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 光運調和鼎鼐 豪爽義氣 時啟機巧運化
編輯部 2024-09-15 10:55
採訪/黃敏書
攝影/吳光住
●重情重義的陳光運同奮,典型在夙昔。
●光照先生(天帝教行禮隊伍中,前列左邊第1位)、敏堅樞機(最前面代表本教獻香者)等多位資深同奮,紛紛前來為光運同奮送行。
鐳力阿道場管理委員會前副主任委員陳光運,今(2024)年8月初回歸自然,享壽80歲;他與天帝教的機緣很有意思,可謂都居「關鍵」時刻;尤以身為引渡臺中市光田醫院已故院長王毓麟博士(後來師錫道名「維基」)之一的歷程,最讓人津津樂道。
光運為人豪爽,又講義氣,人緣極佳的他,結交不少朋友。早年和臺中市光田醫院二公子王乃偉(道名「光行」,曾任本師世尊侍從長,後晉升樞機使者)義結金蘭;後來兩人雙雙皈宗天帝教,與本師世尊結下不解之緣。
恩錫道名正氣開運
光運本名陳萬華,正宗靜坐班第8期上課時沒有結業,第9期正宗靜坐班雖繼續上課,但也未能結業;本師見其頗具正氣,依舊恩錫他道名「光運」。
1982年初,本師世尊有意在臺中清水鰲峰山山頂擘建道場(天極行宮),訊息在當地傳開。與清水隔鄰的沙鹿光田醫院院長夫人王鄭賢德、二公子光行獲悉後,一直勸引光田醫院院長王毓麟博士皈宗天帝教,期盼一起奮鬥。
然而,王院長認為,天帝教想在鰲峰山山頂興建道場雖好,但是鰲峰山毫無水源,鑿井取水根本不可能;因為日據時代日軍駐紮此地,曾多次開鑿未果,用水都必須從山下運上山來。
鰲峰出泉緣人來歸
鰲峰山山頂興建道場計畫進行沒多久,光運知曉光行父親因不信鰲峰山能鑿出水源而不願皈宗天帝教,於是就跟王院長說:「如果鰲峰山山頂能鑿出水源,您是否就皈宗天帝教?!」王院長回說:「如果那裡真的能鑿出水源,我就信天帝教。」
其實,鑿井開工時,本師世尊正在埔里第一次百日閉關修煉鐳炁真身;本師世尊明示:「向天奮鬥,隨處開鑿水井,都可有水。」於是,1982年11月17日午時,舉行開鑿水井動土典禮,由沙鹿鎮宛砂工程公司負責開鑿工程,於11月20日起開工挖鑿,興建委員會主要人員都虔誠祈禱於天,盼望得到天心感應。
●1983年9月4日本師世尊於富士山舉行祈禱大會,並與參加的臺灣地區同奮合影;個子高大的陳光運同奮,站在後排最左邊第1位。
奉命指派點選鑿井地點的光運,有意「考考」無形的引水安排,所以選擇當時工地的最高點處為鑿井地點,並交代工程團隊盡快施工。
天從人願!龍王、龍神配合本師救劫,特予輔助運化,1983年1月2日夜裡,一場地震,震開龍脈;翌日(1月3日)開鑿到320公尺果然水源噴出,但包工希望再鑿一些,可要求多一些工錢,硬往下再鑿,結果鑿井鑽頭被卡住,無法拔出,得不償失。
鰲峰山頂出水後,光運在第一時間立即驅車前往光田醫院,將此一好消息告知王院長。後來,王院長從善如流,同意皈宗天帝教,偕同另一半王鄭賢德為教奮鬥;隨後光行兄姐等家人也分別皈師天帝教,參與奮鬥行列。
也就是說,引渡維基同奮(後晉升開導師,並榮任臺灣省掌院首任掌教;天極行宮興建初期的主要基金五百萬元,是出自王家)最後一哩路的關鍵人物為「光運」。
自由傳播功不可沒
此外,1982年左右,始院臺中辦事處剛在臺中市美村路成立,諸多中部早期同奮終有一座奮鬥殿堂。當時光殿常常「客滿」,只要下樓辦事或如廁一下,光殿位置馬上被同奮補上,熱準高昂不已。
這種熱絡現象,引起鄰人與附近兄弟們的「關切」,消息靈通的光運耳聞當地派出所員警在閒談之際表示「美村路有個地方每到晚上男男女女,常常進進出出,有時還看到藍色白領的衣服,不知道在幹什麼?」他驚覺不對,隨即向本師世尊稟報。
此一關鍵之舉,觸動本師世尊展開向主管機關申請天帝教合法自由傳播的舉措。儘管歷經3年多,才取得內政部許可,終讓本教正大光明在寶島每個角落弘揚 上帝真道。
●富士山祈禱大會後,本師為「玉和殿」開光,主壇所用線香約長160餘公分,重逾15公斤,由光運同奮從臺灣臺中一路扛至桃園中正機場,並護持上飛機至日本國。
扶桑祈禱隔海運香
1983年,83歲的本師世尊前赴日本國,在標高2,400公尺的富士山新五合目舉辦「天帝教化解人類毀滅危機暨減輕日本國重大天災祈禱大會」;隨後,本師特地為日本國首座光殿「玉和殿」開光,主壇所用線香約長160餘公分,重逾15公斤,由光運從臺灣臺中搭車一路扛至桃園中正機場(現稱臺灣桃園國際機場),並護持上飛機至日本國。
光運擅於調和鼎鼐,人道格外忙碌,經常協助同奮解決困難,奉獻也不少,更曾在江光節樞機使者擔任《天帝教教訊》社長時,聘為顧問,幫忙從鐳力阿道場甫搬出來臺灣省掌院成立辦公室的《天帝教教訊》,開拓部分經辦財源。
不過,他比較少奮鬥,本師世尊深諳人間「喬事」的個中三昧,叮囑他「初一、十五一定要去教院,上上光殿。」光運6、70歲時,為了到教院加加光,每逢初一、十五總是帶好吃的點心到臺灣省掌院犒慰專職、同奮。
具有「大哥級」風範的光運,於本師世尊證道後,神傷多時,咸認「知我心」的本師仙逝,四海江湖少了一個懂自己的人。近年,他身體違和,更少去教院;斯人雖遠,重情重義風格,典型在夙昔。
尤其,他於帝教「關鍵」時刻,都能啟動巧妙機制,儘管瀟灑走一回,但無愧曠劫難逢師錫道名的「運」化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