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壤土,種活了藝術
採訪 林月開 照片提供 廖光胞 1999-06-01 11:15
—素描光胞同奮「世紀末全生態省思」藝術創作心路
●光胞、敏麟與金曲獎歌者許景淳(中)三人於大道藝術館同檔展演。
「軌道詭道、幹道支道、單軌多軌、常軌無軌、循軌與出軌」
在「二十號倉庫」駐站藝術家決審中,光胞用獨特的思考觀點,
在鐵路錯綜複雜的幹道型態中,
延伸出對世紀末個體生命及社會文明
軌跡等問題的形上哲學再思考。
當初
為了探索天人合一」藝術新境界的
光胞,一頭撞入帝教,
浮浮沉沉了十二年,
在人格的踐履與超越中,
給了光胞獨特觀看世界與生命的角度,
提供了他一塊肥沃的藝術土壤,
讓潛藏在光胞心靈中藝術的種子逐漸
發芽茁壯……
藝術創作在競爭激烈中脫穎而出
獲選為「廿號倉庫」駐站藝術家
在國內首座公共藝術村—「二十號倉庫」,駐站藝術家決選前一個禮拜才決定參加競選的光胞,不是科班出身,沒有輝煌的展覽紀錄,沒有高學歷的藝術教育背景,更離開藝術創作多年,為何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得到這項精省前省政府的殊榮,光胞很坦誠地表示:「是帝教給了我主要的創作理念。我希望能將宗教內涵與現代藝術結合表現,素描出這個時代的一些特質與想法,提供反省與思考的空間。」
臨精省前,台灣省政府文化處推動台灣文化營造工程—台灣鐵路藝術網絡,計劃在台灣鐵路沿線等有大型倉庫區域,建立藝術村,選拔個人藝術創作家、團體、劇場,進駐創作,期望藉由藝術氣息濃厚、藝術活動的頻仍,提昇台灣人文藝術風氣。首站台中「二十號倉庫」舉行進駐藝術家選拔,因為是台灣首辦的新型態藝術文化營造工程,引起各方關注,而有四十五位藝術家競選角逐,其中有十四位留學美、英、日及國內藝術碩士,更不乏活躍於台灣藝壇卓具聲名之藝術家,競爭非常激烈。
對於是否參加這樣的藝術工作,光胞也是經過一番心理掙扎。八十六年,因應開源節流方案,極院決定精簡人事組織,當時,光胞與妻子敏麟以教為重,主動辭卸專任教職。而在離開專職後,重新思考要做什麼的光胞,雖然對藝術有很濃厚的興趣,但不是科班出身,又在停頓多年後,對藝術表現的掌握能力到底還剩多少,光胞自己也相當懷疑,但對於生命與環境他有一份表達的衝動:「二十世紀,是人類史上積累最多錯誤的世紀;二十世紀也是台灣的悲情世紀;大我群體社會如此,小我個體生命亦然,生命的有限性、生存的競爭,死生二端不可知不可解,構成了生命中無所逃避的實相。然而也因為無所逃,所以必須正視,正面去迎對。」所以光胞仍然決定重拾過去的興趣,專心往藝術方面發展。
在這樣一種決定後,經過一個禮拜辛苦的作業,光胞匆匆地將創作企劃和作品寄出,對於進駐「二十號倉庫」的作品,他結合宗教、哲學、政治等多種意涵,考慮用平面繪畫、油畫、鐵、木、石等多種混合媒材,表現方式可以是平面繪畫、半立體與立體構成、空間裝置甚而加入行動藝術等統合的創作實驗表現。他希望能以超現實與抽象風格,以生命本質之探究為核心,兼顧大我群體社會文明發展之觀照省察。
揭露世紀末詭譎現實人生
導發不同面向思維與解答
取名為「道」的一系列參賽作品中,在現實人生的「鐵道」與人文精神的「道」中,參差交錯,構築一系列的社會、政治、文化省思。單軌危移不定的火車行駛於繁華的都市、金錢、名利、權力拼湊而成的人生虛幻世界中,看似繽紛燦爛,火車下卻是如地獄般的萬丈深淵,反射投影的是人性潛在慾望意識的真實面與社會陰暗面,而人就在虛幻與慾望的單軌鐵道火車上無意識的快速疾行,不穩定的狀態中隨時有翻身覆落的命運發生。
●門神迎春一此為歷史恩怨丶政治權謀、生民禍福之門,盼望冬去春來。
本幅作品因能適切表達出市井小民的心聲,甚獲社會大眾賞識。曾於「二十號倉庫」複選展外,五月十五日省政府文化處兩週年慶時,亦在中興新村文化處大樓展出。
●獲選入北京出版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之油畫作品—理性的躍昇。
在以生命本質探究為核心的藝術透視上,他的藝術作品想要表現出人類面臨的疏離與困境。在人與天的疏離中,火車象徵生命的漂浮無根,人類的生命是乘坐著火車匆匆行駛而過的旅客,內在無法產生自主的生命力量,就只能不斷的受到環境的撥弄,游走在現實與幽暗,名利、愛情、權力、慾望的軌道縫隙中,無法脫軌,這是光胞對生命發出的強烈感嘆。
慾望讓人不由自主的受到環境的撥弄,人在無意義的營營擾擾中爭奪殺伐,世界因此而有了各種各樣的思維與做法,影響世界前途的發展,更影響了中國的命運。於是在鐵路形成不相交的圓弧形翹翹板上,是蔣介石與毛澤東互相使力的背道而馳,翹翹板一上一下的相互震盪,各自背離的起起落落,造成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與動盪,形成兩極化的不同發展。然而隨著時間與鐵道的綿長,在發展潮流下,鐵道緩慢的相交,形成鐵路上隔海相望的李登輝與江澤民。藝術家想要思考象徵當代中國歷史的鐵路交會後,中國列車可能行駛的方向與未來。在對群體社會文明發展關顧下,以一個中國人角度,對於生在這樣一個海峽分裂、變動不安的歷史背景中,無可避免對中國的歷史與未來有更多的反省與思考。
●大道藝術館裝置藝術展作品—義利之辯(三連作之一)。
