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提升熱準 與帝印心通悟妙經(下)
李光光 2013-03-15 11:50
文/李光光
圖/編輯部
長期研修〈玉皇心印妙經〉的中華民國主院副主教李光光開導師,以平易近人,淺顯易懂方式,解析〈玉皇心印妙經〉,期望帶領讀者與 天帝印心。
《天帝教教訊》為嘉惠同奮,並利於有志研修〈玉皇心印妙經〉之社會大眾,深入瞭解 天帝教化內涵,特別自102年元月號346期起,採取上、下兩個篇幅連載刊登,以饗讀者。
不得其真 皆是強名
心清則神清,心濁則神濁,後天的污染,使明鏡蒙塵。悔改、寬恕有如拭鏡,塵去見本來。赤子般之純真,才能與 上帝合一。
將習氣、陰氣、濁氣都排除淨盡,一身正氣(純陽之氣),達到真人境界。
不能返本還原,則學道只是形式,絲毫沒有意義。
神能入石 神能飛形
神本虛靈而輕清,所以入石飛形皆是神的妙用。神是虛靈而輕清,故能飛,因神的虛靈,則感而逐通,自由出入於石中,能透金貫石而毫無蹤跡,無所不能。
入水不溺 入火不焚
水能溺其非水者而不能溺水;火能焚其非火者而不能焚火,入則渾然而一。由於天性完備精神凝聚,含藏於自然,死生驚懼不入於心,外境不能傷害於我,心不再如火焚、水溺般痛苦。
天堂地獄是一種心境的展現,執念造成「心如刀割」、「水深火熱」、「心冷如冰」的心獄。人在遭遇極大的痛苦或悲傷時,雖然仍活在世上,但他感覺就與活在地獄沒兩樣;天堂與地獄是心境的無限延伸。
神依形生 精依氣盈
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形清則神清,形濁則神濁,形旺則神旺,形衰則神衰,形壞則神離,故修道以性命雙修為貴。
形衰者神必散,精無氣不固,氣充精始盈,氣弱者精必滑,欲煉化精神,先固形氣。
不凋不殘 松柏青青
「死而不亡者壽」指的是「身亡道猶存」,肉身雖毀壞,因能存靈明清澈的本心,可以精神長存。所謂常住不壞、永生共生,好比一滴水融入大海,就與大海共存。這是涵靜老人所謂「長存宇宙中」。
三品一理 妙不可聽
三品者即上藥三品神與氣精,將精氣神凝聚為一。好比用一個放大鏡於陽光下,把光聚成一焦點,擺一張紙於焦點上,到某個程度就燒起來,可以引火燒飯,這是盜太陽的熱能來自利。
把能量集束為一,量變造成質變,將渙散向外消耗的精氣神,統攝內斂為一,凝聚內斂愈精密,所產生的能量就愈大。
其聚則有 其散則零
聚則成神,散則成氣。生命有生有滅,形離而神散。人是太虛中之一物,聚而成形,一旦氣散,則回歸太虛,人從虛無中來,亦將回到虛無中。
七竅相通 竅竅光明
《黃庭外景經》:七孔已通不知老,循護七竅去不祥。得此真一之炁,過三關而穿七孔,上下貫通,豈非已得長生之術乎?
上中下丹田間之內在聯繫,就是七竅~百會、喉輪、絳官、臍輪、丹田、根竅、會陰所在的這條線。
人之所以喪失靈明,實為七竅所累;不為識神所惑,置七竅不用,則優遊於混沌之鄉,此時陰盡陽純,元神光明通徹,與太虛相接。
聖日聖月 照耀金庭
陰盡陽純、月華瑩淨,如日之光輝照耀於上下,煉就純陽之體。
一得永得 自然身輕
得丹後消除一身陰濁之氣,自然身輕。
和子外圍為陰電子所佔滿,逝後沈淪,飄蕩於地面。一旦被馬牛羊雞犬豕吸入,或被陰電子數量較多之岩石森林所拘禁,則已無能為力。是否能得解脫?有賴一念之轉,從根自救,培養正氣,自我奮鬥再造新生命,使和子清輕上昇,來去自如,不受自然律之支配。
太和充溢 骨散寒瓊
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元氣清輕而和煦,故謂之「太和」。「太和充溢,象冰之液液,如春澤之融融,庶氣雲行,如雨如霧,上下往來,從頭達足,修之不輟,污穢盡除,筋骨調暢,顏容光澤,骨節堅強,血化白膏,神形俱妙。」
得丹則靈 不得則傾
若不得恢復本來面目,終落空亡,如同樹木老朽,必至於傾覆。化陰為陽才能轉凡為聖,超脫苦海,不得則生老病死、顛倒輪迴。
丹在身中 非白非青
聖胎無形無質,所云胎者,形容真靈凝結不散。通過生命的內視返照,排除雜念的束縛,入於虛靜狀態,真氣萌發,重新與自然交融,此一狀態即元神,可以「○」代表。
「○」代表無極、虛空,代表宇宙未創生之前的狀態。一切歸於虛空,一切歸於最終的本源。煉神還虛是三歸二、二歸一、一還「○」的過程。
誦持萬遍 妙理自明
萬遍代表多數,誦之又誦,詠之又詠,久之智慧開發,可感格 上帝,與 帝心相契。
早期經文用「誦之萬遍」而非「誦持萬遍」,怕後人誤會只要一心誦經,不必切實做功夫,故改爲「持」,有「行持」之意。
虔心稱念 道統始祖宇宙主宰玄穹高上帝
誦念《心印妙經》後,要虔心稱念 上帝的名,誠則靈,不誠則不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上帝是宇宙唯一至高無上的主宰,要一心一意稱 上帝的名,把自己完全交付給 上帝,融入 上帝的大愛中,與 上帝印心。
「我來自大塊,去又何妨。」生當歡,死亦當歡;不可避免的走向歸宿,欣然匯入奔騰不息的生命之流。
誦法
萬遍代表多數,要誦入潛意識。「心常合於經之中,心心相印,遂隱隱其相通,即默默相其傳。」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彭宗(註)能三日三夜通為一息,能以一氣誦五千文,通為兩遍。一呼一吸間,盡一口氣爲一念,藉氣束心,使心不散。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又只可十念,多亦傷氣。念時不急不緩,愈來愈靜,氣息也若存若亡,而持誦仍綿綿密密。
結語
研究《玉皇心印妙經》最好先熟讀經文,培功立德,勤作五門功課,性命雙修,奮鬥達到熱準,自然貫通了悟。再讀註解,則可擷取精義,深參博會而折衷,乃不爲註家所誤,自有獨到見識;「以經證己,以己證經」即是此理。(全文完)
註:彭宗,字法先,西周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據《樓觀先師傳碑》、《真人碑記》記載,周穆王時招英賢真人,遂應聘而至。年二十,師事太極真人杜沖,受授雌一之道。傳說能三日三夜始通一息,或沉沒水底,竟日方出。煉神入妙,洞達靈源。後世尊為太清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