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終奠儀的省思   同奮來鴻

飾終奠儀的省思   同奮來鴻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27期 » 飾終奠儀的省思   同奮來鴻

施光棟  1994-08-25 10:45

  家人辭世,親友的關懷是遺族傷慟時最大的安慰,希望同奮與同奮、甚至輔翼組織成員之間,彼此都當成自家人,將私情化成大愛,將奠儀奉獻給帝教做爲宏教救劫的道糧,更盼望天帝教能普化全球,宏揚於世界。

  去年年底,家父辭世,有五、六十位同奮遠從三、五十公里之遙的台中縣市及彰化等地區,在非假日期間撥空專程前來寒舍關懷,持誦廿字真經迴向及參與飾終典禮,把溫暖送到需要溫暖的地方,使鄕下地方得以藉此瞭解天帝教的精神,同奮的熱情關懷使我們倍感溫馨,永難忘懷。有很多同奮誠摯的致送奠儀,感激之餘實在覺得過意不去,於是就將該筆奠儀轉捐教院,以同奮之名開立奉獻收據,才能稍稍疏解一些內心的壓力與不安。

  家人辭世,遺族的心情總是複雜而混亂的,此時親戚朋友的關懷,是傷慟時最大的安慰。通常家族及親戚都會按照當地的禮俗準備各種適當的祭品祭拜亡者,機關團體、民意代表及社會賢達則會致送花圈、花籃及輓聯等以表追悼,還有些在生活中、工作上互相認識的同事、同學、同鄕、同伙、左鄰右舍以及在一般社團或宗教團體所認識的同好、同修、同道、同奮等,不知如何表達情誼,就以最直接最簡便致送奠儀的方式來表達悼念和慰問之意。一般的奠儀,收受雙方的禮金都互有交流,有點類似互助會的形態,收送之間有分寸、很自然。

  天帝教在發展過程中,常鼓勵同奮多做親和活動,尤其是同奮的家庭突然遭遇生離死別的變故時,更需要同奮的關懷與協助,有些熱心的同奮在這方面走得很勤快,尤其是收入微薄的教內專職同奮,更是經常面臨此種人情世故的禮俗,如果這些熱心勤快的同奮每去關懷一位同奮就要致送一份奠儀,顯然的將會形成一種額外的經濟負擔,但喪家又不缺錢用,只希望同奮的關懷協助及助唸經典迴向,不想收奠儀又不知如何推辭,因缺少共識而造成雙方的壓力,頗為尷尬。

  綜觀某些宗教,同修同道之間相處久了,認識深了,都教友當成自家人,把教院當成自己的家,並邀請教友到家裡做客,打招呼也是「什麼時候回咱家來泡茶」等親切祥和的語氣,因此教友間發生喪事時,也不以世俗的關係(觀念)致送奠儀,而是經常的主動前往教友家關懷問候,協助處理各種事務。甚至辦喜事時,教友不送紅包,也不坐上宴席桌,只有事前的幫忙以及事後再相聚一起檢討親和,大家手作自助餐點慰勞或慶賀一番,親和力極佳,因此形成良性的互動關係,沒有人情的包袱,充份發揮了服務奉獻的精神,值得參考學習。

  台灣省紅心字會是天帝教的輔翼機構,更是宏教渡人的先鋒部隊,與教院可說是互為表裡,唇齒相依,密不可分,最近省紅心字會的專職人員洪敏緩同奮回歸自然,她為教殉道、犧牲奮鬥的精神值得表彰,因此治喪委員會決定將訃文與奮鬥事蹟寄給各地教院及省紅心字會全體會員,以瞭解敏緩同奮一生行誼及奮鬥歷程。

  當時訃文的印製及寄發極為倉促,我奉命擔任治喪委員會的總幹事,一時疏忽,忘記加註一句:「感謝關懷,奠儀懇辭」,在守喪期間,感謝許多熱心的同奮前往關懷及誦唸廿字真經功德迴向,飾終典禮當天約有兩百名同奮前往悼祭,場面至為溫馨感人,謹代表柯光寧向同奮致最誠摯的敬意與謝忱。

  感謝首席師尊、各地教院及社會賢達致送花籃、花圈,罐頭籃及輓聯等,裝點靈堂飾終典禮會場既莊嚴又隆重,頗為適切溫馨。而同奮的熱情依然不減,雖然柯光寧在台中彰化地區教院補充宣佈「奠儀懇辭」,仍有許多同奮堅持致送奠儀。

  因此本人與柯光寧商討後,決定將同奮所送奠儀,以同奮名義助印天帝教教訊。並在上期教訊刊登芳名以昭徵信,期望藉此機會宣導,達成共識。希望同奮與同奮、紅心字會甚至輔翼組織成員之間,彼此都當成是「自家人」。同奮有事大家一起來幫忙,如果個人因事不克前往,也可以電話或卡片表達關懷之意,以平常心來看待一切,盼望同奮將私情化為大愛,以教為家,行有餘力,量力而為,將禮金奉獻給天帝教做為宏教救劫的道糧,更盼望天帝教的千秋大業,由於同奮的支持奉獻能普化全球,宏揚於世界。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