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中山先生 為兩岸中國人謀求真正福祉

緬懷中山先生 為兩岸中國人謀求真正福祉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75期 » 緬懷中山先生 為兩岸中國人謀求真正福祉

教訊採訪部  2007-01-25 10:15

與會學人暨觀察團心得

從與會的學人及帝教觀察團的感想中,我們發現,國父孫中山先生所創立之三民主義思想是廿一世紀中國人的未來願景,更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資產。三民主義,承襲了中華文化的一脈精義,是「精神物質體用同」的主義,也是融合兩岸中國人共識的最大公約數,而在廿一世紀經濟競爭的時代,從民生主義入手,是體用兼備的切入點,更會是促進兩岸朝向和平發展的一個最重要思想主義。

民生主義 心物一元二用

光中樞機:

  舉辦這次研討會正合其時,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也是社會主義,即共產主義,但此「共產」非馬克斯主張的「共產」,而是漲價歸公的共產,而且中山先生亦曾強調,民生主義又可說是道德主義,是為人民謀福利的主義,在提昇人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素養,可以為大陸現今經濟快速發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帶來良好的啟示。

  中山先生是中華民族一脈相傳的承先啟後者,藉著這次會議,我們吸收到臺海兩岸學者對於文化、經濟、社會各方面的許多觀察,收穫很多。如果未來可以選擇在北大校區或市內社區舉辦,讓更多人或者大學生共同參與,相信可以擴大會議的影響力,深入人心。

擴大影響力 引起共鳴與迴響

光鳴樞機:

  這次研討會議定的主題很好,個人對所有學者發表的論文內容及言論都有興趣。我們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因此,在兩岸學人對孫中山思想的研究發展方面,以及核心主題的發揮,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希望未來能與更多孫文學說相關研究的單位、學校等合辦,配合宣傳媒體做相關報導,以引起更多的共鳴與迴響,結合時代使命的方向,達到帝教終極目標。

真誠感格天心 調和兩岸為一體

緒禧開導師:

  二00六年五月,個人去北大參與了第一場極忠講座,內容談及新道學、宗教與哲學,此次更擴大主題,從學術思想研討下手,有人認為宗教不宜與政治混在一起,個人倒認為這是一個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融合在生命中的生活藝術,並且符合我們帝教的時代使命,目前海峽兩岸中國人既然都認定國父思想,那麼從這裡切入,應該是調和彼此思想、觀念、做法達到一致的最好途徑。我帝教在這方面總算已經踏出第一步。

  三民主義乃是結合中西文化精髓,並繼承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道統之精神,而帝教則蘊含了幾千年來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老根,並且在躬身力行中展現出活潑潑的赤子之心,這種發自內在的真誠,是遇到千辛萬難仍然堅忍不拔的精神力量,足以感動天心,引動無形的力量來運化一批有志之士,來共同朝向天意人願的方向奮鬥再奮鬥。

  這兩回學術研討會我都樂意的主動參與,我們從孫文學術與兩岸的現實問題觀點一步一腳印走出去,實行師尊的精神與心願,結合北大中國最高學府、社科院……等相關單位,一屆又一屆的堅持辦下去,讓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重新被闡發、重新落實在每個中國人身上,期待兩岸能夠早日凝聚共識,而完成現在與過去保台護國和平統一迴向文中的「兩岸復興中華民族文化,決心實行民主體制」,「形成一個中國一個主義,兩岸真正和平統一」時,我們階段性任務就達成了。

  (天帝教台灣省掌院掌教)

共為中國人奉獻

王紅漫教授:

  這是很有意義的研討會,我們需要結合兩岸學者的力量,共同為兩岸的中國人做點實事,現在就是很好的時機。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認真反思中山先生理念 為民造福

王駿教授:

  中山先生是在一個世紀以前提出三民主義的理想,今天我們面對的社會背景已經與當時大不相同,因此,這次會議並非刻意要從中找到對應之道,而是要紀念他愛民、為民、以民為本的理念。在研究瞭解中,期望對我們有大的啟發以及指導性的作用。

