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則儀〉詮解(六)

〈學道則儀〉詮解(六)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474期 » 〈學道則儀〉詮解(六)

洪靜雯  2023-09-15 10:35

洪靜雯(青年團傳道師)

導論

  根據壬寅年首席督統鐳力前鋒聖訓傳示,天帝教教主 上帝於巡天節巡視天帝教駐化人間各級道場、教院時,提出四項聖示:「一,推行〈學道則儀〉為奮鬥修持引導準則;二,以同奮『相處之道與自處之道』普化教銘;三,建設省懺功課的法儀;四,首席使者強化精神領導,提振救劫使者道心士氣。」根據 上帝聖示,「推行〈學道則儀〉為奮鬥修持引導準則」尤為四項之首,由此可見〈學道則儀〉的重要性。

壹、第一部分

  續論〈學道則儀〉第一部分之第三個制高點—「大同上乘」。

十一、學道永無相,即辨真陰陽,能識固中玄,是道必大光。

•詮解:

  學道臻於無人無我、一切放下的虛無境界,即能憑藉自身真陰真陽而自相調和。能夠了解固本培元的玄奧心法,道程必定無限光明。

•要旨:

  〈學道則儀〉「學道永無相,即辨真陰陽,能識固中玄,是道必大光。」旨在說明:當學道依循「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修煉至「無相」狀態—內蘊「放下」的工夫與「虛無」的境界,即能以自身的真陰真陽來栽接、來調和。若能識得固守根本、培煉真元的玄奧關鍵,自能臻於天人合一的化境,此乃回到 上帝身邊的光明大道。

不著色相 栽接陰陽

•說明:

1.學道永無相,即辨真陰陽:

  〈學道則儀〉前文已提及「爾我不著相」的觀點—看清虛妄之相的本質進而破執掃相,至此段,再次提到「學道永無相」。

  何謂「無相」?「無相」原為佛教用語,如《大智度論》:「諸法實相,是一切法無相;是無相中,不分別是佛是畜生。若分別,即見取相,是故等觀。」經文闡述「無相」主要基於眾生平等而不致淪於著相計執,亦即不會執取「相」之不同而起分別與迷惑。禪宗亦論及「無相」,如《六祖壇經》:「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六祖惠能指出「無相」主在能夠明辨表相的根本,進而超脫外在一切虛妄不實的名相,即相而又離相,自能常保自性清淨。

  〈學道則儀〉之「無相」,亦指不染萬境、無執無著的工夫。然此工夫,又蘊含著天帝教「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獨具的要領與境界。本師世尊說明昊天心法要領時曾言:「不執著於某一處,心無所住,一切放下,心無所注,一切不想。(無天無地,無人無我,無色無相,無是無非,不思過去,不想未來)。」又言:「以達虛無境界,混混沌沌、渾渾噩噩、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使之不落頑空。」(《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17-18)從昊天心法的角度而言,「無相」不僅指無執無著,還包含著「放下」的工夫—「無天無地,無人無我,無色無相,無是無非」,進而達到「虛無」的境界—「混混沌沌、渾渾噩噩、杳杳冥冥、恍恍惚惚」。天帝教第二任首席使者維生先生曾據此闡述本師世尊所言之「無」:「能放得下才能進入虛無大道,能放得下才能得到『無』的真精神。」(《天人合一研究》下冊p.8)

  是以〈學道則儀〉復曰:「即辨真陰陽」—憑藉自身的真陰真陽自相調和,亦連結著「無相」所含括的昊天心法內蘊。

  本師世尊曾經明確說明何謂「真陰」、「真陽」:「所以要修道就是返本還原,靠自己本身的、身內的真陰、真陽、真水、真火,自己來調和。……所謂這個『真』是什麼?真陰、真陽、真水、真火,就是真,這個都是屬於先天,先天母親肚裡帶出來的。」(《天人學本》下冊p.380)

