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上方 人物誌之七

華山上方 人物誌之七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85期 » 華山上方 人物誌之七

李維生  1991-02-25 10:30

常住不滅永存不朽的黃震遐

憶當年偕隱華嶽深處,天人親和,物我無礙,共窺宇宙密微,每賴慧根窮究竟。
到今日返璞清虛妙門,生死一貫,寵辱胥忘,澈悟陰陽玄牝,更欽至道有源流。
       ──錄首席師尊於民國六十三年三月十七日親撰悼黃震遐輓聯。

  從這副首席師尊親擬手撰的悼黃震遐三十字長的輓聯中,字裡行間,可以看到首席師尊對黃震遐真摯深厚的感情,有多少期許,有多少惋惜。

  黃震遐先生,生於民前二年三月初八日子時,逝於民國六十三年一月十六日下午一時,正好是六十三年的陰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巡天節的午刻。

  根據黃震遐夫人沙千夢女士,給首席師尊的報告:「是日,午飯後,震遐照例要小寐片刻,他告訴我說,好疲倦,很不舒服。看他神色有些不對,即陪同他由住宅香港太子道,到附近的法國醫院去治療,僅祗半小時,就平靜的撒手塵寰而逝。」

  顯然他在不自覺地墮入長眠,寂靜、安詳,割斷了人世間的一切,洒脫得若他平時作風一樣,揮揮手,不帶去一片雲,回歸自然。

  震遐遺有三女一子,女名華清、百合、華典,子名心岳。由他子女的命名中,震遐最難忘情於「華」、「岳」。華岳亦是他一生的最愛。

  在華山同奮中,震遐如師如友,對我的人生影響極大,我跟他年齡儘管相距十六歲,但,他一直像大哥哥地呵護我,關切我,指導我,尤其是瞭解我。我可以向他傾訴我思、我行。我們在大上方,西安紅埠街,蘭州蘭園思危齋,從寶雞到河西走廊的迢迢旅途。以及上海的大上海飯店,我們幾乎是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我們同觀日出日落,散步在微雨林蔭,奔馳在狂風沙中,徜徉在成吉思汗的陵寢前。他雖遠去,他音容一直在我的左右。

  十六年來,我總想把他鏤刻在我心版上的音容記錄下來。說老實話,我所以要寫華山大上方人物錄,最重要的,還是想真真實實地,將震遐這個人,還給人間,尤其是不朽地留鑄在天帝教的史頁中。

  我將分三部分來寫黃震遐。第一部分是黃震遐的傳奇人生。第二部分是黃震遐的功業。第三部分則是黃震遐與帝教。

  為了寫黃震遐,我已經竭盡所能地蒐集了他遺留下來的文獻資料。非常可惜,他給我的書信與筆記,在一次颱風中盡毀。我記憶中,師尊還珍藏著他一封對帝教極為珍貴的「諍言」手蹟。

一、黃震遐的傳奇人生

 .謎樣家世常抱撼

  震遐,一生光明磊落,幾乎是事無不可對人言,惟有他的家世是絕口不提,沒有人知道他的家庭,比如父母兄弟姊妹,或其他親屬,充滿著「神祕」。朋友們每提到他的家世,綽約間可以感受到他有份難言的恨憾,直視若「謎」。

  根據震遐早期的朋友,曾虛白先生、蔣堅忍將軍、饒谷公先生、卜少夫先生不同的說法:

  ──卜少夫說:廣東順德人,父親在清末做過鎮道、統帶之類的清朝武官。少年離鄉,曾在張宗昌部隊中入伍,升至砲兵排排長。

  ──曾虛白先生說:震遐的家世如謎,不過在大晚報工作時,有一位軍方朋友來尋我,說他受震遐家庭委託,已找他十多年不知下落。據說,他的父親是前清廣州海口虎門的鎮臺,家庭很富有。不知為什麼理由,年紀輕輕地就離家出走。經我約震遐與他見面後,但沒有結果。這是他藏於心中的一段隱私,事後也不曾向我作任何解釋。

