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媒體重視宗教新聞報導

美國新聞媒體重視宗教新聞報導

首頁 » 天帝教教訊第144期 » 美國新聞媒體重視宗教新聞報導

駐紐約特派員 馬莉  1996-01-25 11:10

  現今在美國,信仰宗教和注重精神生活的人已愈來愈多,有關宗教與精神方面的書籍銷售也在急驟增長。但是,宗教信仰的深奧和派別的歧異,卻是一個極端複雜而龐大的問題,絕非普通一般性的新聞紀者可勝任採訪。同時,宗教涉及到政治、社會、教育上的關係也愈來愈深,因此,迫使美國媒體重新評估宗教新聞報導與分析上的重要性,積極網羅培養專業和成熟的記者來擔當重任。美國的幾個重要主流報紙,就經常以首頁顯要的地位和篇幅來報導處理宗教新聞,這不僅是一種新的風氣,也是一種新的趨向。

  美國全國的新聞機構,包括報紙、雜誌和電視新聞台,正在對採訪報導宗教及精神領域有關的新聞,付出極大的重視。宗教新聞報導變得這樣熱門,是有它真正的理由的。因為,愈來愈多的美國人,都在尋求精神生活上的需要。根據調查統計,十個美國人當中,就有九個人是信仰 上帝或是其它最高主宰者的。宗教專家們說,每一個週末,上教堂做禮拜或從事其他任何一種祈禱沈思膜拜的人們,要多於參加觀看各種球賽或其他運動節目的人數。因此,採訪宗教和有關精神生活新聞的專業記者,開始急驟的增加,特別是一些電視新聞機構,以前幾乎完全忽視了這個領域,最近幾年來已經在不斷地迎頭趕上了。

  網羅資深專業記者報導宗教新聞

  在過去,凡是報紙中週末新聞欄裡有關教會講道一類的新聞,往往都是讓送稿生之類的年輕學生們當作練習的寫作,而採訪教會活動的各種新聞也都是交給二三流的記者去做。可是,現在採訪宗教新聞,已經全都要找對宗教神學有研究和瞭解的資深或專業記者來擔當了。宗教新聞採訪人員的身價因此已大大的提高,但是,由於美國主要報紙、雜誌或新聞電視台,都缺乏宗教特派員,宗教新聞採訪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新聞專業路線。

  很多重要城市的電視台,為了顧及到宗教新聞的報導,只好從當地的報紙中去網羅具有採訪宗教新聞經驗的記者,來擔當重任。因為,他們並不重視這類記者以往有沒有電視電台報播新聞的經歷,只有成熟而對宗教採訪有經驗的記者,才能把宗教新聞做好。他們也認為,訓練上鏡頭,要比培養對宗教問題的知識和瞭解是容易多了。

  美國宗教新聞作家協會的會員,已經有兩百六十五名,可是,十五年前,這個協會的會員連這個數字的一半還不到。據該協會的主席杜加定(Richard Dujardin)的估計,全美從事報紙雜誌採訪宗教新聞的專業記者大約有四百人。

  地方報紙週末出版宗教特刊

  十年前,很多報業是用上年紀的神職人員來擔任宗教新聞的報導,其中也有非常優秀的人才,現在許多專業的宗教新聞記者,年齡只不過是二十多歲,但是,他們卻都是很具有宗教知識經驗的人。

  美國電視新聞重視宗教新聞報導的最明顯例證,是ABC全國新聞電視台總編輯彼得簡寅斯(Peter Jennings)到全國各地去搜索發掘專業宗教記者一事,最後任命了德州達拉斯的一家電視台宗教記者魏美耶爾(Peggy Wehmeyer),為ABC全國新聞的宗教特派員。

  很多在美國南部的地方報紙,每逢週末要出版六頁到八頁的宗教特刊,報導當地社區的各種宗教活動,這些特刊非常受社區的歡迎。

  因為這種趨向,新聞從業員們對於如何增進與改善宗教新聞報導的技能和走向,給予了極大的注意。在一九九三年的夏季,新聞學術界有名的一份刊物「尼門報導」(Nieman Report)曾出版了一本專刊,以「上帝在編輯部」作為專題報導,這一專刊竟變成該報導四十九年歷史中最受歡迎的特刊。

  另外,新聞自由論壇中心(The Freedom Forum First Amendment Center)也在一九九三年出版了一個專題報告,題目是:「彌補宗教與新聞媒體間的不足」(”Bridging The Gap:Religion And The News Media”),最先只發行了五千份,結果因為各新聞機構索求不止,又加印了一萬五千份。