  據此可知,「真陰陽」就是先天之「真陰」、「真陽」,有別於後天之陰陽。本師世尊亦曾進一步闡述其中分別:「但是我們不能不知道人類的性慾是先天與生俱來的,因為我們身體的基本構造是有陰電子、陽電子,等到身體發育以後,這兩種電子在身體內部起了極大的變化,所以必須要陰陽配合、調和,所以凡夫要走凡道,就是要身外的陰陽來調和,修仙就是逆修,反其道而行,要靠自己本身的真陰、真陽、真水、真火來栽接、來調和。」(《天人學本》下冊p.379-380)

  根據本師世尊的說法,無論男女,身體內皆有陰陽,陽需要陰,陰需要陽,陰陽相互調和,身心才能平衡,所以男婚女嫁、陰陽交配乃天經地義的事。然而破體之後,先天的元精、元氣、元神就斲傷了,是以需要身外的陰陽來調和,此屬凡道。反之,若能通過性命雙修的昊天心法,鍛煉精氣神,工夫深了,達到「無相」的火候,便能依靠自身的真陰真陽自相調和,此屬仙道。

  本師世尊亦曾叮囑:「人類到了身體發育成熟以後,後天的陰精就要作怪,就想走凡道,要藉他身(異性)之陰陽來調和己身陰陽,但是人類靠吸收營養轉換成陰精,每天能吸收的營養有限,日常消耗陰精過多,身體必然日漸虛弱,最後精竭,只有死亡一途,所以修道人的大忌即在『漏』。」(《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45)

  由此可見〈學道則儀〉言及「即辨真陰陽」的重要性。

虛極靜篤 道程光明

2.能識固中玄,是道必大光:

  將「學道永無相,即辨真陰陽」的要點釐清之後,進一步再看「能識固中玄,是道必大光」,方能理解其意。

  「固中玄」之「固」,應從道家養生修煉的角度而論,也呼應本師世尊傳授心法的要領,其意是指「固本培元」,也就是固守根本、培煉真元的意思。而此處所謂「根本」、「真元」,就是前文所提之「真陰陽」—先天之「真陰」、「真陽」。由此來看,「固中玄」實則關涉到昊天心法「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玄妙,簡而言之,就是鍛煉精氣神以致保留真元的心法要領。

  那麼,先天之「真陰」、「真陽」究竟如何透過修煉進而自相調和呢?本師世尊曾經闡述:「不分先天後天、元精陰精,只要靜到極致,一經運化,自然成氣,亦即自身之真陰(真水)、真陽(真火),自己去栽接,不須假借身外之陰陽,自己的真水真火自己去調和。」(《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14)

  換言之,「固中玄」的玄奧就在「靜到極致」。根據《宇宙應元妙法至寶》,本師世尊多次強調「靜到極致」的關鍵性。如第四講即言:「必須心要靜到極點,自然出現『真火』,所以我要大家『一切放下,放下一切,一切不想,不想一切』,才能真火(動力、本身陽氣)發動,否則心不靜則陽氣不生,多去一分陰氣,則可多生一分陽氣,才能起『化』的作用,把『精』提煉上來,化煉成氣,自己體內陰陽水火自己去栽接調和,根本不須身外的陰陽。道家修煉工夫即是從『煉精化氣』下手。」(《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47-48)第七講亦言:「道家虛極靜篤的說法,也就是在打坐時要靜到極點,才能進入化境。」(《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58)

  能識得「固中玄」—「靜到極致」,一切放下、一切不想,修煉至「無相」的忘我狀態,從而「即辨真陰陽」,以自身的真陰真陽水火既濟,鍛煉精氣神,性命雙修,返本還原。

  是以,能識得「固中玄」,為何「是道必大光」?本師世尊指出:「大家要懂得『知行合一』道理,否則永久不會成功的,最要緊的是一方面須懂得性命雙修的道理,另一方面須要苦修,朝天人合一境界前進,終有一天會成功。」(《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47)

  「是道必大光」蘊含著學道的期許與勉勵。若能識得修煉堂奧進而真修實煉,終能踏上光明大道,回到 上帝的左右。斯時,大同上乘的修持境界純是妙不可言。

十二、學道無得道,放下萬緣空。一旦覺溢充,宇宙共始終。

•詮解:

  學道已達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卻無執於是否得道,一切放下、萬緣皆空。修煉昊天虛無大道而終于直接還虛,一旦豁然貫通、靈覺煥發充盈,可與宇宙生命共始終。