  ──曾虛白先生又說:在民國十五、六年時,在上海辦「真善美」文藝雜誌時,震遐是「真善美」的作者,當時震遐十七歲喪母,十七、八歲攜妹在上海,賴投稿賣文以維生,及至曾先生倡辦「大晚報」,震遐被延攬入「大晚報」當記者,至此,震遐兄妹的流浪生活,方有著落。

  ──饒谷公先生說:震遐少年時賣文為生,生活極端艱苦,但他勤奮讀書不懈。少年的震遐的知識來源有三:一為封翁之中國古籍。二為其太夫人之外文書刊。三為上海閘北之東方圖書館。青年震遐無他嗜好,天天跑東方圖書館看書,震遐之常識豐富,蓋由於此,民國二十一年入「大晚報」後,才算擺脫飢寒困境。

  ──蔣堅忍將軍說:震遐說九歲時喪父,在北平。十七歲喪母,在上海。震遐之母,徐太夫人,學通中外,為民初四大名媛之一,其父曾任潮汕道,與梁任公為友,並與袁世凱之子克定、克文以貴介子弟交往。震遐之英文是流浪上海時,在虹口方流閣處補習所得。

  依據前述眾說紛紜的震遐謎樣身世,我的歸納為:「黃震遐,廣東順德人,纓簪世家,父顯母賢,民十七年流浪上海,鬻文苦讀,以撫養弱妹。」但這些都不足以使震遐,幼小攜妹離家,浪跡天涯,諱言其家世。由資料中分析:震遐受母教至深,愛妹至摯。如果以清代家庭傳統,可能為震遐母徐太夫人以家變,攜一子一女離開廣州,輾轉逝於上海,以後震遐獨力撫育弱妹,因之,他不願再提起傷心的恨憾往事。

 .才華洋溢展頭角

  從這段謎樣的震遐家世裡,再要提到是他的「學歷」。

  有人說震遐是香港大學的高材生。又有人說:震遐曾遊學倫敦。更有人稱他黃「博士」。因為,震遐十八、九歲就在文壇嶄露頭角,光芒四射了。當時,他就以民族文學跟「左聯」龍頭魯迅,展開筆戰。且被魯迅點名「黃震遐」罵陣。

  晚年,以「東方赫」,為筆名,在香港文壇與大眾傳播媒體間,撰寫「軍事評論」傳誦中外。尤其對中印邊境之戰、韓戰、越戰的研究,即使在當代學人研究行列,他亦被公認為可數的權威研究者。

  如果,以出版的作品來數,他有:一本小說「大上海的毀滅」二本詩劇「黃人之血」。這兩本書是他二十三歲前的作品。民國五十三年他出版了「八小時決雌雄」,民國五十七年他出版了「中共軍人誌」,民國六十二年他完成並出版了英文著作「中共高級將領」,以及他棄世時,書案上正在撰寫未完成的「韓戰史」,都是瀝血嘔心的大部巨作。從「真善美」到當代中國研究所,四十五年來,他所寫過的文章、專欄、評論、報導、文學,保守的估計,超逾三千萬字。

  所以,大家認為,像這樣一位,擁有文學家、名記者、戰略研究家、權威軍事評論人、名政論家尊榮的頭銜,而且學貫中西、中英文俱優,且能侃侃地,如數家珍般講述拿破崙生平與戰史,中西哲學思想,一定最起碼應該擁有輝煌的「博士」等虛榮頭銜。其實,這都是極大的謬誤。

  根據老友們的記憶,我所瞭解,震遐一生最看不起「文憑」與「委任狀」。他曾經告訴我:「一張紙,不能代表你大腦裡擁有的一切。」他淵博的學問和豐富的知識,是經過一點一滴刻苦自修辛勤耕耘所累積。亦是長期在社會上飽受風霜、嘲訕,自勵磨練得來的。沒有完整的校園歷程,且也是他那代中國知識分子共有的大時代悲劇。

 .儒道相合真性情

  震遐,中人身材,劍眉朗目,挺直的鼻樑架著一付銀邊的眼鏡,兩邊微向上翹的菱角嘴,不時流露著一份不屑的微笑,卻予人開朗且可親的魅力,尤有女人緣。因之震遐一生多采多姿。

