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的時候就是天清地寧人安樂
1999-05-01 10:20
維生首席於四月四日在天安堂五週年慶親和講話
師尊命名,都有他老人家積極的意義與蘊涵,更代表著他老人家的期望。在今天的大日子裡,我將以我個人的體會說明師尊命名「天安堂」的用心與涵義,提供天安堂同奮作為共同奮鬥的目標。
天帝教是救劫的宗教,是承擔天命的宗教,師尊他老人家窮一生的時間建立起教義的思想體系,建立起天人合一的修持體系,他老人家一貫的強調天命,強調救劫的時代使命,我正是從這兩個源頭推論天帝教的神學理論應該是建立在「天命論」與「救劫論」:
在神權時期的天命說,是以為有天命的人可以代表神執行命令,到了君權時期,則形成了君權神授的思想,領導人能夠得取政權,主要是來自於 上帝的授予權柄,君權受命於天命,在人間執行 上帝交付的使命,所以中國的皇帝都自稱為天子,表示這是代表天來執行統治。換句話說,在神權時期、君權時期的天命只是少數人所有。但是師尊在民國七十八年十月三十一日李登輝總統競選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的時候,以及七十九年四月五日李總統膺任第八任總統時,師尊曾兩度以公開刊登廣告的方式,提出天命的觀念,其中有兩個重要的部分:
第一、什麼是天命?
第二、什麼是天命的指導原則?
什麼是天命?師尊認為天命即是民命,天命是落實在「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天是以老百姓的眼光來看世界、社會、看過去、現在、未來,天以老百姓來聽取國家、社會的需要,天心就是民心,天意就是民意,民命就是天命,因為「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將天命從神權、君權歸向民權。他老人家並提出敬天畏天的天命指導原則說:
謹記取敬天畏天者,必須時時持之以「懼」,因為「懼以生慎,慎以生敬,敬以生儉,儉以生和,和以生文,文以生治。」反此原則,必為:懼以生疑,疑以生忌,忌以生忿,忿以生變,變以生亂。天道好還,亦正是「天命靡常」。
意思是有天命的人要從敬畏大自然的法則—上帝真道開始,畏就是「懼」,心中存有畏懼會產生謹慎,行為謹慎兢兢業業就不浪費資源,資源就是民脂民膏,節儉才能產生新的社會文化,新的文化產生和諧的秩序,和諧的秩序使得社會國家平安。相對的,不能畏懼就懷疑別人,懷疑別人就生忌嫉,忌嫉產生忿恨的心理,因為忿恨而生變化,因為變化產生了亂。
師尊為天帝教的天命論找出根源—天命是來自於老百姓。從這樣的角度,我們可以了解天帝教所謂「天命」的立足點—就是在這塊土地、就是在這些民眾,所謂的斯土斯民。我們相信這個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有天命,每一個人都代表著 上帝在不同的階段執行不同的任務。所以,天命要你承擔責任,你就應該勇於承擔責任,才能無愧於天命,天帝教同奮的救劫天命就是承擔起救劫的責任。
我們再看師尊在囑咐全教同奮書中有一段話:「帝教復興十四年來,本席帶領全教同奮長期祈禱誦誥,不敢懈怠,而中華同胞人心仍不知惜天福,不知感天恩,本席請命『願以己身承擔中華民族共業,換取兩岸真正和平統一』!師尊他老人家以一生、以肉體生命來承擔天命,有天命的人接受天命就要有承擔的勇氣,就要有承擔的精神,才能夠真正的承受天命。」
有了以上的了解,我們再來看天安堂的堂名「天安」,「天安」的基礎在「民安」,沒有「民安」就沒有「天安」,「民安」建立在沒有暴力的社會、和諧的社會、負責任的政治,是一個沒有衝突的社會,今天的老百姓有一個共同的聲音,就是要求平平安安的生活,正符合於 上帝希望每個生命都能夠平平安安的生活,我在第一期傳道、傳教使者訓練班中說: 上帝即道,道即 上帝。我們執行 上帝的天命,修 上帝的道,在 上帝的眼中萬性萬靈都是祂的子民,都是子女,所有的生命一視同仁,所以我說:生命的尊嚴、生存的和諧與生活的幸福是 上帝的真道。
我認為「天安」的「民安」必須要建立在 上帝賦予性靈的三個條件—生命的尊嚴、生存的和諧、生活的幸福。能夠做到這三個條件,就「民安」了!就「天安」了!這應該是師尊對天安堂命名的特別意義,「天安」的時候就是「天清地寧人安樂」,我認為這可以作為天安堂同奮共同奮鬥的目標,在救劫弘教的奮鬥行動中,以「天清地寧人安樂」「生命的尊嚴、生存的和諧、生活的幸福」為目標,可以達到民安、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