•要旨:

  〈學道則儀〉「學道無得道,放下萬緣空。一旦覺溢充,宇宙共始終。」旨在說明:當煉就至與道合真,實已超越「有道」、「無道」之別,一切聽任無心而為,「無得道」的心境反而是「得道」的自然體現,一靈常照,萬念皆空。在直修「煉神還虛」的境界中,一旦超凡入聖而登真,靈覺煥發、陽氣充盈,與太虛合其神,與宇宙合其體。此正是「大同上乘」超神入化、形神俱妙的境界寫照。

甘於澹泊 寧靜致遠

•說明:

1.學道無得道,放下萬緣空:

  從天帝教修持歷程而言,「得道」既是大同上乘的終極目標,也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然而,根據〈學道則儀〉前文所言「學道永無相」,那麼,即便已臻於「得道」的階段,此「得道」的無相心境亦不可執著不放,否則終非究竟,又會淪於著相。是以,〈學道則儀〉曰:「學道無得道」,點出學道工夫日益深厚卻平常以對的無相涵養。

  誠如本師世尊所言:「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不可著相,不要一天到晚老是想我這個天門上怎麼樣?有什麼感覺?這個就是『著相』,一切要聽其自自然然。天下一切的有為法,凡是用人間的力量,要想有所作為,這個都是『後天』,都是違反我們自然無為的心法。」(《天人學本》上冊p.88)

  本師世尊又言:「今天你們專程來研究天人合一就要下苦功,一面好好要自己坐,輕輕鬆鬆、自自然然以平常心來坐,沒有任何的目的,就是坐。比方說每天練打拳,有什麼目的?沒有目的,就是天天練,就是要『不斷』,在不斷中去求進步。」(《天人學本》上冊p.80)

  以上言錄亦引導我們反思:當「學道」已晉升至大同上乘,為何「無得道」?除了超越「著相」之後天有為,其實還關涉到「自然無為」的心法要旨與精神境界。當內心愈想有所作為,慣用人為心機智巧,標榜自身道功日深,不僅落入後天有為,甚且離道日遠。反之,不假絲毫人為的力量與意念,聽其自然運化,不汲汲營營於是否得道,只管「做將去」,方符合先天宇宙真道的運行律則。是以,「學道無得道」實則體現「自然無為」的心法與精神。

  誠如本師世尊關於「法華上乘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的闡述:

  所謂『自然無為大法』即是修持時不假絲毫人為的力量與意念,全在修一己真陽之炁,以接天地真陽之炁,就是配合本教特有的默運祖炁。(《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19)

  又如本師世尊關於「靜參心傳」的說明:

  靜參口訣,默運祖炁,性命雙修,返本還原,既不守竅觀相,亦不調息運氣,若亡若存,似呼似吸,無人無我,不聞不見。先做煉心工夫,務將此心煉得一無所有,與太虛合其神,與宇宙合其體。以自然為宗,以無為為法,人境俱忘,渾渾噩噩,任其絪縕炁化,自然關開竅通。(《師語》p.63)

  當「自然無為」作為一種靜坐心法,旨在「以自然為宗,以無為為法」,既不守竅觀相,亦不調息運氣,若亡若存,似呼似吸,無人無我,不聞不見,務將此心煉得一無所有,自能體會到虛中有實、無中有真。

  而此種心法要旨也延伸至修持心境的涵養—「學道無得道」。當「學道」已至大同上乘的無相階段,純是「自然無為」—「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老實修行,平常以對。換言之,既已超越「有道」、「無道」之別,又何來「得道」與否的得失心呢?當一切聽任無心而為,「無得道」的心境反而是「得道」的自然體現。

  從「自然無為」的視角來看「無得道」,其具體作法也就不在刻意的有為與雕飾,反而是人為意志的逐步減損與消除,復歸於樸。簡言之,就是「一切放下,放下一切;一切不想,不想一切」。是以〈學道則儀〉復言:「放下萬緣空」。

  本師世尊駐世人間時,即反覆叮囑「一切放下,一切不想」的重要性:

  自然無為心法即是「一切放下,放下一切;一切不想,不想一切」。(《靜坐要義》七十八年版p.74)