  我跟他,在早期祗有追隨、觀摩的份。但後期他的朋友,亦都成為我的朋友。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大家的口頭禪,是「滑稽」了沒有。或者,今天「滑稽」一番。有時,會說此「公」或此「婆」甚為「滑稽」。

  「滑稽」這個名詞是震遐創造的。其義甚為廣泛,代表一切。找兩個女朋友叫「滑稽」,去喫小館子或喝咖啡也叫「滑稽」,甚至性生活,寫篇文章,兼一份差,都可以叫「滑稽」。凡他看不順眼,不喜歡的人與事,均可以冠之為「滑稽」。也祗有圍繞在震遐身邊這一圈朋友們,可以意會。

  西安的「開元寺」,蘭州的「蘭園」,上海北四川路的日本小舞廳「桃山」,霞飛路的俄式咖啡館「文藝復興」,DDS,台北的「東雲閣」、「四姊妹」,都是我們「滑稽」所在。震遐「風流」而不「下流」。

  至今思之,人生何處不「滑稽」,人生就是一大「滑稽」。是輕鬆,是嚴肅,任你解釋,因為人生到頭來,總是「滑稽」。震遐的「滑稽」充滿著哲理,且不朽矣。

  他從未富有、闊綽,也從未衣食不繼,向人借貸。任性使氣、疾顏厲色,與人吵鬧鬥毆,絕無也不僅有。始終溫恂柔和,煦煦然,謙謙然,從容不迫。所以我相信他一生沒有仇人,沒有敵人,甚至沒有不滿意他的人,他永遠是一個最得人緣的人。

  與人無忤,與世無爭,切切實實地做事,誠誠懇懇地做人。有儒家先天下憂、後天下樂之襟懷,道家自然的、超脫的,不受任何事物拘束的氣質。結合了儒道兩家的精神,震遐一生,追求理想,不重視世俗的功利,視富貴如浮雲,功名如敝屣。尤其最難能可貴的是,他能見好就收,急流勇退。這種種氣質很不容易被人所瞭解,甚至被人所誤解。如他由新疆回上海,張治中曾匯鉅款,命回新疆,震遐全部璧還,一介不取。這些都是儒道兩家的真精神。用震遐另一句口頭禪來言「並無不合」。

 .才子佳人屢縈繞

  震遐多情而不濫情,他的感情生活是多采而豐富的,絢爛而又悲劇的。少年時代的黃震遐,生命如花、生命如火地奉獻於文學。當時曾經是與胡蝶、阮玲玉、楊耐梅,影壇稱為四大美人的廣州美人李綺年的情俘。震遐為李綺年寫過四百行長詩。他第一任夫人羅珊也是文藝作家,才子佳人成為一時佳話,最後在抗戰初期武漢會戰時,羅珊夫人赴長江而死。震遐經常為她夢縈。

  他第二位夫人江淵女士,是震遐在西安戰幹四團的學生,與無名氏卜乃夫兄極熟悉,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詩人,她是震遐正當生命如烈日、生命如飆風的英雄生涯時走入震遐的感情。民國三十年在首席師尊祝福下結褵,為震遐生了一個女孩。由於愛女因麻疹未週歲夭折,江淵女士思女成疾狂癇而死。震遐經常為此感到遺憾。

  震遐第三位夫人沙千夢女士,江南宜興美女。千夢的哥哥,是我們在上海「滑稽圈」同道,詩人「沙蕾」。記得當時,千夢女士,還是一個清湯掛麵的女學生,大陸易守,千夢間關千里到香港尋到了震遐,她震撼地告訴震遐「他是她一千個夢中的至愛」。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個纖巧的小婦人,為震遐築起了一座穩固安定的堡壘,使得震遐在生命如崑崙、生命如大海的時期,平淡、平實地完成了震遐成熟期的事業。震遐生前曾說過:「千夢是他最後的一個夢!」也讓他完成了他人生最完美的最後一個夢。

