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問題的發生與食療
張光辛 1994-04-25 12:20
大自然是最好的醫生
各種胃病的形成,綜觀營養學家和食療醫學家的報告及筆者的經驗,茲整理如下供做參考:
(1)用餐速度過快—
食物必須嚼啐並與唾液充分混合後,進入胃裡才不致增加胃的負擔(過量分泌胃酸及延長正常的消化時間)。筆者妻弟患胃病十幾年,最近他聽我的話:「細嚼慢嚥」,病情才逐漸好轉。另外一女同事(18歲)也患了同樣的毛病,採納我的建議以後,現在再也沒有看到「西施捧心」的鏡頭了。如果您也有胃病,第一要訣就是「細嚼慢嚥」,心情放輕鬆。
(2)用餐不定食,不定量—
大抵每個人都有固定的用餐時間及食量,個人的用餐時間一到,胃自然地開始分泌「定量的」胃液準備消化食物。如果用餐時間延後,已分泌出來的胃液會侵蝕胃黏膜;用餐時間提前,食慾會減少,胃酸分泌不足,這樣會增加胃負擔。食物的忽然增加,胃酸會不足;食物的忽然減少,胃酸會過剩。胃酸分泌的不足、過多都會傷害到胃壁。
(3)食物中欠缺蛋白質、脂肪—
食物中的蛋白質會中和胃酸,脂肪消化較慢。如果食物中缺乏蛋白質、脂肪,食物很快會被消化掉,即胃空得快,因此胃黏膜接觸胃液的時間過長,久之必被胃液侵蝕。因此患胃病者只吃不含蛋白質、脂肪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飯)是不對的,應佐以含蛋白質、脂肪之類的食物,胃才不會空的那麼快,而使胃壁受到胃液的侵蝕。
(4)食用刺激物—
酒、咖啡、濃茶、煙等會使胃酸大量分泌,如果是空腹則傷害就大了,不信的話試著空腹喝酒、咖啡或濃茶,看看會不會引起胃的極端不舒服或ㄗㄜ、ㄗㄜ(台語)的感覺。所以刺激物少吃,空腹時更要禁吃,否則想要不得胃病,難!
(5)食後用腦—
胃消化食物時,胃必須要大量血液,如果食後用腦(以看書最嚴重),則血液會大量流到腦部,使胃壁缺血,而收縮乏力,進而傷害到胃壁。所以食後一小時內切忌用腦。
(6)壓力—
人一遇到壓力,胃酸就大量分泌,壓力的來源太多了,如:事業、金錢、婚姻、人事、家庭……等等。胃酸大量分泌的結果,胃黏膜必被破壞。所以應多打坐,敞開心胸,勿患得患失。
(7)少服用鹼性胃藥—
西藥的胃藥都是鹼性的,這一類鹼性的藥物會幫助消化,使胃空的很快,令胃黏膜接觸胃酸的時間拉長,而受到傷害。所以有胃病的人,這一類藥物少吃為妙。
(8)營養失衡—
皮膚表層、內臟表面黏膜,如:胃壁黏膜、腸管、支氣管壁黏膜,必須要靠各種營養,尤其是蛋白質及維他命A才能形成,所以營養的均衡非常重要。
△有胃病的人請參照上述病因,先調整不良的飲食習慣,少吃藥,最好不吃,改以食物調理,一定會好的。
提醒您:營養粉+生菜果汁=很完美的食譜。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