  我們在做「直修」靜坐工夫時,必須注意下面幾點:即「心無所住,一切放下,放下一切;心無所注,一切不想,不想一切」,心不要停留在某一處、注意在某一點,須將所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切完全放下,不去理會,心理上早把我此身忘掉坐在蒲團上,妄想雜念聽其來去,不要追想、回想,自然可以一切不想。剛開始時會覺得困難,只要堅持地用功,日積月累,習慣成自然,就可以達到「無心無念,一無所有」的目的。(《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56)

  依循「心無所住,一切放下,放下一切;心無所注,一切不想,不想一切」的煉心心法,聽其自然運化,無為而行,人境俱忘,渾渾噩噩,自能達到「無心無念,一無所有」的狀態。〈學道則儀〉所言「萬緣空」,便是「無心無念,一無所有」,亦即「一靈常照,萬念皆空」的忘我境界。

煉神還虛 天人合一

2.一旦覺溢充,宇宙共始終:

  承上所言,「學道無得道,放下萬緣空」乃是「一靈常照,萬念皆空」的忘我境界。而本師世尊曾言:當修持工夫達到「一靈常照,萬念皆空」,這「靈」就是「煉神還虛」的境界。蓋所謂「直修昊天虛無大道」,就是超越道家之「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兩個步驟,直接修煉「煉神還虛」之第三步工夫。

  「一旦覺溢充」所體現的就是「煉神還虛」境界中,因為持續勤修苦煉,以致豁然貫通、靈覺煥發充盈的奮鬥熱準。誠如本師世尊闡述:「昊天大法的修煉結果,終于一旦豁然貫通,直接還虛,一步登天。什麼是昊天虛無大道呢?因為人從虛無中來,仍回虛無中去。」(《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18)

  此處須留意的是:直修「煉神還虛」,除了前文所言「自然無為」心法,尚有一重要關鍵,即是「默運祖炁」。本師世尊曾言:

  天帝教獨有的「默運祖炁」即是要求:先修一己真陽之氣,然後接引「祖炁」(天帝靈陽真炁),這是天帝教救劫急頓法門的關鍵所在。依此才能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超越「煉精化氣」、「煉氣化神」,而直修「煉神還虛」。(《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64)

  只覺得「一靈常照」,此即為「忘我」的階段;無形中此時氣機仍在隱隱發動,陽氣上昇,得到靈陽真炁的加持,在任、督脈中排出陰濁之氣,自自然然在周天運轉,開關通竅,進入形神俱妙的境界。(《宇宙應元妙法至寶》p.74)

  惟能配合本教特有的祖炁,與一己真陽之氣一經調和,在「一靈常照,萬念皆空」的忘我狀態中,任其絪縕炁化,自然關開竅通,從而進入超神入化、形神俱妙的境界,與太虛合其神,與宇宙合其體。故〈學道則儀〉復曰:「與宇宙共始終」,不僅是「與道合真」的化境,此亦正是「大同上乘」的正鵠。

  根據《教綱》附件十〈教乘—皈乘須知〉,「大同上乘」的正鵠如下:

  為教徒同奮指出經過進修平等中乘,精神與肉體的鍛煉化合,形神俱妙的過程,終必超脫物理世界的束縛,自自然然,真我常存,永晉三期大同,回歸 天帝左右,以宇宙為家,與宇宙共始終。(《教綱》p.216)

  本師世尊在〈學道則儀〉「大同上乘」的末句揭示「一旦覺溢充,宇宙共始終」,不僅揭示《教綱》「大同上乘」的正鵠,也呼應教義《新境界》所闡述之生命的目的與價值—進入天人合一的永恆精神境界,與宇宙生命共始終。誠如教義《新境界》附錄三〈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指出:

  經過精神與肉體的斷煉化合過程,勤修苦煉,終必超脫物理世界的束縛,自自然然,氣化而形神俱妙,長生不死,進入天人合一的永恆精神境界,回歸 上帝身邊,而以大宇宙為家,與宇宙生命共始終。(《新境界》p.145)

  〈學道則儀〉第一部分之第三個制高點—「大同上乘」,至此告一段落。

  (待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