  震遐無憾的、莊嚴的走完他人生的路,在他移靈火葬前,沙千夢伏在玻璃棺蓋上一面流淚,一面吻看震遐!千夢輓震遐有:「數十年笑容相對,從無片時片刻,疾言厲色。俄頃間一睡而去,叫我一思一想,肝腸寸斷。」

二、黃震遐的功業

  黃震遐一生經歷,多采多姿,絢爛光輝,其人生包括多種意味,有文學、哲學、政治、軍學各方面的發展,亦自有其獨特作風。

  他的學生,亦是好友,河南劉令輿博士,把震遐的人生與功業,區分為文學人生階段、英雄人生階段、堡壘人生階段三個時期,至為妥切。

 .字挾風霜載千秋

  第一階段自民國二十一年參加上海「大晚報」,至武漢主編「中國的空軍」,可謂浪漫的文學時代,當時的代表作,有「大上海的毀滅」、「黃人之血」、「空軍烈士閻海文」等。當時提出兩大口號,一個是民族主義文學。談民族主義文學,是由少年黃震遐始,當時與左聯正面作戰,震遐筆鋒犀利,才氣超人,左派當者披靡,最後由左派文壇領袖魯迅親自出馬,與震遐筆墨鏖戰,這是與左聯對戰文學時期的黃震遐。今天中華民國如有獨特風格的中國文學,此風實由黃震遐啟之。震遐繼民族文學而後,又提出空軍文學,替中國的空軍,打出一條英雄式的戰鬥文學,他所寫的空軍烈士各篇章,甚得軍學泰斗蔣百里先生所賞識,譽謂為東方的騎士精神。

  第二階段黃震遐的人生,可謂英雄式的事功階段,這個階段,大部的中國知識份子,都受了抗戰浪潮的影響,大半投入抗戰洪流中,走出了象牙之塔,擺脫了學院式的生活。當時到西北參加抗戰的文人學士,至今在台灣,仍不下百數十人,震遐不過其中之一而已。在此一階段的震遐,也同樣是身著戎裝、足登雪亮馬靴、腰繫皮帶、縱橫於操場以及戰場,這時任西北新中國出版社社長,陝西商同區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第四戰訓團高級教官等職。嗣後又再向西北進行,西出玉門關,走大戈壁,到達迪化,擔任新疆日報社長,這時寫了「維族文化運動的現狀」,和「新疆三大思想家」、「告伊斯蘭青年」、「畫裡新疆」等,又給大西北文化掀起了高潮,在此之前,又與在蘭州各友人,創辦月刊「中國天下」。故友人喜稱此一時期,為理想中的中國天下時代。因為抗戰接近勝利,中國列為世界四大強國之一,當時中國正規部隊開入新疆,志士型的人物,大都希望開發大西北,發揮中國漢唐雄風,但「新匈奴」蘇俄的窺伺,又加「新石敬塘」毛澤東政權將要建立,大陸的雄風時代,逐漸被毛澤東式的血腥暴雨所取代。這一階段,是抗戰時期志士文人的共同典型,其悲劇式的結果,應該不屬於震遐一人所獨有,乃我中華民族之志士仁人共同悲劇。

  第三階段,是從三十八年始,直至今年一月十八日止,這一階段,說最平淡,也最堅實,早年的文學變成了哲學,情感的變成了理論,進取的開拓變成了堡壘的作戰,每天在寫社論、寫專欄、寫軍事評論、寫韓戰史、寫中共軍人志。資料如山、揮筆如雨,在理論中追求,在學術上研討,希望能替中國找出一條真理,找出一條坦途,在香港海上自由之一角,一方面和中共作理論的對戰,作文化先鋒,一方又希望找出,中國將來復興的契機,並從世界文化的觀念,來得出一個正當的結論,變成了尋找、思考的成熟人生,真正也肯下功夫,希望能對自由人生稍有貢獻。這時一切歸於平淡,平淡中卻也寫下了幾部巨著,而在另一巨著下,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同時在這些巨著中,也荷載著中國千百年讀書人,憂國憂民卻無可奈何的惆悵。

