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夜談

天安夜談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293期 » 天安夜談

林光文  2008-08-15 10:40

撰文:林光文 攝影:曾正高

 ●巍峨天安

  「天安夜談」啟動,追溯當年林光鳴樞機與趙光武開導師,以及本人為先鋒,擘劃天帝教唯一國際性道場的歷程。本次夜談摘錄八年前原始規劃過程,分享新進同奮,希冀從歷史資料中,掌握天安初期建設原貌,並逐步瞭解興建過程。

歷程如下:

一、申請開發過程     二、募款組織發展的故事

  1.雜項工程      1.興建委員

  2.外牆石材工程    2.天安委員

  3.同濟殿內石材工程  3.功德委員

  4.鍍鈦工程      4.清涼委員

  5.水電外線工程    5.發展委員

  6.空調工程      6.親和委員

  7.蓮座區工程

  8.孝道大廳工程

  我們將滿足同奮「知的權利」,絕不冷場,敬請期待!

 ●天安太和道場竣工後的模型

茲爾多士規劃推廣 地曹道場安枕三義

  本教第一個十年的奮鬥過程中,較專注於天曹與人曹的奮鬥,即較注重「陽薦」。但早在民國七十五年初,即先修二、坤五期靜坐班舉辦期間,一炁宗主蕭昌明大宗師即傳示宜為回歸自然的同奮興建一處養靈的處所,期使三曹定位,帝教陰超陽薦之任務能有一圓滿之搭配。

  民國七十九年間,經已故呂光典開導師及趙光武(現為開導師)、蔡光拔等同奮,協力在中部地區勘察挑選,並經太白金星指示,目前位於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畔枕頭山的土地,為「文昌地」,是設置天安太和道場的清涼勝境。最先覓得這塊土地的是蔡光拔同奮。

  當時,維生樞機奉本師世尊命專程前往勘定,評為:「位處陰陽界,視野開闊,屬出死入生之地,前臨大安溪,後為枕頭山,確可「『安枕』無憂」。並由蔡光拔、王光競、陳光憶等同奮協力洽購。

  本師世尊特別遴聘林光鳴同奮(現為樞機使者)出任主任委員,另聘林光持同奮任副主任委員,襄贊有關籌建事宜。林光持同奮(現為樞機使者)帶領林光文、蔡光舒及林光撥等同奮組成的工作小組全面推廣。

  對道場規劃,本師世尊指示「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林光島、陳光全、陳光器、王光競、陳光憶等同奮與趙光武開導師組成規劃小組多次研商外,林光鳴樞機並偕光武開導師遠赴東瀛參觀靈塔,以供未來參考。

  道場位處山坡地,應受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管制。光武開導師鑽研法規認為應依「非都市土地申請變更作為寺廟建築使用辦法」申請土地開發許可。

  根據法規,申請書件中最難取得的是當地村民過半數同意建造寺廟意願書。陳光憶、林敏餘夫婦運用當地人脈進行聯署,王光競、楊光愫、湯光雕及林雲德同奮也投入運作,終於完成一百七十餘戶的聯署,併同其他証件,由顧問公司提出申請。

  鑑於本教復興前期十年草創過程中,教財有限、各地教院紛紛成立,教院建築不一。為了塑造教院建築規範與視覺印象。林光鳴主委除動員工作小組及其私人顧問林昭仁先生參與討論外,並請景觀設計師劉宗達先生做建物外觀設計。

  民國八十年,為使籌建工作盡善盡美,經光武開導師建議實施學生競圖,維生樞機介紹淡大建研所林明毅先生協辦,共有六組學生參加。競圖在未設定條件、由學生自由發揮創意,六件作品都有極佳且可運用的構想,均轉交給建築師參考。

  天安太和道場堅持一定要合法興建,產權更須歸屬天帝教所有,合法申請開發過程困難重重,都在同奮齊心協力下一一克服。

  初期參與規劃、推廣的同奮,從無到有,一步一腳印的構思、檢討、整調,終勾勒出目前的巍峨,他們的奮鬥奉獻值得喝采。

 ●天安太和道場,維生先生評為:「位處陰陽界,屬出死入生之地」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