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宗教與人文精神研討會-

中國傳統宗教與人文精神研討會-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83期 » 中國傳統宗教與人文精神研討會-

趙麗娜/李蘭  2007-10-15 09:55

宗教導致當代人類最大災難 傳統人文精神有益世界和諧

科技忽略了人文 富裕腐蝕了人心 宗教抛棄了人間

 

「中國傳統宗教與人文精神」學術研討會獲致圓滿共識

 ●研討會熱烈討論宗教與人文精神/宋光宇提供

  2007年7月15日上午九時,名為「中國傳統宗教與人文精神」的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拉開序幕。研討會由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與臺灣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共同主辦,可稱爲一場海峽兩岸學者親密接觸的盛宴。

  開幕式由華東師大哲學系黨總支書記鄭憶石和臺灣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秘書長李顯光共同主持。

  華東師大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仲宇教授首先介紹會議籌備情況;接著,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林在勇,中華宗教哲學研究社榮譽理事長李子弋教授,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晏可佳教授,以及上海宗教學會會長、文史館館長吳孟慶教授分別致詞。

  「中國傳統宗教與人文精神」學術研討,分成三大部分:主題報告、分組研討、會議總結報告。

  7月15日上午,佛光大學生命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人類學系系主任宋光宇教授,以及華東師大哲學系劉仲宇教授分別做了精彩的主題報告,爲會議的圓滿開展開好采頭。

  7月15日下午,在華東師大進行分組研討,第一組圍繞「道教與人文精神」進行探討,由葛壯、劉煥玲、江達智、丁常雲、蔡林波、吾敬東等學者報告,並展開激烈討論。

  第二組主要探討「天帝教與人文精神」,由李似珍、黃靖雅、李蘭、黃崇修、劉見成(未克出席,由黃崇修代為發表)、梁淑芳等學者進行深入的交流。

  7月16日上午,在理科大樓由林其錟、朱越利、鄭志明、馬西沙、李顯光、周翰光等學者紛紛精彩發言。幾位學者的文章引發熱烈討論,會場氣氛一度達到高潮。

  16日下午,逸夫樓裡繼續由嚴耀中、姚南強、梁靜換發言。下午三時十五分舉行研討會閉幕式,由華東師大宗教文化中心副主任金勤明先生和華東師大哲學系副主任張曉林先生共同主持。

  首先,由分組討論的四場負責人丁常雲、林其錟、姚南強、張曉林等教授,彙報各場分組討論的情況;劉仲宇教授總結。

  李子弋先生最後發言,充分肯定大陸學者的學術水平,並且代表中華宗教哲學社正式宣佈,以後每逢西元單年都到上海與華東師大合作舉辦學術研討會,以促進兩岸學界交流與學習。大會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本次研討會共提交論文24篇,大部分已收錄在〈論文彙編〉當中。

  根據與會代表所提的論文和大會發言的情況,會議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直接切入宗教與人文的關係,來探討中國傳統宗教與人文精神。第二,進行研究中國傳統宗教歷史上的專門問題。

  其中,直接導入宗教與人文關係來探討中國傳統宗教與人文精神的論文,又細分爲三類:

  宗教與人文精神並非對立

  第一類是討論「宗教與人文精神的關係」。

  主要有劉仲宇教授的〈古老傳統與現代呼喚——中國傳統宗教與人文精神關係的現代思考〉,劉教授指出,宗教與人文精神並不是永遠對立的,相反,至少在中國,宗教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才是常態。

  發揚中國傳統宗教中的人文精神,是治理現代病的對症良方,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贊同,並成爲研討會討論熱點。

  嚴耀中教授的〈儒、道、佛合一與社會和諧〉,通過論述宗教的社會道德功能,特別是儒釋道「三教合一」對中國傳統社會道德的影響,獲得結論:現代道德體系的形成必須有宗教的參與。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建構一個包含宗教道德準則的全社會道德體系,而且是壓制、消解任何宗教原教旨主義的最好方式。

  鄭志明教授的〈靈魂的生命觀與殯葬文化〉專門探討靈魂與殯葬文化,它從中國的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化精神講起,用宏觀的角度提出,殯葬文化的意義在「以死教生」。

  同時於集體約定俗成的禮儀中,共同實現生命的存有價值,突破自我個體的有限性,體悟出參與宇宙造化的無限內涵。

  第二類論文都是具體地討論道教、佛教、天帝教與人文精神的關係,挖掘不同宗教內涵中的人文精神。

  林其錟教授的〈天道、神道與人道——略談中國道教的人文精神〉,是從天人、人神的關係來探討道教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葛壯教授的〈簡論道教尊崇老者的文化特徵以及人文精神〉,針對當前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從道教尊老精神的人文象徵切入,闡釋了道教的積極社會作用。

  假借鬼神關懷人類苦難

  丁常雲先生的〈論道教人文精神及其現代啓示〉,則緊扣大會主題,從道教人文精神對自然和諧、熱愛生命、關愛社會、環境保護的啓示,以比較綜合、全面的角度闡述道教的人文精神。

  江達智教授的〈道教生態思想的形成——以《太平經》爲例〉,論述《太平經》中的生態思想即是源自於面對漢代生態環境被破壞,因而希望遏止人們對生態的繼續殘害。

  方式雖是借由宗教鬼神的力量,然其出發點是基於對人們苦難的關懷。

  劉煥玲女士的〈金代全真道的入世精神〉,從金代具體的道教教派,來解讀道教與人文精神的關係;她認爲,全真道注重宗教的煉養實踐,其入世精神主要表現在「真功真行」的實踐上,「道上有功,人間有情」,進而功行雙全,全真而仙,此即「全真」。