 .血淚交加震民心

  震遐筆尖充滿感情,他的長官亦是他的好朋友蔣堅忍將軍,在悼憶他的一篇文章中說出他們訂交的過程:「二十一年『一二八』日本發動淞滬戰爭時,那時候我所注意閱讀的,就是上海大晚報戰地記者黃震遐先生,在敵人炮火下,所採訪得到的我英勇國軍抗戰,浴血戰鬥的長篇戰地報導。他的內容有聲有色,有血有淚,很有力,激發國民愛國敬軍的情緒,因此,我很敬佩他,我與震遐兄精神上訂交了。」

  因之,蔣堅忍將軍在杭州筧橋協建「航校」時,他就四處找震遐,這時候,震遐受「一二八」刺激,偷偷跑到南京,在馮軼斐將軍教導第一師當了二年大兵。二十三年退伍後才到航校。蔣堅忍先生第一次見到震遐說:「我現在誠懇地邀請你到航校服務。」震遐說:「我報國有心,效力無門,有此機會,願盡我一分力量。」如此,他參加了中國空軍,二十七年元旦,他在武漢奉命倡辦「中國的空軍」。蔣堅忍說:「震遐在中國的空軍所寫的報導文字不但生動有力,熱情奔放,而且是充滿著對祖國的愛,對戰友的愛,和對敵人的恨。他的文章字字血淚,句句珠玉,讀之感動,讀之鼓舞。他創造了空軍文學。」

  蔣堅忍將軍廿七年七月,到西安幫助胡宗南將軍,訓練戰時工作幹部,黃震遐與他偕行。他在戰幹四團,勞動營,擔任著政治指導工作。二十九年蔣堅忍將軍出任商同區民眾動員指揮部指揮官,震遐擔任他的辦公廳主任,動員區內十四個縣的縣民,協助河防國軍,保衛從潼關到宜川三百里的黃河防線。震遐這時候走出文藝寫作行列,轉向實務,所有工作計劃、綱領都是他一手撰寫、規劃,而且從基層做起,一村、一鄉、一縣,推廣到全面,八年抗戰,日軍不能越黃河一步,震遐在河防動員實在功不可沒。

 .盪氣迴腸話宗南

  如說震遐筆鋒銳利,不若說震遐觀察睿敏,下邊我摘錄了震遐寫「胡宗南的英雄崇拜」副題為「一群英雄悲壯的沒落」中的一段文字,就可以看到他「筆鋒」全貌:

  「民國二十八年的春天,是胡宗南的全盛時期。這時期宗南擁兵五十萬,威鎮西北中原,遠近有志抗日之士,多不惜萬里跋涉,爭赴關中。或『棄暗投明』,由桂系投來者有之,由西北軍投來者有之,由中央各部院及上海淪陷區大學中來投者亦有之,一時濟濟多士,長安道上,確有一派興旺氣象。在這許多人中,有賢者謝某(姑隱其名)亦由遠方至,冀與將軍一論天下。但機緣不巧,暫居逆旅。某日翠華山上大會,文武百官雲集,各方人士齊至,謝某亦隨眾而登。走到一半,忽遇胡將軍至,即有某氏代為介紹,謝某方欲啟齒,不料胡看了謝某一眼,卻忽然舉止特殊,急引謝某至削壁,手指對山說:『看見了沒有?』謝某不知何所指,引領力望,良久方見對山頂上,有一松矗立。回首胡將軍,則已哈哈大笑而去,並無一言。這個悶葫蘆,謝某返寓思維了一夜,才覺悟他此來是要找一位政治家,不是請教於一個禪宗大師,實在無從領會此種神機,乃悄然不別而去。」