  中山先生高瞻遠矚,很早就提出民生主義理念,但令人感慨的是兩岸沒有好好去研究他的思想,也沒有真正去落實推動,而大部分的時間,政治人物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工具。直到今日,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有關民生的問題一一呈現,兩岸中國才開始認真研究起來,讓我們不禁又緬懷起中山先生。現在能夠有個開端,是值得慶幸的,如何結合兩岸學者,將他一個世紀前的理念,從不同角度來反思,為兩岸人民謀求真正的福祉,這才是現在最重要的努力方向。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會集眾力研究的重要平臺

曾健教授:

  我要參加會議前,特別把民生主義詳細看過、梳理過。中山先生講的是近代中國民生問題,我們所面對的是當代民生問題,從經濟問題開始追溯到政治上的解釋,又以經濟系統、社會系統、生態系統、文化系統為基礎,是一個複雜的龐大系統,因此,需要會集很多人來作這件事情,我相信,這個研討會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流平臺。本次會議最大的遺憾是個人交流時間和機會不足,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一些敬業的好朋友。

  (雲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拉近兩岸距離 有助共存共榮

梅德平教授:

  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將中山先生關注民生的精髓思想用在現實生活中。在當前,農業、農村與農民的「三農」問題成為大陸政府和民眾討論的重要話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而農民問題的核心又是農民收入問題,說到底就是農民的生存問題,因此,千方百計地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增加農民收入,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所在。目前大陸的農民占了整個人口的絕大部分,是最弱勢的團體,關注並著力解決民生問題乃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本次研討會把孫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和當前兩岸民生問題結合起來討論,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不僅如此,本次研討會除了能進一步喚起兩岸學者關注民生問題之外,也對兩岸增進相互的瞭解具有積極意義。眾所周知,兩岸之間不僅在文化上同屬於中華文化,而且在現實的經濟發展中也存在諸多的互補性,所以兩岸之間加深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誠然,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台海兩岸之間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兩岸民眾彼此之間的瞭解與往來也逐漸增多起來。但是,長期以來,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台海兩岸間的交流與現實的需要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實際上兩岸之間還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領域。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需要深層次的相互瞭解。通過這一次研討會的學術交流,讓兩岸民眾對臺灣和大陸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這對未來兩岸的正常交流與和平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我為能有這樣的機會參加本次研討會而感動高興。

  (華中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促進中國發展的活水源頭

王東教授:

  這次會議收穫很大,根據個人判斷及多年研究,這是一個很好開端,提出民生問題相當切合實際,而三民主義精神是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並以仁愛為出發點,這是對中國發展重要的活水源頭。

  建議第一、持續下去,至少兩年一次,形成制度化。第二、全面擴大舉行,以擴大影響力,大家都盼望持續下去,雙方都堅持辦下去,等到中山先生一百五十週年誕辰紀念時,我們還可以盛大舉行。

  嚴格說來,將來怎麼走才是真正的重點,現階段我們必須以學術研究交流為主,免得被誤解我們在顛覆馬克斯思想,因此我們只跨一小步,步步小心為營。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中山思想 會是兩岸共識

尹保雲教授:

  這次會議上,大家都覺得兩岸的共識,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是一個標準,大陸現在也非常認同中山先生,原來大陸上普遍的只認同毛澤東,現在有一部份人對毛澤東非常反感,甚至於認同蔣介石,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我參加過好多國際學術會議,這個組織很成功,不管是從服務上、到會議內容上。是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學術研討會。

  (北京大學馬列學院教授)

在此基礎上 建構兩岸乃至亞洲經濟發展

單驥教授:

  個人認為,這次研討會是一個針對三民主義交流的平臺,也相信孫文的三民主義是促進兩岸朝向和平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思想主義。在未與會前,我個人不那麼清楚這個趨勢,會後很驚喜的發現,大陸已經開始重視孫文思想的重要性,這點我們可以從幾位大陸學者如尹保雲、張注洪等教授,甚至日本學者北村稔教授發表的論文中看出來,個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也很佩服。

  臺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在三民主義的思想主導下成長的,但目前在臺灣孫文思想卻已經式微,也許將來要「轉出口為內銷」,由大陸再傳回臺灣也不一定。我很肯定這次舉辦的目的,也相信這個影響力將會繼續擴大出去,我個人也認為,若是兩岸能在孫文的思想基礎上建立共同的思想體系與經濟發展的遠景與藍圖時,這對兩岸的發展乃至亞洲未來的經濟將是深遠而極具建設性的。

  (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教授)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