在對生命與政治現狀的反省剖析後,藝術家轉而思考,未來人類命運的出路在哪裡?徘徊在二十世紀的鐵道上,面對另外一個世紀所可能出現的歧路、斷路與惶然不安,於是,在通往下一個世紀的鐵道上,在末世紀的今天,人們舉行望彌撒的宗教儀式,期望救世主與千禧年的早日到來,渴望在混亂、黑暗的現實人生中,得到神的救贖;更在鐵道上搭起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祭壇,期望再次溝通起斷絕的天人關係,解決人與天、人與自然及人與人的疏離。
藝術視覺衝擊與背後的強烈寓意,強烈的表現而出。進入到光胞的藝術創作世界,游走在蔣介石、毛澤東、李登輝、江澤民、彌撒、祭壇、誦經的藝術表現型態中,由鐵道延伸出個體生命和社會文明「軌跡」的意涵,在「鐵道」與「道」的藝術參差對照體現中,現實與抽象融合無間,呈現出獨屬光胞對世紀末社會的自身體會。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一股強烈的動力,表現出對生命與時代環境的真誠關懷,體現出對「天失其道,人危其綱」的隱憂。讓我們體會到藝術家對這個時代不得不言說的巨大焦慮,「在這一年中,借藝術創作,提出自我、群眾、社會、政治、藝術、宗教、文化省思,揭露世紀末生存環境的詭譎困頓真相,不預設解答,容許各式各樣的思維和答案,期待導發不同面向思考的可能性。」光胞如是說。
在人格生命踐履與超越上
體現對時代世界真誠關懷
在這一系列「道」的「世紀末全生態省思」的藝術創作,背後的理念是光胞在帝教多年的深入體會:「天帝教時代關懷精神要在藝術創作領域的體現,這個宗旨一開始就定下來,因為對世界的關心,我們才會想辦法來改變這個世界,我想表現的是師尊關懷世界、關懷生命的特殊角度。」在天帝教專職近十二年,從辦理靜心靜坐到擔任維生首席的機要秘書,光胞歷經大小教職,在帝教這一段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生活,師尊精神與人格的感召,及天人研究學院天人實學研究的薰陶,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讓光胞對藝術不求名、利等外在感官的滿足,而堅持人生的意義在於個人生命的修養與修持的提昇。
而在這樣一種人格生命的踐履與超越上,強烈表現出來的是對生命價值與意義深入的體會,因而發出對時代真誠關愛的感嘆。也因為這樣的特色,讓光胞作品充滿了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是這樣一種特質,使他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獲選為「二十號倉庫」的駐站藝術家。
雖然獲選為駐站藝術家,面對藝術這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光胞仍自我期許不斷精進,深入思考更為清楚明確的未來發展方向,並在藝術技巧上繼續精進。然而,光胞念念不忘的還是希望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回饋帝教,雖然離開專職,對於帝教的關心始終不變,回想當年追隨師尊期間,老人家曾溫諭他進行兩項與藝術相關的工作,光胞期望在自我人文藝術素養提昇及時機成熟後,能夠履行縈繞於懷之師命。另外,他也期待在未來能夠盡一份心力提昇帝教宗教藝術面向的發展,幫助同奮在天道與人道的落差中,加強人文化成、身心昇華安頓的藝術教化力量。
帝教修持滋潤藝術潛藏種子
春暖花開時節必將成長茁莊
獲選為二十號倉庫的駐站藝術家後,光胞接著於四月三日在桃園「大道藝術館」與敏麟一起進行空間裝置藝術展,並發表對於藝術多年的體會心得。在這次展覽中,光胞表現主題為「原來天堂也是另一個框框」,在大大小小不同的框框中充塞著各式各樣的酒、色、財、氣,捕鼠器內則是不斷膨脹的名、利、慾望,人因喜愛這些事物,不知不覺的把自己陷入到一個又一個的框框中,交纏不出。敏麟展出主題是「觀念如何形成,如何形成觀念」,在樹想進來住住房子,畫該出去曬曬太陽的逆向思考型態中,敏麟期待挑戰人們固有的觀念:「藝術的呈現不一定在屋內也不一定在屋外,藝術本身自由無礙,屋內屋外僅一牆之隔,此牆名為觀念。」
「大道藝術館」展出結束後,光胞即將在七月入駐「二十號倉庫」,進行個人藝術創作,對於各種不同的創作經驗,光胞充滿期待,卻沒有想到這樣的機會,竟然是十二年後,在他遠離藝術創作的時候出現,人生際遇的難料,令他大為感嘆。回想自己一生在藝術這一條道路上的起起浮浮,及一路走過來的艱辛,「志於道、游於藝」,一直是光胞心嚮往之的人生理想型態,對於師尊,他更有一份出自內心的真誠感激,誤打誤撞地進入帝教,卻在藝術、修道生命本質實相長期探索的過程中,提供了他對世界一個獨特的思考與觀看角度,滋潤了潛藏的藝術種子,準備在春暖花開的時節,自然的開花結果,成長茁壯。
短訊:張敏麟同奮應台中東海狀況畫廊邀請舉辦「鷺鷥之歌」個人畫展,歡迎同奮前往觀賞,展覽自七月三日起到八月一日止,七月四日週日下午二點將舉行畫展開幕聯誼茶會。狀況畫廊位於大肚山國際街二巷三十號柯比意廣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