  「民國二十九年春天,日軍發動中條山攻勢,沿河砲擊,飛機橫掃關中,戰局異常緊急。筆者那時供職商同區指揮部,代表河防指揮官蔣堅忍入華山向胡氏請援。在這以前,筆者並沒有和胡宗南見面分析問題的機會,故這次會回也可說是兩人相遇的初次。在筆者心中,早已充滿胡氏待人接物的習慣及故事,在胡氏心中,則另有給與筆者某種印象的準備,在一個天朗氣清的下午,俯瞰錦繡河山的平台上,我們終於會見了。在談話開始以後,胡氏只不過細心傾聽報告,似乎無動於衷。關於彈藥、兵力、地方情形等,他都合情合理,無異常人,筆者方以為他人所傳一定有些過份,事實上的胡宗南實在是理性正常的人,卻不料就於筆者開始談到銀行不肯在戰地放款的問題時,忽如青天霹靂一般,胡宗南發作了。他站了起來,作非常悲歌慷慨狀,對筆者揮拳高呼:『什麼,他們不肯放款麼,怕我打敗仗麼?要知道,今天我胡宗南率三十萬人,東取太原,易如反掌,但我軍缺乏飛機、大砲、坦克軍,故無必勝把握。他們不來,戰爭也無法解決;只要他們肯來,我一下子(他用最大力量揮拳擊桌),把他們殲滅三、五個、十個師團,然後猛烈追擊!太原、開封、北平、上海!』一時天地震撼,風雲變色,筆者亦熱血沸騰,氣吞倭寇。端肅興辭後,心想原來外間所傳,蓋真實無訛也。」

  「胡宗南五官端正,在相法上,眉毛以下幾無問題,言談舉止,風流瀟洒,尤好作周公謹在舞台上之哈哈大笑,一笑而風雲動,天下定,胡氏本身必然有此自覺。某次與孫連仲同在一歡迎會上,孫氏魁梧奇偉,聲若洪鐘,談到台兒莊大捷,不覺眉飛色舞,極盡好漢氣概。相形之下但見胡氏五短身材,浙江人的清秀氣宇,未免見絀,座中的有心人,都替胡宗南擔心,深怕這一下會給孫大將氣勢壓倒。不料就在此時,胡氏忽然哈哈長笑作南方之雄的洒脫狀,一個活靈活現的周公謹便現出來。可是胡氏的周瑜魂卻只是表面。」

  「據蕭作霖說,當二十七年冬,胡氏兵敗新野,蕭氏適在南陽集訓,道出新野,兩人一見恨晚,即與縱談天下事。

  蕭:「古今英雄你崇拜何人?」

  胡:「你呢?」

  蕭:「我認為劉秀最偉大。因他是儒家正統,能兼文景之仁,孝武之剛,亦復近乎人情……」

  胡:「我則以為李世民超過劉秀,而兄之才,則李衛公之才也。」

  蕭:「汝知一故事乎,當天下定後,太宗問衛公:『天下是誰打出來的?』李靖覺得大難臨頭,不覺汗流浹背,匐伏答道:『自然是陛下打出來的。』李世民才大笑曰:『不是你打出來的,也不是我打出來的,是你和我兩個人打出來的!』這故事你知道麼,這個李靖如此之無氣度,我蕭某實在愧不敢當……」

  胡:「(深思後)你覺得曹孟德如何?」

  蕭:「曹氏有兩重人格,一是神性,一是魔性。當赤壁之前全盛時,而能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歷史感喟,這是偉大的神性。而其魔性則為舞台上的大白臉,想得到容易做得出亦難,故凡非同時具備魔神兩大矛盾者『亦難望為曹氏……』。」

  「談話就此不歡而散,但日後胡宗南擁兵關中,卻始終希望蕭氏能做他的李衛公,蕭氏卻以豪傑自期,始終傲慢以對,使胡氏大傷腦筋。後來蕭氏與西安某名伶戀愛,鬧得滿城風雨,某日遇胡,胡便說:『早就曉得了』,蕭急問:『甚麼?』胡但笑不言:『此李衛公紅拂事也。』

  「這一切都是胡宗南的靈魂象徵,這樣一個人,當然不能全聽梁幹喬、周天僇一流「政策主義」者的外國話,他也不能作科學化的表冊和美軍顧問深夜辯論,以求現代戰場的真象。因為他是玄學的,直觀的,英雄崇拜的,美國人絲毫不解中國歷史,當然無從了解胡之為人。梁幹喬、周天僇之流雖是中國人,卻不願知道中國式的傳統英雄意識,自亦無法久用。蕭作霖是懂的,但他終於作了長沙事變的策士,比起李衛公來差了些。其餘諸子,既然都在胡宗南的精神籠罩下,更可以不提。