  蔡林波先生的〈神仙亦人:道教神仙思想管窺〉,分別從神仙的本質規定——人神一氣、神仙的倫理道德層面——人神同德,以及所追求的基本價值——人神共生,論證「神仙亦人」這一觀點。

  姚南強教授的〈芻議禪宗的人文取向〉一文,以佛教禪宗爲切入點,探討禪宗與人文精神的關係,是本次研討會中唯一一篇有關佛教的論文。

  而關於天帝教的文章,分別有李似珍教授的〈天帝教義對中國近代文化的契應〉,梁靜換小姐的〈從宗教信仰文化中的天人關係看人文精神——以天帝教巡天節文化爲例〉,黃靖雅小姐的〈上窮碧落下黃泉——試論天帝教敬天法地的人文精神〉,以及李蘭的〈從天帝教信徒的日常信仰生活中看其人文精神〉。

  這些研究不僅涉及一個具體的宗教中有沒有人文精神?有怎麽樣的人文精神?還涉及傳統的人文精神在當代該由誰來承載的問題。

  天帝教是一個有著深厚傳統,又同時具備時代特色的宗教,它所體現的人文精神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是觀念上的,也是實踐的。

  由於種種原因,大陸對天帝教知之甚少,所以對於天帝教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類論文涉及如何挖掘傳統宗教、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劉見成先生的〈至於至善:人文精神與莊子的精神超越〉及黃崇修先生的〈從「氣質變化」論「致虛」的工夫〉,都是想找到如何體現人文精神,如何達到人文關懷的階梯、方法,他們的方法比較偏向形上學領域。

  朱越利教授的〈由白玉蟾「快活歌」談到現代「易隱」〉,乍看之下是對歷史的討論,實際上是很現實的:這種「易隱」的人文精神,在當代會有一些什麽回響?我們如何加以看待?

  在當代人文精神的承載、傳承方面,可能有那麽一批人、一些群體確實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這方面講得最直接、最豐富的,是宋光宇教授的〈儒家心性之學與二十一世紀的企業治理〉。

  宋光宇教授把企業的管理、發展與傳統的心性論結合起來進行探討,指出「心性」是傳統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也是非常能夠體現人文精神的一個理念。

  他利用這個理念去分析當前企業管理與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其成功與失敗,非常生動。實際上,也對當前如何發揚人文精神提供一個方向。

  另外,對宗教歷史問題進行專門研究的論文,主要有馬西沙教授的〈康熙、乾隆對民間宗教的不同政策及其後果〉,李顯光先生的〈南京朝天宮的探索〉,以及吾敬東教授的〈伊甸園:一個攸關猶太民族而非人類的故事——以伊甸園故事爲線索,解讀猶太民族的早期歷史〉。

  「現代」是歷史的延續

  這些研究雖然是歷史問題,卻與當代分不開,因爲「現代」是「歷史」的延續,若割斷歷史,很多東西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再者,很多問題是歷史上和當代都存在的。

  例如:無論是歷史上或當代,宗教都面臨著如何適應民衆需要的問題;當政者如何看待宗教、如何制定正確的宗教政策,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當然,會議也留下一些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課題,比如:傳統宗教中的人文精神現在要如何傳承?現在的宗教在朝什麽方向發展?這些都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

  李子弋先生在研討會致詞時,也提出了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三大問題:科技忽略了人文、富裕腐蝕了人心、宗教抛棄了人間,他多次強調當代人類所面臨的最大災難,就是宗教所帶來的災難。

  他指出,現代人文宗教的終極價值應包括:人的價值——所有宗教解決的都是人的問題。知識的價值——理性價值。均衡的價值——和諧價值,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這三個價值。

  李子弋先生建議,希望以後研討會能夠加入「實修」的探討,以平衡理入與行入,更期許以代表張載關學精神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四句話,作為每屆研討會傳承的主旨。

  李子弋先生說:未來我們更要加強實質的合作交流;因為宗哲社從兩岸長期學術交流與意見交換的經驗中了解,台灣學人與大陸學人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宗哲社秘書長李顯光(右)親臨主持/周靜描攝影

  大陸學人普遍具有深厚的的學術素養,但是根據佛教禪宗菩提達摩對入道二法門兩個方向—「理入」與「行入」的指導來看:「理入」是知識之路;「行入」是實踐之路。

  「理入」是「行入」的基礎,而大陸學人走的多是「理入」的知識之路。

  我們感覺到下一步應該與大陸學人針對「行入」實踐部分,多做深入交流,尤其像禪與心靈方面,而這部分對當前社會發展、人心極有影響作用,非常重要,今天不做,明天一定會後悔!

  總結這次研討會,可說是緊湊而富有成效,短短兩天裡,與會學者就「中國傳統宗教與人文精神」主題發表觀點與看法,並在融洽而和諧的氛圍中互相切磋、互相啓發。

  最後與會人士達成一個共識:「中國傳統宗教與人文精神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中國的傳統宗教有豐富的人文精神資源。」

  本次會議所討論的問題非常具有前瞻性,我們期待中國傳統宗教中的人文精神,能夠爲世界的和諧貢獻力量。同時,這些研究能有更多的現實價值,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中華民國主院主教光傑樞機聚精會神研讀資料/周靜描攝影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