驗痛苦的感覺,這對我們是最困難的功課。療癒是每天願意經歷各種不同的感受,尤其是那些從小所受傷害的痛苦的結果,而不是忘記所發生的事件。健康的整體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當我們能將理智與感受連接在一起,治癒的過程就開始;換句話說,「選擇死亡就是選擇生活」。存在的不變事實是:我們的出生就是走向死亡。當我們背上自己的十字架,虛心的與天主同行時,我們就越來越肖似天主。

  (二)團體的向度

  人不能單獨生活,在與我們的家庭、鄰居、團體等人際關係的互動中,學習成為真正的自己。事實上,人際關係的成長,有賴於自我覺察與自我接受的能力,今日的社會較強調個人主義,在與人的合作上常是很困難的,而團體生活變成很大的挑戰;許多人寧願單獨工作,而不願和人合作。有人說,二十一世紀的聖人將不是「個別人(individual)」,而是「集體的人(collective person)」,亦即團體(community)。團體中的互動關係,原本應是彼此之間的溫柔相待,但許多時候我們會因誤會或無意的傷害而造成裂痕。真實的團體是放下我執,在信任與接納中成為一體的。

  中國人常必須面對二個問題,即「自尊」與「合作」;自信與自尊是不同的,自尊肯定自我的價值,自信肯定自我的能力,中國人通常有自信但沒有自尊,每當有競爭時就輸不起。其實為了彼此相愛與相互的合作,自尊是首要的條件,我們喜歡和別人比較,是因為我們低落的自尊感,因此不容易和別人合作。「所是更甚於所有及所為」,但通常我們努力擁有更多,為了獲得自尊。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只有當我們接受自己,也疼惜別人時,才能有真正的和平。

  (三)萬物的向度

  德日進指出,一旦我們會透過大空間與大時間的持續,去看宇宙的創生,我們必然會看出:大自然的結構是一統的、大自然的機能是一致的、它的運動方向也是一統的。而人是這個生命大綜合的上升箭頭。

  大自然、宇宙及萬物的向度,有賴我們如何在世界中履行正義;土地、水、樹木及空氣,本來是屬於每個受造物,這是宇宙法則,但現在卻落入文明人的權柄之中。人際關係、團體的參與及社會的建設、以及對生態的覺察,此三向度在我們全息的宇宙中,是環環相叩而密不可分的;當這三向度能和諧相扣時,天國就來臨,平安也在我們當中,也就是恆常的愛。米該亞先知書第六章第八節,天主邀請我們:「虛心的與上主你的天主來往、履行正義並溫柔相待。」

  Progoff是所謂我們核心的創造力,意即每一個人創造的中心,幾乎等同於容格之原形Mary Schmitt描述同時性律動是:「當天主選擇隱慝時(God chooses to remain anonymous)。」是的,我們存在最深的層面是「一」,但我們並不認識我們所知的,因為我們從未見過整個全貌;我們的右腦不是因果的,同時性律動存在於我們完整的各種經驗中。

  我們因為有理性,因此傾向以思想來創造故事,事實上,我們的故事是來自於關係的來龍去脈,以及由記憶而產生的意義,是由過去的經驗所引發的。你是由你的最深渴望所形成的,所以你的渴望也是你的意向。所以意向是來自宇宙靈魂,在個人的靈魂中落實,最後透過個人的心靈表達出來。我們的注意力創造能量,意向帶來能量之轉變。一旦你的身體變成你的靈魂而不是自我(ego)時,你就會有一切的智慧,你就是一個治療者。

  傳統的教育系統,較強調左腦的功能(即理智、思想、分析、推論等),但事實上,我們經常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用右腦(感受、圖像、經驗、直覺、身體、藝術、音樂等)來行事。我們需要左右腦平衡發展,知道太多就不覺,而我們太重視知識的灌輸。聖經中有關吃禁果,吃了會有天主一樣的知識,對,我們或許可以有跟天主一樣多的知識,但卻沒有像天主一樣多的愛,這就產生了問題。其實,知識常意味著掌控,而愛是不能掌控的。愛是不能索取的,當你能無私的去愛人時,你就會成為一個可愛的人。

  Michele Cassou認為在我們內有三條巨獸(龍)漫遊在創造的追求中,即:成就、掌控和意義。如何面對這三條龍的挑戰,就是創造和治療的歷程。當這三條龍被解放後,我們就能回到生命的零點—創造的子宮,在那兒會有無限的可能性,是解開束縛,進入神秘—靈魂復活,天主之神臨在的地方。我相信容格所指的「真我」、老子的「道」:無為而至和基督宗教的聖神(聖靈),甚至是佛教所說的「空」或「無」的境界。