  三十年前,在杭州某一中學,有一位蓬頭作藝術家狀的中學青年歷史教員,在授課演講時,常常繞室而走,自言自語的,並且一年四季都穿著一件破舊長袍的,就是胡宗南,這根基已經三十年。

  這樣一個人,這種歷史主義的英雄崇拜,怎樣繼續發展下去?將是歷史本身的疑問,我們無法答覆。」

三、黃震遐(維道)與帝教

  華山同奮中,論時序,震遐應該是首席師尊在大上方修持晉入「無為法」階段,亦正是首席師尊在窮究天人之學,玄思冥索最苦惱的瓶頸時期。如果華山同奮中有人為神祕感應而皈師,有人因修持而皈師,震遐則因天人之學而皈依首席師尊。

 .悟透三心一浪清

  根據清虛集「編年」來考據,我們隨師尊自北峰於己卯四月廿二日移隱大上方玉皇洞後,首席師尊寫下兩首非常重要的詩,第一首題名為「世界大戰的結果」。是對二次大戰在剛爆發之際,即預言了大戰於「六十月後」終戰,與全球祗有「五家強」的五強局勢。以及「殘摧利器」的出現等。第二首詩題為:「造成世界戰爭,大率因傾向物質方面而起。」這闋詩中指出:「物質精神體用同」「道器兼資本相融」以及「當知執兩用其中」。這許多詩文中,已勾勒出首席師尊在玄思冥索窮究天人之學的輪廓了。

  緊隨在這兩首詩的後六首,有一題為:「宇宙觀、人生觀、究應如何觀,望黃震遐味之思之。」全詩僅七言四句:「造化無形原奧妙,輪迴究竟如何尋,今來古往盡陳跡,悟透三心一浪清。」顯示黃震遐皈師,應在民國廿九年冬至卅年春。當時,震遐正任職商同區動員指揮部做蔣堅忍的辦公廳主任時。他的出現對 首席師尊苦思不得的問題,極具影響。因而首席師尊開啟了「宇宙觀、人生觀究應如何觀」的命題,交付給震遐去「味之思之」。並賜道名「維道」。

 .宇宙密微共窺探

  不久,震遐調職西安出任新中國出版社社長。在西安香米園,他和朱威伯、臧廣恩,偶然用籮箕、小米做「扶乩」試驗,召來了住居鄰近「玉祥門外」的孤魂冤鬼,每夜弄得鬼哭神嚎,陰風悽慘。在忐忑不安下遂偕同了朱威伯、臧廣恩、謝國馨(謝冰瑩的大哥)等一夥直奔華山。謝國馨等在大上方下第一關,仰首洪崖削壁石梯鐵鏁,就嚇阻退縮而去,臧廣恩與震遐攀登大上方。在玉皇洞中與首席師尊探索宇宙大道,暢談了三天。震遐毅然摒棄俗務留駐三個月,始有帝教教義「新境界」誕生。

  震遐夙具慧根靈性,對現代科學有相當堅實的基礎,他對哲學則是中國的、空靈的、超越的,比較接近自然主義道家的。他也相信冥冥中有一位萬性萬靈極具權威的主宰,他卻排斥抗拒一元而惟我獨尊、信我得救的傳教士,繁文縟禮、崇拜偶像的宗教儀式。他一貫地認為:

  ──新宗教的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新宗教的信仰乃兼善而非獨善。

  ──新宗教的信仰乃入世而非出世。

  ──新宗教的信仰乃平等而非差別。

  ──新宗教的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

  ──新宗教的信仰乃無量而非有限。

  在玉皇洞中他跟首席師尊暢談了三天三夜,驚訝著他的觀念竟和首席師尊大同小異幾近一致。他曾經以基督教馬丁路德的反省而創新教,開啟了近代四百年的西方文明,指出每個時代的宗教哲學,必須具有常住不滅的革新精神,方能為人類之傳統信仰而保持本身的長存價值。他崇欽首席師尊對宇宙真道、天人之學新境界的觀念,與他一貫理念完全一致。