  報導包括所有和精神領域有關的問題

  現今宗教新聞的報導,不僅限於有組織有規模的龐大宗教團體及其活動,已經進而包括了與倫理道德以及所有和精神領域有關的問題。

  在芝加哥著名的西北大學新聞系(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Journalism Department),已跟蓋瑞福音神學院(Garrett-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eminary)合作,共同提供新聞與宗教雙業訓練課程的研究院,畢業的學生可以取得新聞與宗教碩士學位。

  宗教新聞採訪記者受到如此的重視,原因是這些有專業訓練的記者,能夠對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精神領域內的複雜性,作出較有深度的報導與說明,而這些卻不是一般記者所能勝任的。

  在今日的社會裡,宗教問題也常常與政治、教育、體育,以及地方上各問題相關連,因此,凡是與宗教角度有關的新聞,都必須有宗教專業記者來參予解釋。

  在一九八三年間,洛杉磯時報新聞評論家蕭大衛(David Shaw)曾經對宗教新聞報導的情況作過詳細的研究,他說,美國的新聞記者們,一向只是專長注重報導政治和體育二類新聞而已,但是,經過了美國天主教在一九六0年代的變革,社會道德標準的改變,以及六0年代宗教領袖們在美國民權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使新聞界的一些主要編輯人士,不得不對宗教新聞報導重新估價。

  蕭大衛說,情形演變到一九八三年時,宗教新聞應由「專家」來報導已經是很明顯的趨向。他說,可是,在八0年代,多數採訪宗教新聞的記者,都很懶散,在報導的新聞中顯示出他們在採訪前連最基本的準備工作都沒有做好,有的甚至於對宗教的傳統及宗教的影響,竟然一無所知。

  對宗教新聞報導已能成熟而靈活運用

  在他作專題研究的時候,蕭大衛也發現當年許多宗教新聞寫作人都是現職的神職人員,這種情況自然會產生「利益衝突」的問題。現在,很多美國報紙、雜誌採訪宗教新聞的記者,已經不再聘用神職人員,多半是雇用對神學有特別訓練以及對精神領域方面有專門教育知識的人們來擔當,因此,今日宗教新聞記者的水準極高而又成熟。紐約時報現任全國性宗教新聞特派員尼波爾(Gustav Niebuhr)認為,美國新聞界現今已經沒有對宗教上的歧視了,同時,他說,美國新聞界對宗教新聞的報導上已相當成熟而運用靈活。

  過去,宗教新聞的報導多半是放在「報屁股」不明顯的地位,今天,宗教新聞已常常出現在報紙上第一版的篇幅上。例如,紐約時報的第一版便經常刊出重要的宗教新聞。而一些與宗教有關的新聞也可以常常在其他重要的新聞版面裡看到。

  這種情形,事實上都是與宗教活動的急驟增加有關,加上一般美國人對宗教信仰和精神活動更是日漸重視。例如,現在很多宗教禮拜、聖經研讀以及種種宗教活動,早已經不限於在週末的時間了。許多社區的教會的停車場,經常在星期三的晚間已停滿了車輛,因此,使報紙和電視台等的編輯們不得不對宗教活動提高注意。

  宗教有關書籍銷售量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宗教有關書籍銷售量的大增,也可顯示出一般人們對宗教問題和精神探索興趣的增長濃厚。根據美國書商協會的研究統計,從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四年的三年間,美國境內宗教及精神有關書籍的銷售量,增加了百分之九十二點二。

  宗教新聞的受重視,除了報紙和電視台的編輯人士受到一般統計調查數字的影響外,也有人認為與這些新聞執行人的個人因素有關,這種說法是美國主要媒體編輯部當權人,多半是在所謂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代,他們已經年過五十不再年輕,轉而對他們下一代子女精神領域的成長和道德價值觀念極為關切,因此,認為必須加強在這些方面的報導,以便產生對下一代的影響。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事實上的根據。

  雖然,宗教新聞報導在數量上大為增加,但是,有些專家卻對報導的質量有所批評,認為多數的報導都太膚淺,太表面化,不夠確實。譬如,他們舉出去年十月間羅馬天主教教宗來美訪問,採訪這一重大事件的美國和外國記者,共有六千人,事實上,所有報導都著重在新聞事件的一面,而未注重教宗所帶來信訊有意義的分析上。專家們又說,在新聞界的報導中,強調了許多美國天主教徒及對教宗在墮胎和生育控制問題上的立場,使得教宗這次訪美的「和平之旅」變得非常分歧。

  蕭大衛也在評論中說,美國新聞界採訪教宗這次訪問的新聞,就像平日採訪政治糾紛的新聞一樣,似乎要把宗教上的觀點,硬性的劃分成開明和保守兩派,而實際上,雖然教宗對墮胎與生育控制問題的看法是保守的,可是,在照顧貧窮無靠、主持社會公平以及人權等等問題的看法,卻是非常地開明。