  我們大部分的人,因為受到阻擋都失去創造力,我們已變得莫須有的複雜。我們的生活充滿觀念、知識、技巧、焦慮、恐懼、計畫和許多資訊,而我們變得不統整一致。事實上,創造力不是來自我們,而是經由我們。譬如說,音樂家莫札特並沒有製作音樂,而是進入音樂的領域,並透過他把音樂表達出來。這就是天堂的秘密。藝術的創作是來自直覺的感受,這是一體經驗的開始。實際上,我們的感受是天主的言語,我們必須先學習傾聽它,才能聽到更深的天主的話。聖人(Holy=Whole)就是整體的人。

宇宙的陰陽舞蹈─矛盾的調和

  中國古人不太談天,但卻談生活及生命,例如《易經》或老子的《道德經》,都是談生命經驗的珍寶。生命的流溢謂之道,是恆常的,但它的形式表達常是變化的。所以形式常是改變的,但是變化(或稱之為易,是一種運行)是恆常的。世上唯一不變的原理就是變化。這形式或稱之為陽是常在變的,而無形或陰是不變的,我們也稱之為「無」。因此停留在陰或無形是我們奧秘的召喚。這無形(陰或無)是我們生命的根源,形式是這根源的表達,而在有形和無形之間的變化就是運行,是中國人所謂的氣、呼吸、能量或神(spirit)。是在有形和無形之間的變化張力所引起的運行。在宇宙的陰陽舞蹈中,氣的能量是調和作用,好使萬物在共融和諧中。陰陽彼此相生,這是真正的創造,「在陰中有陽,在陽中有陰」,「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而「無」是獨自存在,從不改變,是超越和無限全能的。在天地萬物之間只有一個氣息,是有形與無形之間的運行,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神。日本的山田老師說:「沒有意義的字是活的,有意義的字是死的。」因為沒有意義時,必有混亂,而混亂會促使我們進入更寬更廣和更深的空間。幾時我們有了意義,我們就會停止去思考和前進。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的思想,看起來是非常矛盾卻又是真實的。這就是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之奧妙處。

  中國古代的《易經》是以整體的宇宙觀,即天地人的一體關係為基礎的。所謂的「神無方而易無體」。易經只述說唯一的真理,即「自然而然」。天地陰陽交感的神秘,中國古人以一個「易」字來代表,是一陰一陽之道。《易經》〈繫辭傳〉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所以太極圈是描述光明∕黑暗、天∕地、主動∕被動、執著∕捨棄、空∕圓滿、內在∕外在、心理的釋放∕政治經濟的釋放、拿起∕放下等,不斷的交互流動並熔化成一體的歷程。這是「兩者並存(both and)」,而不是對立的二元論。整個宇宙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何是一體又不是一體的同時存在呢?這就是陰陽互為一體之原理。一切的生命都有過受傷的經驗;所有生命的形式或理念也都需要被治療的,而且一切都有再回到一體的潛能。這一切人的矛盾都會在天主那無限的愛中轉化。透過宇宙陰陽的舞蹈,我們使生命成為可能;最後生鏽的鐵鍊,會成為一條金項鍊。

  宇宙萬物深深渴望,並由心中呻吟尋找彼此互惠的關係。Thomas Berry認為「宇宙本身就是人類靈修歷程活動的基本法則」。我相信愛就是追求整體或一體經驗,畢竟除了愛什麼也不是,除了天主沒有任何一位。天主是超越的、普世的、包容的,然而也同時是個別的。

  事實上,人渴望更絕對的合一經驗,這是人最快樂的時候,也是忘我或無我的時候。在我們內在有一種最深的孤獨感,有一種內在的鄉愁,因而在暫時的忘我或空虛自我時,會有一種釋放的感覺,有如我們的逾越奧蹟。通常藝術、音樂、大自然、舞蹈、遊戲或宗教經驗,都可能達此種境界。因為我們在此境界中與另一位合而為一。老子說「歸根曰靜」,這是我們的鄉愁。所以當我們越成長,我們會越簡單,越透明,越真誠,因而也越少判斷,越少有分別心。我們回到真正的家,是愛的慈悲之地—在那裡,有包容、真福、沒有疑惑、只有單純和真平安。   (本文未完,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