 .天人同啟新境界

  通過首席師尊的開啟指導,才有首席師尊、震遐、旭如先生和我參與的四人天人親和小組的組合。正是首席師尊在「教義獻言」所提示:「回憶民國廾八年己卯之春,煙霞繚繞、炁氣絪縕, 天帝降臨清虛妙境,虛皇古洞,諄諄詔諭極初窮究天人之學,參悟宇宙境界,翌年庚辰之夏,復蒙昭示聖凡平等、天人大同宇宙大道。民國三十年辛己之秋,又奉昭示創訂心物一元二用、聖凡平等適應時代需要之新宗教哲學思想。並命清虛真人、崇仁教主專司天人親和,與維生兒有形軀體媒介貫通,透露宇宙自然奧妙。迭經配合溝通,相當理想。遂即開始作有系統之追求,以親和要點,經極初與黃子維道,融會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原理,參酌中外古今宗教哲理,再與清虛真人、崇仁教主,天天作學術性之天人研討,費時三月,幾經斟酌,初步綱領產生,分為『物質之自然觀』及『精神之人生觀』兩大主要部門,復經黃子維道悉心整編,隨時與無形靈界分章商討,父子師徒三人(首席師尊忘記列入李旭如記錄的功德)於白雲深處,朝於斯、夕於斯,經歷年餘,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終於在壬午之冬全部完成。」

  這段史實,不可忽略有震遐的心路歷程,如果,沒有首席師尊先期提示震遐在「宇宙觀、人生觀,究應如何觀」,要震遐昧之思之,在震遐心靈深處播下種子,就不能有震遐在香米園扶乩宗教性的實驗。通過宗教性實驗的激盪與啟發,使得震遐才一門深入地邁進宗教境界的堂奧,這除掉了無形的「媒挾」、「媒壓」外,祗有一個「緣」字才能解釋。

  震遐在天人親和討論時,最欽佩的當為崇仁教主。崇仁教主是「新命的平劫主宰」,首席師尊在清虛集第二集中題「繼往開來」第二段有:「林間深隱又三春,春去扭轉一番新,新命崇仁平劫主,主宰三期開太平。」震遐認為崇仁教主最前衛、最新穎,有創意、有擔當,他每次與崇仁教主對話,每本已知之理,朝前瞻、朝深處、廣處突擊奮進,一層一層掀開了宇宙神祕的面紗,衝破宇宙神聖堡壘。

 .亙古恆星永璀燦

  震遐後期總是懷念那段白雲深處極具時代意義的歲月,而且遺憾地說:「如果再能有這種機遇,給我們兩年時間,我們一定可以日新又新地揭曉宇宙最後的真理,圓成三期三同的終極目標。所以震遐在逝世前三月,猶對首席師尊承諾:「祇要師尊認為需要,一個徵集令到,我一定回到師尊的身邊。」

  首席師尊現在還珍藏著震遐在抗戰勝利後的一封信。這封信是震遐西去新疆前的手蹟,他希望首席師尊去恒河、雪山、羅馬、耶路撒冷、大馬士革、麥加、以及泰山、拉薩,所有宗教聖地做一次宗教巡禮,必能有可久可遠豐碩的收獲。他認為:「宗教永久長存的精神,足以影響領導人類與民族文化的進步,且能激發人心、改變歷史、創造文明之功能。」可惜戰後動亂頻仍,大陸相繼沈淪,當年大上方玉皇洞裡的師徒父子三人,各有天命奮鬥不懈。震遐悄然回歸自然,未及目覩帝教復興。但華山精神與教義薪火,在蓬萊仙島日新又新的傳承,應可無憾!

  震遐曾給我許多啟示和期許,最難忘他勉勵我:「世路風霜,吾人鍊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

  震遐像一顆彗星燁亮地劃過亙古寂寞,黑暗的太空,他的人生是短暫的,但維道將與帝教常住不滅、永存不朽!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