  新聞週刊宗教主編伍德沃(Kennety Woodward)認為,採訪政治人物,先要瞭解這位政治人物的宗教背景和觀念,對報導是非常有幫助的。他說,他自己到白宮去訪問第一夫人喜萊莉以前,已經知道她是基督衛理公會的教徒(Methodist),而衛理公會教徒在宗教上是嚴守教規,拘泥形式的。因此,他說,如果對她信仰的宗教不瞭解,自然是無法瞭解這位第一夫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而寫出來的這個訪問報導也就流於膚淺了。

  編輯人對宗教問題也要相當瞭解

  伍德沃又說,宗教新聞的報導不僅要由專家們來採訪寫作,同時,媒體編輯台的主要編輯人,也必需對宗教問題有相當的瞭解。他舉例說,新聞週刊曾經做過一個以宗教禱告為封面的新聞報導,結果很多主要編輯人士居然對從事宗教禱告的龐大人數的情況表示驚訝,他說,由此可見這些編輯人對宗教問題缺乏瞭解,多麼無知!

  通常,一般記者在報導新聞中,遇到宗教上的問題和名詞等,往往是用最簡便的方式,一筆帶過,例如用「回教正統派人士」(Muslim Fundamentalist),或是用「伊斯蘭米克恐怖份子」(Islamic Terrorist)來描寫交待嫌疑犯,並不對這些宗教名稱所有的真正意義加以說明。這種把一件宗教問題草草處理的方式,自然會受到應得的批評的。

  要想瞭解宗教並不是一件易事

  事實上,寫宗教方面的事物和報導,在基本上是與一般新聞報導原則完全不一致的。因為,宗教著重在信仰,而新聞卻講求「存疑」,兩者之間實際上是互相衝突的。

  可是,要想瞭解宗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伊斯蘭教有些什麼不同的派別?基督教衛理公會與摩門教完全是兩回事。或者,基督路德教會議(Lutheran Synod)是怎樣運作的?波斯的大同教(Bahais)信仰什麼?(註:大同教是在倡導人類的融合以及世界和平。)

  一九九四年,佈道家比利葛蘭姆曾在美國編輯人協會年會的演講中說,他就常常要教導和向記者們解釋,什麼是基督新教教徒,什麼是基督長老會教友(Presbyterian),什麼是天主教徒。

  長久以來,新聞界就被認為在處理宗教問題上傲慢不羈地持有成見,可是,很多新聞界的專家們卻認為,事實上,新聞界是普遍對宗教一無所知,而又不求甚解。

  一九九五年,一份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伊斯蘭教派跟許多暴力事件相關連接,因此,新聞界中也就多半把回教徒與「罪惡」二字連在一起,像極端份子(Exremist)、正統派人士(Fundamemtalist)和好戰份子(Militant)這些字眼,在新聞界似乎已經成為與「伊斯蘭教」相通的用語了。

  一九九五年十月間,美國「伊斯蘭王國」的領導人法瑞康(Rev. Louis Farrakhan, Nation Of Islam),在華府發起舉行了一個「百萬黑人大遊行」,轟動一時。「伊斯蘭王國」這個組織是一個偏激的黑人組織,成員只有兩萬多人,與擁有人數達三百萬到五百萬在美國的主流伊斯蘭回教徒組織,完全不同。這些眾多的美國回教徒,生活作息都很循規蹈矩,他們常常埋怨美國新聞界,把他們和偏激的回教份子混淆不清,從來沒有正確的報導過他們宗教的信仰。

  洛杉磯時報記者達爾特(John Dart),採訪宗教新聞已長達卅年,他說,特別是在接近廿一世紀的時際,宗教新聞的採訪是絕對不能由一般性的記者來擔任的。因為,宗教運動越來越趨向於複雜性,報紙等媒體一定要好好培養些成熟而有知識的專業宗教記者。

  要超越教會聚會活動以外的宗教領域

  達拉斯早報的一位宗教主編也認為,採訪宗教新聞的記者,必須要有能力來分析報導各個宗教派別的區分和傾向,也必須瞭解宗教信仰、宗教的價值觀與倫理觀,除此之外,報導的宗教新聞,更是要超越教會聚會活動以外的宗教領域。

  紐約時報的宗教特派員尼波爾的宗教報導,不斷地出現在時報的首頁,以及其他重要的國內新聞版面上。他代表了年輕一代宗教專業報導的典型,他不僅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懷著狂熱的興趣以及充足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來從事宗教新聞的採訪和報導。例如,他報導的「超級教會的興起」和「教會企業化的趨向」,他對「摩門教的革新和掌門人的遴選」報導,以及有關「比利葛蘭姆繼任人選」的新聞,都是宗教新聞報導中極有深度的例證,使同業們肅然起敬。
  (一九九六年一月七日于紐澤西)

You may also like...